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成效与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成效与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成效与问题。
一、改革带来的实施成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诸多成效。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此外,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优势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土地用于开办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总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由于缺乏透明的土地市场,一些农民在流转时会因为信息不足而蒙受损失。
此外,由于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存在一些非法流转、虚假流转等问题,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外,土地流转还可能面临土地资源不均衡配置的问题,一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成为流转热点,而一些贫困地区则难以实现土地流转,导致农业发展不平衡。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土地资源配置。
三、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为了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
首先,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流转交易的监督和审查。
控制虚假流转和非法流转,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约束力的监管,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规范化和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首先,要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农业——东台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

省级 出 口农 产品示 范 区 1 家、 3 A级 和 2 A级 旅游 景 点各 1 家、 四星级 乡村旅游景点 2 家、 盐城市级农业示范园 4家, 创树无公害 、 绿色 、 有 机农产 品品牌 3 5 个。 2 - 3培植 发展 了一批 农 业龙 头企业 。 依 托集 中连 片经 营的规 模效 益, 大 力发 燕尾 服农业 产业 化企 业 。 全 市规 模 以上农 业龙 头企业 发展 到2 3 1 家 ,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近 2 0 0 0 家, 2 0 1 2 年农产品加工 产值突破 2 8 0 亿元 。引进中粮生猪产业化, 发展华大水产实业、 富安 茧丝绸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东台农产品加工 区入驻园区 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 2 2 家, 其中,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家, 省级农 业产业 化重 点 龙头 企业 5家 。 2 . 4促进 了特色 产业 的发展 。 围绕 打造 “ 一 镇一 业 ” “ 一 村一 品 ” 特 色优 势 产业 的要求 , 通 过 示 范 引导 和 合作 组 织 带动 , 扩 大 土 地流 转 。 东 台市 先后 形 成 富安 茧 丝绸 、 三仓 西 瓜 、 头灶 及 南 沈灶 青 椒 、 唐 洋及 新街 蔬菜 、 曹 J及 新 曹甜 叶菊 、 许河 及唐 洋 禽业 、 四灶 及 海丰 乳猪 、 唐 洋及 新 街林 果 、 琼港 海 产 品 、 溱 东淡 水 养殖 、 安 丰食 用 菌等 特 色 主导
产业 。
一
委托经营、 代耕代种等其他形式 3 . 4 万亩 , 占4 . 5 %。 东台流转土地 的经营形式基本有三种 。第一种是 “ 合作社+ 农 户” , 即股份合作经营。农民将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 组建土地股份合 作社 , 由合作社集中经营 , 实行按股保底分红 , 年底合作社视经 营情 况进行二次分红 , 每年每亩收益在 1 0 0 0 — 1 2 0 0 元左右。第二种是“ 公 司+ 合作社+ 农户” 。农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 合作社依托公 司组建 , 农户受聘公 司打工, 租金标准一订几年不变 , 每年每亩收益
乡村振兴用地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用地典型案例
以下是一些乡村振兴用地的典型案例:
1. 浙江丽水缙云县:该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开发荒地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四川泸州古蔺县:该县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3. 江苏苏州太仓市:该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用地、建设田园综合体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 安徽合肥庐江县:该县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5. 福建南平建瓯市:该市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方式,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成效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土地流转政策解读手册

土地流转政策解读手册第1章土地流转政策概述 (4)1.1 土地流转政策背景 (4)1.2 土地流转政策意义 (4)1.3 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 (5)第2章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 (5)2.1 相关法律概述 (5)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2.2 相关法规解读 (6)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6)2.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6)2.2.3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6)2.2.4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 (6)2.3 法律法规在土地流转中的适用 (6)2.3.1 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6)2.3.2 土地流转纠纷的处理 (6)2.3.3 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 (6)2.3.4 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 (6)第3章土地流转方式及程序 (7)3.1 土地流转方式分类 (7)3.1.1 出租 (7)3.1.2 转让 (7)3.1.3 互换 (7)3.1.4 入股 (7)3.1.5 债权转股权 (7)3.1.6 其他流转方式 (7)3.2 各类流转方式的特点 (7)3.2.1 出租 (7)3.2.2 转让 (7)3.2.3 互换 (7)3.2.4 入股 (8)3.2.5 债权转股权 (8)3.2.6 其他流转方式 (8)3.3 土地流转程序及注意事项 (8)3.3.1 土地流转程序 (8)3.3.2 注意事项 (8)第4章土地流转合同签订 (8)4.1 土地流转合同要素 (8)4.1.1 合同主体 (8)4.1.2 土地基本情况 (9)4.1.3 土地流转方式 (9)4.1.4 土地流转期限 (9)4.1.5 土地流转价格及支付方式 (9)4.1.6 权利义务 (9)4.1.7 违约责任 (9)4.1.8 合同解除和终止条件 (9)4.1.9 争议解决方式 (9)4.2 合同签订程序及要求 (9)4.2.1 谈判与草拟 (9)4.2.2 审核与批准 (9)4.2.3 签订合同 (9)4.2.4 登记备案 (9)4.2.5 合同公告 (9)4.3 常见合同纠纷及解决途径 (10)4.3.1 土地使用权争议 (10)4.3.2 土地流转价格争议 (10)4.3.3 土地使用与维护争议 (10)4.3.4 合同解除和终止争议 (10)4.3.5 其他合同纠纷 (10)第5章土地流转价格评估与交易 (10)5.1 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 (10)5.1.1 市场比较法 (10)5.1.2 成本法 (10)5.1.3 收益法 (10)5.1.4 基准地价法 (10)5.2 价格形成机制 (10)5.2.1 市场供求关系 (11)5.2.2 政策因素 (11)5.2.3 土地利用条件 (11)5.2.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1)5.3 土地流转交易流程 (11)5.3.1 交易意向 (11)5.3.2 交易评估 (11)5.3.3 签订合同 (11)5.3.4 合同备案 (11)5.3.5 交易鉴证 (11)5.3.6 土地交付 (11)5.3.7 交易结算 (11)5.3.8 产权变更 (12)第6章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流转 (12)6.1 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12)6.2 承包权流转政策及实践 (12)6.3 经营权流转政策及实践 (12)第7章城市土地流转政策 (13)7.1 城市土地流转背景及意义 (13)7.1.1 背景分析 (13)7.1.2 意义 (13)7.2 城市土地流转政策体系 (13)7.2.1 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13)7.2.2 土地市场管理政策 (14)7.2.3 土地收益分配政策 (14)7.3 城市土地流转实践案例 (14)7.3.1 案例一:某城市商业用地流转 (14)7.3.2 案例二:某城市工业用地流转 (14)7.3.3 案例三:某城市住宅用地流转 (14)第8章土地流转中的权益保护 (14)8.1 农民权益保护 (14)8.1.1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不得影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享有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详细版本

