华师《比较文学》离线作业
华师《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参考答案

华师《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1、简要分析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形象。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即从最初的主宰万物到后来退居二线,不论是权力、能力、不论是权力、能力、地位等都降低很多。
地位等都降低很多。
地位等都降低很多。
这些女性的命运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着,既这些女性的命运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着,既是人类认识的不断加深扩展,也反映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社会的历史转变。
这种转变所承载的女性形象的变更是带有悲剧性质的。
这种转变所承载的女性形象的变更是带有悲剧性质的。
一方面,一方面,女性的权威不断受到侵犯和动摇;到侵犯和动摇;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甘现状的女性又不断的抗争反击试图东山再起。
不甘现状的女性又不断的抗争反击试图东山再起。
然而历史的不然而历史的不可改变却决定了这种抗争只是徒劳的挣扎。
大地之母——盖亚:地母盖亚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女性形象,也是最早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盖亚既是人类的始祖,同时又是维护女权尊严、女性统治的勇敢战士。
盖亚的形象反映了原始社会初期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以盖亚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会面临着以宙斯为代表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挑战。
以宙斯为代表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挑战。
盖亚要被宙斯所取代,盖亚要被宙斯所取代,盖亚要被宙斯所取代,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然而盖亚又是一个悲剧形象,亚又是一个悲剧形象,因为盖亚是被压制、因为盖亚是被压制、因为盖亚是被压制、受欺凌的过气神祗的代表,受欺凌的过气神祗的代表,受欺凌的过气神祗的代表,她在努力地维护自己她在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威严,虽然这种威严已经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的威严,虽然这种威严已经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但她绝不允许任何神去侵犯。
这时的盖亚但她绝不允许任何神去侵犯。
这时的盖亚是个具有鲜明自主性的悲剧形象。
嫉妒天后——赫拉:赫拉的形象要比盖亚复杂和丰满。
她是宙斯唯一的名正言顺的合法妻子,但是宙斯对她却用情不专。
19秋华师网络课程《比较文学原理》作业答案

19秋华师网络课程《比较文学原理》作业答案1、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2分)C.读者2、《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2分)B.平行研究3、流浪汉小说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B.西班牙4、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2分)B.《赵氏孤儿》5、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2分)C.19586、《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2分)A.列文7、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2分)A.古希腊8、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2分)B.形象学的研究9、()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B.曹丕10、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西晋11、中国的悲剧多属于(2分)C.社会悲剧12、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2分)C.奈达13、比较文学的故乡是(2分)A.法国14、“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2分)A.接受理论15、古希腊悲剧属于(2分)A.命运悲剧16、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2分)D.严复17、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2分)B.鸠摩罗什18、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2分)C.歌德19、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2分)B.古罗马20、《论俗语》对照研究了南意大利、普罗旺斯和西班牙俗语,是比较文学史前史时代的重要成果,它的作者是(2分)A.但丁21、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2分)A.季羡林22、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2分)A.法国人23、《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2分)C.杨绛24、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2分)B.中印文学比较25、《论德国》的作者是(2分)C.斯达尔夫人26、对比较诗学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有(2分)A.刘若愚B.叶维廉D.王元化27、个人媒介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文学交流起媒介作用的人,他们可以是(2分)全选28、接受理论的观点包括(2分)全选29、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2分)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30、季羡林认为,世界各国文学中,诗学即文学理论的研究自成体系的只有三处,即(2分)A.中国B.印度C.欧洲31、美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2分)A.韦勒克B.雷马克C.韦斯坦因32、法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2分)A.巴尔登斯伯格B.梵·第根C.卡雷D.基亚33、流浪汉小说产生或影响所及的国家有(2分)B.西班牙C.德国D.法国34、文字与材料媒介可以是(2分)B.游记C.访谈E.译介文章35、中西方悲剧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悲剧又有共同性,如都具有()的特点(2分)全选36、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2分)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37、下列作家研究中可以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的是(2分)A.鲁迅与果戈理B.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E.拜伦与普希金38、有着“以怨报怨,替父报仇”母题的作品有(2分)A.《哈姆莱特》C.《赵氏孤儿》39、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2分)A.哲学的B.批评的D.审美的40、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的重要事件有(2分)全选41、对于平行研究来说,表面上的相似性并不一定有比较研究价值。
最新版2016秋华师作业《比较文学原理》满分答案

2.第2题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 A.范存忠 B.钱钟书 C.朱光潜 D.方平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2.第14题 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 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 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 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 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 E.影响无处不在论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15题 季羡林认为,世界各国文学中,诗学即文学理论的研究自成体系的只有三处 ,即 A.中国 B.印度 C.欧洲
10
D.日本 E.埃及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16题 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 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 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 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 D.读者反应要类似 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6.第8题 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 A.《哈姆莱特》 B.《美狄亚》 C.《赵氏孤儿》 D.《俄狄浦斯王》 E.《麦克白》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
