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汉代文武官吏俑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
探究现象:红色褪去
思考1:SO2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说明SO2具有什么特性?
探究结论:SO2具有漂白性
二 思考2:还有哪种气体的水溶液也

具有漂白性? 氯气

硫 的
资料——氯水的漂白原理:氯水中HClO
化 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漂白后的无色
学 物质不能再恢复成原来的颜色,称为永久性
性 漂白。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9—649年)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中起
书草 省诏

皇帝
尚负
书 省
责 执 行
门封 下驳 省审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彩绘釉陶文官俑
唐三彩文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陕西省干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 宋太祖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
神宗时为内阁首辅。他在任期间,厉行 改革,是著名的政治家。
清朝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
清朝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内景
清朝设立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 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苏教版

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苏教版

1、观察一瓶氨气,试描述物理性质 无色、 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有刺激性气味
2、观察实验,你 看到什么现象?
氨气极易 溶于水 (1︰700)
问题(1):喷泉形成的原因?
瓶中氨气溶 于胶头滴管 挤入的水中
瓶中气压 下降小于 外界气压
烧杯中的水 被大气压压 入烧瓶形成 喷泉
取少量氯化铵(NH4Cl)晶体,放入试 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用湿润的红
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苏教版
LOGO
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
11亿人就没饭吃。
(NH4)2SO4
NH4NO3
NH4HCO3
NH4Cl
CO(NH2)2
哈伯
波施
分别获得1918年和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
取少量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 [Ca(OH)2]包在纸中摩擦,用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观察发
生的现象。
有调查表明,我国有30%人口的饮 用水和大量的地下水受到了氮和磷不 同程度的污染,61%的湖泊富营养化。 过量施肥还会使病虫害加重,造成农 药污染增加,这样的植物,人吃了就 有问题。
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观察发生的
现象。
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 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 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 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 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 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 道原因吗?
N2 高温 、高压 N2+3H2 催化剂
NH3
2NH3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资料 16页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资料 16页

-3 NH3
害的N2 等气体。 物质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类别
知识小结
一种自主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图)
教材P104-P105范例
绿色化学
一个学科观念(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只有合理、适度的使用化学资源,才能造
福人类社会。
————维勒
万事有度,无度则悲。
——韩非子
Chemistry our life , our future
H2S SO2 SO42-
陆地
人类活动
海洋
S
S S2- SO42- 硫的平衡被打破 S S2- SO42-
网络应用 从“化学”的视角解决环境问
元素 题
价态
+6
SO42-
氧化法
+4
SO2
还原法
0
-2 氢化物
S
单质 氧化物
氨水

CaSO4
CaSO3 复 分
(NH4)2SO3 解 NaHSO3 法
物质

类别
知识迁移
元素 回忆:专题4学过哪些常见含氮元素的物质,
价态 请你模仿常见含硫元素的物质,对其进行分
类整理?
+5
HNO3
NO3——
+4
NO2
+2
NO
0
N2
-3 NH3
NH4+
物质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类别
知识迁移
元素 氮及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 价态 有哪些重要应用?请举例说明
+5
谢谢大家!
谢谢!
HNO3
NO3——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质量检测(四)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质量检测(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 2和CH 4都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B .CO 2和SO 2都是产生酸雨的气体C .使用天然气可避免CO 2的排放D .CO 2是一种有害而无益的气体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 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A .利用了SO 2的水溶性,将SO 2直接通入水中B .利用了SO 2的氧化性,将SO 2直接通入水中C .利用了SO 2的氧化性,使其与O 2反应而转化为SO 3,再与水反应D .利用了SO 2的还原性,使其与O 2反应而转化为SO 3,再与水反应3.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 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 的说法错误的是A .NO 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 .NO 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 .NO 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 .NO 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4.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A .SO 2、O 2、N 2B .HCl 、Cl 2、CO 2C .CH 4、H 2、COD .NH 3、Cl 2、O 25.[双选题]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肯定有SO 2和NOB .肯定没有Cl 2、O 2和NO 2C .可能有Cl 2和O 2D .肯定只有NO6.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 -、SO 2-4、H 2SO 3、NH +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到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 .Br -B .SO 2-4C .H 2SO 3D .NH +4 7.硫酸、硝酸与盐酸是工业上常用的三大强酸。

