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

合集下载

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

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

第40卷第23期2020年12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23Dec.,20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4802)收稿日期:2020⁃01⁃03;㊀㊀修订日期:2020⁃05⁃09∗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xuexiazh@yeah.netDOI:10.5846/stxb202001030023崔燚,张学霞,张雪,方宇,郭长庆.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生态学报,2020,40(23):8794⁃8804.CuiY,ZhangXX,ZhangX,FangY,GuoCQ.Hydrologicalandgeomorphologicecologicalthresholdofsteady⁃statetransformationofwetlandinZoigeCounty,SichuanProvince.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23):8794⁃8804.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崔㊀燚1,张学霞1,2,∗,张㊀雪1,方㊀宇1,郭长庆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㊀1000832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083摘要:以若尔盖县湿地为研究对象,在GoogleEarth影像和野外调查基础上获取若尔盖县人工沟渠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计算结构特征指数㊂从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两个方面选择6项指标,利用熵值法筛选出对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指标并厘定生态阈值,包括理想值和临界值,通过1980 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区,最终基于乡镇尺度确定生态阈值调控范围,划分各乡镇湿地恢复优先性㊂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存在四类湿地稳态转换区,其中稳态平衡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湿地面积的47.56%,退化转化区次之,占全县湿地面积的35.88%㊂(2)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两项水文地貌生态指标为网络联通度和沟渠密度,权重分别为0.162和0.161㊂若尔盖县网络联通度的理想值为0.033㊁临界值为0.054;沟渠密度的理想值为0.011km/km2㊁临界值为0.360km/km2㊂(3)在若尔盖县需要进行湿地恢复的10个乡镇中,按湿地恢复优先性划分出3个三级恢复区㊁4个二级恢复区㊁3个一级恢复区,其中一级恢复区应优先恢复㊂关键词:生态阈值;调控;湿地恢复;若尔盖县Hydrologicalandgeomorphologicecologicalthresholdofsteady⁃statetransformationofwetlandinZoigeCounty,SichuanProvinceCUIYi1,ZHANGXuexia1,2,∗,ZHANGXue1,FANGYu1,GUOChangqing11Schoo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KeyLaboratory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subjectoftheresearchdescribedinthisarticlearetheZoigeCountywetlands.Thespatialdistributionofman⁃madeditchesinZoigeCountywasobtainedfromGoogleEarthimagesandfieldsurveys,andthestructuralfeatureindexcalculated.Sixindicatorswereselectedfromtwoaspectsofterrainandhydrologicalconditions.Theentropymethodwasusedtoscreenfortheindicatorsthathadthegreatestimpactonwetlandsteady⁃statetransitionandthatdeterminedtheecologicalthreshold.Havingidentifieswetlandsteady⁃statetransitionzonesinZoigeCountyfrom1980 2015landusedata,anecologicalthresholdcontrolrangewasfinallydeterminedbasedontownshipsize,andthepriorityofwetlandrestorationineachtownshipwasallocated.Theresultsshowthefollowing:(1)Therearefourtypesofwetlandsteady⁃statetransitionzonesinZoigeCounty,ofwhichthestablezoneisthelargest,accountingfor47.56%ofthecountyᶄswetlandarea.Thedegradationzoneaccountsfor35.88%ofthecountyᶄswetlandarea.(2)Thetwohydrologicalandgeomorphologicalecologicalindicatorsthathavethegreatestimpactonsteady⁃stateconversionofwetlandinZoigeCountyarenetworkconnectivityandditchdensity,withweightsof0.162and0.161,respectively.EcologicalthresholdsofnetworkconnectivityinZoigeCountyare0.033and0.054,andthoseofditchdensityare0.011and0.360km/km2.