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硫酸二甲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硫酸二甲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可疑人类致癌物。
剧毒液体,火场温度下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理化特性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
微溶于水,溶于醇。
分子量126.13,pH 值小于7,熔点-31.8℃,沸点188℃(分解),相对密度(水=1) 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35,饱和蒸气压2.00kPa (76℃),log 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66,闪点83℃,引燃温度188℃。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及作为胺类和醇类的甲基化剂。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活性反应】与氨水反应强烈。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
长期接触低浓度,可致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0.5(皮)。
IARC:可能人类致癌物。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操作安全】打开硫酸二甲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避免直接接触硫酸二甲酯,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引言概述: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正确了解和预防硫酸二甲酯的危害对于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相关风险。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1.1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接触皮肤或眼睛会引起灼伤,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长时间的暴露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化学灼伤。
1.2 毒性硫酸二甲酯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或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它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或摄入。
1.3 燃爆性硫酸二甲酯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爆炸极限,因此具有一定的燃爆性。
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条件下,硫酸二甲酯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必须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二、硫酸二甲酯的预防措施2.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面具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降低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2.2 加强通风措施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工作场所,应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硫酸二甲酯浓度。
同时,应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2.3 储存和处理注意事项硫酸二甲酯的储存和处理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它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在处理硫酸二甲酯时,应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避免产生火花或高温,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三、应急处理措施3.1 紧急撤离在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火灾或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和指挥,避免事态扩大。
3.2 寻求医疗救助如果接触硫酸二甲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硫酸二甲酯(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皮肤接触:立即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毒性
接触限值:MAC(mg/m3)0.5〔皮〕MAC(mg/m3)0.1
TVL-TWA OSHA 1ppm〔皮〕ACGIH 0.1ppm,0.52 mg/m3〔皮〕
TLV-STEL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LD50205mg/kg(大鼠经口)LC504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பைடு நூலகம்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硫酸二甲酯
标识
中文名:硫酸甲酯;硫酸二甲酯
英文名:methyl sulfate;dimethyl sulfate
分子式:C2H6O4S
分子量:126.13
CAS号:77-78-1
危规号:61116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
熔点(℃):-31.8
沸点(℃):188(分解)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气急,紫绀;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发皮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刺激眼和上呼吸道。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无资料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简介:硫酸二甲酯,化学式为(CH3O)2SO2,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常用于酯化反应和硫酸酯化反应中。
然而,硫酸二甲酯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危险性:1. 灼伤:硫酸二甲酯具有强酸性,可以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
接触皮肤或眼睛会导致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2. 吸入: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气会刺激呼吸道和黏膜,引起咳嗽、气喘等不适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3. 燃烧: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a. 穿戴防护服和手套: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穿戴化学防护服和耐酸碱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b. 戴防护眼镜和面具: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面具,以防止蒸气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c. 注意个人卫生: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
2. 安全操作:a. 通风设施: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蒸气浓度。
b. 防火防爆措施:避免将硫酸二甲酯与易燃物质或氧化剂接触,存放在防火防爆的容器中,并远离明火和高温源。
c. 避免吸入: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气。
可以使用抽风装置或佩戴呼吸防护设备来保护呼吸道。
3. 废弃物处理:a. 分类储存:将废弃的硫酸二甲酯和其它有机溶剂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中,避免发生不可预测的反应。
b. 安全处理:将废弃物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或排放到环境中。
4. 应急措施:a. 眼部接触:如发生硫酸二甲酯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b. 皮肤接触:如皮肤接触到硫酸二甲酯,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必要,使用中性洗剂清洗,并就医治疗。
c. 吸入:如吸入硫酸二甲酯蒸气,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保持呼吸通畅。
硫酸二甲酯安全使用操作规定+硫酸二甲酯-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酸二甲酯使用操作安全规定第一部分理化特性与危险性概述:1.理化特性1.1.化学式:(CH3)SO421.2.分子质量:126.131.3.性状:常温下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葱头气味。
