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最新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最新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最新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

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

二、简答

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

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

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大学)、(小学)。

二、选择题

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

A、天子

B、大司徒

C、大司乐

D、太宰

三、名词解释

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四、简答题

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

容。包括“礼”“乐”“射”“御”“书”

“数”六门学科。“六艺”教

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

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

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

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

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

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

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六艺”形成后对后

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1)

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

标准。(2)为后世学校

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

据。(3)成为后世教育

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

标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

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

表现是(学术下移)和

(士阶层的崛起)

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

响最大的私学是

(儒)、(墨)、

(道)、(法)四家。

3、“启发诱导”是(孔

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

(孔子)对教师的基

本要求。

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

而进、(专心有恒)

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

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

子认为人性(善),荀

子认为人性(恶)

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

了(闻)、(见)、

(知)、(行)四个

阶段。

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

概括为“三纲领”——“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的教育论著是

(《大学》)。

9、《大学》将为学分成

了八个步骤:格物、

(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10、《学记》将教育的目

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

一是(建国君民),二

是(化民成俗)。

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

学雏形”的教育论著是

(《学记》)。

二、选择题

1、提出“启发诱导”“因)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提出“深造自得”“盈)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提出“虚一而静,专

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

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

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

伦”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

程概括为“闻、见、知、

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

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

原则是

A、《大学》

B、《学

记》C、《中庸》

D、《论语》

三、名词解释

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

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

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

材。具体包括《诗》《书》

《礼》《易》《春秋》。2、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3、盈科而进:是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遵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不能越等。

4、兼陈中衡:是荀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中认识事物不能片面,以偏慨全。要全面的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出中正的结论。

5、《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

5、藏息相辅: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活动有张有弛。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崛起”。

意义:(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

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

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

展。

2、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

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

位和作用。

(1)认识到了教育在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要重视教育。(2)

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和对象。(3)编订“六经”,

奠定了古代学校教育的

教材基础。(4)总结出

了“启发式”“因材施教”“学

思并重”等教学原则和方

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

最早创办私学者之一,

是最早系统探索教育理

论的教育家。孔子的教

育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

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中

华民族的珍贵教育遗

产。

3、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

论的异同

孟子和荀子在教育

作用论方面的思想不

同,孟子认为教育作用

在于“存心养性”和“求放

心”。荀子则认为教育的

作用在于“化性起伪”。他

们的理论既有不同的地

方又有相同的地方。

(1)不同的地方:两者

的理论基础不同。

孟子的教育作用论

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

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生

来就有“仁、义、礼、智”

的善端,所以教育的作

用就在于一是“存养”这

些“善性”,不使其丢失。

二是把人在后天社会生

活中“丢失”了的是“善性”

找回来,即“求放心”。

荀子孟子的教育作

用论是建立在他的“性恶

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

是“恶”的。教育的作用就

在于将人的“恶性”“化”

去,不使其发展,即“化

性”,然后通过教育培养

起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

的“善”,即“起伪”。

由于以上的不同,

带来了孟子与荀子教育

理论上许多不同。如在

学习的途径是孟子注重

“内求”,荀子注重“外求”;

在方法原则方法上孟子

强调“深造自得”,荀子强

调“积”等等。

(2)相同的地方:两者

都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孟子认为通

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扩

大人的“善性”和不断地

找回散失的本性,就可

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荀

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

不断地“化”去人的先天

“恶性”,培养起人类社会

的“善性”,就可以实现“涂

之人可以为禹”。

第二编从秦统一

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从秦

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

教育制度

一、填空

1、汉武帝时期,教育家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

术)文教政策对我国古

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地影

响。

2、隋唐的文教政策是

(尊崇儒术)兼重佛

道。

3、汉代太学创立于汉武

帝元朔五年——公元

(124 )年。

4、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有

太学、(宫邸学)、(鸿

都门学)。

5、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

早的专门的(文艺大

学)。

6、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

官学是由汉代蜀郡太守

(文翁)在成都设立

的。

7、隋唐时期创设了专门

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国子监)。

8、在学校管理上首创“学田制”以保障学校经费的朝代是(宋)9、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将养士与取士结合起来的教育家是(王安石)。

10、“升斋积分法”是(元代)国子监的教学制度。

11、(元)朝在地方官学中创立了学习天文、术数的(阴阳学)。12、“监生历事制”是(明朝)国子监的教学制度。

13、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与(专经)阶段的区分。1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书是(《急就篇》)。15、宋元明清时期私学使用最普遍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书。

16、北宋的六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17、南宋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18、汉代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19、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诗赋、(对策)。

