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20200705191421)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_PPT幻灯片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 次数间的关系
唐氏综合症
▪ 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是最先 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 低下的例子,它主要源于第21号常染色体没 有分离,使子代的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三条 染色体,故又称为21—三体症。
唐氏综合症
▪ 患者一般脸形圆满,两眼间距较正常人更大, 塌鼻梁,口小舌大,常伸舌流口水,几乎都 有轻度或中度的智力低下,所以该病症还可 称为伸舌样白痴、先天愚型。在智力低下的 同时,患者的性格则较为平和与开朗。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 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 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 兴奋过程的优势就越明显,兴奋也特别容易 扩散。随着大脑机能的发展,皮层抑制机能 也相应得到发展。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 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 现在兴奋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兴奋过程的优势 就越明显,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随着大脑机能的 发展,皮层抑制机能也相应得到发展。
▪ 皮层抑制机能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大脑神经纤维髓 鞘化。
▪ 到6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 化。
▪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 志之一。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对动物进行选择性繁殖,可以看到一些遗传 效应。
▪ 屈赖恩(R.C.Tryon)依据走迷津能力的高低 将一群最初未加挑选的白鼠分类,选择其中 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繁殖,迟钝 的公鼠与迟钝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 白鼠走迷津的能力进行考察。
▪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加以克服。研究证 明,随着母亲怀孕年龄的增高,新生儿唐氏 综合症的患病率会显著增加。
唐氏综合症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二、显性和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成对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相等的位
置上,故称等位基因。 置上,故称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其力量 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 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 较强的, 因。 隐性基因: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其力量 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 较弱的, 较弱的,在性状上未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隐性 基因。 基因。
对新生儿进行普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对新生儿进行普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 效地避免缺陷儿的发生。 效地避免缺陷儿的发生。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所有接产 单位在新生儿出世吃奶后72小时都要在脚跟采 单位在新生儿出世吃奶后 小时都要在脚跟采 血,然后滴到滤纸上,并保存在冰箱中,定期 然后滴到滤纸上,并保存在冰箱中, 送往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验。 送往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验。如苯丙酮尿症在 人群中每60人中就有 人为无性状的携带者, 人中就有1人为无性状的携带者 人群中每 人中就有 人为无性状的携带者, 而至今尚无方法能识别出谁是携带者。 而至今尚无方法能识别出谁是携带者。通过筛 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 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
盐,怀孕期不宜吃得过咸,防止出现高血压、浮肿。 酸性物质,不宜多吃,是致畸胎的元凶之一。山楂不 宜多吃,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可刺激子宫收缩,甚至 流产。 油条,可产生有毒物质,常吃会铝中毒,导致胎儿发 育障碍,增加痴呆儿的几率。 咖啡、酒、烟忌。 叶酸,缺乏会使胎儿神经管缺陷。怀孕前三个月后三 个月宜补充斯利安。 水果多吃,但不宜吃过多甜水果,防止妊娠糖尿病及 肥胖。
哪些遗传性疾病不宜结婚生育? 不宜结婚:重症精神病、 不宜结婚:重症精神病、重度智力 低下 不宜生育:严重的显性、隐性、 不宜生育:严重的显性、隐性、多 基因遗传疾病
发展心理学第2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身体的发展
身高和体重 身高和体重增长,女孩一般约可长到18岁左右,男孩约可长到20岁左右。
两个最快的发育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青春期出现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身高(厘米)=实龄*5+80(2岁后) 体重(公斤)=实龄*2+8(1岁后)
身体的发展
身 体 各 系 统 的 发 展
染色体——人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46条,23对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一 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23对染色体,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决 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相同的,X染色体;男性的 性染色体包括X和y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构成;染色体上一个个有遗产 功能的阶段称为基因。
脑的反射活动
抓握反射
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碰触小宝宝手掌时,他 会紧紧抓住数秒不放开。同样的刺激,脚 趾和脚掌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抓握反射 可促进宝宝与大人间的互动。这个反应一 般情况是在宝宝出生后的3个月就消失了, 脚掌的抓握反射大概在出生后8个月消失。
脑的反射活动
巴宾斯基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是指轻划小宝宝的脚底,其 大拇指会向上翘起,其余四指呈扇形张开。 此举表示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在此建议爸 爸妈妈不要为此而不断挠宝宝脚底,这种 动作会让宝宝很不舒服。这个反射约在宝 宝1岁学会走路以后消失。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母亲的情绪 如担心胎儿的健康、智力、性别甚至相
貌;夫妻感情不和,经常争吵甚至打架,
孩子出现身心障碍的概率要更高,如体 型矮小、瘦弱、身体抵抗力差、神经质
等;丈夫亡故或遭遗弃,大多数孩子患
有精神抑郁症或分裂症,甚至各种病态 人格。
反应停婴儿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老鼠走迷宫实验(用人做实验)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家谱研究 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或多 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如果某一特征是由遗传决 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 特征上的相似性。