1.注重保护耕地资源
在土地利用转型中,要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和破坏。
2.促进乡村产业转型
通过分类规划、空间布局等方式,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向转型。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等新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和新引擎。
3.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权益,同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产业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同发展。要注重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打造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促进农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
三、总结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土地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生态保护,将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土地利用转型的关键。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促进农村发展的全面升级。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详细版本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性
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转型可以使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释放出大量的闲置土地,转化为有用的生产资源。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能够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提高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类规划、空间布局、产业调整等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业与产业、生态、城镇的协同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模式得以改善,农业生产大规模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
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散户的小块耕地整合成大块耕地,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
因为流转的土地更适合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农业产业的效益得以提升。
农村土地流转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通过流转的土地,种植规模化经营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得以发展。
农户通过流转的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引进更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流转的土地有助于引导农业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方向转变,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村劳动力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从而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收入。
流转的土地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高新技术进入农村,促使农村经济多元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土地流转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四、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农村产业得以发展,农民也得以增收,农村经济也得以繁荣。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发展,促进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实现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农民谋福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

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摘要】现代农村土地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而推动土地流转活力成为解决之道。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激发土地流转活力的重要性,随后探讨了政府引导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和农村土地经济发展新趋势。
接着详细阐述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科技助力农村土地管理新模式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最后探讨了农村土地管理新模式的推广意义、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的长远影响以及未来农村土地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展示了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未来农村土地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管理新模式, 激发活力, 政府引导, 经济发展, 政策措施, 科技助力, 社会参与, 推广意义, 长远影响, 发展方向.1. 引言1.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和挑战。
农村土地资源碎片化严重,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土地使用率不高。
由于土地所有权分散、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
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承包期限逐渐到期的问题,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提升。
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例如土地流转主体单一、流转方式单一、流转合同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提升。
要想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2 激发土地流转活力的重要性农村土地流转活力的激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流转活力的增强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流转活力的激发可以推动农民从传统的自耕种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焦点,而农业发展尤为关键,近几年政策焦点也更加强调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农村土地政策和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和积极性。
回顾我国农业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我们发现,每一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都是集中解决农业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问题。
