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相关知识——核医学
核医学汇总

核医学汇总1、核医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
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2、核医学的分类: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3、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
4、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5、临床核医学分类: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6、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in vivo)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in vitro)诊断法。
7、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疗。
8、核医学的特点:1、安全、无创2、分子功能现象3、超敏感和特异性强4、定量分析5、同时提供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
9、分子功能影像: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等检查截然不同,它通过探测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物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10、锝-99m(99mTc)特点:核性能优良,为纯γ光子发射体,能量140keV,T1/2为6.02h,99mT c是现象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11、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131I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12、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
三基考试-医技三基-核医学-基本知识

单选题A11.心血管系统核素检查方法有多种,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方法最好选用答案:( C )A: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B:心血池静态显像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D:放射免疫分析E:心放射图单选题A12.核医学在心血管系统显像中错误的是心血管系统显像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心肌细胞活性检测、心脏功能显像、心脏负荷试验、亲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心脏大血管动态显像和静脉血栓探测、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冠状动脉再狭窄防治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等。
核医学不能进行心脏冠脉狭窄成像。
答案:( C )A:心肌灌注显像B:心肌代谢显像C:心脏冠脉狭窄成像D:心脏负荷试验E:亲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单选题A13.下列核医学显像方法中,属于阳性显像的是阳性显像指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的放射性浓聚高于正常组织的显像,可以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类型。
临床上亲肿瘤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属于阳性显像。
答案:( C )A:骨显像B:局部脑血流显像C: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D:肺灌注显像E:肝血池显像单选题A14.下列关于核医学基本显像原理错误的是核医学成像的基本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方式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
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出射线后,可以通过射线探测仪追踪标记化合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等。
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化合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与原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质。
答案:( C )A:属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范畴B: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C:标记后的化合物和原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可以不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D:利用放射性核素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来成像E:应用射线探测仪来追踪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单选题A15.核医学主要显示人体组织器官的哪种特征核医学使用放射性核素通过新陈代谢分布在特定的部位,再通过射线探测仪来追踪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因此是一种代谢成像。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一、核物理基础(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
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β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EC)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
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λtN0:t=0时原子核数N:t时间后原子核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λ:衰变常数(λ=0.693/T1/2)物理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Tb)有效半衰期(Te)1/Te=1/T1/2+1/ Tb放射性活度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强度的物理量。
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表示,国际制单位:贝可(Becquerel,Bq)定义为每秒1次衰变(s-1),旧制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换算关系:1Ci=3.7×1010Bq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
核医学重点归纳

核医学重点归纳核医学是一门结合核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产生的辐射,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对核医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核医学概述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核医学影像学和核医学治疗两个方面。
核医学影像学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过程及其特征辐射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核医学治疗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人体,治疗某些疾病。
2. 核医学影像学2.1 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和制备核医学影像学中,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是关键。
常用的同位素有技99mTc、201Tl、131I等。
制备这些同位素通常需要一个核反应堆作为能源供应的源泉。
2.2 核医学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
SPECT技术使用单个探测器在360度旋转的过程中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发射。
PET技术则利用正电子发射的特性来观察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
2.3 核医学影像的分类核医学影像可分为核素显像和功能代谢显像。
核素显像是通过观察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部分布情况,来获得器官形态的影像。
功能代谢显像则是通过观察人体器官的代谢情况,来评估其功能状态。
2.4 核医学临床应用核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骨科疾病等。
核医学影像可以提供关于病变的位置、大小、代谢活性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为医生制定诊断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核医学治疗3.1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核医学治疗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来实现。
这些同位素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在体内靶向作用于病变部位,杀死或抑制异常细胞的生长。
3.2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方法。
通过口服放射性碘同位素,碘同位素会富集在甲状腺组织中,辐射杀死异常细胞,从而治疗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医学三基(医技):核医学题库一

