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0464)思考题论述题新
10月全国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天子所设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东序”D.“上庠”2.《学记》是哪部书中的一篇?()A.《礼记》B.《周礼》C.《论语》D.《孟子》3.孟子强调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大丈夫”,下面哪一条是孟子所列的“大丈夫”的标准之一?()A.善假于物B.相观而善C.能近取譬D.富贵不淫4.“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A.《论语》 B.《尚书》C.《礼记》D.《孟子》5.下列教学原则,哪个是孔子提出的?()A.居敬穷理B.深造自得C.举一反三D.虚壹而静6.太学始建于何时?()A.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B.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C.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D.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7.唐代吏部试的主要内容是()A.策论B.诗赋C.帖经、墨义D.身、言、书、判8.颜之推的主要著作是()A.《颜氏家训》B.《论衡》C.《春秋繁露》D.《举贤良对策》9.“苏湖教法”是谁的教育主张?()A.胡瑗B.范仲淹C.王安石D.周敦颐10.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的教育家是谁?()A.蔡元培B.梁漱溟C.晏阳初D.陶行知11.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叫()1A.国子监B.国子学C.学部D.教育部12.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谁?()A.张之洞B.康有为C.梁启超D.容闳13.河北定县试验区是以哪位教育家为首建立起来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A.黄炎培B.陶行知C.晏阳初D.梁漱溟14.梁漱溟是二三十年代农村教育改革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之一,他领导建立的“乡村建设”实验区是()A.山东邹平、荷泽实验区B.徐公桥实验区C.河北定县实验区D.南京晓庄实验区15.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有了一定地位,是从哪一个学制开始的?()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重视()A.和谐发展教育B.艺术体操教育C.军事体操教育D.文法弦琴教育17.古代罗马系统的教育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在()A.王政时期B.共和前期C.共和后期D.帝国时期18.()的教育思想对昆体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00464中外教育简史201201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教育家是( C )上3-61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提出“虚壹而静”思想的教育家是(A )上3-62A.荀子B.孟子C.孔子D.墨子3.以下命题,属于孟子教育思想的是( C )上3-55A.性近习远B.长善救失C.反求诸己D.虚壹而静4.主张“早教与晚学并重”的教育家是( B )上5-130A.董仲舒B.颜之推C.王充D.韩愈5.王守仁“心学”是继承了谁的思想?( B )上5-151A.张载B.陆九渊C.周敦颐D.程颐6.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兴学运动是( A )上5-137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7.梁启超在《论教育当定宗旨》等文中提出教育要培养( B )上6-201A.变法人才B.“新民”C.“真国民”D.真才实学之人8.我国最早设立的幼稚园是( A )上6-194A.湖北幼稚园B.武昌蒙养院C.湖南蒙养院D.天津蒙养东塾9.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教育家是( C )上7-223A.蔡元培B.晏阳初C.黄炎培D.陶行知10.壬戌学制提出的学制系统是( D )上7-214A.六·五B.五·二·二C.六·四·二D.六·三·三11.在希腊化时期,被文法学校取代的中等教育机构是( D )下1-293A.弦琴学校B.体操学校C.拉丁语学校D.体育馆12.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B )下2-315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教会教育13.西方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为( D )下5-395A.宫廷教育B.骑士教育C.教会学校D.家庭教育14.1636年建立的美国哈佛学院主要是培养( A )下4-369A.牧师B.商人C.律师D.科学家15.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导下建立的世俗性大学是( C )下4-363A.彼得堡大学B.基辅大学C.莫斯科大学D.国民大学16.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 D )下5-414A.“伦理学之父”B.“心理学之父”C.“教学论之父”D.“教育学之父”17.《泛智的先声》的作者是( A )下5-384A.夸美纽斯B.杜威C.卢梭D.赫尔巴特18.美国当前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的是( A )下6-465A.地方分权制B.中央集权制C.中央与地方双权制D.民权制19.前苏联教育改革历经70多年之久,其中对旧教育制度的彻底改造是在20世纪( B )下6-476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0.现代联邦德国的教育管辖权在( D )下6-457A.各区B.中央C.各市D.各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1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题答案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C)A、四书B、五经C、六艺D、礼乐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也;更也,人皆仰之。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道德教育原则(B)A、自省自克B、改过迁善C、启发诱导D、宽严结合3、荀子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即是(D)A、日生日成B、解蔽救偏C、明人伦D、化性起伪4、中国第一部刑法法典《法经》的作者是(A)A、李悝B、商鞅C、韩非子D、申不害5、明洪武年间,将在国子监学习十年以上者,分派至各司实习更事,三个月后进行考核,优异者可补充官吏不足,这一制度称为(A)A、监生历事制度B、怯薛入士C、吏员出职D、科考入仕6、明清时期,以教授儒家著作,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为主要目的的私学称为(C)A、太学B、蒙学C、经馆D、国子监7、朱熹曾说:“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这种读书方法是(D)A、循序渐进B、居敬持志C、虚心涵泳D、切己体察8、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办的学堂的是(A)A、京师大学堂B、外国语学堂C、工业技术学堂D、军事学堂9、科举制度正式废除的时间是(D)A、1898年B、1901年C、1903年D、1905年10、1922年11月,北洋政府以大总统名义颁布施行的新学制是(B)A、壬子一癸丑学制B、壬戌学制C、戊辰学制D、壬寅学制11、在东方古国教育中创办“古儒学校”的是(D)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希伯来D、古印度12、强调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的古代教育家是(C)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3、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D)A、教会教育B、学校教育C、教区教育D、家庭教育14、在文艺复兴时期著有《巨人传》的教育家是(C)A、蒙田B、维多里诺C、拉伯雷D、伊拉斯谟15、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