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和认识图形。

2.能够区分不同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

3.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认识图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图形。

2.区分不同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分。

2.圆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物品: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或实物。

2.教学课件: 包含各种图形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2.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图形的特点。

二、讲解1.通过实物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两者。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三、练习1.让学生分组,用卡片组成各种图形,并用语言描述所组成的图形。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回顾前一次课学习的内容,并就图形的特点展开讨论。

二、讲解1.介绍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通过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特点。

三、练习1.让学生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的形状,并说出其属于哪种图形。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点。

在实物展示和讨论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图形。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图形的练习。

2.家长陪同时,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份教案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在积极互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2)
课时
5-1
教学
目标
1.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认识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认识了哪些物体?
学生边回忆边口头汇报,老师边总结边出示图形(课件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开展“搭一搭”的活动
(1)师: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桌子上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
(2)讨论、交流、展示:你搭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游戏“看谁摸得准”。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手摸,直观感知。
感知图形。
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认识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认识图形,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将能够认识各种基本图形的形状、名字,了解图形的属性及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与特点;–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基本图形。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出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勤奋与坚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属性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图形。

2.激发兴趣法: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兴趣。

3.学生参与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自己动手画图形或分析问题。

4.课外拓展法:引导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进行拓展探究。

五、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认识正方形•引言: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物体,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习内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课桌等具体物体的周长,并计算。

第二课:认识长方形•引言:通过长方形图片引入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形状。

•学习内容:长方形的特点、对角线长度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册上画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并计算其对角线长。

第三课:认识三角形•引言:利用实物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形状。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类型、角度之和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家中地毯的三角形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第四课:认识圆•引言:通过图形展示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圆形。

•学习内容:圆的属性、直径、半径及周长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a、动手操作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b、汇报反馈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c、小结概念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四、认识图形(一)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如教材第34页)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

(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原著、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原著、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原著、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5袋各种形状的物体,powerpoint、投影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每组小组长那里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宝贝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吧。

学生交流:你收到哪些物体了,跟小伙伴说一说。

二、操作感知: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答复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画图。

三、体验特征1.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教师引导:a.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有六个面,面有大也有小;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描述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能够辨认不同形状,并能简单描述各图形的特点;
3.能够通过贴图、涂色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4.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2.教具:有关基本图形的设计卡片、图形贴纸等;
3.课堂布置: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相关活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圆与三角形
1.导入:播放包含圆和三角形图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
特点;
2.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和指导,学生认识圆和三角形,并掌握相关的名
称;
3.操作:让学生在设计卡片上涂色圆和三角形,加深印象;
4.评价: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二课时: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
1.导入:复习圆和三角形,引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
2.学习:通过图片对比展示,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特点;
3.操作:让学生用图形贴纸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分类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4.拓展:让学生找出周围的物体中含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形状的事物。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认识了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图形的形状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将通过更多实际图形的贴近和比较,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基本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认识图形(一) (1)教学内容:教材P34,完成教材P37~38“练习八”第1、3、8题。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图形王国里的小宝贝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知道这些礼物的名称吗?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1)]二、认识立体图形1.认识长方体。

师:(举起长方体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

【预设】大多数学生拿的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有的学生会出错,将正方体物体拿出来。

(课件出示长方体)师: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只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体物体的形状特征即可,比如:它们都是长长的、方方的,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都有尖尖的角……师:你们能给这样长长的、方方的物体取个名字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并在黑板上贴长方体的图片。

2.认识正方体。

师:(举起正方体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与正方体形状相同的物体。

(课件出示正方体)师: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只描述到“不管从哪个面看都是方方的、正正的”这个层面即可,如果此处出现特殊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教师可把有争议的物体放在一边,在后面的环节中解决。

师:你们能给这样正正的、方方的物体取个名字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正方体(板书:正方体),在黑板上贴正方体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拼、摆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单元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