高中化学教案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化学教案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整体介绍
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最后一个专题,涉及硫、氮两种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在重视资源开发利用(硫酸的制备、合成氨等)的同时,关注空气污染问题(酸雨、氮氧化物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问题,要促进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做好环境治理工作。

由此,通过对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介绍,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本专题主要内容
教材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环境保护为线索,以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为载体,展示了化学科学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但也揭示了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同时说明化学科学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在结构编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第一部分,在介绍硫酸这一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的同时,从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构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结合在硫酸的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和利用二氧化硫,所以教材开始便介绍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硫又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治理为线索来呈现,以增强学生。

苏教版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整合-精品PPT课件

苏教版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整合-精品PPT课件

•(3)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①烧瓶要干燥,②氨气要充满,③气密性
要良好。
•(4)Cu和浓硝酸反应点生击成此NO处2,进而入Cu和作稀硝业酸手的册反应产物为NO。
•(2)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实验室中是利用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来制备NH3的,反应方
程式: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注意不能
用NH4NO3、(NH4)2SO4,不能用NaOH代替Ca(OH)2,但实验室还可以
利用加热浓氨水,将浓氨水滴在碱石灰上或生石灰上制备NH3。
V(NO2)∶V(O2)<4∶1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③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由4NO+3O2+2H2O===4HNO3可知 : •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 •V(NO)∶V(O2)>4∶3时,剩余气体为NO; •V(NO)∶V(O2)<4∶3时,剩余气体为O2。 •④NO、NO2、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①求出NO2与H2O反 应生成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 再按③方法进行计算。
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② NO2 和 O2 的 混 合 气 体 溶 于 水 时 , 由 4NO2 + O2 +
2H2O===4HNO3可知:

V(NO2)∶V(O2)=4∶1时,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检验的误区: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
、Ag+等的干
扰判成 ,此时上述离子同样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AgCl等白色
沉淀;用错试剂Ba(NO3)2,因为若使用Ba(NO3)2,再加酸酸化时,

高一化学教案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一化学教案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一、本专题课标内容1、第一单元中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硫酸和硫酸盐”、“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和第二单元中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是通过实验了解硫、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第二单元中的“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教材分析“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是《化学1》的第4专题,也是《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

通过前面3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以及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学到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可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特别是硫酸、硝酸等含氧酸的知识,使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全面,更系统。

本专题的学习更强调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三、本专题教学目标1、认识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硫化合物的应用以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

2、了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氮氧化物的性质”和“氨的性质”中有关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高中化学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苏教必修

高中化学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苏教必修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本专题复习)1.除去CO2气体中混存的少量SO2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有()A.酸性KMnO4溶液 B. P2O5C.饱和小苏打溶液 D.石灰水2.实验室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3)>途径(1)>途径(2)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3.向200 mL 1.0 mol/L的稀硝酸溶液中放入3.84 g铜片,使其充分反应。

(1)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反应后NO3(3)使溶液中Cu2+完全沉淀为Cu(OH)2沉淀,应加入0.2 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4.在NO2与水反应中()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在3S + 6KOH = 2K2S + K2SO3 + 3H2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物质的量之比()A. 2:1B. 1:2C. 3:1D. 1:36.下列事实或现象,反映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填空回答:(1)工业上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2)浓硫酸长时间敞口放置,质量增加________;(3)铜片在加热条件能溶解于浓硫酸中_______;(4)浓硫酸可干燥H2、O2、CO2、SO2等气体不能干燥H2S气体___________;(5)木屑、棉花、蔗糖、皮肤等遇浓硫酸碳化变黑____。

