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祭扫行为的安全报告与环境保护建议综合分析

清明节祭扫行为的安全报告与环境保护建议综合分析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人们缅怀先祖、祭奠逝去亲人的时刻。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清明节祭扫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确保人们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清明节祭扫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报告和环境保护建议。
一、清明节祭扫行为的安全报告1. 人员密集导致安全风险增加清明节期间,公墓、陵园等祭扫场所往往人满为患。
人员密集容易导致人群踩踏、意外碰撞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发生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祭扫活动的安全风险。
2. 封堵交通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清明节期间,由于大量市民外出祭扫,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尤其是通往墓地和陵园的道路往往出现交通拥堵的局面。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还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火灾和火葬场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在清明节期间,许多人会烧香、燃放焰火,这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同时,火葬场在高峰期往往面临运行压力,如管理不善或设施老化,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给周边环境和人员带来严重危害。
二、清明节祭扫行为的环境污染问题1. 烧纸烧香导致空气污染清明节祭扫习俗中,烧纸烧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烧纸烧香产生的大量烟雾中含有有害物质,如二恶英、苯并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鲜花和祭品丢弃产生大量垃圾人们在祭拜先祖的过程中会使用鲜花、食物等祭品,但往往这些物品在祭祀结束后被随意丢弃,导致大量的垃圾堆积。
这不仅破坏了祭扫场所的环境美观,还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三、综合分析与建议1.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安全为确保清明节祭扫活动的安全,应加强对墓地和陵园的安全管理,增设警示标志、防护设施等,提升人员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市民应自觉遵守秩序,不推搡、不争抢,共同维护祭扫现场的良好秩序。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为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笔者进行了一次民俗文化调查,并将结果整理成了报告,以供大家参考。
一、调查地点调查地点为中国南方一个小城镇,该地区具有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是研究南方乡村民俗文化的重要样本之一。
二、调查方式本次民俗文化调查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主要内容1. 饮食文化在当地,人们对饮食非常注重。
每到传统节日,人们总会准备一些特色美食,比如春节时制作的年糕、端午节时的粽子等等。
此外,当地的农村家庭普遍养鸡、养鸭、养猪等,自己种植蔬菜水果,饮食多以家常菜为主。
这种在现代化生活中仍保留的传统生活习惯,为当地的乡村生活增添了许多韵味。
2. 婚俗文化在当地,传统的婚俗文化仍然深入人心。
婚礼庆典上,新娘子会穿上一件红色的嫁衣,头戴花冠,手持新娘扇,这些都是传统的婚礼服饰。
婚礼上还有很多仪式,比如迎亲、入洞房、敬茶、互送礼物等等。
这些习俗虽然已经传承了很多年,但是当地年轻人依然非常敬重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3. 节庆文化在南方乡村,节庆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独特庆祝方式。
在这些庆典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放鞭炮、点烛光、赛龙舟等等。
这种传统的庆祝方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能够增强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论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地的民俗文化仍然保留了很多值得传承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努力去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俗文化。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调查报告清明节调查报告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调查报告1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扫墓,不但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表达敬重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数千年来将就“死者为大”的观念体现。
但最近在网络兴起的“代理扫墓”业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有网友认为: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又想祭拜亲人,这种做法应该支持。
也有部分网友对提出了异议:清明祭祀本来是悼念亡故亲人,寄托哀思的,网络“代理扫墓”却让祭祀变了味儿?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时间成祭祖最大阻碍。
数据显示,仅有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45.93%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时间,不会回家祭祖,剩余的二成受访者则暂时还没有决定清明节是否回家。
三成受访者会选择代理扫墓服务,超五成称“请人代扫”不靠谱。
且不说,请人代理扫墓是否让祭祀变味,或者是否是对死者的尊重,且就网络上给出的较高的代理扫墓基础服务价格而言,超五成受访者认为价格太贵,业务不靠谱,不会尝试“请人代扫”,当然也有31.48%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会尝试选择“代理扫墓”服务。
代理扫墓让祭祀变味?五成网民称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调查数据显示,五成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一种漠视,另外有43.8%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得提倡。
27.5%称请人代扫太过于形式,可委托家乡的亲戚代为扫墓。
当然,也有赞同的声音,24%的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亦可以表达孝心。
受访者声音:1.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50.74%2.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提倡:43.80%3.请人代扫太过形式,可委托亲戚代扫:27.50%4.实在太忙,找人代扫也是一个办法:24.12%专家声音:代理扫墓不能一票否定相关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扫墓的民俗形式也在发展,独生子女也多了起来,如果实在来不及,找人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不能一票否定。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民俗调查是一项了解和记录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民俗的调查,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在进行民俗调查时,我们需要深入田野,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同时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在进行民俗调查时,我们选择了某个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记录。
