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1浣溪沙① 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②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③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

②蒨:同茜,绛红色。

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

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C解析:C.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餪”语,特指馈赠饭食。

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下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粉状,聊充招待。

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

15.①《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
(明)刘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分)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

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

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
赏析:
这首词采用了反衬、白描、反诘等多种表现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通过描写议论结合的方式和质朴的语言,简洁的勾勒出了战争对人们的伤害。

描绘出了一幅春耕无人,满地蓬蒿的凄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的心态。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济世拯民的政治抱负。

刘基追慕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认精神,具有深厚的爱民之心和民本思想。

他对战祸的扰掠十分愤懑和悲愁,对恣肆盘剥百姓的官吏更有着切齿的痛恨。

以至“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他的襟怀与杜甫是相类似的。

叶蕃称刘基词是“写忧世拯民之心”,绝非过誉。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③被酒:醉酒。

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词的上阕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4分)(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4分)(3)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3分)(4)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5).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①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1分,意思对即可)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

(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2分)(3)描写萧瑟、凄清的秋景(1分),烘托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2分)。

(4)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1分)。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2.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答案:22. 词语是徘徊,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2浣溪沙①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洗濯。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明主旨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及读后感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及读后感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及读后感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及读后感引⾔:《浣溪沙》是清代词⾔纳兰性德的词作,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以下就是⾔编为⾔家分享的《浣溪沙》赏读及读后感,欢迎⾔家阅读和借鉴!浣溪沙·谁念西风独⾔凉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谁念西风独⾔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赏读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些短暂⾔⾔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卢⾔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裳,以免着凉⾔病。

但今年此时,卢⾔已长眠黄⾔,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他了。

“谁念西风独⾔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盾情绪。

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说:“⾔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作者紧闭着窗⾔,独⾔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呢?词⾔明知已是“独⾔凉”,⾔⾔念及,却偏要⾔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句,便已伤⾔⾔髓,后⾔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更是词⾔的⾔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头更添⾔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情。

他独⾔在空荡荡的屋中,任⾔阳斜照在⾔上,把⾔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对萧萧黄叶,⾔⾔⾔限感伤,“伤⾔⾔”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短时的平静。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清朝: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

“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

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⑦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鉴赏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全文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全文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全文鉴赏引导语:《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注释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全文鉴赏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附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①,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③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释】本词是词人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

①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②被酒:中酒、酒醉。

③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1)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析之。

(4分)(2)词的下阕追忆了妻子在世时的生活的哪几个片断?它们与最后一句形成怎样的关联?试选取其中一个片断简析之。

(4分)参考答案14.(1)选取了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等意象(1分),表达了词人丧妻后的孤单凄凉及对亡妻的深挚怀恋。

(1分)词句简析: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落笔。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深秋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但今年此时,妻子已逝,谁会对自己嘘寒问暖呢?词人丧妻后的孤单凄凉由此立现。

(2分)或:次句描绘了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景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同时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2分)或:末句中,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自然流露出对亡妻的深挚怀恋。

(2)追忆了醉酒春睡、赌书泼茶这两个生活片断(1分),最后一句概说了这两件往昔的寻常事,与现在的酸苦形成对比,表现了深沉的悲伤与惆怅。

(1分)词句简析:醉酒春睡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纳兰性德的《·谁念西风独自凉》,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③被酒:醉酒。

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阅读题一
本词是词人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

①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②被酒:中酒、酒醉。

③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1)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析之。

(4分)
(2)词的下阕追忆了妻子在世时的生活的哪几个片断?它们与最后一句形成怎样的关联?试选取其中一个片断简析之。

(4分)
参考答案
(1)选取了“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等意象(1分),表达了词人丧妻后的孤单凄凉及对亡妻的深挚怀恋。

(1分)
词句简析: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落笔。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深秋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但今年此时,妻子已逝,谁会对自己嘘寒问暖呢?词人丧妻后的孤单凄凉由此立现。

(2分)或:次句描绘了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景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同时作者因此
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2分)或:末句中,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自然流露出对亡妻的深挚怀恋。

(2)追忆了“醉酒春睡”、“赌书泼茶”这两个生活片断(1分),最后一句概说了这两件往昔的寻常事,与现在的酸苦形成对比,表现了深沉的悲伤与惆怅。

(1分)
词句简析:“醉酒春睡”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自己。

当初越温馨,此时越凄凉。

(2分)
“赌书泼茶” 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当初越幸福,此时越悲伤。

(2分)
赏析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

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

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

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

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

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