17.第9题 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 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C.伍尔芙《到灯塔去》 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E.莎士比亚《李尔王》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25题 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 A.严复 B.塔特勒 C.奈达 D.费道罗夫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学思潮2、召唤结构3、内形式4、叙事角度5、自然主义6、风格7、共鸣8、典型化9、期待视野10、形象思维11、外形式12、文学类型13、戏剧冲突14、母题15、创作动机16、文学鉴赏17、边缘文学体裁18、现实主义19、创作客体20、喜剧21、创作个性22、文学批评二、理论辨析1、有人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会对创作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有人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作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有人认为生活对象等同于创作客体,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6、郑板桥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火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独画云呼哉。
7、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9、为什么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其说明了文学欣赏的什么特点?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2、人们为什么要浪漫主义文学比喻为“灯”?其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什么特点?3、鉴赏为什么会发生共鸣?4、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文学批评?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批评具有什么作用?6、文学与道德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7、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有哪些特点?8、什么是艺术积累?艺术积累包括哪几个方面?9、举例简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渊源学属于平行研究的范畴。
答案:错误2.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究不仅可以建立在实证性研究基础之上,也可以是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想象”。
答案:错误3.对渊源学施加影响的源头是明确的,不需要研究者加以考证和追溯。
答案:错误4.从阐释学的观点看,误读在交流中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读者的接受期待。
答案:正确5.创造性误读是指主体对外来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吸收和改造异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创造出一些新的思想和形式。
答案:正确6.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中的()答案:异国形象7.下列关于形象学的研究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研究某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8.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或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我们称之为()答案:套话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特性?()答案:一个民族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是一致的10.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
答案:正确11.形象学中的异国“形象”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
答案:错误12.“中华民族”的观念是随着空间的扩展和“他者”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答案:正确13.形象学中的民族意识是可以消除的。
答案:错误14.形象学的突出特点是关于“异”的研究。
答案:正确15.一般认为,比较文学的主题学是在()中培育出来的。
答案:民俗学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内容()答案:修辞17.()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既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还可以是想象中的事物。
答案:意象18.下列选项中,属于属于主题史研究范围的是()答案:中西文学死亡意象的比较19.文学的主题不同于它的题材,在于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案:抽象性与丰富性20.主题研究和主题学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某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探讨和揭示。
2016秋华师作业《比较文学原理》

作业1.第1题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典论·论文》B.《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论》D.《文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A.1954B.1957C.1958D.1968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A.拉辛B.歌德C.席勒D.莱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挚虞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5题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A.严复C.奈达D.费道罗夫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6题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法国B.美国C.俄国D.中国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27题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28题《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29题《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30题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31题人称"俄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A.日尔蒙斯基B.维谢洛夫斯C.车尔尼雪夫斯基D.什克洛夫斯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32题古希腊悲剧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6.第8题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9题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C.伍尔芙《到灯塔去》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E.莎士比亚《李尔王》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10题就中国汉民族是否有史诗的问题,给出否定的答题的有:A.王国维B.海涛华C.胡适D.杨牧E.鲁迅您的答案:A,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11题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A.哲学的B.批评的C.实证的D.审美的E.考据的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12题庞德的意象诗受到哪些影响?A.十四行诗B.汉诗C.柔巴依D.俳句E.素体诗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1.第13题美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A.韦勒克B.雷马克C.韦斯坦因D.基亚E.卡雷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14题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E.影响无处不在论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15题季羡林认为,世界各国文学中,诗学即文学理论的研究自成体系的只有三处,即A.中国B.印度C.欧洲D.日本E.埃及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4.第16题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D.读者反应要类似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5.第17题法国学者梵·第根将影响研究的路线分解成三个环节,它们是A.放送者B.传递者C.影响者D.接受者E.被影响者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33题以翻译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作品闻名的两位翻译家是()。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比较文学作业答案