20、科举考试的三步骤是乡试、(会试)、殿试。

二、选择题

1、汉代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是(B)

A、稷下学宫

B、宫邸学

C、国子学

D、四门学

2、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是在(A)

A、魏晋南北朝

B、

隋唐C、宋朝D、

明朝

3、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时

期的选士制度

A、汉朝

B、魏晋

南北朝C、宋朝

D、明朝

3、设立“回回国子学”朝

代是

(D)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四书集注》作者是

(B)

A、朱熹

B、张载

C、王守仁

D、王夫

5、“白鹿洞书院揭示”的

制订者是

(B)

A、胡瑗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

三、名词解释

1、独尊儒术:是汉代的

文教政策。汉武帝采纳

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了

“百家”,以儒家思想作为

治国的指导思想。由是

学校教育以培养儒术为

目标,教师由儒士担任,

儒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

要内容。

2、太学:我国封建社会

的中央官学。始创于汉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

年)。

3、国子监:我国古代

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

始创于隋唐,主要管理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书学、律学、算学。

4、苏湖教法:北宋教育

家创立的教育改革模

式。苏湖教法最基本的

特点是以“明体达用”为

办学指导思想,以“分斋

教学”改革措施,注重理

论与实践并重。

5、三舍法:宋代太学的

教学制度。北宋王安石

为改革太学,将太学分

成外舍、内舍、上舍。

初入学入外舍2000人,

学习一年后,经过考试

优秀者升入内舍,名额

为300人。内舍生优秀

者升入上舍,名额为100

人。上舍生优秀者可直

接授官。

6、选士制度:是人才选

拔制度。我国封建社会

的选士制度主要有三

种:汉代的察举制,魏

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

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7、书院:书院是我国封

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

组织形式。是以私人创

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

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

高等教育机构。

8、蒙养教材:是我国

古代蒙养阶段教学所使

用的识字课本。早期最

著名的识字课本有汉代

史游的《急就篇》,封建

社会后期最著名的有

《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

四、简答题

1、简述唐代的官学系统

唐朝的官学系统可概括

如下:

(1)中央官学:分为直

系和旁系两个系统。直

系主要是隶属于国子监

的“中央六学”——国子

学、太学、四门学、书

学、律学、算学。旁系

主要有东宫的弘文馆,

门下省的崇文馆及隶属

于政府各个部门的专科

学校。如太医院的医学;

司天台的天文、历数、

漏刻;太仆寺的兽医学;

太卜寺的卜筮学等。

(2)地方官学:唐朝在

州府和县都普遍设立了

地方官学,类型除儒学

和医学外还有崇玄学。

2、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

种特有的将教学与研究

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于唐末,盛兴于两宋,一直沿袭到清末。书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社会动荡和需要。唐末天下乱,士人失学,书院应运而生。(2)唐宋时期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我国自古以来的私人讲学传统为书院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4)当时佛教禅林的讲学制度对书院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3、简述书院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

书院的特点主要有:

(1)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来院讲学。(3)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重视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上多采用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5)书院师生关系融洽。(6)书院的组织机构精干。(7)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或“教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方针。

4 、简述科举制的产生、实施和演变

(1)产生: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士制度之一。它产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设进士科,被看做是科举制产生的标志。

(2)实施:科举制的实施办法是①将考试科目分为每年进行的常科和根据需要而举行制科。②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官学中的学生——生徒,二是地方上选拔出来的“乡贡”。③报考办法,每年

仲冬中央官学和地方经

过考试选拔出合格者报

送到尚书省,通过填写

考生的基本情况和履历

表并具保结后送户部审

查,然后由礼部择日进

行考试。④科举考试的

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

诗赋、对策。内容明经、

进士科主要是儒家经

典。⑤考试录取后授官。

(3)演变:科举制

产生后经历了一个不断

演变的过程。其演变情

况大致可概括为:①在

制度上逐步形成了三级

考试制度。②内容上从

重“五经”到重“四书”。③

方法上从重诗赋到重对

策最后形成了重“八股”。

第五章历代

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填空

1、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的

提出者是(董仲舒)

2、“正义明道”是(董仲

舒)提出的道德教育原

则。

3、“圣化”是董仲舒对

(教师)的要求。

4、对迷信繁琐的经学

教育进行批判,反对“信

师是古”“记诵章句”,主张

“极问”“贵通”的教育家是

(王充)。

5、颜之推的教育代表

作是(《颜氏家训》)。

6、明确的提出教师的

任务就是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家是(韩

愈)。

7、创立“苏湖教法”的教

育家是(胡瑗)。

8、在教育的原则上主

张“知行并进”“自求自得”

