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实验室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一、概述(略)二、设计依据1、<W H O<S P A N>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97年)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84)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B J19-87)5、<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1992)6、甲方提供的实验室平面布置图等有关技术资料和要求;三、平面布置及设施P3实验室按功能要求划分,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洁净区包括洁净准备区,一更,淋浴室,二更,气闸室,PⅢ实验室,消毒室;非洁净室有机房和走廊。

对P3实验室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原则:1、平面布置对有生物危险性的P3实验室,要做成负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外逸。

因此它不仅要求除菌、更要进行隔离处理。

隔离方式一般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

一次隔离就是病原体和实验者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

主要用生物安全柜和罩式防护衣方式。

为了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中,而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是二次隔离。

二次隔离就是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为目的的。

污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的扩散和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特别是前者,仅仅靠改善操作方式是不能解决的,一般采取在隔离区和维持区之间建立气压差和对排风进行灭菌处理两种方法。

隔离区(P3实验室)应维持压差(负压)一般为-20~-50P a,使维持区到隔离区造成定向气流。

在气压不同区域之间设有气闸室,它的两边设有联锁的门,一边开时,另一边关闭,以维持压差。

整个P3实验室区域的室内压差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P2生物安全柜<P3<S P A N>实验室<气闸室<更衣室<洁净准备室<走廊2、人流、物流合理,做到不交叉污染,应有实验室门禁管理制度,仅限于预先被告知危险性、并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作人员及支援人员能够进出。

洁净实验室建造标准

洁净实验室建造标准

洁净实验室建造标准
洁净实验室建造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洁净实验室的等级划分:根据室内空气微生物数量,洁净实验室可分为一般要求(无尘)、局部控制(百级)、严格控制(万级)、超净工作区(十万级)和无菌操作区(百万级)等不同等级。

2. 洁净实验室的净空高度:无窗房间的净空高度不应低于米;有窗房间的窗台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宜小于米。

3. 洁净室的围护结构及内装修材料:均不得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质和工艺。

4. 洁净室的通风方式: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生物制药行业中的GMP厂房等,宜独立设置空气净化装置。

5. 洁净室的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的保温材料应选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制作而成。

6. 洁净室的防静电措施:在特定条件下,为了防止静电积聚,可以采用防静电网等措施。

7. 洁净室的检修门: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便于维修保养的需要,可以在车间内安装检修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施工及验收通用技术条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等文件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实验室装修标准

实验室装修标准

实验室装修标准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装修标准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科研成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实验室装修的材料选择、空气净化、电气设备、储存及操作区域等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装修的标准要求。

一、材料选择1.地板实验室地板应具备防静电、防滑、防腐蚀等特性。

常见的实验室地板材料有耐酸碱砖、防静电地板、环氧地坪等。

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地板材料,并确保其耐用性和易清洁性。

2.墙面实验室墙面应选用耐酸碱、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如耐酸碱瓷砖、耐腐蚀涂料等。

墙面应平整无缝隙,以防止细菌滋生,同时需注意墙角弧度的设计,以方便保洁。

3.天花板实验室天花板应选用易清洁、抗菌、防火等特性的材料。

常见的实验室天花板材料有铝合金天花板、PVC板等。

天花板的选择应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4.实验台实验室实验台应选用耐酸碱、耐腐蚀的材料,并具有抗震、防尘、易清洁等特点。

常见的实验台材料有304不锈钢、实验室专用板材等,根据实验室的用途合理选用。

二、空气净化实验室空气净化是实验室装修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通风系统、排气系统和过滤系统。

1.通风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风和补风功能,以确保实验室空气质量。

通风系统应能够及时排除实验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流通性,减少实验室内细菌和污染物的滋生。

2.排气系统实验室排气系统是实验室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排除实验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

排气系统应合理布置,并设置合适的排气管道,以保证气体的迅速排除。

3.过滤系统实验室过滤系统是净化实验室空气的关键设备,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

过滤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更换滤芯,保证其过滤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三、电气设备实验室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考虑实验室特殊环境的要求,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开关插座实验室的开关插座应选用防水、防爆、抗腐蚀等特性的产品。

