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原因

合集下载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1.过度放牧的影响在当地,其一直延续着传统落后的放牧模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的扩大主要依赖于扩大放牧面积,以放牧面积的扩大和牲畜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加工方面发展的不是特别好。

畜牧与粗放型的扩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多的天然草地被使用。

草原上这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草原退化的恶性循环。

2.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口数量剧增,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也变得更加的频繁。

近几年,新疆每年采挖的甘草数量基本上是在三万多吨以上,但是每1千克的甘草就要破坏五平方米的草地,按这样的破坏速度,新疆的草原环境前景发展堪忧。

另外,从新疆目前的生活方式来看,大多数都是烧柴为生,而这些木柴主要来自于沙漠地区的植被和树木。

此外,中草药的采挖以及滥砍滥伐不仅影响了牲畜的饲料来源,同时也对草地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3.降水偏少、气候干旱新疆属于中温带亚干旱大区、干旱大区气候带,虽然水资源丰富但降水较少。

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阿勒泰市的气候呈现明显变暖、增温的总趋势。

在这种干旱、极端干旱区,气候变化主要通过对水资源配置变化的作用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

因为干燥,空气湿度低,云雨少,使得地面植被相对稀疏,一起风就尘土飞扬,尤其是戈壁滩上时时有风沙弥漫。

这使草地生产经常处于一种受干旱威胁的不利状态。

这种缺水严重的状况给牧草生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草地畜牧发展常常受挫。

因此,当水资源极度缺乏时,就会直接打破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加剧草地退化的进程。

4.其他原因作为我国矿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的煤、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储藏的数量比较可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开采步伐的不断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矿物开采的过程当中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由于开过度开采,草原植被遭到破坏性的毁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研究

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研究

古冰蚀谷地和湖群洼地等【 该区域降水多 、 l J . 湿度大 、 霜冻期长, 属于高原寒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0 ℃ 一 . 6
1 ℃,月平 均气 温. 07℃,月平 均气 温 1. . 2 1 1. 7 09℃,年平 均 降水量 为60—70mm,.0 为雨季 ,降水 量生态系 统的研究进展
43 8
2 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的驱动力
21 人 为 干 扰 活 动 .
近几十年来, 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人为干扰的严重破坏.0世纪8 2 0年代若尔盖县的人V密度为5 I 1 2 人. ~ 20 h ,0 2年人V密度已达人64 h .由于人 E增长, m I 1人. …1 m l 需要不断增加新的草地供放牧所需, 导致有些地 方 在 沼泽地 开 沟挖 渠 , 浚排 水,这样 部 分沼泽地 成 了可 放牧 的草 地 . 疏 据统 计, 0 2 世纪 7年代 ,为扩 大牧 场 ,总 0 计开挖排水沟7 0 0余条, 总长度达10 m 累计不 同程度疏干、改造沼泽2 万h 约占本区沼泽总面积的4 . 0 , 0 k 0 m, 3 5 % 【 这不仅造成沼泽汉化, 8 1 而且使丘陵上部因地下水位下降, 而出现干燥板结, 经风蚀后沙漠化.

要 :川西北若 尔盖草地位于长江黄河的水源区,但是近几十年来在外界干扰作 用下, 草地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
对若 尔盖 草地 生态 系统退化 的现 状、退化 驱动力、土壤 养分的分 配、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野生动物的 活动等方 面的研 究进行 了总结研 究.在此基础之上, 探讨 了今后对若 尔盖草地 生态系统应该加 强的研 究方向.
9 %. O 区内以高寒草甸 、沼泽植被为主. 草地面积占区内国土总面积的6 %, 0 为我国重要的五大牧区之一, 畜牧 业总产值 占该 区农业总产值的5%以上I 若尔盖草原也是中国湿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5 引 . 该区域特有而广阔 的高寒沼泽生态系统则是长江和黄河 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也是青藏高原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是我 该

土壤沙漠化的原因

土壤沙漠化的原因

土壤沙漠化的原因
1.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是土壤沙漠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气候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使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放牧、过度耕种、过度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草被和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失去保护层和固结力,容易遭受风蚀和水蚀。