医学三基(医技):核医学题库一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放射性制剂的放射化学纯度要求()A.放化纯度控制在85%以上B.放化纯度控制在99%以上C.放化纯度控制在95%以上D.放化纯度控制在80%以上E.放化纯度控制在70%以上本题答案:C2、问答题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本题答案:X线片取决于病变脱钙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变化的程度,本题解析:试题答案X线片取决于病变脱钙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变化的程度,通常局部钙量的变化大于30%~50%时,X线片上才显示异常;丽核素骨显像显示病变是基于局部骨骼血流和骨质代谢的情况,在病变的早期多数已有明显改变,故通常较X线片提早3~6个月。
3、配伍题亚急性甲状腺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A.热结节B.温结节C.冷结节D.凉结节E.甲状腺不显影以下病例可能出现甲状腺显像为:本题答案:E,A本题解析:试题答案E,A4、单项选择题放射免疫分析(RIA)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制作质控图.在一次实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结果应予舍弃()A.三种质控血清中有一个测定质>2SDB.三种质控血清中有一个测定质>ISDC.三种质控血清中在同一方向上有两种>ISDD.三种质控血清中在同一方向上有二种>1.5SDE.三种质控血清中均在同一方向>1SD本题答案:E5、判断题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指射线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体后机体发生的变化和反应。
本题答案:对6、问答题常用于治疗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有哪些?本题答案: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及标记化合物有89SrCl(氯化89锶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及标记化合物有89SrCl(氯化89锶)、153Sm-EDTMP(153Sm-乙二胺四甲基磷酸)、186Re-HEDP(186Re-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等。
7、填空题99Tc(V)-DMSA可用于①_____显像;99Tc-DMSA用于②_____显像。
(完整版)核医学重点

核医学第一章1。
放射性核素:是一类原子核能自发的,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成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2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3元素: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同一类原子.4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核素。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7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
8激发:原子的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脱离原子,而只能从内层轨道跳到外层轨道,是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的作用。
9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自为0。
511MeV的y光子而自身消失的现象。
10光电效应:y光子和原子中的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成为自由光子的过程。
11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y光子与原子核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y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2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3放射性核素的特点是什么?放射性核素具有核衰变和物理半衰期两个特点。
(1)核衰变是指不稳定的核素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包括a,B+,B—,y衰变。
(2)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4核衰变的方式?a衰变:不稳定原子核放出a粒子(即一个氦核)转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
每次衰变母核便失去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B+衰变:指放射性核素放出B+的衰变。
每次衰变时核中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及一个中微子。
B—衰变:指放射性核素放出B-的衰变。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应用)