(3)Inthe10townshipsinZoigeCountywherewetlandrestorationisneeded,threetertiaryrestorationareas,foursecondaryrestorationareas,andthreeprimaryrestorationareasaredefinedaccordingtothepriorityofwetlandrestoration.Theprimaryrecoveryareasshouldberestoredfirst.KeyWords:ecologicalthreshold;control;wetlandrestoration;ZoigeCounty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㊁土壤㊁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气候调节㊁促淤造陆㊁蓄洪防旱㊁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享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1]㊂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质量㊁性质或现象发生突变,或环境驱动力的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响应的点[2]㊂遥感技术可以快速㊁准确的探究湿地生态系统时空变化规律,从而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生态阈值㊂阈值的获取对于湿地保护㊁恢复㊁预警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对于湿地生态系统而言,地形起伏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功能发挥[3]㊂湿地土壤㊁湿地生物㊁小气候㊁水文等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湿地地形地貌的影响[4]㊂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控制性环境因子,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是塑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㊁引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5]㊂人工沟渠对湿地的水文过程有着直接影响[6⁃7],通过管理规划沟渠,可以排水疏干沼泽,也可以恢复或提高湿地的水位㊂若尔盖湿地是典型泥炭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㊁生物多样性丰富带,在调节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㊂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湿地储存了约50ˑ108m3地下水,每年向黄河源干流补水约40ˑ108 50ˑ108m3[5]㊂20世纪60年代以来,若尔盖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开沟排水活动,据统计,1965 1973年期间,若尔盖县挖沟长度总计200km,受影响的沼泽面积达1400km2,约800km2的沼泽变为半湿或干化状态[8]㊂研究表明,如果生态系统经历了稳态转变,则可以通过将影响因素水平降低到比变化前更低的水平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9]㊂对于处于退化状态的生态系统,如果可以预先确定稳态转变的阈值和可能的发生机制,则可以提前控制以降低恢复成本㊂胡春明等[10]以二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月均流量频率分布特征划分低㊁中㊁高径流期作为稳态转换的依据,将此时的湿地状态作为生态阈值㊂吴东浩等[11]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变化,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寻找突变点,以此确定西苕溪上游流域河流营养盐浓度阈值㊂针对若尔盖县人工排水导致湿地萎缩和退化的现状,亟需获取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制定切实可行的湿地保护和修复调控策略㊂因此,本文以若尔盖县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和生态学方法,基于行政乡镇尺度,得到湿地稳态转换的生态阈值,并从空间层面划定湿地恢复的优先性㊂研究结果可以为湿地保护及湿地修复的调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㊂1㊀研究区概况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为32ʎ56ᶄ 34ʎ19ᶄN,102ʎ08ᶄ 103ʎ39ᶄE,总面积10436.58km2,平均海拔3471m㊂若尔盖县气候湿润寒冷,年平均气温0.6 1.2ħ,年降水量560 860mm,但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12]㊂若尔盖县分布着黑河㊁白河等河流以及花湖㊁哈丘湖㊁兴措湖等湖泊,河流㊁沼泽等湿地广布㊂地貌类型以河谷阶地㊁低山丘陵和高山峡谷为主㊂若尔盖县广泛发育高原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和沼泽植被为主㊂研究区建有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花湖湿地示范工程㊂在全球变暖㊁区域蒸发量增大等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㊁开挖沟渠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恶化㊂2015年若尔盖县开挖沟渠共计219条,总长度超过4500m㊂人工沟渠直接改变了若尔盖县的水系分布及其水文连通性,排走了大量的地表水,沼泽疏干后土壤逐渐裸露变干,引起湿地萎缩[13]㊂5978㊀23期㊀㊀㊀崔燚㊀等: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㊀图1㊀研究区地理位置示意图Fig.1㊀Locationmapofthestudyarea2㊀数据和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研究所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http://www.resdc.cn/)的全国陆地区域多时相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共有1980㊁1990㊁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7期,空间分辨率为1km㊂该数据集以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经过野外调查实地验证,土地利用现状一级类型综合评价精度达到93%以上[14]㊂其分类体系中共有6个一级类型和26个二级类型㊂依据‘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将二级类型中的河渠㊁湖泊㊁滩地及沼泽地作为研究的湿地,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被划分为非湿地㊂所使用的沟渠矢量数据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结合GoogleEarth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获得㊂DEM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的GDEMV2数字高程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