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

冀教版品社六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是冀教版品社六下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科技产品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科技原理的理解尚有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认知有限,需要通过课堂拓展来丰富他们的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提高科技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热爱科学、创新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分析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培养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技产品的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电子元件、工具等。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

提问:“你们认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如洗衣机、冰箱等,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工作的?”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电子元件、拼装科技产品模型等。

六年级品社下册《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社下册《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冀教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工业文明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认识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而作出重要贡献的英杰、和他们的主要成就。

2、这些成就的背后付出了他们多少的辛勤汗水,奠定自己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基石。

3、了解信息时代重要标志,知道是什么造就了现今科学的飞速发展。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教学方法:在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困惑。

展开激烈的辩论,理解有关的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2、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习第一部分(1)追溯工业文明的进程步骤:学生自学课文,自己解决问题,问题如下人类文明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自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些技术发明,牢牢的记住它们的鼻祖。

从这些发明你能体会到什么?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答案;人类文明要经过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发明和使用机器为代表的蒸汽革命时代;主要有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一是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以电器和汽车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时代,主要发明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本茨发明了三轮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

学生仔细想像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发明,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呢?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2、学习第二部分:(2)信息时代步骤:阅读课文,找出主要识记条目;了解先进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带来得方便和麻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网络的认识。

识记内容:电脑的广泛应用在信息社会,电脑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每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纸时代:纸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无纸贸易、无纸图书馆已经在一些国家出现。

英国牛津词典一书共20卷,字数6000多万,重达62千克,现在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即可容纳。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产品,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与讨论。

3.科技产品展示:准备一些科技产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空调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产品的认识,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工业文明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认识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而作出重要贡献的英杰、和他们的主要成就。

2、这些成就的背后付出了他们多少的辛勤汗水,奠定自己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基石。

3、了解信息时代重要标志,知道是什么造就了现今科学的飞速发展。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教学方法:在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困惑。

展开激烈的辩论,理解有关的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人民的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等先进的信息传递工具每天都在更新换代。

这充分表明了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习第一部分(1)、追溯工业文明的进程步骤:学生自学课文,自己解决问题,问题如下:人类文明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自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些技术发明,牢牢的记住它们的鼻祖。

从这些发明你能体会到什么?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答案;人类文明要经过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发明和使用机器为代表的蒸汽革命时代;主要有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一是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以电器和汽车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时代,主要发明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本茨发明了三轮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

学生仔细想像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发明,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呢?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2、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信息时代步骤:阅读课文,找出主要识记条目;了解先进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带来得方便和麻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网络的认识。

识记内容:电脑的广泛应用在信息社会,电脑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每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纸时代:纸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冀教版品社六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1

冀教版品社六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1

冀教版品社六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社六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科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社六下》2.课件: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4.作业布置:提前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科技产品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工业文明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认识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而作出重要贡献的英杰、和他们的主要成就。

2、这些成就的背后付出了他们多少的辛勤汗水,奠定自己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基石。

3、了解信息时代重要标志,知道是什么造就了现今科学的飞速发展。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教学方法:在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困惑。

展开激烈的辩论,理解有关的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人民的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等先进的信息传递工具每天都在更新换代。

这充分表明了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习第一部分(1)、追溯工业文明的进程步骤:学生自学课文,自己解决问题,问题如下:人类文明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自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些技术发明,牢牢的记住它们的鼻祖。

从这些发明你能体会到什么?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答案;人类文明要经过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发明和使用机器为代表的蒸汽革命时代;主要有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一是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以电器和汽车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时代,主要发明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本茨发明了三轮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

学生仔细想像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发明,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呢?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2、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信息时代步骤:阅读课文,找出主要识记条目;了解先进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带来得方便和麻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网络的认识。

识记内容:电脑的广泛应用在信息社会,电脑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每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纸时代:纸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1)》教学设计
茗洋学校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导学案
执笔:刘罗英审核:刘罗英审批:张水达学案编号:
授课人:刘罗英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课型:新授课课时:2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工业文明的进程,即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了解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主要成就:
A、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D、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E、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F、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观念。
3、态度:让学生重视科技的巨大作用,树立学生正确的利用科学的观念和态度,
【学习重难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
讨论法
【知识链接】
两次工业革命(背景、主要成就、特点、影响)
C、化工技术的发展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河北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工业文明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认识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而作出重要奉献的英杰、和他们的主要成绩。

2、这些成绩的背后付出了他们多少的辛勤汗水,奠定自己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基石。

3、了解信息时代重要标志,了解是什么造就了现今科学的飞速开展。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克隆技术的飞速开展给人类带来的启发。

教学方法:在展开商量的根底上,可鼓舞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困惑。

展开剧烈的论辩,理解有关的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2、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习第—局部〔1〕追溯工业文明的进程步骤:学生自学课文,自己解决问题,问题如下人类文明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自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些技术制造,牢牢的记住它们的鼻祖。

从这些制造你能体会到什么?经过学生的商量,教师要到达这样的效果:问题答案;人类文明要经过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制造和使用机器为代表的蒸汽革命时代;主要有瓦特制造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制造的轮船,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

一是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以电器和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时代,主要制造是爱迪生制造了电灯、本茨制造了三轮车、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等。

学生认真想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制造,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呢?展开商量得出结论。

2、学习第二局部:〔2〕信息时代步骤:阅读课文,找出主要识记条目;了解先进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带来得方便和麻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网络的认识。

识记内容:电脑的广泛应用在信息社会,电脑已经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每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纸时代:纸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无纸贸易、无纸图书馆已经在一些国家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四课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学习目标
态度:通过本次活动。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主题教学思路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对翻倒探究的欲望。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的搜集,何等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材给出了DNA图谱、DNA分子、DNA模型三项科学发明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列举19世纪世界上的巨大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巨大发明创造,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

最后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在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

学习准备
1.xx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巨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巨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过程
本主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及科学技术的习速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1.小小科技发呢展览会
学生把搜集到科技发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卡片,让每个同学把卡片张1贴在教室内参观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有序性的指导,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看谁找到的多
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和中国巨大的发明和创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向全班展示,了解两个世纪的发明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心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令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评评我自己
此项活动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在同桌、小组交流自己在学习科学知识、动手创造上的不够,培养学生对自己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学科学、动脑筋,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