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单元反馈5-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基础积累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f án x īn ɡ m àn mi è t én ɡ lu ó m én ɡ l ón ɡ ( ) ( ) ( ) ( ) zh āo xi á hu ā su ì xi āo s ǎ j ì j ìn ɡ ( ) ( ) ( ) ( ) 二、选择题。

(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波涛.(t āo ) 交叉.(ch ā) 朝晖.(hu ī) 炫.耀(xu àn )B.膝.盖(x ī) 指挥.(hu ī) 徜.徉(ch án ɡ) 白桦.(hu à)C.躲.避(du ǒ) 拥挤.(j ǐ) 绽.放(zh àn ) 胆怯.(qi è)D.水瓶.(p ín ɡ) 绣.花(xi ù) 一抹.(m ǒ) 晕.皱(y ūn )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胆怯的小白菊 涂银霜B.徜徉的白桦 绽花穗C.毛茸茸的枝头 披雪花D.银色的光华 洗尘垢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装------------------------------------------------------订----------------------------------线---------------------------------------------------------B.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C.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D.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B.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讲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买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两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三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数量关系。

A11《爬山虎的脚》评价量规表

A11《爬山虎的脚》评价量规表
朗读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在学完课文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拖长音。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我不能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拖长音。
1、我能较正确地朗读课文,尽量不多字,不少字。
能力
问题解决
1、我能清楚的理解问题的意思。
2、我能在问题的引领下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
3、我能认真的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阅读,从而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4、对于问题的解决我能自己独立完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主动请教其他组员。
5、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能主动和组员交流、探讨我的想法,然后听取他人的想法。最后批判性地整合我们对问题的答案。
1、我能较完整的找出作者观察细致的句子并用直线标识出来。
⒉我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并圈出几个能体现作者观察细微的词语。
3我能从圈出的这些词语中简单地说一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和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以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我只能找到一两句体系拿出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并用直线标识出来。
2、我很难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微的词语。
45%
自主学习
1、课前我能自主的预习课文,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我能主动利用工具书进行查找。
2、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认真地、自主的进行解决,遇到实在不会的问题,我可以主动和组员进行探讨、交流。
3、课后我会主动的、认真地完成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
1、我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课文中的生字我能主动利用工具书进行查找。
2、通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生活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整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整数乘除法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整数乘除法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授: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2. 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解决问题?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整数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讲解和示例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加强练习,让学生多进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和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实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简析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

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

所以,本单元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水平。

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检测卷2(含多套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检测卷2(含多套卷)

第三单元句子专题一、抄写下面一句话,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E.排比1.三月的桃花水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首谈心。

()2.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3.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4.白鹅难道不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吗?()5.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三、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1.这些事___________: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__________。

2.大海啊!___________哪一朵花没有香?_______,________?3. _______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

四、把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就把虾画下来。

()看到虾在水里游啊游。

()觉得很有趣。

()齐百石老爷爷小时候是个放牛娃。

()一天,他放牛回来。

()到水塘边洗手。

()后来,他常常认真地画虾。

()日子长了,齐百石画的虾跟活的一样了。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2.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

()3.说猫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4.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六、缩句。

1.姑娘捧着沉甸甸、亮晶晶的钻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乘法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内容:课文第 33-34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

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 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 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 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 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精彩展示(1)课件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算式结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1)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1)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学习目标:1.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协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适宜的方法实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准确计算。

学习难点:会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能用适宜的方法实行估算。

学习准备:课件、口算卡学习时间:约9课时第1课时口算乘法学习内容:46页例1及相对应练习学习目标:1、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会准确实行计算。

学习准备:主题图、课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能够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

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比照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能够行多少千米?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比照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比照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局部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即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