㊂2.2㊀研究方法2.2.1㊀水文地貌指标的选取水文地貌条件是影响湿地形成和发育的基础,地势平坦且河流分布广泛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孕育大面积沼泽湿地,开沟排水是若尔盖县疏干沼泽的重要方式,故本文选择海拔高度㊁险峻程度㊁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WetnessIndex,TWI)㊁沟渠密度㊁线点率以及网络连通度(Networkconnectivity)作为重要的水文地貌指标㊂险峻程度是指某一确定面积内最高和最低点之高差[15]㊂利用ArcMap中的空间分析模块,用邻域分析⁃焦点统计工具,划分3ˑ3像元的矩形,求取分析窗口内的高差,作为目标栅格的险峻程度㊂TWI是利用DEM数据生成坡度和汇流面积并进行栅格计算得到的指数[16]㊂公式如下:TWI=ln(α/tanβ)(1)69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式中,α为流经地表某点的单位等高线长度上的汇水面积,β代表该点处的地形坡度,tanβ为局部坡角㊂为避免tanβ出现等于0的情况,研究中用10⁃10代替等于0的坡度㊂规定单位汇水面积取值最小为1个栅格单元长度,以避免比值为0的情况出现㊂由此方法计算出若尔盖县的TWI㊂沟渠密度用单位面积上的沟渠总长度来表示[17⁃19],公式如下:D=L/A(2)线点率是指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平均连线数[14⁃15],公式如下:β=L/V(3)网络连通度是用来描述网络中所有节点被连接的程度,即一个网络中连接沟渠数与最大可能连接沟渠数之比[17⁃18],公式如下:γ=L/3(V-2)(4)式中,D为沟渠密度,L为连接沟渠数,A为湿地面积,β为线点率,V为节点数,γ为网络连通度㊂由于沟渠矢量数据存在冗余点,经反复尝试验证,最终阈值为10m时去除冗余点㊁保留有效节点效果最好㊂线点率的数值范围为0 3㊂线点率为0时表示无网络存在;线点率增大,表示网络内每一节点的平均沟渠连数增加,网络复杂性增强㊂网络连通度的变化范围为0 1㊂网络连通度为0时,表示没有节点相连;网络连通度为1时,表示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㊂2.2.2㊀熵值法熵主要反映系统的混乱程度,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而信息是有序程度的度量,二者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20]㊂在由n个评价方案和m个评价指标所构成的指标数据矩阵X={xij}nˑm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其权重也越大;反之,各指标之间差异越小,信息熵就越大,所提供的信息量则越小,权重亦越小㊂2.2.3㊀生态阈值统计分析法生态阈值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几个稳态之间突然改变的点或区域[21]㊂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反应会随着干扰力度的改变而出现突然的变化,致使系统结构或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即稳态转换[9]㊂如图2所示,显示出生态系统稳态的变化过程,不同的稳态(左㊁右)之间有一个临界点,半圆的深度代表生态系统对干扰的 抵抗力稳定性 ,半圆最高点到底部的倾斜表示生态系统的 恢复力稳定性 ,在某一时刻,干扰会将一个系统推到一个临界点以外,进入另一个状态[22]㊂研究表明,在生态恢复和退化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响应阈值㊂这往往取决于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和生态系统的状况㊂)表明生态系统的退化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到未受破坏的状态㊂显示了生态恢复的人为干预的合理阈值,超过该阈值,生态系统功能不会显着增加,并且可能会下降(图2)㊂确定生态阈值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实验监测㊁机理性数值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㊂实验监测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㊁海洋及河口的研究,对生态系统物种结构和功能的监测更为侧重,但该判定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生物种群或特定检测目标,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变化的判定,监测成本较高㊂机理性数值模型模拟在预测和预警方面比较突出,能够较全面的解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过程和机理,但多数模型无法模拟稳态变化的非线性特征,需要长期数据来进行验证㊂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若尔盖县湿地稳态变化的生态阈值,该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的规律来揭示稳态转换现象,以此来寻找生态阈值,是最为常用的方法㊂该方法并不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复杂动态机制和过程,简便而有效[9]㊂本文以1980㊁1990㊁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看作时间序列上湿地生态系统稳态类型的突变,并划定稳态转换区,利用ArcGIS叠加分析功能,将稳态转换区对应的水文地貌指标数值作为所寻求的生态阈值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水文地貌指标权重分析㊀㊀为了探究影响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指标,本文以行政乡镇作为最小计算单元,以湿地面积和湿地面7978㊀23期㊀㊀㊀崔燚㊀等: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㊀图2㊀生态系统稳态转换原理及生态阈值理论示意图[22]Fig.2㊀Schematicdiagramofecosystemsteady⁃stateconversionprincipleandecologicalthresholdtheory积比例表示湿地稳态变化,选择沟渠密度㊁线点率㊁网络连通度㊁海拔高度㊁险峻程度和TWI作为可能影响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指标,利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㊂在若尔盖县所有乡镇中,热尔乡没有湿地分布,阿西茸乡㊁巴西乡㊁崇尔乡㊁冻列乡㊁降扎乡㊁求吉乡和占哇乡没有人工沟渠分布,因此不列入计算单元㊂由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数值代表的含义不同(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将各乡镇湿地面积㊁湿地面积比例和TWI作为正向指标,将海拔高度和险峻程度作为负向指标㊂基于卢涛等[17]和刘路明等[23]的研究,沟渠网络结构复