3. 错误的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使土壤缺乏水分,进而无法维持植被的生长。

4. 土地沙化:土地退化和沙化将土壤中的肥力和养分补给降低至最低限度,使土壤变得干旱、贫瘠。

5. 自然灾害:如风暴、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这些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加剧了土壤沙漠化的程度和速度,导致土地变得不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川西北若尔盖县土地沙化动态变化

川西北若尔盖县土地沙化动态变化

vd d i t h e ae o is 6 5 % o ih b l n op o e t n z n . ie n o t rec tg re ,7 . 8 fwhc eo g t r t ci o e o
Ke r :t o r a l t a y wo ds he Ru e g ip a e u;l n e e tfc ton;s a ilv ra iiy;de e tfc to n e s — a d d s r iia i p ca a i b lt s riia in i t n i t y;c a sfc to l s iia i n
2 0

^ 【 I 量( 0 I £) 穹皇 j LL l L
● 0
。 雪

二 曙 l I I
若 尔盖 县位 于 四川 省 阿 坝 州北 部 , 界 与 甘 肃 I 北 省碌 曲 、 卓尼 县接壤 , 北 同迭部 县毗连 , 至黄河 . 东 西
土地 是人类 赖 以生存 的物质基 础 。土地 沙化是
全 球 十 大 环 境 问 题 之 首 , 为 全 人 类 的共 同灾 难 , 成 引
在 自然 因素 和人 为 因素 的 共 同作 用 下 , 藏 高原 东 青
部 边缘 的若 尔盖地 区生 态 环 境恶 化 , 致 草地 沙 化 导 现 象 日益严重 , 化面 积不断 扩大 , 沙 使土 地资源 日渐 紧缺 , 影响 到当地 人 民的生产 、 活和若 尔盖 县经济 生

3 研 究 结 果
3 1 20 -20 . 0 4 0 9年 沙 化 土 地 面 积 变 化
』 及 1 7 、 9 6 l 9 、0 0 2 0 币 ( j印 遥 感 资 l 9 I 8 、9 4 2 0 、0 , ¨2) 1 . 9 1 ( )

若尔盖县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若尔盖县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Jil1. 1l_分 较J- 't5J;… 沙地 i 洲 i-‘ 果JlT.“陶栏封禁 +淞 ·‘. : 补机+综
合竹}J ”技 术谈J= \== 通过 埘禁1’ -h、,求 障 -”i -地 逐 步修 ,迅 1辅 以补情措
施捉 『 ’ 十小· £ 嫂.逐步恢 I I然 也, tL,足防II:J ̄lfiJ、I"-I川定沙地或
fJ + r ̄lll- 1 … ̄-,i ++j生 1 : ”披 术 。三嘤 ¨n 址 JxU一Ⅵ沙、恢 复植
做 j山过综 合 fl}r,i-, b:-,iJj沙破lIJ】 ̄lltliI i ,沙移现象减小,逐i4]P4'#fE 、卜同
定沙地 ,J_lf【被
』J』『.Jxt,沙流动减小;、 Ⅵ定沙地i 洲㈠ 采取 “
县域沙化严 防沙治沙刻不容缓
根据全 国第五次沙漠化土地
场),32个村,9779户45078人 ,涉及贫困户577户2337人。 沙化 土地 图斑 1368个。其 中:流动 沙地 图斑 196个,面积 4045.59公 顷;半 固定沙地 图斑 292爪,面 积 879.63公顷;露沙地67O个, 面积 58713.82公顷;沙化耕地 1个,面积64.48公顷。非沙 化地 图斑 71个,面积 2042.25公 顷,明显 化趋势地 图斑 2
面积 33Z51公顷。沙化土地年遗噌率为5.32%,较前期 年递增率 10.39%减缓明显,沙化危害趋势在减小,尤其是 流动沙地危害趋势减小明显。其原因是近年来国家林业生 态建设项目资金的大力投入,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作不断 推 进 ,治 理达 到 了阻 风 固沙 的作用 ,沙 化 蔓延 速 度减 小 ; 二是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面积增加,主要受 自 然 和人 为 因素 的影响 ,在风 力作用下 产生 新的沙源 ,面积 扩大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 草 原管护力度,落实 草畜平 衡两 项制度 ,推 行草原生 态补 偿 ,逐'渐i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1、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2、人口增长。

