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
《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
谥号文正。
文章出处:《范文正公集》。
(2)写作背景: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二,基础知识通假字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理解性默写: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生。
)⑨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同时也暗指滕子京。
(13)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
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
谥号文正。
文章出处:《范文正公集》。
(2)写作背景: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2)就课文内容默写: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⑨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12)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4)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岳阳楼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

《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2、重点字词:第一段: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第二段: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 际涯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看。
异:不同第三段: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岳阳楼记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语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 同“嘱”)三、通假字百废具兴具:jù俱,全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嘱,嘱托。
四、古今异义词1、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2、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天气)3、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4、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风景)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6、微斯人。
(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7、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五、一词多义1、夫(1)其夫呓语(丈夫)(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3)予观夫/若夫淫雨霏霏(那)2、去(1)则有去国怀乡(离开)(2)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3)公然抱茅入竹去(方向)3、和 1)至若春和景明(和煦)(2)政通人和(和乐)(3)天稍和(暖和)4、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开我东隔门(打开) 3)旁开小窗(设置)(4)林霏开(消散)5、则(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2)然则北通巫峡/然则何时而乐(那么)(3)则有去国怀乡/则有心旷神怡(就)6、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2)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7、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2)感极而悲者矣(极点)(3)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8、薄(1)薄暮冥冥(动词,迫近)(2)锦衾薄(单薄)(3)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9、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10、一(1)一碧万顷(数词)(2)长烟一空/传一乡秀才观之(全)(3)在洞庭一湖(整个)11、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2)属予作文以记之(来)(3)全石以为底(把,用)12、通(1)北通巫峡(通向)(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3)政通人和(顺利)13、为(1)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3)为嵁,为岩(成为)(4)全石以为底(做)14、空(1)而或长烟一空(消散)(2)皆若空游(在空中)(3)浊浪排空(天空)15、霏(1)若夫淫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林霏开(雾气)六、重点词语解释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降职或远调守作太守 2 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

范仲淹《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一、生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 zhǔ同“嘱”)二、重点解词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2、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4、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5、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6、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7、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8、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9、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

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微古义:如果没有. 例句:微斯人今义:细小.2.气象古义:景象的变化. 例句:气象万千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3.越古义:及,到。
例句:越明年。
今义:越过。
4.制古义:规模。
例句: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
5.备古义:完全,详尽。
例句: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6.景古义:日光。
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7.尝古义:曾经。
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8.去国还乡去:古意指离去;今义指到、往。
9.作文古义:写文章。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今义:文章,文体10.国古义:国都。
例句:则有去国怀乡。
今义:国家。
11.集古义;鸟停歇在树上。
例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今义:集会,集体。
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具:通“俱”,全,皆。
一词多义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一一片:一碧万顷全,都:长烟一空4.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于是,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通向:南极潇湘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8.为心情: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9.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10.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11.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形作名,各种废弃的事)2.先天下之忧而忧(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先)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4.然则北通巫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三、重点句子的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岳阳楼实录
一、生字注音
朱/胡)阴云/落(F)I / M/Ny/Y/Ny/Y/Ny/Ni/H·O/Xi遗忘/奇拉恩/席夫/席(胡)/湖南(属)(同“序”)
二、重点解词
扩大旧体制:扩大旧规模。
系统,规模。
无限的地平线:无限的宽度。
边界:结束,
边缘。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以前的账目非常详细。
准备充分,详细。
隐藏的山的形状:山的形状消失了。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收藏:有时飞,有时停。
集合,停下,鸟儿停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吉:没有尽头。
桅杆倾斜,船毁坏:桅杆下降,桨折断。
郁郁寡欢:形容茂盛的植被。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韦斯:没有这样的人。
不,不,我和谁在一起?回来,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知识点一、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2.①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选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4.选文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5.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⑵文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用原文回答)答:迁客、骚人。
8.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⑵“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古仁人。
9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应该有怎样的胸襟与抱负?(略)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11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
13.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
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15.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6.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句子;写尽湖光山色的语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哪些内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8.“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句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0.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
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22.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26.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7.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8.“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古仁人。
29.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30.①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4.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孟子,屈原,杜甫35.③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作者否定"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的鲜明观点.3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7.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8.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议论作用:点明主旨,竹筏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39.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40.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1.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43.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4.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5.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46.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中考链接1.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文段写景抒情《岳阳楼记》1. 淫雨霏霏悲2. 春和景明喜《醉翁亭记》3. 山间之朝暮乐4. 山间之四时隐退江湖。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9.“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2.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13.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14.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四、问题思考(一):1、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2、第2段如何写景?“衔”、“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3、第3、4段写了什么内容?5、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6、作者发了什么议论?为什么在文章末段发这样的议论?7、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8、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②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是什么?③在最后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把上述警句放在显著的位置上?10、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问题思考(二):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8.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9.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10.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11.12.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1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14.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5.“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16.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7.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18.“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19.“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20.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
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22.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以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25.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26.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文章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7.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