杂程度与沼泽所占面积成反比,与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成正比,因此,在湿地变化类型的各项指标中,将沟渠密度㊁线点率和网络连通度作为负向指标㊂权重越大,生态指标对湿地稳态的影响越大㊂由表1可知,对湿地稳态影响最大的两项指标为网络连通度和沟渠密度,权重分别是0.162和0.161㊂说明沟渠的数量和结构是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以开沟排水为主的干扰活动对若尔盖县湿地的稳态转化影响很大㊂表1㊀若尔盖县水文地貌指标的权重Table1㊀WeightsofhydrologicalandgeomorphologicalindicatorsinZoigeCounty湿地面积Wetlandarea湿地面积比例Wetlandarearatio沟渠密度Ditchdensity线点率Ratiooflinetonode网络连通度Networkconnectivity海拔高度Altitude险峻程度Degreeofrelief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wetnessindex0.0970.1060.1610.1520.1620.1090.1180.0963.2㊀生态阈值计算3.2.1㊀湿地稳态转换区划分若尔盖县湿地稳态与非湿地稳态的转换规律是计算生态阈值的依据,高跃鹏等[24]基于1980 2015年全国陆地区域多时相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将若尔盖湿地变化类型分为稳定型㊁退化型㊁恢复型和波动型㊂本文采用其对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类型的划分方法,根据若尔盖湿地稳态转化方向的不同,将湿地稳态转换区分为恢复转化区㊁退化转化区㊁稳态平衡区和波动变化区㊂经统计,若尔盖湿地稳态平衡区面积最大,共计1384km2,占全县湿地面积的47.56%;退化转化区次之,面积为1044km2,占全县湿地面积35.88%;恢复转化区面89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图3㊀若尔盖县水文地貌指标的空间分布Fig.3㊀SpatialdistributionofhydrologicalandgeomorphologicalindicatorsinZoigeCounty积为460km2;波动变化区面积最小,共计22km2㊂稳态平衡区是湿地保持稳定不变的区域,如黑河牧场㊁辖曼种羊场附近,这些区域通常为湖泊或沼泽,具有发达的水系,地面平坦低洼,地下水位持续高于表层土壤㊂波动变化区是非湿地和湿地动态转化的区域,表现为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动态平衡,其相互转化无显著方向㊁无明显规律㊂9978㊀23期㊀㊀㊀崔燚㊀等: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㊀㊀图4㊀1980 2015年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化区分布图[24]Fig.4㊀DistributionmapofsteadytransitionzoneofwetlandinZoigeCountyfrom1980to2015退化转化区是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区域㊂由表2可知,退化转化区的沟渠密度和网络连通度平均值最大,该区域受到沟渠排水作用影响,导致水位不断下降,水位低于泥炭沼泽土表面,土壤厌氧环境遭到破坏,有机质分解加快,导致土壤养分释放,湿生和中生植物迅速发育,耗水量增大,加速湿地退化㊂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水分进一步减少,风毛菊(Saussureaspp.)㊁毛茛(Ranunculustanguticus)㊁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等高寒草甸植被逐渐占优势㊂恢复转化区是非湿地不断向湿地转化的区域,由表2可知恢复转化区沟渠密度和网络连通度的平均值最小㊂自1994年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当地采取了排水沟壑填堵等湿地水文工程恢复措施,使约400km2的湿地水位得以提高,水位抬高形成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泥炭土累积,形成厌氧环境,泥炭沼泽不断积累㊂生境由中生㊁旱生转向湿生,以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㊁垂穗鹅观草(Roegnerianutans)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优势种为乌拉苔草(Carexmeyeriana)㊁木里苔草(Carexmuliensis)㊁眼子菜(PotamogetondistinctusA.Bennett)等湿生水生植物的群落转化,从而恢复沼泽湿地[25]㊂这一过程证明适度的人工干预有助于非湿地向湿地转化,是促进湿地恢复的有效手段㊂表2㊀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化区沟渠密度和网络连通度差异Table2㊀DifferencesofditchdensityandnetworkconnectivityinsteadytransitionzoneofwetlandinZoigeCounty沟渠密度Ditchdensity/(km/km2)网络连通度Networkconnectivity最小值Min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恢复转化区Recoveryzone0.0110.3603.4340.0330.0540.082稳态平衡区Stablezone0.0110.3763.4340.0330.1060.667波动变化区Fluctuationzone0.0410.4573.4340.0330.0910.667退化转化区Degradationzone0.0110.6363.4340.0330.1850.6673.2.2㊀生态阈值及调控范围由于恢复转化区湿地稳态转化过程证明了人工干预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㊂根据沟渠密度和网络连通度的负向指标性质,以恢复转化区作为生态阈值的标准,将恢复转化区的网络连通度和沟渠密度的最小值作为理想值,平均值作为临界值㊂二者的区间即若尔盖县网络连通度和沟渠密度的理想区间㊂用各乡镇网络连通度的理想值和临界值与实际值做减法运算,得到各乡镇网络连通度的生态阈值调控范围,同理计算沟渠密度生态阈值调控范围,为各乡镇制定具体的调控方案提供参考㊂基于ArcGIS10.2叠加分析,得到网络联通度的理想值为0.033,临界值为0.054;沟渠密度的理想值为0.011km/km2,临界值为0.360km/km2,各乡镇的生态阈值调控范围见表3㊂调控范围较低数值为理想值与实际值的差,较高数值为临界值与实际值的差㊂由表3可知,麦溪乡的沟渠密度最小,红星乡的沟渠密度最大,阿西乡㊁红星乡㊁嫩哇乡和辖曼种羊场的沟渠密度超出了理想区间,应填堵沟渠以改善水文条件㊂辖曼乡的网络连通度最小,麦溪乡的网络连通度最大,麦溪乡㊁班佑乡㊁黑河牧场㊁辖曼种羊场和红星乡的网络连通度已经超出了理想区间㊂麦溪乡沟渠数量较少,但是沟渠网络交错复杂,从而将湿地景观分割成块,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因此麦溪乡需降低网络连通度,以008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增强湿地景观连续性和均质性㊂表3㊀若尔盖县各乡镇网络连通度和沟渠密度及其调控范围Table3㊀NetworkconnectivityandditchdensityandcontrolrangeoftownshipsinZoigeCounty地区Area沟渠密度Ditchdensity/(km/km2)沟渠密度调控区间Controlrangeofditchdensity/(km/km2)网络连通度Networkconnectivity网络连通度调控区间Controlrangeofnetworkconnectivity阿西乡0.487-0.476 -0.1270.048-0.015 0.006班佑乡0.212-0.201 0.1480.082-0.049 -0.028达扎寺镇0.263-0.252 0.0970.044-0.011 0.01红星乡3.434-3.423 -3.0740.061-0.028 -0.007嫩哇乡1.699-1.688 -1.3390.052-0.019 0.002唐克乡0.042-0.031 0.3180.052-0.019 0.002辖曼乡0.246-0.235 0.1140.0330.000 0.021辖曼种羊场0.364-0.353 -0.0040.063-0.030 -0.009黑河牧场0.285-0.274 0.0750.067-0.034 -0.013麦溪乡0.0110.000 0.3490.667-0.634 -0.6133.3㊀湿地恢复优先性划分在进行湿地恢复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关键调控指标,其次从空间上划分优先恢复湿地㊂通过熵值法本文已计算出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网络连通度和沟渠密度,故本文以沟渠密度为x轴,网络连通度为y轴绘制散点图,计算图上各乡镇与理想区间的距离,距离越大则恢复等级越高㊂若尔盖县各乡镇湿地恢复等级采用自然断点法分三级(图5)㊂一级恢复区包括麦溪乡㊁嫩哇乡和红星乡,其中麦溪乡应重点调控网络连通度,嫩哇乡和红星乡应重点调控沟渠密度;二级恢复区包括辖曼种羊场㊁阿西乡㊁班佑乡和黑河牧场;三级恢复区包括唐克乡㊁辖曼乡和达扎寺镇,应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避免沟渠进一步开挖,以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沼泽疏干㊂图5㊀若尔盖县湿地优先恢复等级Fig.5㊀Zoigecountywetlandpriorityrecoverylevel4㊀讨论基于熵值法和生态阈值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筛选出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水文地貌指1088㊀23期㊀㊀㊀崔燚㊀等: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㊀208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标,并计算理想值和临界值两类生态阈值㊂与原来研究仅考虑要素自身变化率相比,本研究通过识别湿地稳态转换区,考虑了水文地貌条件对湿地稳态的作用,赋予生态阈值更多的地理和生态意义㊂阈值的确定方法灵活㊁操作性强,适用于难以获得连续数据的其他影响指标,加上其长期性和大尺度的视角,可以作为获得生态阈值的一种借鉴方法㊂本研究计算得到的若尔盖县湿地稳态变化影响因素与其他学者研究比较一致㊂游宇驰等[26]认为开挖沟渠改变了若尔盖沼泽的水流通道,导致在降雨期沼泽的积水沿沟渠被快速排走,使得沼泽脱水,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㊂王元云等[27]利用层次分析法探究若尔盖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子是超载放牧㊁挖沟排水等人为因素㊂本文在定义生态阈值理想区间时以湿地恢复作为期望状态,根据Goffman等人的研究[2],一旦超过生态阈值,那么生态系统会偏离期望状态,即沟渠数量一旦超过临界值将不利于湿地的恢复,湿地稳态可能发生波动或退化,因此生态阈值研究对生态系统具有突出的预警意义㊂本研究关于若尔盖县湿地恢复优先性的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出入,高跃鹏等[24]从景观变化的角度探究若尔盖县湿地恢复优先性,而本文更加关注湿地稳态转换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划分恢复优先性,从而导致结果不同㊂一般来说,优先恢复区的退化湿地面积比例是最大的,但本文所划分的10个乡镇,其退化湿地面积比例均不超过30%,且在方差分析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各恢复等级的退化湿地面积比例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本研究区中不能将退化湿地所占比例作为划分湿地恢复优先性的依据㊂本文所采用的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划分湿地优先恢复等级更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从而为研究区湿地恢复提出更合理的建议㊂表4㊀各等级恢复区湿地退化面积比例差异Table4㊀Proportionofwetlanddegradedarearatiosineachlevelofrestorationarea组Group观测数Number求和Sum平均Average方差Variance一级恢复区Primaryrestorationarea30.6610360.2203450.006687二级恢复区Secondaryrestorationarea40.8574480.2143620.011502三级恢复区Tertiaryrestorationarea30.6873760.2291250.001192表5㊀各等级恢复区湿地退化面积比例方差分析结果Table5㊀Analysisresultsofproportionvarianceanalysisofwetlanddegradationareaineachlevelofrestorationarea差异源SourceofdifferenceSSdfMSFPF组间BetweenGroups0.00037420.0001870.0260350.9743954.737414组内WithinGroups0.05026370.00718总计Total0.0506379从长远来看,若尔盖湿地的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人为因素是在较短时间尺度造成湿地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28⁃30];过度放牧导致牲畜对沼泽化草甸的啃食和践踏十分严重,加速沼泽向草甸的逆向演替过程[31],使湿地发生退化并难以恢复[27];若尔盖湿地蕴藏丰富的泥炭资源,但若尔盖县泥炭的大量开采使得大面积泥炭沼泽干涸[32⁃33]㊂由于本研究没有考虑气候变化㊁超载放牧和泥炭过度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的探讨㊂另外,鉴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仅通过湿地稳态变化规律确定生态阈值,若尔盖县沟渠密度和网络连通度的理想值和临界值以及调控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㊂因此,本研究只是基于水文地貌指标