的教育家是(王守仁)。

9、在知行观上认为“行

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

进,互相为用的教育家

是(王夫之)。

10、在教师理论是王夫

之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是(“正人心”),因此

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条件

就是(“躬行”)。

二、选择

1、提倡以“三纲五常”为

道德教育内容的教育家

是(A)

A、董仲舒

B、王

充C、颜之推

D、韩愈

2、将人才划分为儒生、

通人、文人、鸿儒的教

育家是(B)

A、董仲舒

B、王

充C、颜之推

D、韩愈

3、提出既要重视早教

有要重视晚学的教育家

是(C)

A、董仲舒

B、王

充C、颜之推

D、韩愈

4、在中国教育史上创

立“分斋教学”法,开了文

理分科设置教学之先河

的教育家是

(D)

A、韩愈

B、朱熹

C、王安石

D、胡瑗

5、在理论上明确将教

育划分为“小学”和"大

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家

(B)

A、韩愈

B、朱熹

C、王安石

D、胡瑗

6、认为教育的作用和

目的在于“致良知”的教

育家是(D)

A、王安石

B、胡

瑗C、朱熹D、

王守仁

7、主张注意儿童特点

用“诱之歌诗,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的方法来教育

儿童的教育家是

(D)

A、王安石

B、胡

瑗C、朱熹D、

王守仁

8、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

而成的,是“日生则日成”、

“继善成性”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王守仁

C、王夫之

D、颜元

9、对传统理学进行严厉批判,将其概括为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是教育家是(D)

A、朱熹

B、王守仁

C、王夫之

D、颜元

三、简答题

1、简述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和道德教育思想

三大文教政策: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兴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行选举以选拔贤才。

道德教育思想:(1)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主张以“三纲五常”为教育内容,培养封建社会的忠臣孝子,维护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2)在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上,主张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遵守“以人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明道、重志”、“强勉行道、进善诛恶”等原则方法。

意义与影响:(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统一了封建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确定了封建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推动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封建统治对人才的需要。

(2)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特别是其“三纲五常”的思想,被后世的封建主义者认为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而作为封建社会的教育宗旨。

2、简答《师说》的主要

内容及其意义

主要内容有:(1)

阐明了教师的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2)

论述了教师的任务——

传道、授业、解惑。(3)

明确了教师的标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论述了师生关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

意义:进一步发展

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

师理论。其相互为师,

能者为师的开明观点,

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

展。其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观点深刻的揭

示了师生关系的本质,

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发

展。韩愈的教师理论对

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

然有借鉴意义。

3、简答王安石变法过程

中实行教育改革的指导

思想和主要措施

指导思想:主要是

“教之、养之、取之、任

之”有道。

“教之有道”主要是指:

一是要“择才而教”,二是

要“教之以实用之学”;“养

之有道”是指在培养中要

“饶之以财、约之以礼、

裁之以法”;“取之有道”是

主张改变选士的方法,

罢诗赋,考经义;“任之有

道”是反对用人只看出

生,只论资格的用人制

度,主张人尽其才,才

尽其用。

主要措施:(1)改

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整顿地方官学;(3)

颁定《三经新义》;(4)

设置专门学校(5)改革

科举制度。

4、简述“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是朱

熹提出的关于读书的原

则和方法。主要内容有:

(1)循序渐进(2)熟

读精思(3)虚心涵泳(4)

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简要比较朱熹与王守

仁教育思想的异同

相同:(1)教育的

目的相同,都是要培养

具有封建思想道德忠臣

顺民。(2)对教育的作

用的认识相同,都认为

是为了“明人伦”。(3)都

主张要根据儿童的特点

进行教育,朱熹提出了

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

学两个阶段的理论,王

守仁提出了“诱之诗歌”

“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

顺应儿童心理特征的教

育主张。(4)教育的内

容相同。

不同:(1)教育的

理论基础不同,朱熹的

理论基础是“理学”,王阳

明的理论基础是“心学”。

(2)学习的途径方法不

同,朱熹主张向外求—

—通过格物致知认识天

理,王守仁主张向内求

——通过存心、尽心、

明心来认识天理。

晚晴至民国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晚晴的教育

一、填空

1、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

所教会学校是(马礼逊

学堂)。

2、近代最早提出“师夷

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

是(魏源)。

3、《旧遗诏圣书》、《新

遗诏圣书》、《真命诏旨

书》是(太平天国)

自编的教材。

4、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

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

类:一是(外国语学

堂);二是(军事学

堂);三是(技术学

堂)。

5、我国最早官办的新式

学堂是(1862年)创

办的(京师同文馆)6、近代留学教育中最著名的是(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7、百日维新中创办的最有名的三所学校是(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

