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高中语文部编版下册教学PPT

合集下载

11.2《与妻书》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1.2《与妻书》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疼爱妻子升华情感为天下谋永福 济世情怀
英雄志坚牺牲小家义无反顾革命
总结:
国:爱国之情

推 广
升 华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 一念,使吾勇于就也。
家:爱妻之情 林觉民形象: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思总:结
从这封绝笔信中,你能读出哪些情感?
对妻子的爱恋和思念之情 舍小家
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 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
碧血黄花林觉民
他,少有大志,在科举考试中挥笔 写下“少年不望万户候”,便掷笔而去。
他,被捕之后,行将就义之时,仍 能书生意气,慷慨陈词,引得提审他的 两广总督叹到:“惜哉!面貌如玉,肝 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以文致敬,家国传承
升华: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
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
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秋瑾
升华: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 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 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 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 为国而牺牲的!”
导 一封情书 一封遗书
百年最美情书 千古家国情怀

妻书
不 负 苍 生 独 负林 卿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挚的爱, 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3.感悟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 情操,传承革命先烈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激发 青年学生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1-2《与妻书》说课课件 (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1-2《与妻书》说课课件 (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复兴民族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读法: 针对文本,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共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通过问题的解决,深化对文本的认知理解,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完成 鉴赏任务。
(二)、情境创设法: 通过课堂活动的情境创设,入情入境,引导
学生更好地领悟林觉民写绝笔书时复杂的情感和 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多媒体投影辅助法
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团政委 左权 无产阶级革命家、八路军高级将领 程雄 新四军2师5旅13团2营3连连长
对比鉴赏:这些家书有何异同?
共同处: 不同点:
都是革命烈士写给家人的绝笔信; 都选择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怒放自己生命; 都体现了革命烈士为了家国大义,舍弃了儿女 私情的崇高情怀。
写作对象不同;表达的私情也有所不同。 有对儿子的歉意与教育;有对父母双亲的 惦念牵挂;对妻子儿女深切的关爱,这些 情感不同。
方声洞,1886年出生与福州富商家庭,父亲曾任县令,思想开明,广州起义中,方声洞在日本筹备军火密运广 州,临行前他手书数封绝笔信,已经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心,后在起义中身中数弹而死,年仅25岁。
喻培伦,1886年生于一个富裕糖商家庭,1905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警监学校,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校,后又考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 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相伴。
亲情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清静过日而 一嘱:嘱托后事,清静过日 已
对家人牵挂眷念之情
说 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PPT

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 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 重,100多名革命党人 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 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 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 睹。其时,潘达微先生 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 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 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 潘认为,"红花"不及" 黄花"二词雄浑优美, 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 岗"易名为"黄花岗", 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任务三:
学校话剧节要改编课本剧《与妻书》:假设一百年 后林觉民和陈意映有缘相见。请你想象当时的情境, 根据文本和你对人物的理解把握,尝试完成剧本创作。 400字。
不负苍生,独负卿
“汝忆否”说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实回到了过去。
生死讨论 月夜诉衷情 醉酒浇痛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 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能将 实情告诉妻子的 原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 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 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 的人。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汝其勿悲!
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
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汝不必以无侣悲。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 也。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 尽。
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
三嘱
一嘱抚养孩子 二嘱子承父志 三嘱清贫度日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 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是实

11.2《与妻书》优秀课件(2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2《与妻书》优秀课件(2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诀别》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 原文写在一方布帕上。手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灵魂常相依 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
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你能在文章中举例说明吗?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看 林觉民就是在这次起义中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的。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他在文中写道:“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
博物馆。
历史上有名的书信: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 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两地书》 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与妻书》(共26张PPT)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与妻书》(共26张PPT)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 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 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 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 说明自己不想抛下妻子,赴死实为无奈。
谁写给谁 的情书?
林 觉 民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不望万户侯”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 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 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

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爱 ”
• 林觉民是如何向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
二、以回忆表达爱意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
第三段
“回忆” “初婚三四个月” 第四段
“又回忆” “又回忆六七年前”
“前十余日回家”
第一次回忆:生死讨论
文体知识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
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正标
称呼
——致墨子的一封信
副标
尊 敬 的 墨 子 问:候
您好!
……
正文
此 祝致 辞
敬礼!
署名
日期
小明 4月 2日
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书信?
壹 一封百年情书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共52张ppt).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共52张ppt).ppt