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影响因素和生态阈值进行初步探讨,更加准确详细地辨识其随时间㊁空间和人为干扰因素对湿地的驱动作用,将有助于减少生态阈值研究的不确定性㊂5㊀结论本文以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熵值法筛选出影响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重要水文地貌指标,通过探究湿地稳态转换规律厘定具体的生态阈值和调控范围,在乡镇尺度上确定湿地恢复优先性,从而为若尔盖湿地稳态保持和恢复的时空顺序提供了参考㊂主要结论如下:(1)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化区共四种,分别是恢复转化区㊁退化转化区㊁稳态平衡区和波动变化区㊂其中稳态平衡区面积最大,退化转化区次之,其面积占全县湿地面积的35.88%㊂(2)影响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重要水文地貌指标为网络联通度和沟渠密度㊂若尔盖县网络联通度的理想值为0.033,临界值为0.054;沟渠密度的理想值为0.011km/km2,临界值为0.360km/km2㊂麦溪乡㊁班佑乡㊁黑河牧场㊁辖曼种羊场和红星乡超出网络连通度理想区间;红星乡㊁阿西乡㊁嫩哇乡和辖曼种羊场均超出沟渠密度理想区间㊂(3)在若尔盖县需要进行湿地恢复的10个乡镇中,按恢复先后顺序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恢复区应优先恢复,二级恢复区次之,三级恢复区最后恢复㊂一级恢复区包括3个乡镇,即麦溪乡㊁嫩哇乡和红星乡;二级恢复区包括4个乡镇,即辖曼种羊场㊁阿西乡㊁班佑乡和黑河牧场;三级恢复区包括3个乡镇,即唐克乡㊁辖曼乡和达扎寺镇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吴春莹.长江中下游重要湖泊湿地生态健康遥感诊断[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2]㊀GroffmanPM,BaronJS,BlettT,GoldAJ,GoodmanI,GundersonLH,LevinsonBM,PalmerMA,PaerlHW,PetersonGD,PoffNL,RejeskiDW,ReynoldsJF,TurnerMG,WeathersKC,WiensJ.Ecologicalthresholds:thekeytosuccessfulenvironmentalmanagementoranimportantconceptwithnopracticalapplication?Ecosystems,2006,9(1):1⁃13.[3]㊀刘吉平,董春月,刘家福,郑凯俊.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6,36(11):3280⁃3291.[4]㊀CurieF,GaillardS,DucharneA,BendjoudiH.GeomorphologicalmethodstocharacterisewetlandsatthescaleoftheSeinewatershed.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7,375(1⁃3):59⁃68.[5]㊀张爱静.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6]㊀宗敏,王光镇,韩广轩,栗云召,赵敏.1976 2015年黄河三角洲人工沟渠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68⁃75.[7]㊀张骁栋,康晓明,李春义,崔丽娟,王小文.排水对三江平原和若尔盖沼泽生态影响的比较.生态学杂志,2015,34(7):2030⁃2040.[8]㊀游宇驰,李志威,陈敏建.若尔盖高原日干乔大沼泽中人工沟渠分布与其排水量估算.湿地科学,2018,16(2):223⁃230.[9]㊀李玉照,刘永,赵磊,邹锐,王翠榆,郭怀成.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阈值判定方法.生态学报,2013,33(11):3280⁃3290.[10]㊀胡春明,刘平,张利田,李曜,西东升,康海全.河漫滩湿地生态阈值 以二卡自然保护区为例.生态学报,2013,33(20):6662⁃6669.[11]㊀吴东浩,于海燕,吴海燕,周斌,王备新.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确定河流营养盐浓度阈值 以西苕溪上游流域为例.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483⁃488.[12]㊀王建兵,王素萍,汪治桂.1971 2010年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变化趋势.地理科学,2015,35(2):245⁃250.[13]㊀KværnerJ,SnilsbergP.TheRomeriksportenrailwaytunnel DrainageeffectsonpeatlandsinthelakenorthernPuttjernarea.EngineeringGeology,2008,101(3/4):75⁃88.[14]㊀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地理学报,2018,73(5):789⁃802.[15]㊀唐飞,陈曦,程维明,周可法.基于DEM的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研究.干旱区地理,2006,29(3):388⁃392.[16]㊀马勇勇,李占斌,任宗萍,李鹏,鲁克新,李聪,汤珊珊,王添.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8,34(8):170⁃176.[17]㊀卢涛,马克明,傅伯杰,倪红伟.三江平原沟渠网络结构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6):2746⁃2752.[18]㊀李玉凤,刘红玉,郑囡,曹晓.基于功能分类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生态学报,2011,31(4):1021⁃1028.[19]㊀AavikT,LiiraJ.Quantifyingtheeffectoforganicfarming,fieldboundarytypeandlandscapestructureonthevegetationoffieldboundaries.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10,135(3):178⁃186.[20]㊀HuangSZ,MingB,HuangQ,LengGY,HouBB.AcasestudyonacombinationNDVIforecastingmodelbasedontheentropyweightmetho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2017,31(11):3667⁃3681.[21]㊀TomsJD,VillardMA.Thresholddetection:matchingstatisticalmethodologytoecologicalquestionsandconservationplanningobjectives.AvianConservationandEcology,2015,10(1):2.3088㊀23期㊀㊀㊀崔燚㊀等: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㊀。