1.4.沸点:188.3℃(分解)1.5.熔点:-31.75℃1.6.相对密度:1.3322(水=1);4.35(空气=1)1.7.蒸气压:<0.133kPa(20℃)1.8.挥发性:1.9.溶解度: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1.10.闪点:83℃1.11.自燃温度:191℃2.危险性2.1.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2.2.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2.3.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2.4. 在50℃或者碱水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
在冷水中分解缓慢。
2.5.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
硫酸二甲酯是可使DNA甲基化的试剂。
2.6.在水中溶解度 2.8g/100ml。
2.7.在50℃或者碱水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
在冷水中分解缓慢。
第二部分毒理、中毒诊断与急救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其作用与芥子气相似,毒性比氯气大15倍。
吸入高浓度硫酸二甲酯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液态硫酸二甲酯沾染大面积皮肤时,不但对皮肤引起化学灼伤,且通过皮肤吸收可致急性中毒。
卫生标准:我国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MAC(GB16246-1996)为0.5mg/m3(皮)。
3.1.急性毒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
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并出现点状上皮脱落,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肺泡充满炎性渗出液,最后导致中毒性肺水肿。
3.2.皮肤接触液态硫酸二甲酯后,能引起深度坏死和愈合缓慢的溃疡,其特征为数小时疼痛最剧,12小时后水泡明显增多。
3.3.人吸入10min本品蒸气浓度500mg/m3时即可致死;成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5g。
3.4.慢性毒性:长期低浓度接触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硫酸二甲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人吸入LCLo: 97 ppm/10M。大鼠经口LD50: 205 mg/kg;吸入LC50: பைடு நூலகம்5 mg/m3/4H。小鼠经口LD50: 140 mg/kg;吸入LC50: 280 mg/m3。
健康危害
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作用与芥子气相似,急性毒性类似光气,比氯气大15倍。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穿破导致纵膈或皮下气肿。此外,还可损害肝、肾及心肌等,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灼伤,水疱及深度坏死。
中毒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密观察病情,急救治疗包括合理吸氧,给予支气管舒缓剂和止咳祛痰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早期、适量、短程;早期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
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83.33℃
自燃温度(℃):187.78℃
爆炸上限V%:23.3
爆炸下限V%:0.16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蒸气密度
4.35
蒸汽压
2.00kPa(15mmHg 76℃)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危险特性
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与氢氧化铵反应强烈。
储运与泄漏处理
密封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O)2SO2。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硫酸二甲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作为溶剂和酸催化剂。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皮肤刺激性:硫酸二甲酯可以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炎症、红肿和疼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戴上防护手套和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2. 眼睛刺激性:硫酸二甲酯进入眼睛可能引起刺激和眼部不适。
如果发生眼睛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并寻求医疗帮助。
3. 吸入危险:硫酸二甲酯具有刺激性气味,吸入过量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
4. 食入危险: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毒物质,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如果发生误食,应立即漱口,并寻求医疗帮助。
5. 火灾和爆炸危险: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可以在高温下发生燃烧。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明火、高温和氧化剂接触,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硫酸二甲酯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工作场所,应确保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 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3. 储存安全:硫酸二甲酯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标有明确的警示标识,以防止泄漏和意外接触。
4.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硫酸二甲酯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不要将废弃物倾倒在环境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急救准备: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保持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可及性,以便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三篇)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1、中文名称:硫酸二甲酯,硫酸甲酯;二甲基单硫酸酯2、性状:常温下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葱头气味。
溶解度: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3、危险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4、毒性原理属高毒类,其作用与芥子气相似,毒性比氯气大15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作军用毒剂。
吸入高浓度硫酸二甲酯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液态硫酸二甲酯沾染大面积皮肤时,不但对皮肤引起化学灼伤,且通过皮肤吸收可致急性中毒。
偶见口服中毒。
4.1急性毒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
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并出现点状上皮脱落,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肺泡充满炎性渗出液,最后导致中毒性肺水肿。
皮肤接触液态硫酸二甲酯后,能引起深度坏死和愈合缓慢的溃疡,其特征为数小时疼痛最剧,12小时后水泡明显增多。
人吸入10min本品蒸气浓度500mg/m3时即可致死;成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5g。
4.2慢性毒性:长期低浓度接触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4.3诱变性:本品对烟草病毒及其RNA有诱变倾向。
并可使DNA 单链断裂,染色体畸变。
4.4致癌性:据报导本品有致癌作用,可致上支气管雀麦细胞癌。
4.5致畸性:未见报导。
4.6体内转归:有关本品的体内转归报导甚少。
有用豚鼠实验资料表明:当其吸入浓度为390mg/m3硫酸二甲酯的空气18分钟,发现豚鼠尿中甲醇最高浓度达1.87mg%,而体内的碱储备量约下降22%;此外,在死亡病例的血液及内脏均测得有甲醇。
4.7中毒机制:硫酸二甲酯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甲醇、硫酸及硫酸氢甲酯。
硫酸对局部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炎症、肺水肿;对皮肤和眼可致化学性灼伤或角膜溃疡、混浊等;高浓度可致反射性窒息,甚至死亡。
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酶系统中甲基化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肌损害等全身中毒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