8、(1905年)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在形式上的终结。9、科举制的改革和废除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科目);二是(递减中额);三是(停止科举)。

二、选择

1、系统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家是(B)

A、魏源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梁启超

2、标志我国教育近代化开端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万木草堂

3、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是(B)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农民运动讲习所

4、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是(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5、将学校制度设想为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的教育家是(C)

A、魏源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梁启超

6、在近代教育家中特别重视女子教育和师范教育写了《论女学》《论师

范》的教育家是

(C)

A、张之洞

B、康

有为C、梁启超

D、严复

7、科举制度废于

(D)

A、1840年

B、

1862年C、1902年

D、1905年

8、在近代教育家中特别

注重实证的教育方法论

的教育家是(D)

A、张之洞

B、康

有为C、梁启超

D、严复

9、《大同书》的作者是

(B)

A、张之洞

B、康

有为C、梁启超

D、严复

三、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是我国晚清时期的

文教政策。主张教育以

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

基础,以西学中有用的

东西补充中学的不足。

2、“癸卯学制”:1904

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制。

“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

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现代

学制。

3、《劝学篇》:是近代

洋务派教育家张之洞的

代表作。《劝学篇》系统

的阐述和概括了他的“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

思想”。

4、马礼逊学堂:是我

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学

校。1839年由美国

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

办。

四、简答

1、为什么说京师同文馆

的创办标志我国教育近

代化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1902年,它之所以是我

国教育近代化开端的标

志,主要依据有以下几

点:(1)从办学目的上

看,再不是培养封建的

治术之士,而是培养具

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

型人才;(2)从课程设

置看,不再以传统的“四

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而

是以“西文”“西艺”为主;

(3)从教学组织形式上

看,不再是以个别教学,

自主研习为主,而是以

实施年级课程和采用班

级授课制。这些变化使

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原来

的轨道,朝着现代教育

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京

师同文馆的创办是我国

教育现代化开端的标

志。

2、简答“百日维新”中的

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

革主要有:

(1)废除八股,改革科

举制度。(2)设立京师

大学堂。(3)筹办高等、

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

各种专门学堂。(4)派

人出国游学。(5)建立

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

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

籍。

3、简述张之洞的教育

思想

张之洞是近代最重

要的教育家,是近代教

育制度的奠基人。其教

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中体西用”的

教育思想。认为教育首

先必须传授中国传统的

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

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

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

补足中学的不足。

(2)关于学制改

革的思想。主张广设各

级学校;设立工农兵商

各类专科学校和开展留

学教育;设想建立新的

学校制度。

(3)关于师范教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 度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联合专政的制度,规定了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所具有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质.同时,英国国教和其他教派的矛盾,也使得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宗教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一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团体主张教育革新,改革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英国国教中分离出去的清教主义主张,应把发展近代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应重新考察文法学校的教育价值.科学家培根也认为文法学校的内容过于陈旧,主张应建立一个设有众多自然学科的所罗门宫.文学家弥尔顿主张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的,开设广泛课程的实科中等学校.政治家洛克也批评当时的文法学

中外教育简史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 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 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 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 体。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 C.东序D.上庠 2.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1903年B.1904年 C.1905年D.1906年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B.南宋 C.元朝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A.董仲舒B.韩愈 C.朱熹D.王守仁 5.体现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有了一定地位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干部学校是 【】A.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B.黄埔军校 C.上海大学D.劳动学院 7.战国时期被称为“显学”的是【】A.儒家、墨家B.儒家、道家 C.道家、法家D.法家、兵家 8.王安石主持的教育改革是北宋兴学运动的【】A.第一次B.第二次 C.第三次D.第四次 9.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A.善言B.类比 C.列举D.设疑 10.“捐监”创行于【】A.宋代B.唐代 C.元代D.明代 11.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A.中华教育改进社B.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C.中国民生教育学会D.中华职业教育社12.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A.王守仁B.朱熹 13.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国子学B.国子寺 C.国子监D.太学 14.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 【】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 C.委基乌斯D.瓜里诺 1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是【】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 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 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 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 (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12.孔颖达精通儒学 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 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 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 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 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17.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8.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 19.董仲舒急于让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 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己矣。 21.王守仁为了达到是学者致良知、明人伦的目的,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 22. “中体西用”的内涵:“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学指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主要指经史之学和纲常名教理论)及其教育制度;西学指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及其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均无分。 1.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 C )上3-32 A. B.尹文 C.老子 D.庄子 2.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 A )上3-36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B )上3-48 A.君子 B.兼士 C.大丈夫 D.大儒 4.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 D )上3-49 A.废先王之教 B.绝圣弃智 C.述而且作 D.述而不作 5.秦王朝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 B )上4-73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书同文 D.严订学规 6.魏晋“玄学”属于( B )上4-75 A.儒家 B.儒道兼综 C.法家 D.墨家 7.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 A )上4-94 A.《急就篇》 B.《凡将篇》 C.《苍颉篇》 D.《爰历篇》 8.北宋第二次兴学的主持人是( B )上5-138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宋徽宗 D.蔡京 9.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B )上6-180 A.184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02年