黄河“蓄水池”严峻的沙化现实

黄河“蓄水池”严峻的沙化现实

黄河“蓄水池”严峻的沙化现实近年来,若尔盖湿地沙漠化、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作为中国最美的一块湿地,若尔盖湿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有专家称:若尔盖地区可能是中国沙尘暴的启动源。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若尔盖县境内的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拔3400米至3900米,其总面积16670.6公顷,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黄河等江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第四纪末期的地质变动,把若尔盖草原变成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使之成为世界最大、最独特的高原高寒沼泽泥炭地,即“湿地”。

与世界上所有的湿地一样,被许多地质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肾”。

若尔盖草原的大陆性山地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使该地的雨量非常充沛,年降水量达600毫米至700毫米。

作为沼泽泥炭地,若尔盖湿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蓄水功能。

有关数据表明,仅若尔盖县境内拥有的泥炭含量高达48亿立方米左右。

按泥炭持水量公式测算可储水近28.3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高原固体水库”。

它能把大量的雨水蓄积起来,并源源不断地释放。

据测试,若尔盖湿地每年提供给黄河30%多的水量,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此外,还是长江水系的岷江、大渡河、涪江的水源涵养区。

若尔盖湿地最重要意义在于稳定区域气候、减轻旱涝灾害、降解毒害物质、保障地下水供给、保护生物多样性。

若尔盖湿地所蓄存大量的水,通过沼泽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调节着空气湿度与降雨,其作用远远胜过28个库容达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直接受益于这片湿地。

若尔盖的湿地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若尔盖湿地沙漠化、荒漠化日益严重。

做为母亲河的水源,若尔盖湿地经常沙尘漫天。

有专家称,中国最美的一块湿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生态学——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生态学——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维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区域温室气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阻止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向东南方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同时也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和保护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加之若尔盖湿地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能力低,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沙化日益加剧。

通过观看短片和广泛查找资料,本文主要总结了导致诺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一些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湿地退化因素分析(1)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年降水量的变化尤其显著, 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降雨量的减少使得整体呈现干旱化的趋势。

●气温增高:年均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增长的趋势, 使土壤水分损失增加, 导致区域干旱化, 进而加速湿地、草地退化的过程。

(2)人类活动●开沟排水:为了满足牧业对草场资源的需求, 扩大牧场, 当地把沼泽地作为备用草场资源进行开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沟排水疏干沼泽的工作。

排水三年后的沼泽, 土壤理化性质有相应改变, 地表植物演替加速, 由沼泽向草甸演变, 牧草产量增加。

然而, 湿地开沟排水是人为干预自然沼泽的重大行动, 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是在短期内导致沼泽迅速退化最严重的干扰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态恢复,造成了土壤板结、草场荒漠化、牧草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导致牧区放牧的恶性循环,不断蚕食破坏湿地和草原,同时也成为制约当地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导致湿地的水文状况和土壤结构受到了直接的破坏。

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对湿地中的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过度开垦:为解决牧区人口的增长导致的粮食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开垦荒地现象。

若尔盖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措施

若尔盖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措施

若 尔 盖 县 位 于 我 国青 藏 高 原 东 南 部 ,四川 省 阿
国 生 物 多样 性 重 要 地 区之一 ,也 是 世界 高 山 带 物种 最 丰 富 的地 区之 一 。若 尔 盖湿 地 自然保 护 区 四周 群 山环 抱 ,东 西 与 南 北 最 大距 离 约 1 0公 里 ,土地 总 5
种 最 丰富 的地 区之 一 。 四川 省若 尔盖 湿 地 自然 保护 区 地 处 青 藏 高 原 东 南 缘 ,位 于 若 尔 盖 沼泽 的腹 心 地 带 ,是 青 藏 高 原 高 寒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典 型 代 表 ,宛 如 一 块 镶 嵌 在 川 西
北 边界 上 瑰 丽夺 目的绿宝 石 ,是 我 国 三 大湿 地 之一 ,
区 ,有 耕 地 05 3万 公 顷 ,适 宜种 植 一 年生 农 作 物 , .3
以青 稞 为 主 ,其 次 有 小麦 、豆 类 作 物 和洋 芋 等 。 主
要 经 济作 物有 油 菜 和亚麻 ,还 出产 少量 苹果 和花 椒 。
该 地 区木 材 资源 丰 富 ,森林 面积 1 11 95公 顷 ,活 0 3 . 立 木 总 蓄 积 量 达 3 132 2 . 2万 立 方 米 ,主 要 有 冷 杉 、 云 杉 等 树 种 。 原 始 森林 与雪 山草 地 、河 谷 农 业 交 相
河 。河 流 蜿 蜒 曲折 ,湖 泊 众 多 ,牛 轭 湖 星 罗 棋 布 , 独 成 一 湾 风 景 。 同 时这 里 气 候 寒 冷湿 润 ,年 平 均 气
羌族 自治州 州府 驻地 马尔 康 3 0公 里 ,南 距成 都 5 6 3 9
公 里 。 区 内 为平 坦 状 高 原 ,最 高 海 拔 36 7米 ,最 9 低 海 拔 34 2米 ,气候 寒 冷 湿 润 ,泥 炭 沼 泽 得 以广 2 泛 发 育 ,沼 泽 植 被发 育 良好 ,生 境 极 其 复 杂 ,生 态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湿地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湿地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湿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

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

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①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人为改造④黄河凌汛⑤融雪减少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2.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3.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答案】1.A 2.C 3.C【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保护。

1.若尔盖沼泽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河床加深,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水量减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快,水量减少,②正确。

人类引水导致水量减少,③正确。

该处凌汛不严重,降雪量没有明显减少。

2.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3000m以上,海拔较高,蒸发量小;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C叙述不正确,选C;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牛轭湖是由于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

A、B、D叙述正确。

牛轭湖与河流相通,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

C叙述不正确。

选C。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若尔盖湿地沼泽、湖泊面积不断减少、草地沙漠化严重,使得若尔盖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若尔盖地区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对若尔盖湿地退化造成的影响,并找出解决湿地退化的措施。

对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湿地退化若尔盖高原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在3400-4000m之间,平均海拔3500m,因地质为若尔盖地块而闻名,地貌类型主要以丘陵、山地、河谷及低山为主。