插座应合理布置,方便使用,同时应符合电气接线安全要求。

实验室建设规范

实验室建设规范

4.施工、安装,详细参阅图纸.
3
配套铝型 材
1.净化铝材配件,外圆柱 2.型号、规格:A13 3.施工、安装,详细参阅图纸
1.净化铝材配件,内圆弧
4
配套铝型 材
2.型号、规格:内圆弧 A17、内圆弧底座 A18 3.施工、安装,详细参阅图纸
计量 单位 ㎡

m m
工程

数量

第 3 页 共 11 页
1.EPS-50 系列,0.426mm 净化彩板泡沫含量:
彩钢板隔墙:
序 号
项目名称Biblioteka 项目特征描述1.1.EPS-50 系列,0.426mm 净化彩钢板,泡
1
彩钢板吊 顶
沫含量:15kg 2.规格:L×1150×50 3.燃烧性能:B1 级(难燃性)
4.施工、安装,详细参阅图纸.
1.1.EPS-50 系列,0.426mm 净化彩钢板,泡
2
彩钢板隔 墙
沫含量:15kg 2.规格:L×1150×50 3.燃烧性能:B1 级(难燃性)

8
排水管 PVC
50mm

无菌室空气净化系统:
上海台雄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计量 单位
无菌室空
气净化系 换气次数≥25 次,风量约
1 统(含空 1000M3/H。带压力表

调)
1.名称:传递窗 2.规格:外箱
体(W×D×H)mm 685×500×
590 内尺寸:(W×D×H)mm 500
2
标准传递 窗
1.名称:双管净化应急荧光灯
2
双管净化应急荧 2.型号:220V 2*30W
光灯

超净化实验室工程施工规范

超净化实验室工程施工规范

超净化实验室工程施工规范一、超净化实验室的设计1. 实验室布局设计超净化实验室的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室的功能、设备布置以及实验人员的工作流程。

布局设计应确保实验室内部空间合理利用,避免交叉污染和混乱。

实验室应设置分区,根据实验环境的要求设置超净区、洁净区、普通区等不同区域,确保不同区域的洁净度和通风情况。

2. 空气净化系统设计超净化实验室的空气净化系统是保证实验室空气质量的重要设备。

空气净化系统应考虑空气流通、过滤和控制等因素,确保实验室内空气干净、无菌、无尘和无污染。

空气净化系统还应考虑节能、安全和易维护等方面。

3. 设备选型和配置超净化实验室的设备选型应根据实验需求和实验室的功能需求进行选择。

设备配置应满足实验需求,确保实验室的高效运转。

同时,设备选型和配置还应考虑设备的品牌、质量、性能、维保服务等因素,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环境控制系统设计超净化实验室的环境控制系统是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控制系统。

环境控制系统应考虑环境参数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环境控制系统还应考虑能源消耗、节能和环保等方面。

二、超净化实验室的施工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之前,应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

施工前还应对实验室进行环境清洁和通风,确保施工现场的干净和通风。

2. 施工过程超净化实验室的施工过程包括基础施工、墙体施工、天花板施工、空调管道安装等环节。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人员应备齐防护装备,保证施工安全。

3. 设备安装超净化实验室的设备安装是保证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

设备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并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

设备安装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定位、固定和连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4. 系统调试超净化实验室的系统调试是检验施工质量和设备运转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1.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通常包括主要实验区、样品处理区、仪器设备区、储存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

各功能分区应合理划分,便于实验人员在工作时的流程和协作。

2.实验设备配置:-实验室需要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包括仪器、工具和设施等,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实验设备的选购应考虑实验室的实际需求、使用频率和预算等因素。

3.安全规定:-实验室安全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实验室设计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其中包括:确保实验室在火灾、漏电、爆炸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质量良好;为有毒、易燃、易爆物品配置专用的储存和处理设备等。

4.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内的布局应合理,便于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人员的工作。

