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无名氏《水调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全诗]《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水调歌头》全诗]《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6adf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7b.png)
[《水调歌头》全诗]《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水调歌头》全诗]《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答案】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18.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答案】17.B 18.合适。
诗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
【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
18.考查诗句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婵娟”指的是月亮。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金字经•胡琴张可久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
一线清风动二弦。
联,小山秋水篇。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________;“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________。
(2)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①肉。
【注释】①驽骀:指劣马。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8分)
双调?水仙子
【元】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
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1)第三句借用了哪位文学家的哪句名诗? 有何用意?(2分)
(2)第四、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3分)
(3)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的“闲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
14.(8分)
(1)借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诗人因伤感悲愁而形销骨立的形象。
(2分,每问1分)
(2)“怯”和“强”。
“怯”是“害怕”的意思,因重阳节到而难免更加思亲,“怯”字刻画出诗人既思念心切又担心无法承受的微妙心理。
“强”是“勉强”的意思,诗人因一事无成又远离故乡而身心俱疲,“强”字写出了作者强撑弱体、登高远望故乡的精神状态。
(3分,答对两字1分,每分析一字1分)
(3)①时光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②身体虚弱、人生迟暮的伤感;③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哀痛。
(3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得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

⽔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 ⽔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1】 《⽔调歌头》,完成后⾯的练习。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蝉娟。
1.给下列⼏句划分节奏: 明⽉见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阈,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也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美好愿望的⼀句是。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得好在哪⾥? 4.谢庄的《⽉赋》中有“隔千⾥兮共明⽉”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2.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3.“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的⼈共享⽉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光的美好愿望。
⽔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2】 阅读下⾯⼀⾸宋词,回答问题。
⽔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
西风千⾥,送我今夜岳阳楼。
⽇落君⼭云⽓,春到沅湘草⽊,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久,缺⽉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所,但有渔⼉樵⼦,哀此写离忧。
回⾸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词⼈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书法家。
⽗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四年(1154)廷试,⾼宗(赵构)亲擢为进⼠第⼀。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下狱。
《水调歌》(无名氏)评析

《水调歌》(无名氏)评析原文:《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评析:《全唐诗》卷二十七收此诗作《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称《近代曲辞》,皆未著作者姓名。
“水调歌”乃古乐曲名。
《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
唐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
”本篇即歌的第一迭。
此诗描述了边地戍兵,候令待征的情景,表现唐军将士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不凡气概。
类似这样的主题,在唐代的边塞诗中,并不少见。
然而作者所选的角度与众不同,全诗的构思与布局等亦不落俗套。
歌词没有表现旌旆逶迤的浩荡军容,没有勾画金鼓震天、血刃相接的厮杀场面,也没有作过多的渲染,创造那种肃杀严酷的气氛。
诗人不过选取了一个星夜闻警、待令出征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
“平沙落日大荒西”,荒远大漠,四顾茫茫,天边落日缓缓西沉。
一派边地绝域的黄昏景象。
下句接写入夜:“陇上明星高复低。
”夜幕降临,万簌俱寂,唯见陇山之上,明星点点。
夜之幽静,可以想见。
读者至此未闻半点烟火气息,心情是平缓的、安静的。
然而此二句决非闲笔,欲张先弛,作者是在为下联作铺垫。
果然第三句陡然一转:“孤山几处看烽火”,“烽火”已示敌军进犯,又曰“几处”,警报由远而近,飞速传递而来,足见军情之紧迫。
寂静的氛围被划破了,读者原本舒缓的心弦,一下子给拉紧了,人们预感到一场触目惊心的拼杀即将到来。
紧接着第四句便写军营中将士们的反应:“壮士连营候鼓鼙。
”作者在此下一“候”字,真有千钧之力,它不但描述了连营将士火速行动、森严戒备的情景,而且表现了将士们临战前那种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
虽然还不曾击一鼓,杀一枪,而读者却分明看到了滚滚烟尘中壮士们剽悍的身影,听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呐喊声。
孟子云:“引而不发,跃如也。
”把弓拉得满满的,却又不发出去,那种跃跃欲试的姿态,给人留下多少想象的余地! 《水调歌》作者着力描述战前那片刻的寂静,其用意亦在此吧!诗作虽然在上下二联之间有局部的相对的缓与急、静与动对照,就整体而言,《水调歌》所创造的又是一种“大动”前的“大静”境界。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七十二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读下面唐代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
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
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
“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
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
“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蔬菜长的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屋寻找。
C、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是不能抛弃吗?D、她虽然缺乏对待顾客的热忱,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B、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校补:校对补充)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心会神凝:注意力集中,用心熟悉通晓)D、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共8分)水调歌头[宋]]朱熹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①, 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鸥夷子②,散发弄扁舟。
鸥夷子②,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 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注】①《史记•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遭人诬陷论斩,临刑谓其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岀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下文陆机的“华亭清唳”与此意同。
②鸥夷子即范蠡。
19•“倚伏互相酬”这一句中“倚伏”是指 ___________ ,蕴含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的哲理思考。
(2分)20.从抒情方式看,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抒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19. 【解析】顺境和逆境(福祸)相互依存隐伏20. 【解析】①用典抒悄,表达入仕悔恨之情。
“东门黃犬”“华亭鹤唳" 表做官遭祸,抽身悔迟之慨,有对李斯.陆机的同情,更有自己遭谗哭职后的遗憾与不满。
②对比抒情,范蠡泛舟与李斯、陆机三个历史典故,一正两反,将范蠡功成名就退隐与李陆二人对比,表明了对自己入仕的悔意及隐居的思想。
③借景抒情,“春昼” 两句芻浩渺的烟波,追月的云彩,营造极强的画面感和优美的意境,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憧憬和对朝廷的彻底失望。
④直接抒惜。
结句“永弃”写出诗人内心的决绝,“吾道付沧洲"点出他最后归乡著述传道的朴素愿望。
(一点2分,三点满分。
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21-22题(共6分)材料一: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材料二: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注释]①易:改变;色:态度、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①。
[注]①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
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
15.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⑵《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⑶《劝学》“”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选 D “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15.(6分)平原辽阔荒芜,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慢慢西沉。
日落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星空夜转,静夜更深了。
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
(3分)以缓显迫、以静显动,从悠缓宁静中见危迫与紧张,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1分)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