若尔盖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左右,这些特点都为若尔盖地区形成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

1若尔盖湿地现状的透视湿地是指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中间过渡地带,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组成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2]。

我国湿地面积占全球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由于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长江的上游源区,若尔盖湿地每年可以为黄河提供约30%左右的水量,因此,若尔盖湿地对黄河及长江的生态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沙化、湿地萎缩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截止到2000年,若尔盖湿地17个大型湖泊中已有6个干涸,湖泊总面积萎缩近850hm2,濒危物种已超过50种,还有很多物种数量在不断减少。

因此,分析影响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原因,对该地区实现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

2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推断若尔盖湿地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其中,人为原因是加速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人为的扩大牧场面积,使得牲畜对草地过度践踏,造成草层低矮,土壤板结。

若尔盖湿地:“高原之肾”病态百出

若尔盖湿地:“高原之肾”病态百出

54海外文摘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泥炭沼泽,每年为黄河提供约30%的水量,享有“高原之肾”、“黄河蓄水池”的美誉。

但近年来若尔盖湿地面积不断缩减,草原持续退化,沙化面积逐渐增大,致使“黄河蓄水池”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下降,生态保护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警报频传。

为此,国家和地方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情况不容乐观。

1 生态恶化:“高原之肾”面临威胁1.1 湿地萎缩,蓄、供水能力下降根据2016年全国自然资源更新调查显示,若尔盖县境内湿地面积(如图1)3046平方千米,沼泽湖泊面积30平方公里,与20世纪70年代比,仅沼泽湖泊面积萎缩就达43%。

若尔盖湿地萎缩,直接引发其蓄、供水能力下降,黄河水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加。

1.2 草原退化明显,鼠虫害加剧若尔盖境内现有2900平方公里天然草地退化。

相比20世纪70年代,若尔盖境内植被覆盖度下降22%,毒杂草上升29%,草原生产力下降51%。

随着草地退化,若尔盖鼠虫害分布面积达5300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地的82%。

鼠虫造洞拱土,导致土地外露,水土流失加快。

1.3 土地沙化蔓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曾有专家预言,如不尽快治理沙化问题,若尔盖湿地将成为沙漠,引发的沙尘暴将威胁九寨沟、成都等地,造成黄河季节性断流,长江流域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2016年最新自然资源更新调查显示,若尔盖境内存在各类沙化土地图斑914个,面积764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27平方公里,其中半固定沙地若尔盖湿地:“高原之肾”病态百出孙小飞 范敏(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若尔盖湿地一直以来都享有“高原之肾”、“黄河蓄水池”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功能下降。

在文中主要就当前若尔盖湿地所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修复若尔盖湿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为若尔盖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尔盖湿地(花湖)
若尔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川、甘两省,行政划分上,若尔盖湿地涵盖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以及甘肃省的玛曲县、碌曲县,总面积近16000平方公里,近80%的地域分布在四川阿坝州境内。

若尔盖湿地是长江和黄河在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草原沼泽泥炭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固体高原水库”,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仅从若尔盖湿地注入黄河的流量就占黄河上游总流量的30%,若尔盖湿地是中华民族的“水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中处于极为关键的环节。

区域内气候寒冷湿润,沼泽植被良好,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动植物资源群落丰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种类多,高山天然湖泊、湿地水禽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保护、科研、教学价值和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

若尔盖湿地保持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特性,秀丽的草原风光和宜人的沼泽景色,使这里成为黑颈鹤、玉带海雕等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栖息有黑颈鹤500余只。

若尔盖湿地被列入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正在申报世界重要湿地,若尔盖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学会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湿地,被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黑颈鹤之乡。

花湖位于广阔的热尔大草原,处于“若尔盖湿地”的核心地带。

进入花湖景区,扑进视野中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与湛蓝天空,数百个大小湖泊随意地镶嵌在绿野间。

星星点点的牧家帐篷,珍珠般撒落在连绵的浅丘下,这里的人们世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跨马背而歌,飞扬的牧鞭挥响了雪域儿女生生不息的永恒主题。

从远处看,花湖犹如一位披着婚纱的少女,在飘曳的芦苇丛中梳理着千年情
愫,拉里湖与哈曲湖紧紧地陪伴在她的身旁。

每到七月,金色的小花都会开满最大的那个湖,因而得名梅朵湖,意为花湖。

盛夏之际,站在热尔郎山上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下,三个湖水紧紧相连。

拉坚湖和哈曲湖是仅次于花湖的两个高原淡水湖,因在沼泽深处,尚未开发。

踏着蜿蜒杉木栈道走近花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淼、一碧万顷。

湖面上一对对黑颈鹤、溪鸥、水鸭或啄水嬉戏,或栖息湖畔,或仰天长鸣、或凌空展翅。

微风徐来,粼粼水波摇曳起满湖的花香,恍若置身于梦幻仙境。

在这里,可以聆听到花湖最真的心跳,也可以领略到草原特有的苍茫与博大。

观花湖日落,品花湖月色,能感悟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绝妙意境。

吹一曲悠然的竹笛,唱一支古老的牧歌,徜徉在酥油茶飘香的帐篷前,沐浴高原清凉的晚风,花湖的明净与草原的盛情会为你拂去一路风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