为儿童创办的学校是(B)A、星期日学校B、导生制学校C、文法学校D、公立学校16、法国大革命以后设立“帝国大学”的是(C)A、康多塞B、雷佩尔提C、拿破仑D、拉瓦锡17、在近代教育中,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D)A、洛克B、巴西多C、卢梭D、夸美纽斯18、认为儿童先天具有不服从的“烈性”,需要严格管理的教育家是(C)A、洛克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9、1958年美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案是(B)A、《史密斯休斯法》B、《国防教育法》C、《中小学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20、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主张“要素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D)A、布拉梅尔德B、阿德勒C、利文斯通D、巴格莱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20年08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卷(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产生于(A)A.五帝时代B.夏代C.商代D.周代2.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是(C)A.知识教育B.军事教育C.礼乐教育D.书数教育3.战国时期荀子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齐国的(A)A.稷下学宫B.泮宫C.辟雍D.校4.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创建(A)A.太学B.国子学C.四门学D.国子监5.著名学者阮元在广东创办的书院是(B)A.诂经精舍B.学海堂C.万木草堂D.漳南书院6.明代以“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著称的书院是(A)A东林书院 B.岳鹿书院 C.丽泽书院 D.紫阳书院7.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要措施是(D)A.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B.考生必须接受规定时间的学校教育C.推行八股取士D.以经义代诗赋8.被誉为中国古代家教规范的《颜氏家训》的作者是(B)A.颜渊B.颜之推C.颜师古D.颜元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是(B)A.广州同文馆B.京师同文馆C.湖北自强学堂D.上海广方言馆10.邰爽秋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实验的学校是(C)A.河南村治学院B.农村改进试验学校C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 D.山海工学团11.“苏格拉底法”也被称为(B)A.辩证术B.助产术C.论证术D.记忆术12.中世纪大学的类型中,“南方型”大学一般被称为(D)A.“先生大学B.“女士大学”C.“教师大学”D.“学生大学”13.耶稣会学校实行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采用的是(B)A.学校的管理制度B.军队的管理制度C.教会的管理制度D.工厂的管理制度14.1806年,法国设立了帝国大学,并于1808年设立不同学区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这一制度被称为(B)A小学区制 B.大学区制 C.中学区制 D.学区制15.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该是(B)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16.1902年美国高等教育创立了欧美第一所两年制的学院,也称为(A)A.初级学院B.高级学院C.中级学院D.高职学院17.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A)A.《爱弥尔一论教育》B.《自然论》C.《教育论》D.《教学论》18.1947年在美国教育使团主持下,日本通过的教育法案也被称为(D)A.《教育改革法》B.《教育发展法》C.《学校教育法》D.《教育基本法》19.1959年,美国教育家康南特组织人力对一些州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版了(D)A.《今日美国教育》B.《今日美国教育调查》C.《今日美国学校》D.《今日美国中学》20.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C)A.托马斯B.阿奎那C.马利坦D.巴格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20051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 )A.辟雍B.泮宫C.东序D.上痒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 )A.西周B.汉代C.春秋后期D.商代3.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 )A.墨家B.法家C.道家D.名家4.“三表法”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5.“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6.“四书”是指(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论语》、《孟子》、《礼记》、《孝经》C.《论语》、《孟子》、《学记》、《大学》D.《论语》、《孟子》、《周礼》、《周易》7.明代科举制的重要变化( )A.取消吏部试B.《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和标准C.实行“八股取士”D.实行三级考试8.朱熹编著的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 )A.《四书集注》B.《小学》C.《近思录》D.《性理精义》9.科举制创行于( )A.唐代B.隋朝C.宋代D.汉代10.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打破女禁,1920 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
最早招女生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B.南京高等师范学校C.北京高等师范学校D.南开大学11.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陈鹤琴D.陶行知12.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太平天国B.洋务派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D.资产阶级维新派13.《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部书的作者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14.《劝学篇》是1898 年发表的,书中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它的作者是( )A.冯桂芬B.魏源C.张之洞D.曾国藩15.“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这个教育宗旨,是哪个时期确定的?( )A.洋务运动时期B.晚清“新政”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6.“阿加德米”的创办者是( )A.芝诺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伊索克拉底17.在西欧中世纪,一般设在牧师所在村落的学校称为( )A.社区学校B.教区学校C.学区学校D.堂区学校18.洛克认为人们之所以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是( )A.遗传B.天赋C.教育D.环境19.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拉夏洛泰向旧的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极力主张负责教育事业的是【】A.教会 B.家庭C.个人 D.国家20.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是近代德国教育家【】A.洪堡德 B.赫尔巴特C.福禄培尔 D.第斯多惠21.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许多州制定法律规定由谁来举办公立教育? 