实验室中的工作区域和设备配置应考虑到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安全。

同时,实验室的通道和出入口应保证足够的宽度,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

5.实验室气体和供水系统:-实验室设计应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对气体和供水的需求。

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气体和供水系统,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气体和水源。

同时,这些系统应设计良好,便于维护和实验室的净化处理。

6.实验室的噪音和震动控制:-实验室设计应考虑降低噪音和震动对实验的干扰。

在实验区域和仪器设备的布置上,应尽量避免噪音和震动产生的源头。

此外,采取隔音和吸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干扰。

7.临时贮藏与回收:-实验室应提供临时贮藏区域和回收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液。

这些区域和系统应安全可靠,以确保废物和废液的储存和处理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和规定。

8.清洁与维护:-实验室的清洁和维护是保持实验质量和实验室工作环境良好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设计应考虑到实验区域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需求,合理设置清洁工具和设备,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实验室设计规范和要求涵盖了实验室的功能分区、实验设备配置、安全规定、布局、气体和供水系统、噪音和震动控制、临时贮藏与回收、清洁与维护等方面。

净化工程实验室建设-喜格实验室

净化工程实验室建设-喜格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实验室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洁净、安全、稳定的研究环境,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高新科技的象征,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不仅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最为高效的科研平台,更为广大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一、先进净化设备保障实验室洁净度。

在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中,先进的净化设备是关键所在。

多层过滤器、高效粉尘收集器、紫外线杀菌灯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将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物质快速净化,有效维护了实验室的洁净度。

此外,高效空调系统的运用,能够稳定控制温湿度,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二、科学布局提升实验室功能。

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空间划分使得实验区、分析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互相配合,既满足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需要,又提高了实验效率。

有效的安全通道和标准化存储设备,为实验室的运作提供了保障。

此外,合理的样品处理区域和实验台设计,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实验操作,减少了繁琐的流程和出错的可能性。

三、环保材料打造实验室绿色空间。

在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中,环保材料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环保材料不仅具备抗菌、易清洁等功能,更能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

采用无甲醛控释内饰装修材料、环保涂料等,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保证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的标准,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四、智能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

净化工程实验室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能化管理是提高实验效率的关键。

智能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实验仪器的利用效率。

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对实验室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是现代科研的重要基石,对于科学研究的稳步推进和科研成果的落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净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功能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一、概述(略)二、设计依据1、<W H O<S P A N>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97年)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84)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B J19-87)5、<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1992)6、甲方提供的实验室平面布置图等有关技术资料和要求;三、平面布置及设施P3实验室按功能要求划分,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洁净区包括洁净准备区,一更,淋浴室,二更,气闸室,PⅢ实验室,消毒室;非洁净室有机房和走廊。

对P3实验室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原则:1、平面布置对有生物危险性的P3实验室,要做成负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外逸。

因此它不仅要求除菌、更要进行隔离处理。

隔离方式一般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

一次隔离就是病原体和实验者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

主要用生物安全柜和罩式防护衣方式。

为了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中,而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是二次隔离。

二次隔离就是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为目的的。

污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的扩散和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特别是前者,仅仅靠改善操作方式是不能解决的,一般采取在隔离区和维持区之间建立气压差和对排风进行灭菌处理两种方法。

隔离区(P3实验室)应维持压差(负压)一般为-20~-50P a,使维持区到隔离区造成定向气流。

在气压不同区域之间设有气闸室,它的两边设有联锁的门,一边开时,另一边关闭,以维持压差。

整个P3实验室区域的室内压差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P2生物安全柜<P3<S P A N>实验室<气闸室<更衣室<洁净准备室<走廊2、人流、物流合理,做到不交叉污染,应有实验室门禁管理制度,仅限于预先被告知危险性、并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作人员及支援人员能够进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室净化工程设计规范:
1、《临床实验室设计总则》(GB/T 20469-2006);
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
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457-2008);
5、《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
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1988);
10、《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67-2006);
11、《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1996);
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9年版) 》(GB 50015-2003 );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1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
1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1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1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1997);
2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2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24、《电器装置安装工程设计低压电器设计及验收规范》(GB 50254-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