首先,我们走访了当地的村庄和居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风俗,比如过年时的祭祀活动、婚礼习俗、节日庆祝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传承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其次,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在当地的一些重要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当地居民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吃年糕等。
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
在当地,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和传承。
同时,我们还观看了当地的一些民俗表演活动,比如土布织造、竹编手工、传统技艺等,这些活动都展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传承。
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地区的民俗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记录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也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民俗调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了解和记录。
希望我们的民俗调查报告可以为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清明节活动总结报告范文10篇

清明节活动总结报告范文10篇清明节活动总结报告范文10篇(篇一) 为加强爱国教育,弘扬荣耀的____传统,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xx 镇中心小学自3月28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在学校少先大队的号召下,有序开展了团队、“网上祭英烈”、手抄报制作、主题班队会、班级读书、校园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牢记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缅怀中华民族先贤英烈,珍惜幸福美妙生活,同时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理念带给家长,营造文明祭祀的良好社会气氛。
3月31日下午,xx中心小学少先大队部全校师生聚集在国旗下,针对“缅怀先烈,爱我中华”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进展了总结和表彰,孙荣强校长就此次活动作出了总结,并号召全体少先队员要缅怀先烈,懂得感恩。
本次爱国教育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____历史,承受了传统教育,营造了缅怀____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浓重气氛,并让学生懂得了感恩,学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节活动总结报告范文10篇(篇二)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xx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____先烈,弘扬爱国教育。
通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阔学生承受了良好的.____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
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施行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展了详尽的传达。
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到达对学生爱国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2_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教育,进步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感。
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建议,要求广阔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展扫墓活动,通过对____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____先烈,鼓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最后,学校团委要求,各班星星文学社社团专门组织一次清明节节日风俗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活动,要求各班社团对清明节的来历,食俗、节日活动等有关情况进展细致的研究和整理,并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上交校团委,学校择优进展宣传和表彰。
安徽民俗调查报告

安徽民俗调查报告引言安徽是中国的一省,位于华东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安徽民俗的调查,探索安徽的独特风情,了解安徽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 社会背景安徽地处河南、江苏、浙江和湖北四个省份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给了安徽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使得安徽民俗独具特色。
安徽的民众主要以农业为生,农耕文化深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 主要民俗节庆活动2.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安徽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民俗活动。
在安徽,人们会贴春联、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等等。
此外,安徽还有独特的“舞蹈花脸”表演,以及走街串巷的庙会活动。
2.2 清明节清明节是安徽民众祭祀祖先的节日。
在清明节,人们会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此外,还有许多地方会举行祭灶、插柳等习俗,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2.3 端午节端午节是安徽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及进行踏青等活动。
尤其是安徽的芜湖市,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
2.4 中秋节中秋节是安徽人们欢聚一堂,赏月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并举办各种文艺演出。
安徽的池州市以其独特的中秋花灯表演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
3. 传统民俗活动3.1 皖北舞龙皖北舞龙是安徽民间传统的舞龙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舞龙以其形象逼真、灵活多变的特点,吸引了许多观众。
表演者手持长龙,舞蹈般的动作使得龙蛇游走变幻,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3.2 车顶戏车顶戏是安徽传统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演出场景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演员们在房顶搭建舞台,表演者需要站在特制的梯子底下进行演出。
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赋予了车顶戏独特的魅力。
3.3 门神在安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农历新年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门神图画,以驱邪辟邪、祈求平安。
门神图画通常以战国时期的名将为原型,画面鲜艳且富有力量感,给人以庄重神秘的感觉。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范文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对民间风俗的理解和传承意识,我们进行了一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乡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三、调研内容1. 调研范围:我们选择了广东省的一个农村社区作为调研的范围。
2. 调研内容:我们调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民间风俗活动:婚俗、祭祀、节日庆典等。
四、调研结果1. 婚俗:我们发现,该社区的婚俗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特色,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新娘在出嫁前要接受“过门砖”的考验,这是一种考验新娘对新家的忠诚度的仪式。
同时,在婚宴上,还有一系列的祝福仪式,例如敬酒、抛花束等。