【】A.国家资助 B.教会捐款C.企业赞助 D.地方税收22.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哪年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A.1837年 B.1840年C.1843年 D.1852年23.到19世纪末,美国中学的课程一般划分为普通组、职业组和【】A.技术组 B.科学组C.文理组 D.学术组24.凯兴斯坦纳的劳动学校主张按儿童将来的什么兴趣组织教学? 【】A.学习 B.活动C.手工D.职业25.在哪一理论指导下,桑代克首创了成绩测验及量表? 【】A.联想主义 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 D.结构主义26.下面的哪一法案.建立了300多个地方教育当局,初步形成了英国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现代教育领导体制? 【】A.斯宾斯报告B.费舍法案C.巴尔福法案D.巴特勒教育法27.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教育思想都受到古希腊哪位教育家的思想的影响?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智者派28.下面的哪部法律是二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 【】A.《学校教育法》B.《教育基本法》C.《教育委员会法》 D.《国防教育法》29.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应用于美国的教育改革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了一场什么样的改革运动? 【】A.思想 B.教法C.学校 D.课程30.英国的综合中学主要是在20世纪哪一年代大量发展起来的? 【】A.40 B.50C.60 D.7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最新全国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私学的兴起,发端于A.商代B.西周C.春秋D.战国2、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A.国学B.乡学C.党庠D.州序3、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A.大儒B.鸿儒C.君子儒D.雅儒4、先秦时期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理想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5、南朝宋文帝时,开设的专科学校是A.律学B.画学C.书学D.医学6、为保证门阀世族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所新创立的学校是A. 国子学B.四门学C.太学D.鸿都门学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A. 天命论B.“致良知”说C.三纲五常D.中庸思想8、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9、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B.陶行知C.晏阳初D.陈鹤琴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A.延安大学 C.鲁迅艺术学校B.抗日军政大学 D.陕北公学11、在“七艺”中智者派创立的学科被称作A. “六艺”B. “五艺”C. “四艺”D. “三艺”12、中世纪神学哲学化最高阶段的产物是A.经验神学B.经验哲学C.神学哲学D.经院哲学13、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教育家伊拉斯谟著有的主要代表作是A.《教学论》B.《巨人传》C.《散文集》D.《愚人颂》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非国教派教育家创立的具有近代课程性质的学校,被称为A.学院B.学园C.学员D.学校15、1862年《毛雷尔拨地法》规定,美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土地A. 2万英亩B. 3万英亩C. 4万英亩D. 5万英亩16、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是A. “教育适应社会”B. “教育适应经济”C. “教育适应政治”D. “教育适应自然”17、1947年法国以“现代化、民主化”目标制定的包括六条内容的教育改革方案是A.统一学校制度方案B.戴高乐教育改革法案C. 郎之万教育方案D.郎之万-瓦降教育方案18、德国魏玛共和时期,义务教育的年限为A. 6-12 岁B. 6-13 岁C. 6-14 岁D. 6-15 岁19、1958年的美国《国防教育法》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以加强国防力量,拨款有A. 6亿多美元B. 7亿多美元C. 8亿多美元D. 9亿多美元20、德国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赖伊非常重视“感受-加工-活动”的过程,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A. “感受教育学”B. “加工教育学”C. “行动教育学”D. “知觉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3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课程代码0046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徐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传说中,五帝时代先王款待地位低贱的“郊人”,并宣讲教令、举行集体祭祀活动的场所称为A.泮宫B.庠序C.成均D.瞽宗2.最早提出“天、地、君、亲、师”思想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3.唐太宗时期由官方颁布的经学统一教材是A.熹平石经B.白虎通义C.五经正义D.开成石经4.汉代研习专经阶段的私学机构是A.书学B.经馆D.乡学5.最早提出“三纲五常”思想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王充6.元明清三代官学的必读教科书是A.《小学》B.《四书集注》C.《朱子语类》D.《五经大全》7.洪仁玕主张以宗教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学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来培养人才。
这种教育内容又称为A.“三宝”教育B.“解放”教育C.“传统”教育D.“化愚”教育8.1872年,清政府派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率领此次幼童留美的是A.容闳B.梁启超C.李鸿章D.曾国藩9.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初名是A.湘江学校B.苏维埃大学C.延安大学D.抗日红军大学1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颁布的教育宗旨不包括A.重美育C.戒躁进D.重自治1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的学校是A.和谐学园B.理想学园C.自由学园D.吕克昂学园12.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使神学A、文学化B.神学化C.数字化D.哲学化13.1708年,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的是德国人A.席穆勒B.席勒C.哈勒D.赫克14.洛克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A、学士B.绅士C.学者D,商人15.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A.《教育漫话》B.《爱弥儿》C.《德育论》D.《教育论》16.福禄培尔不仅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发展原则,还提出了A.人的相互学习原则B.人的自动发展原则C.人的自我学习原则D.人的自我教育原则17.1968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也称为A.“富尔法案”B.“哈比法案”C.“哈多法案”D.“教育改革法”1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这一法案主要涉及的是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师范教育D.职业教育19.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进行的教育改革也被称为历史上A.第一次教育改革B.