农业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手段,因此,深入探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
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行,实现了农民生产和收益的分离,将农民从田地里抽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内在价值,农民即使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仍然也能从土地租金中弥补从事非农生产的机会成本,给农民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方式选择,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生产中转移提供了条件。
中江县常年在外务工农民超过4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0%,务工年收入超过50亿元。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在家的妇女、老人为业主打工,年人均收入超-18-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1期过万元。
调查显示,流转土地农民收入普遍比流转前提高了20~30%。
如南华镇民主村,该村土地流转面积大,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为业主打工,每天收入50~60元,比流转前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增收近30%。
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土地的价值可以由市场供需决定,土地价格的正确引导,带来土地生产资料的高效配置。
不仅如此,农业生产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土地从生产效率低的农户向生产效率高的农户流转,因而提高了农地生产效益,并降低了农地闲置和荒废。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流转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XX镇位于XX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
东与太康接壤,南与西华交界,许—郸铁路横贯东西,许亳、大广高速互通式立交桥建在XX镇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面积77.5平方公里,有效耕地面积8.4万亩,辖22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184个村民组,9332户,4.1万余人,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XX镇在农村土地体制机制创新上大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依托XX县金辉种植合作社等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巩固了“四大特色”种植基地,促进了油用牡丹、葡萄种植、芦笋及苗木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赢局面。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6442亩,占耕地总面积31.4%。
其中:转包3200亩,出租2262亩,互换2020亩,入股1400亩;转入农户4200亩,转入企业560亩,转入合作社12800亩。
该镇依托自然资源,遵从历史习俗,建立以XX 县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百党岗1000亩油牡丹绿化树种植基地;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小庄214亩生猪养殖基地;以XX县程鑫葡萄种植专业合
作社为依托,建立了新北32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建立了百党岗、刘店700亩苗木基地;以坡贾350亩芦笋种植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了周边寺后刘、姜绍业、陈楼、百党岗等行政村芦笋种植800余亩。
通过特色种植经营,该镇2015年可提供油用牡丹种子600吨,一年生优质种苗1000万株,二年生种苗500万株,三年生种苗100万株。
目前优质芦笋面积达到了1150亩,每亩平均纯收入达5500元,最高可达9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日常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工作。
同时,每个行政村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会计和组长为成员的土地流转服务指导小组,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承包服务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从上至下形成了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二是政策宣传促流转。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并通过土地流转增收致富典型的报道,让农民了解政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放心流转土地。
二是规范引导。
积极宣传现行的土地流
转政策,严格兑现已出台的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增强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是召开了各行政村土地流转指导组工作人员会议,印发有关宣传资料,宣传我镇土地流转政策,介绍土地流转工作方法,提出土地流转工作要求。
同时结合种粮大户培训会,详细介绍土地流转政策,让种粮大户、养殖能手成为参与土地流转工作的主力军。
三是强化服务促流转。
充分发挥村级主体引导作用,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利用市、县、镇政府土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土地有序流转。
在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种植大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政策技术指导,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农机的服务,切实为种植大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种植大户的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四是确权不“确地”促流转。
为了将土地集中连片成规模发展,XX镇镇采取了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在承认农户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将土地适度规模集并,整体转包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养植大户,农户每年获得土地出让金600—1000元,并享有优先参与打工的权利。
五是政策扶持促流转。
在不改变承包地权属的基础上,XX镇实施财政奖补政策,每亩农田由政府出资200元购买保险,鼓励农户加入各类合作社或企业,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六是公司运作促流转。
主要是企业或者合作社向农户
转入土地,建立示范基地,从而引导和带动其他农户加入,形成规模经营。
如XX县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自己办基地,建立了百党岗2000亩油牡丹种植基地,农民可以到基地打工也可以外出务工。
仅坡贾芦笋种植基地与邻近的寺后刘、姜绍业、陈楼、百党岗等村结合,就形成了1150亩规模的芦笋基地,坡贾基地对芦笋种植村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供应优质芦笋种苗、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成芦笋。
该模式去年使基地内农民种植芦笋的亩平纯收入达4000多元,比原来传统种植模式多收入1000-2000元。
XX县程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新北租赁土地320亩作为优质葡萄基地,以前该处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合作社出资10多万元,使“水电路”三通,并改善了排灌设施,现在主要阳光玫瑰、青提、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
每亩平均可产葡萄8000斤左右,每斤2.4元,毛收入可达20000元,聘请当地农民采收,每斤0.5元计4000元,再减去种子肥料等开支,合作社每亩可获纯收入15000元以上,而在合作社打工的1对劳力每天可收入300—400元,全年收入5—6万元,达到了双赢。
七是“订单”模式促流转。
主要是一些加工企业采取统一供种、技术支持、订单收购等方式,以保证农副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宽产品应用范围,延长销售时间,建立原产品基地的一种模式。
如坡贾芦笋基地所生
产的芦笋由河南漯河一家罐头加工企业上门统一回收,同时还与专业大户签有长年购销合同。
目前该公司主要产品不但供应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部分芦笋产品远销海外。
下一步,该镇在现有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不断把土地流转工作引向深入,使土地流转真正成为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