积极起义
1911年1月底,林觉民得知黄兴等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 遂义无反顾回国响应。先赴香港,后回福建老家召集革 命志士。其间,林觉民曾返乡一次,他躲藏于福建西禅 寺中制造炸药,将炸药装到棺木中,打算运往广州,支 援起义。 陈意映曾挺身而出,要求装扮成寡妇护送棺材随行掩护, 可是因为怀孕只能作罢。两人决定,林觉民一人奔赴广 州,陈意映则在福建待产。 4月初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 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 1911年4月24日在九龙岛醉人的夜色中,在狭小的赁屋内, 林觉民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陈意映的 《与妻书》。
(三)文体知识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
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标— — 致 墨 子 的 一 封 信 副标
尊 敬 的 墨 子 称: 呼 您好!
……
正文
此致 敬 礼 ! 祝辞
署名
日期
小明 4 月2 日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补充说明
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林觉民去世的时候,林徽因七岁。 林觉民牺牲后,其父林孝颖将闽县老宅出卖避难。 买主叫谢銮恩,他带着十一岁的孙女住进杨桥巷17 号。这个小女孩叫谢婉莹,即后来的冰心。
(二)写作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 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在我国南 方,“中国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春,奉孙中山之命在香 港筹备广州起义的黄兴、赵声,写信给身在日本的革命党人林文,号召旅 日革命志士回国举义,林觉民回福建组织响应起义。林觉民由此回福建家 中,与老父、妻子等家人见了最后一面,却并未告知家人自己可能要牺牲 的实情。后为集中力量组织广州起义,决定停止在福州起事的计划,林觉 民便离开福建,受命赴广州、香港筹备起义。在起义前三天,忙碌一天回 到住处的林觉民无法入睡,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这 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 “我死,幸为转达。”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 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 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

11.2 《与妻书》 课件(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1.2 《与妻书》  课件(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品读《与妻书》,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 出对妻子的思念与不舍?
1.先死之争 2.初婚夜话 3.不能启口 ……
细节中见深情
深情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情感?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常愿天下有情人… 老吾老… 充吾爱汝之心… 钟情如我辈者… 卒不忍独善其身
“与妻诀别”
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 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对 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 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父 亲写了一封家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 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依窗 稀外 掩疏 映梅
筛 月 影
与 妻

书觉 民
“与妻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推己中见大爱
为何作者还要花大量篇幅重复相似的内容?
吾至爱汝 真真不能忘汝 诚愿相守以死
为天下人谋永福 钟情如我辈能忍之乎? 卒不忍独善其身
反复中见挂念 纠结中见真心
《与妻书》何以成为传世经典?
细节中见深情 推己中见大爱 纠结中见真心。 不事营构 自由抒写
质疑、思辨
你如何理解林觉民不负苍生 唯负卿,舍妻取义的选择?
“生离亦死别”Βιβλιοθήκη 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如雪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T全文课件(25张)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T全文课件(25张)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自主预学,重点探究
• 2、品味语言: • (5)“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我对你的爱至死不渝,即
便死去,我的灵魂与你也永远不会分开。 • (6)“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苏轼的“与妻书”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虚拟的在场与缺席
• 在梦境中, 苏轼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自己思念的家。 • 家,是苏轼和妻子共同“在场”的空间,家的空间虚拟是苏轼情感积淀
,汝不必以无侣悲。”——我死之后,若有心电感应,灵魂会永远陪伴你,不让你 孤单难过。我死得其所,但始终不能放下对你的依恋。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自主预学,重点探究
• 3.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 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作者介绍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与妻书》PP T全文 课件(2 5张) 【完美 课件】
• 林觉民(1886—1பைடு நூலகம்11)字意洞。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之一。
•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段内容——
•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 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 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 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 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 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 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 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 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 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 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 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 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 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 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 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 义,年仅25岁。
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 二十四日) 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 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 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 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 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 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 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 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 (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三、初读课文,归纳难读、难写的字词,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出 标记。
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 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 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与妻书原件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作者简介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 意义和用法。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 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 章的思路。 3.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 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 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 ,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 我的心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 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不想我死去(希望我 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 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 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 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 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 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 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 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 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 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 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 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 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 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
教学重点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
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
一、导入 由童安格《诀别,真爱是谁》导入: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 思意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
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 “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11年(就 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 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 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 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 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 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 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 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 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