人口不断增长,使土地面积在不断变小,导致土地过度利用。

3、地理因素。

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土地沙漠化。

4、气候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土地沙漠化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开发建设。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也就是人为滥砍树木,使破坏土地平衡,变成沙子!
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土地荒
漠化: 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别不大,但荒漠化严重程度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原因
-------2010级生物技术专业
1042041069 郭艳芳背景:
若尔盖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结合部,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

这里自古水草丰茂,生态良好,景色迷人,然而近年却成为我国沙漠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美丽的草原,风光不再。

若尔盖大草原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组成,面积35600多平方千米,境内聚居着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同胞。

若尔盖大草原的海拔在3500~4000米左右,主要生态类型为草原及高寒沼泽湿地。

这里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

世界珍稀鸟类黑颈鹤就在此“生儿育女”,其繁殖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还有大天鹅、胡兀鹫、高山兀鹫、金雕、黑耳鸢、普通燕鸥、渡鸦、角百灵、白腰血雀、喜马拉雅旱獭、黑唇鼠兔等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此自由地生活繁衍。

因此,若尔盖大草原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中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过度放牧、滥采滥挖、过度用水,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若尔盖县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307.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达到10169.9公顷,每年平均增速达11.65%;沙丘地增加163.40%,年递增率为21.37%。

若尔盖已成为我国目前土地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专家忧虑,如果不加治理,不到20年,整个若尔盖草原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引发的沙尘暴将“光顾”直线距离仅300公里的成都平原。

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土地沙化既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等自然因素,更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原因。

“沙漠化主要由缺水引起。

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一是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指出。

原因及思考:
1、过度放牧
上世纪80年代,我省牧区牧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牲畜头数快速增长。

但草地公有公用,草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未及时跟上,牲畜吃“大锅饭”,使草地长期处于放牧无界,使用无偿,破坏无妨的状态。

牧民在盲目发展牲畜的同时,忽视了对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特别是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草地利用极不合理。

过牧践踏,致使草地板结、龟裂,牧草矮化、绵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草地毒害的比重增加。

由于过牧造成的沙化土地达3.7万公顷,占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总面积的41.0%。

据调查,1958年若尔盖全县牲畜数量仅34.4万头,1995年—1998年平均牲畜达90.9万头,增加了57.2万头,增长58.9%,按有关标准计算,若尔盖草场1995年—1998年平均牲畜数超载60.2万头,超载率达32.3%。

沙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是牧人为追求效益而杀鸡取卵。

牺牲全国乃至全球的长期的环境而追求眼前的效益,政府要加强对牧人的教育,同时要有强有力的措施禁牧限牧,否则十年后的若尔盖将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沙漠游的景点了。

2、滥采滥挖
在草地上采挖药材和开采矿产也是造成草地退化、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孜州色达县近年来开采黄金已毁坏成片草地0.48万公顷。

作为松贝主产地,阿坝州红原县每年采收季节数万人在草地上采挖药材,草地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局部地方甚至株草不存。

内地草地草坡人为破坏也极为严重,宜牧宜草坡地过度开垦,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盆周山区更为突出。

这些被开垦的林地和草地,由于坡度较大,一遇大雨和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沙化也在所难免。

滥伐滥垦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大,促进了土地沙化。

我省森林在上世纪初大约占土地面积的40%,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林地大量被占。

至上世纪60年代,全省森林覆盖率下降至9%。

通过实施“绿化全川”战略,我省国土绿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但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

在风力、水力作用下,以及在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频繁旱涝等气候条件下,土地逐步退化和沙化。

草地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人为因素的长期破坏及鼠虫害的加剧,草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致使草地退化、沙化、生态功能弱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增多。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0.9%,年土壤侵蚀量9.5亿吨,输入长江的泥沙量3亿多吨。

3、过度用水
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全球性大气候及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以及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草原载畜率和草场利用率,若尔盖、阿坝等县在沼泽里开沟放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结硬化,并迅速向沙漠化过渡。

甚至有关人员说:地处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地区春季具备了垂直切变的气象场条件,能够将地表物质大量输送到高空。

在若尔盖草原没有沙化前,向流经此处的干冷季风补充的是水分,现在若尔盖地区草场退化形成沙区,向季风补充的可能就是沙尘,从而影响季风下游的北方地区。

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省林业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将尽快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荒漠化治理办法,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快速推进造林绿化和退耕还林,全面发展林业产业,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支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