2. 祭祀:该社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而在农历岁末年初的元旦和春节期间,也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例如,贴对联、挂红灯笼、烧香拜神等。
3. 节日庆典:该社区的节日庆典十分丰富多样,每逢重大节日,例如中秋节、清明节等,都会组织各种活动。
例如,中秋节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的活动;清明节则会举行祭祖扫墓、野餐等活动。
五、调研感想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风俗的丰富多样,这些风俗活动代表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这些民间风俗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六、调研建议1. 教育引导:通过学校、社区等途径,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的教育引导,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活动组织: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3. 保护传承: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七、总结通过这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民间风俗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我们要积极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清明节的风俗民情调查

清明节的风俗民情调查我是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王学忠。
在我们那个地方,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有空在家,差不多都要度过这个节日。
在清明节我们主要有以下的风俗民情:①祭祖扫墓,②修家谱,③踏青活动,④为祖先立碑,整理坟墓,⑤亲朋好友一起聚会吃饭。
以下我主要将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
1、祭祖扫墓在这一天我们将会起来比较早,我们将要准备一天的事宜,一般情况下我们上午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父亲这面一家,另一个是母亲一家。
在上午我们会先去街上买我们一天需要的东西,比如说:①上坟需要的东西,②招待亲朋好友的食物饭菜。
在上午比较早的时候,我们会去父亲家里的祖上坟地去上坟扫墓,我们会带上鞭炮,纸钱,金元宝,带上吃的比如说:苹果,香蕉,心,肉,酒,饮料。
在坟地上,我们会把吃的摆好,苹果会这样摆:最下面会三个,在三个中间的上面放两个,就这样摆成两个对称的。
其他吃的基本都摆成这样。
然后我们会烧纸,在纸上我们会在正面用100元人民币印在上面,在其背面会用钱的背面印一下。
然后我们烧纸,在其过程中我们会跪拜或者是鞠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坟地上把土填一填,把坟地圆一圆,巩固。
然后把鞭炮燃放,在鞭炮的燃放后我们做最后的祭拜,然后离开。
祭拜也是分先后顺序的一般是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
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大声喧哗、嬉笑玩闹、语言碎语,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
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
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祭祖扫墓的过程。
2、修家谱我们那里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本土居民,我们每个家基本都有自己的家谱,这些基本会把我们祖先的生平事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为大家整理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对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以及目前清明节的动向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
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2、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清明节的民谣。
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
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
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
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
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
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六、清明节习俗介绍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七、当代清明节动向第一,提倡“绿色祭奠”。
每次上坟扫墓时,在墓旁种一棵松柏,以表祭奠之心。
要统一规划埋葬地点,不允许私建小坟头。
将祭奠的清明棍、清明吊等用具改为小雏菊、长寿菊等花卉。
第二,提倡“科技祭奠”。
可在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站,供人们祭奠亡人,这样既可以节省土地,又能反映出新时代的气息。
第三,提倡“真情祭奠”。
将焚烧纸、送灯等行为改为祭奠诗文的形式。
或在先人的墓前,放一段亲人生前喜爱的音乐,献上一束束或洁白或金黄的菊花等。
传递先人的是追忆和思念,留给我们晚辈的是文明与简约。
【调查总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
在清明节期间,要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上祭祀”等方式倡导“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的理念;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真正领略的清明节的文化符号。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二一.调查目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
他们手里拎着花和“冥”间用的钱。
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二.调查方法1.问家长或长辈÷÷2.上查资料3.看报纸、书刊等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封臣,但是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
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
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2、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3、清明节的诗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一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
四、结论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
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三调查目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清明节的文化,我们小组准备做一个关于清明节文化的调查。
调查方法1.问家长或长辈(王帅秦秋萍刘洋)2.上查资料(张盼李丽)3.看报纸、书刊等(李保顺庞其靖)调查报告分析1.知道或了解过清明节的起源占20%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起源。
2.绝大多数人知道阳历4月4日.3.知道清明节一般有哪些传统习俗的人数占10%分析知道大家对清明节的习俗了解的不全面。
4.最近五年,清明回家祭祖的次数大不相同,回家的人不是太多,有的人甚至把清明节当做一次出门旅游的假期。
可以看出大家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下面我们小组对清明节的一些起源、习俗、气候特点做了详细的调查。
起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清明节扫墓,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气候特点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结论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
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
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