10.黄埔军校创立于( C )上7-237 A.1921年 B.1923年 C.1924年 D.1927年 11.《论雄辩家》的作者是古罗马的( A )下1-306 A.西塞罗 B.托马斯 C.昆体良 D.奥古斯丁 12.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的掌管者应该是( A )下1-296 A.哲学家 B.商人 C.手工业者 D.军人 13.在西欧中世纪早期,除了教会学校外,出现了培养封建统治接班人的( C )下2-313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世俗教育 D.教会教育 1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也称为( B )下3-326 A.“儿童之家” B.“快乐之家” C.“劳动之家” D.“生活之家”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报馆经理雷克斯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B )下4-346 A.“公学” B.“星期日学校” C.“文法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08年,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的德国教育家是( C )下4-357 A.赫克 B.魏玛 C.席姆勒 D.费希特 17.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D )下4-359 A.《教育漫话》 B.《教育论》 C.《论教育》 D.《爱弥尔》 18.英国在1902年颁布的教育法案即( C )下6-438 A.费舍法案 B.斯宾斯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19.首次提出“成绩测验与量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D )下7-492 A.赖伊 B.莫伊曼 C.杜威 D.桑代克 20.通过签订东西德和平统一条约,实现两个德国统一的时间是( C )下6-451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中国通史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专业 《中国通史》课程(9018)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讲授原始社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系统知识,培养历史分析能力,提高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要的中国历史方面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传统和现代的历史分析方法,掌握从原始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和系统知识,学会基本的历史考察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历史上的各种制度、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述。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的内容应以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状况、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汉民族与各民族的相互关系状况、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主要文化艺术成果等为重点。其难点是正确把握整体历史的有机发展,对历史发展中的人和事予以客观评述。本课程是学习中外教育简史、中国小说史以及汉语语言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群时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存在的情况,掌握猿人阶段的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的体格特征和生活状况,古人阶段的周口店新洞人的生活状况。 –1–

(二)课程内容 一、猿人阶段 二、古人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 1、元谋人 2、蓝田人 3、北京猿人 4、周口店新洞人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新洞人 (2)领会:火在人类进化中的意义,原始人群的婚姻关系。 第二章氏族社会时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情况,深刻理解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熟练掌握神话和传说时代的历史。 (二)课程内容 一、母系氏族社会 二、父系氏族社会 三、神话和传说 (三)考核知识点 1、山顶洞人 2、仰韶文化 3、半坡遗址 4、河姆渡文化 5、大汶口文化 6、良渚文化 7、黄帝、炎帝 8、尧、舜、禹 8、禅让制度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山顶洞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黄帝、炎帝、尧、舜、禹、禅让制度。 2、领会: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第二篇奴隶社会 第三章夏商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夏朝的建立、灭亡,商朝的建立、灭亡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制度、经济和文化,商朝政治经济制度及经济文化状况。 (二)课程内容 –2–

自考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出自() A. 《论女学》 B. 《论幼学》 C. 《新民说》 D. 《论教育当定宗旨》 【正确答案】 A 第2题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者是()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孙中山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 C 第3题 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行() A. 《特定教育纲要》 B. 《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 C. 《学校施行党化教育办法草案》 D. 《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 【正确答案】 C 第4题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最低一级的贵族是() A. 没落贵族 B. 教主 C. 骑士 D. 教士

第5题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爱弥尔》 B. 《语言和科学入门》 C. 《大教学论》 D. 《忏悔录》 【正确答案】 C 第6题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正确答案】 A 第7题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的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疑之 D. 颜之推 【正确答案】 B 第8题《耶稣会章程》的起草者是() A. 加尔文 B. 罗耀拉 C. 路德 D. 耶稣

第9题“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 A. 子路所说 B. 子夏所说 C. 子羔所说 D. 冉有所说 【正确答案】 B 第10题我国历史上首创八股取士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D 第11题赫尔巴特认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动力是() A. 同情 B. 兴趣 C. 意识 D. 行为 【正确答案】 B 第12题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 A. 大约七八千年以前 B. 大约五六千年以前 C. 大约四五千年以前 D. 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