《比较文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是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文学研究,也包括跨越学科的文学研究,例如文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等等。
2、①错。
因为只有具有跨越特性的文学研究才是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
②对。
③错。
世界文学只是说各民族文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增强了,各民族的文学成了世界的共同的精神财产。
但各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仍然存在。
3、人类文学的某些共同性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之前就已存在。
但如果没有交流和交往我们就没法知道这种共同性的存在,没有交流和交往也没有必要、也无从研究这种“共同性”。
4、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建立,从物质生产的世界性出发论述了精神生产的世界性,从精神生产的世界性推断了世界文学的到来;而歌德则主要是从世界各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具有共同性这一点来论述世界文学的到来的。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1、法国学派最主要的特征是仅仅研究具有事实关系的国家之间的文学;第二,在这种影响研究中,仅注重实证材料的收集以及描述影响发生的过程,而不注意对之进行审美分析和判断。
2、①布吕纳介②梵第根③韦勒克④《摩罗诗力说》⑤1985年3、“外缘式”研究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术语,它指传统文学研究中对文本(即文学作品本身)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如研究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与作家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等。
比较文学的外缘式研究则指法国学派不注重对作品本身的审美分析,而只注重各国文学之间存在的事实联系。
4、美国学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既注意影响研究,又注重平行研究;第二,既注意事实联系,又注意审美分析;第三,既注意文学范围之内的比较研究,又注重文学范围之外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1、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亲缘关系是指具有着影响与被影响关系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学。
2、主要从三个方面了把握其“可比性”:第一,看是否能揭示出文学的共同规律;第二,看能否揭示出共同或不同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原因;第三,看能否见出类似的社会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比较文学》离线作业一、简述题:1、阐述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
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影响研究是一种可靠的扎实的具有说服力的方法,也是比较文学领域里出现最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偏重于实证,它在注重事实的同时也限制了它的运用范围,并妨碍了对作品分析作深入地艺术。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不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并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其他学科(哲学、宗教、思想史、心理学等)之间的科际比较,从而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也就是说,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地纳入其研究领域。
同时,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是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把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当中。
因此,平行研究较之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平行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严格的限定,甚至有使其研究范围大得无法为一个学科所容纳的危机。
二是由于不同民族都存在着亚文化或者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2、什么是跨学科研究,试举例说明。
跨学科比较是将文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等与文学相关的大背景下,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作用的。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扩展,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一种科际性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部分,它广泛吸收其他各学科的观念和方法,综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区分、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研究进行反思。
.我们把跨学科研究分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自然科学和文学与社会科学等。
可举文学与宗教和哲学,文学与音乐或绘画关系方面的例子,比如王维的诗和画,约翰.克利斯多夫中的音乐,或者文学与网络等。
3、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那些不同?传统的文学研究立足于国别文学研究,将对象限定于一特定范围之内。
在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切割的方式,先以国别为界将各国文学分割开来,再以历史分期为线将国别文学又加以划分,以致最后人们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某一时期某一作家甚至某一部作品上。
这是一种原子论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分工过细,使文学之间缺乏沟通。
比较文学将采用一种联系的和比较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4、分析现代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作品中的外国文学因素。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学潮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文学初期的所有作家几乎都直接、间接受到外来文艺思潮和文艺手法的影响。
本文择其要者按四大文学体裁简述如下:(一)小说1918年5月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形象,采用象征手法,“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成为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
鲁迅在艺术上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为我国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
此后,许多作家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创作。
1928年1月丁玲发表了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成名作使之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1941年茅盾发表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以“皖南事变”为背景,以一个失足女特务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大后方酷烈的特务统治。
(二)诗歌郭沫若作为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抒情诗人,早期诗作多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风格冲淡雅隽。
五四时期他从美国诗人惠特曼那里找到灵感,诗作热烈、狂放、粗犷、雄浑,这便是收集在诗集《女神》中的诸多诗篇,如《凤凰涅磐》、《天狗》等。
1923年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出版,风行一时,被称为“繁星体”。
这些诗作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下的“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诗的一个品种。
(三)散文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时形成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种类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散文,这与输入的西方散文理论、散文文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过其他文体。