10周大的胎儿。此时的眼睑半闭, 几周内会完全闭合。
16周大的胎儿。用手探索自己的身体 以及周围的环境。
此时的胎儿已可以抓 拉长长的脐带,骨骼 主要由软骨构成,血 管透过薄薄的皮肤, 清晰可见。
18周大的胎儿。此时 的身长大约在14厘米 左右,能够感知到来 自外部世界的声音
20周大的胎儿。此时 的身长大约在20厘米 左右,脑袋上长满胎 毛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受精卵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要经历270天左右 期间,受精卵经过不断 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 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 期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一)胚种期 胚种期也称为细胞或组织分化前期,大约持续两周 受精后,自我复制,第四天,形成60~70个细胞组成 的球状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即胚泡 胚泡形成后,从输卵管移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也 就是“着床”。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二)母亲的其他因素 1、母亲的疾病 这些疾病因素对缺乏免疫力的胎儿来说,都是导致流 产和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生育年龄妇女应于怀孕前接种相应疫苗。避免接触猫 的粪便、未经烹熟的肉类和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勿与幼儿口水接触,减少患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者认为,母亲通常有较乐观、期待的心态 来对待“计划内怀孕”的胎儿,而“计划外怀 孕”的孩子则没有那么幸运,孕妇通常在物质 与心理上准备不足,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不期而 至的孩子会产生不由自主的抵触情绪。从母亲 的内心体验看,消极与抑郁等负性情绪出现的 比率大大增加。由于孕妇对“计划外”的孩子 缺乏积极的情感,对孩子出生以后的生理、社 会性、情绪与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 不良影响。
往最大。一般妊娠7个月后,胎儿发育已较为完 善,药物对他们的作用已大大降低。
Hale Waihona Puke (四)辐射辐射会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被破坏。 尤其在怀孕后六周之内,X射线的辐射对胎儿影响最为 严重,因为这时正是主要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会使 孩子产生小头畸形、智力缺陷、腭裂、失明、唐氏综 合症、生殖器畸形等。
(五)孕妇的情绪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了解
胚种期(从受精到两星期)
胚胎期(第三周—第八周)
胎儿期 (第九周至出生)
胚胎期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是发展最快的时期,胚 胎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
相比之下,妊娠的头三个月是关键性的。环境中的致 畸因子在胚胎期和胎儿期的初期作用最大。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明显的差异,次后就逐渐落后,85%患者智力 只在白痴的水平,极少数(1%)能达到正常水 平。
干预措施:
及早进行饮食干预。喂养一种代乳品,限制进食 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直到童年中期,此时大脑发 育已达顶峰,就不会被积累起来的苯丙氨酸伤害了。
唐氏综合症
又称先天愚型,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 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 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 %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个体的基因型是从上代获得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1.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
;DAN是遗传物质,所以有人称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华生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功能模式2.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它是DNA 的一个节段由许多核苷酸组成,带有指导RNA活动的遗传密码。
;遗传编码正是由这些化学梯级两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决定遗传个体差异的存在3. DNA:遗传的基础物质,存在于染色体,由不分支的长链核苷酸分子组成。
DNA在生成方式上的特点是自我复制。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是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就根本不可能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人。
三;遗传疾病1;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的。
2;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杭廷式舞蹈病(一种神经系统渐渐退化的病症),青光眼的某些症状,多趾畸形。
3: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一种神经系统的败坏病),苯丙酮尿症。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一;胎儿的发育过程1;胚种期:(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2:胚胎期:(细胞和组织分化期)3;胎儿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1.孕妇的营养2.孕妇的疾病:风疹、弓形虫病、性传播疾病3.药物:反应停、常用药物、酒精、吸烟、成瘾物质4.环境危害: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5.孕妇情绪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人体的生长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一.身体的发展儿童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1;从出生到两岁,发展十分迅速2:两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0.母亲的情绪:
担心胎儿的健康、智力、性别甚至相貌;
夫妻感情不和,经常争吵甚至打架,孩子 出现身心障碍的概率要更高,如体型矮小、 瘦弱、身体抵抗力差、神经质等;
丈夫亡故或遭遗弃,大多数孩子患有精神 抑郁症或分裂症,甚至各种病态人格;
二、体格发展
个体达到成熟以前的生长发育大致可以分为 四个时期:
• (1)0岁到2岁,迅猛发展; • (2)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 • (3)青春发育期开始 (男孩约在13—15岁,
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 (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从胎儿期到成年人类身体的比例。受孕后2个月胎儿的头部占了全身的50%, 而成年人的头部只占全身的12-13%:相比较而言,2个月大的胎儿, 腿长只占身长的12-13%,而25岁成年人的腿长却占了全身的50%。
二、影响产前发展的因素
(一)致畸因素影响产前发展的原则
• 1. 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器官形成和生长最迅速 的时候,致畸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大。
• 2. 并不是所有的胚胎或胎儿都同等地受到致畸 因素的影响。胎儿和其母亲的基因组成以及产 前环境的质量决定胎儿是否容易受到损害。
• 3. 不同的致畸因素可能导致相同的缺陷。
• 第一,大脑两半球功能侧化的出现和形成。 • 第二,利手的出现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右利者的言语优势半球 在左侧,因而称其为优势半球,称右半球为 非优势半球。左利者的优势半球则为右半球 。长期以来,利手被视为言语优势在大脑哪 一侧的外部标志,甚至被认为可能是优势半 球形成的原因。
7个月以前的婴儿没有利手的倾向,1岁以内 婴儿用左、右手抓物的机率几乎均等。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