肿瘤治疗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或药物,可以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同时减 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利用核医学技术可以检测心脏和血管的病变位置、程度和范围,为心脑血管疾病 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包括优化、防护、限制和正当化。这些原则指导着辐射防护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辐射源的管理、防护设施的 设计和运行、个人和群体的防护、照射的限制和正当化等。
辐射防护的实践与方法
辐射防护的实践
包括识别和控制电离辐射源,以减少对公 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照射。实践还涉及 开发和实施质量保证计划,以确保辐射防 护工作的有效性。
VS
辐射防护的方法
包括屏蔽、距离、时间和控制进入等。这 些方法应结合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 射照射。例如,屏蔽材料可以阻挡辐射, 距离可以减少照射剂量,时间可以避免长 时间或高强度暴露在辐射下,控制进入可 以防止非必要的人员进入高辐射区域。
核医学设施的安全管理
核医学设施的安全要求
核医学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公众的 健康。这些标准和规定通常包括辐射源的管 理、防护设施的设计和运行、个人和群体的 防护、照射的限制和正当化等。
在应用方面,随着个性化医疗和精准 医疗的推广,核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 差异和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 对个体基因组、蛋白质组等信息的分 析,可以实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 的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 质量。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 展,核医学还将涉及更多新兴领域, 如纳米医学、免疫疗法等。
02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1. 介绍医学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学科,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射线进行成像和诊断。
它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的确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2.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具有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常用于核医学成像。
例如,技技术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锝-99m、氟-18等。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方式不同,用于检查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单个光子来获取图像。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器官的异常。
SPECT能提供关于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信息,并对疾病进行评估。
4. 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代谢活性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肿瘤、脑血流以及心脏疾病等。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PET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病灶定位和代谢活性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除了作为成像工具,放射性同位素也可以用于治疗。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骨骼疾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
例如,碘-131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锝-99m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6. 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谨慎选择适合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剂量。
医学核医学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7. 未来发展医学核医学在影像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不断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成像设备的应用也不断涌现。
例如,混合成像技术结合了PET和MRI或CT的优势,为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
理论的学科。也可定义为应用放射性核素 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
的学科。它是核物理学、电子学、化学、生 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产 物,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重要产物。
核医学以其应用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实验核医学 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 临床核医学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其后10年进入核医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初期阶段
1937年 找到第43号元素锝(technetium) 1938年 发现了放射性核素131碘(iodine) 1938年 128I (t1/2 21.99min) 测定甲状
腺摄碘功能
1938年 32P治疗白血病 1941年 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946年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奠定了核医学学科发展方向
1963年 Kuhl和Edwards研制了第一台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1975年 研制第一台PET(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核医学药物的发展
1931年 1946年 1965年 1966年
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核反应堆投产 钼锝发生器问世 99mTc-硫胶体药盒试制成功
核医学药物的发展
1970年 亚锡离子还原锝制备99mTc 标记化合物
1970s初期 各种显像试剂药盒开始销售
67Ga用于肿瘤显像
1975年 201Tl用于心脏显像
1980s 正电子显像药物出现:11C、
13N、15O、18F等标记药物
退激: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通过释放 能量回到基态,这一过程称为退激。(可见 光/特征X线/ γ光子)
基态
核反应、核裂变、放射性衰变
激发态
很快放出过剩能量
(ground state)
(excited state)
AX 99Tc
AmX 99mTc
几个基本概念或定义
核 素 (nuclide):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 态的一类原子。
现有阶段
图像融合技术 图像融合联机
– SPECT/CT – PET/CT – PET/MRI – PET/CT/MRI
分子核医学
代谢显像 受体显像 报告基因显像 反义和基因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 凋亡显像 受体治疗
核素显像的优缺点
1. 早期诊断:血流、代谢异常常是疾病的早期变化,出现 在形态学改变之前。
核医学仪器的发展
1949年 第一台闪烁扫描机 诊断序幕 1950年 Hal Angel 研制了井型晶体闪
烁计数器 体外放射性样品测量 1957年 研制了10.16cm碘化钠晶体
和针孔准直器-照相机 1964年 商用-照相机出现 1980s 国内开始生产-照相机
核医学仪器的发展
1963年 David Kuhl 研制第一台CT (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2. 提供多种参数:研究疾病早期变化。 3.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显示受体、肿瘤、炎症、异位等。 4. 无创伤性检查,过敏及毒副作用极少。 5. 辐射吸收剂量远低于X线检查。 6. 缺点:影像清晰度差。
思考题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包括的内容 核医学的特点
第一章 核物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第一节 原子核结构
(一)α衰变
核衰变时放射出α粒子的衰变。
AZX
A-4Z-2Y+42He+Q
线的射线 1898年 Maric Curie 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1926年 美国内科医师Blungare首先应用氡研
究循环时间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术,后来又进行 了多领域的生理、病理及药理方面的研究,因此, 被称为“核医学之父”。 1934年 Joliet和Curie研制成功人工方法
生产放射性核素
ZAXN
A:原子核的质量数,即核内 的核子数
Z: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 中性原子的轨道电子数
N:核内中子数
如53131I78可表示为131I
几个基本概念或定义
基态:原子核或核外电子能量处于最低的状 态称为基态(Ground state)。
激发态:原子核或核外电子能量处于高能的 状态称为激发态(Excited state)。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
一、放射性核素
★ 稳定性核素(Stablenuclide): 稳定存在,不 会自发地衰变。
引力
核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之间
静电排斥力
质子之间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例有关。
当原子核内引力与排斥力平衡时,原子核稳定,不 会自发衰变的核素称为稳定核素。
★放射性核素( radionuclide): 不 稳定,自发放射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 核素。是否稳定取决于核内中子与质子 比率。
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 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如125I 、131I、127I互为碘 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同质异能素(Isomer): 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激发态 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如 99Tc处 于基态, 99Tcm处于激发态,二者互为同质异能素。
临床核医学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核素显像
诊断 功能测定
临床核医学
体外分析
核
医
核素治疗
学
实验核医学
核医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Nuclear medicine and medicine developing
起始阶段
1895年 Wilhelm Roentgen发现X射线 1896年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 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 放射性核素。如 99Tcm、131I、32P、 90Sr、153Sm、188Re、125I、60Co等
二、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 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 射性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