现代散文中一些重要的种类,如报告文学、散文诗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瞿秋白任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赴苏俄考察,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的报道性篇章。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30年代左联成立之后,其兴盛也出于左联的提倡。
1930年9月柔石发表《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
1936年夏衍完成了《包身工》,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是他大胆采撷异域花果,为新文学增添的一朵奇葩。
自从有了《野草》,散文诗这一新品种才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奠定了基础。
(四)戏剧话剧作为一种外来形式,在新文化运动前已传入中国,但创作成就在很长时间里不及散文、诗歌和小说。
1919年3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它明显模仿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家庭》。
尽管如此,该剧仍然是新文学最早产生一定影响的剧本。
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标志是1933年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的问世。
该剧在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创造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这当然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滋养,但主要因素则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这一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
《雷雨》明显受到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它将这些艺术的优点加以集中,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写出了中国现代第一部真正的悲剧,用西方悲剧观念来衡量也是够标准的一出悲剧。
1945年5月“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轰动一时。
《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创立过程中的里程碑,它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歌剧以音乐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掺以话剧的对话等,成为40年代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涌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和名著,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作家大都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这是他们接受外来影响的前提。
作家们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借鉴外国文学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学,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老舍、巴金、茅盾等人无不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鲁迅早年受过严格的国学教育,在创作白话小说之前,曾写过文言小说;郭沫若不仅是诗人、剧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老舍不仅熟悉唐宋明清以来的小说和各种形式的市民文学,而且长于写作古文和旧体诗词;闻一多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通晓上起秦汉下迄明清的古典文学,对陆游、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诗人尤有研究;巴金为准备创作,曾背诵数百篇古代范文。
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丰富的外来营养,造就了《阿Q正传》、《女神》、《骆驼祥子》、《死水》、《家》等彪炳史册的巨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一个作家如果只靠从外国文学中学到的一些技巧或本领来写作,或是在作品中搬来一套外国的主题或思想,那是很难成功的。
现代文学大师们在借鉴外来文学的同时并没有代替或抹煞自己的创造,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反映民族的生活和心理,使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摆脱外来影响的痕迹,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奇葩。
他们中不少人是在忧国忧民的情怀驱使下走上文坛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因而作品思想深邃内容深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阿Q正传》提出了国民性问题,《家》揭露了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子夜》再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历史面貌,《四世同堂》表达了反抗异族侵略的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感情。
5、试举一位曾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并对其创作中的外来影响加以分析。
莱布尼茨(1646—1716年)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深受中国文明影响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确认中国文化对于辅助欧洲文化的发展十分有用的科学巨匠。
莱布尼茨从21岁起开始研究中国,41岁研读了在巴黎出版的孔子论著和传记。
在罗马,他结识了耶稣会士闵敏我,并从闵敏我和其他耶稣会士那里获得许多介绍中国情况的材料。
1697年,他把这些材料结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现状》。
在该书的序言中,他热情呕歌中国的文明,还借用中国文明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当时的基督教统治:“我们在过去没有谁会相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然使我们觉醒了。
”他忠告欧洲社会:“欧洲文化之特长乃数学的、思辨的科学……,但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实不如中国人。
”“这样下去,我认为中国人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将会很快超过我们……我们生活得如此之混乱,道德沦落难以自拔,因此我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圣哲到我们这里来,把治国艺术和被他们提高到如此完美的高度的那种自然神学教给我们,正如我们派遣教士到中国去传授上帝启示的神学一样。
通过对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研究,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文化、朱熹的自然哲学和人文哲学都充满着理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社会也应是合乎理性的;尊崇理性,是中国哲学家特有的珍贵品格。
莱布尼茨完全接受了朱熹的“君主对人民要施行仁政,治国要以德为主”,“提倡仁君统治和大一统,反对君主专制”的观念,并提出建立开明君主制的主张。
这些思想都从他出版的《中国现状》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中国现状》不断发表耶稣会士介绍中国的文章。
在后来的《中国现状》中,他又刊出原在北京传教的白晋所写的《康熙帝传》。
在该刊物上他鲜明地指出,中国在康熙统治年间出现的安定和繁荣的社会景象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他称赞康熙皇帝尊崇儒学,导倡程朱,是最具有理性的皇帝。
莱布尼茨在他临死前的一年即1715年,还给法国摄政奥尔良公爵的顾问德雷蒙写了长信——《论中国哲学》,表达他直到暮年仍然尊崇和向往中国理学家那种思想开放、独立思考、富有思辨的品格和崇尚理性的信念,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理学家崇尚的自然法则。
莱布尼茨在对中国文化、朱熹理学等的研究中,汲取了充分的养料,培植了他的哲学成就,如:他提出了著名的“唯理论”学说,发表了与宋代理学家《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完全一致的《二进制计算的阐述》论文和含有孔子、老子关于“道”的观念的《单子论》,从而开创了德国古典思辨哲学;同时,为现代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理论。
“莱布尼茨成为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的前辈,对其观念的刺激,公认来自中国特殊的表意符号的性质。
”因此,从莱布尼茨的哲学成果和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李约瑟的论断是科学的、正确的:“当爱因斯坦时代到来时,人们发现一长串的哲学思想家已经为之准备好了道路——从怀特海上溯到恩格斯和黑格尔,又从黑格尔到莱布尼茨——那时候的灵感也许就完全不是欧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