7.某硫酸厂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SO2,为了测定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上述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 L(内含N2、O2、SO2、CO2),慢慢通过足量溴水,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重为0.233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酸化),例如:BaCO3+2H+ H2O+CO2↑+Ba2+。
所用钡盐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 O 32、 HS O、3 SO2等
会被溶液中的N O
3
氧化为S
O ,24从 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SO
2的 检验
3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或加入氯
硫酸锌 硫酸钡
Na2SO4·10H2O CaSO4·2H2O 2CaSO4·H2O ZnSO4·7H2O ——
芒硝 生石膏 熟石膏 皓矾 重晶石
硫酸亚铁
FeSO4·7H2O
绿矾
硫酸铜 硫酸铝钾
CuSO4·5H2O
蓝矾、胆矾
KAl(SO4)2·12H2O
明矾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用途 制玻璃、造纸 制粉笔、模型、雕像、石膏绷带
沸腾炉 粉碎矿石,以增大矿石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SO2转化为SO3
2SO2+O2 2SO3
接触室 逆流原理(热交换器):冷、热气体 流向相反,冷的SO2、O2、N2被预 热,而热的SO3、SO2、O2、N2被 冷却
SO3的吸收和 H2SO4的生成
SO3+H2O H2SO4
吸收塔
逆流原理:98.3%的浓硫酸从塔顶 淋下,气体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 分接触,吸收更完全
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 和 二氧化氮 等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
液,随雨雪降下,就可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 小于5.6 。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途径1:在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途径2: SO2+H2O 程式)。
H2SO3、2H2SO3+O2
2NO2。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NO与NO2的性质比较:
NO
颜色
无色
气味
水溶性
不溶
毒性
有毒
实验室制取所用试剂
Cu和稀HNO3
二、氨和铵盐
1.氨的结构与性质
NO2 红棕色
化学(浙江选考专用)
专题十二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梳理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1.硫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2.二氧化硫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3.硫酸 硫 酸
[特别提醒] 中学常见的四大还原性离子
还原性:S2->S O
2> I->Fe2+
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a.与H2反应:④ N2+3H2
2NH3 。
b.与O2反应:⑤ N2+O2 2NO 。
2.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氧化物,主要有⑥ N2O 、⑦ NO 、⑧ N2O3 、⑨ NO2 、⑩ N2O5 和N2O4等,其中 N2O3 是HNO2的酸酐,HNO3的 酸酐是 N2O5 。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O2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实际用 98.3%的浓硫酸 吸 收SO3,以免形成酸雾降低吸收效 率
四、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五、环境污染与保护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还包括固体废弃 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酸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 (1)酸雨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3
(1)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变质。
(2)易被酸性KMnO4溶液、HNO3、溴水、氯水、Fe3+(不氧化Fe2+)、漂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白粉溶液等氧化。
(3)SO2、H2SO3、Na2SO3均有还原性。 (4)H2S、S2-、HS-均有还原性。 4.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硫酸盐
结晶水合物
俗名
硫酸钠 硫酸钙
收敛剂、防腐剂、制颜料 “钡餐”,作高档油漆,油墨、造 纸、塑料、橡胶的原料及填充剂 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生 产铁系列净水剂和颜料氧化铁红 的原料 制农药、电镀液 净水剂
二、S O
2 4
和 S
O的32 检验
1.SO
2 4
的 检验
检验S O
2 4
的 正确操作为:
被检液 取清液 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 )。
2H2SO4 森林 、草原,使湖泊
酸化 ,加快建筑物的腐蚀等。
(4)酸雨的防治措施:a.调整能源 结构 ;b.原煤 脱硫 ;c.改进
燃烧技术;d.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e.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f.严格控制SO2的排放等。 2.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
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SO
2+ 2H+
3
SO2↑+H2O
或SO
2 3
+ Ba2+
BaSO3↓
BaSO3+2H+ Ba2++SO2↑+H2O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三、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三阶段
SO2的制取和净化
三化学 方程式
三设备 有关 原理
4FeS2+11O2 2Fe2O3+8SO2
专题十二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1.氮气 (1)氮的固定 使空气中① 游离态 的氮转化为② 化合态 的氮的过程。 (2)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③ 4/5 。 2)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N2化学性质很稳专定题十,只二硫在氮高和温可持、续放发展电、催化剂等条件下才
设备中 排出的 气体
说明
炉气:SO2、N2、O2、矿尘(除 尘)、砷硒化合物(洗涤)、H2O(g) (干燥)等 净化气:SO2、N2、O2
SO2、O2、N2、SO3
尾气:SO2及N2、O2
矿尘、杂质易使 催化剂中毒 ;有的杂质腐蚀设备、影响生

反应条件 理论需要:低温、高压、催化剂; 实际应用:400~500 ℃、常压、催 化剂
O
2 4
[特别提醒]
检验S O
2时 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
4
(1)Ag+干扰:
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Ag+干扰,因为Ag++Cl- AgCl↓。
(2)CO
2、 S
3
O
干2 扰: 3
因为BaCO3、BaSO3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
能溶于强酸。因此检验S O
2时 ,必须用盐酸酸化(不能用HNO3、H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