第二次教育改革C.第三次教育改革D.第四次教育改革20.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雷迪B.昆西C.利茨D.康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先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教育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2.结束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标志是秦始皇颁布的A.书同文B.行同伦C.吏师制D.挟书令3.汉代广为流传并保存下来的蒙书是A.《急就篇》B.《三字经》C.《百家姓》D.《蒙求》4.《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颜渊B.颜师古C.颜之推D.颜元5.太学推行“三舍法”是在北宋的A.庆历兴学B.熙宁、元丰兴学C.崇宁兴学D.元祐更化6.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者是A.左宗棠B.沈葆桢C.曾国藩D.李鸿章7.中国科举制度正式废除的时间是A.1903年B.1904年C.1905 年D.1906年8.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学校是A.上海大学B.农民运动讲习所C.黄埔军校D.红军大学9.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不包括A.军国民教育B.公民道德教育C.世界观教育D.人生观教育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1.在古希腊雅典,陪同儿童上学和放学的人是A.父母B.教仆C.教师D.士兵12.西欧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教学用语为A.希腊语B.希伯来语C.拉丁语D.雅典语13.在文艺复兴时期写有《愚人颂》的教育家是A.维多里诺B.佛吉里奥C.委吉乌斯D.伊拉斯谟14.日本明治维新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A.《教育令》B.《学校令》C.《教学令》D.《学制令》15.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B.《大教育学》C.《教育漫话》D.《德育论》16.赫尔巴特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是A.行动心理学B.观念心理学C.官能心理学D.行为心理学17.福禄培尔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和A.宗教B.数学C.科学D.美学18.20世纪初期,法国推行的“统一学校运动”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典型的A.单轨制教育B.双轨制教育C.三轨制教育D.多轨制教育19.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教育主要在A.1870-1918年B.1919-1933年C.1933-1945年D.1945-1955年2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创办“有机教育学校”的教育家是A.帕克B.克伯屈C.约翰逊D.帕克赫斯特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上卷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编第一章:1.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答: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的变化?P15。
答:开端于夏代,发展于商代。
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萌芽,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有庠、校、序。
商代是发展时期,除了习武、敬神外,习礼、习书、习算也是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内容更趋于分化、独立,并出现了新的学校形式,除庠、校、序,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
(明人伦、习武、习礼教育是夏商教育的主要内容。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2.西周“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有何特征?P19。
(“学在官府”主要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状况?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核心,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官师一体,政教不分。
西周学校(西周的官学系统)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礼、乐、射、御、书、数。
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重点。
“学在官府”完成了从原始教育向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过渡。
3.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P20。
答: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课程。
礼是大学中的重要课程,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指文字,数指计算、算法。
第三章:思考题:1.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其一,社会基础不同。
西周官学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上的。
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上的。
其二,管理制度不同。
官学是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的,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在管理上是“官师一体”、“政教结合”。
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需要设立的,以“学在四夷”为主要特征,政教分设。
其三,施教对象不同。
官学的入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力。
私学的入学则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面向平民。
其四,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西周官学内容: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灌输的是奴隶制政治观念和道德思想。
方式:场所固定,有相应的基本设施,制度规范化。
私学内容:思想自由,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技能。
方式:不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简单,具较大灵活性。
应用:简析私学兴起的作用和意义。
P31。
答: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后期,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是其最直接的因素。
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
私学是学术平民化、知识普及化的开端。
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人才、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了促进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私学代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私学依靠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思考题:2、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P46)P34~46。
答:孔子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以及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两方面论述。
以教育为根本。
其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质及意义。
)孔子创办私学后,实行“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等级、国别和种族。
打破了“王官之学”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
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做到“举一反三”。
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
2.因材施教:孔子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3.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诚实: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应用:如何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关于孔子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总结: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将道德教育居于重要地位。
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墨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什么?P47。
答:墨子,名翟(dí),鲁人。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一生主要活动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俨然一个宗教政治团体。
墨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彻底。
提出了著名的“染丝说”,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
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由于“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故亦称“兼士”。
内容:除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墨子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等技能的训练。
墨家的自然科学有很高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其中以光学最为出色的部分。
教育内容论中,还包括“辩乎言谈”方面的训练,即思维方法的教育,目的在于锻炼论辩能力。
墨子教育内容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应用: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同。
4.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异同)?答:共同点:两者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并都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孟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与荀子要求教育培养能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两者是不冲突的;而荀子整理的“五经”与孟子“孝悌”的教育内容更是一脉相承。
不同点: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教育作用在于“求放心”,即找回散失的本心,发扬天赋的“善端”。
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改造人类与生俱来的恶性。
在教育思想上:孟子主张“内发”,荀子倾向“外铄”,孟子唯心主义倾向较重,荀子强调学要落到实践上,具唯物主义思想。
5.《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P65。
答:是《礼记》中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篇论文,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亦称为“三纲领”。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明明德”,使人们先天善性得到恢复发扬,达到修己目的,是孟子性善论观点。
第二个目标是“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
《大学》最高目标是“至善”。
为实现三个目标,提出了八个步骤,或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被收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6.《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P67。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其论述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作用与目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
目的在于:1.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
2.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三、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应用:试分析和评价《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答:1、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
2、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指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3、藏息相辅。
《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豫时孙摩。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
5、启发诱导。
《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6、长善救失。
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答:孔子注重启发的时机,提出举一反三的启发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从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学记》对启发式原则作了较全面的理论阐述,将启发式原则表述为“喻”,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第二编第四章:应用: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评价之。
(简述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
)P72。
答: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封建社会确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
在此期间,法家、道家、儒家思想都曾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起过重要作用。
但自西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思想基本处于主体地位,多数朝代奉行“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维护封建帝王统治。
一、秦朝奉行法家教育思想及维护集权统一的文教政策。
二、汉代确立实施“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三、魏晋兴起“玄学”,儒学地位下降,文化教育多元化,无法形成统一的文教政策。
四、隋唐确立“尊崇儒术”的文教政策,兼佛重道。
五、宋朝推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政策,南宋朱熹总结后产生了理学。
元代采用武力镇压和民族歧视政策的同时,采用“遵用汉法”政策,以理学为官方统治思想,六、明清推崇程朱理学,明朝首创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