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对江南2602井煤层气试井
对文家坝、煤矿一矿二分区煤层气抽采综合分析与评价

力均 小于 临界 瓦斯 压 力 0 . 7 4 MP a , 说 明该 矿 区属 于 超 低压 区 , 不利 于煤 层气 的开 发 。 2 、 煤 层 气理论 抽 采率 通过 各可 采 煤 层 实 测 含 气 量 、 临界 解 吸 压 力 及 吸 附 常数 b计算 得 出煤 层气 理 论 抽 采率 , 详见表 3 , 除 l 6 号与 2 3号煤层 理 论抽 采率 大 于 3 0 %外 , 其 余 煤 层 均小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3 9 . | 4 3'
T . 7 7  ̄ 1 0 . 9 3 *
9 . 7 9  ̄
3 0 P
9 4
1 . 4 0 . ,
0 . 5 7 8 4 , '
2 和
3 、 煤 层 可 抽 放 率
耶 a / 1 ∞
从试 井 资 料 来看 , 6 、 2 7号煤 层 的渗 透率 为 0 . 0 3 4 0 . 0 5 2 X 1 0 一 m, 说 明煤 岩层 渗透性 差 , 导 流能 力低 , 煤储 层压 力 梯 度 0 . 8 0— 0 . 8 6 Mp a / l O O m, 压 力 梯 度 偏 低, 具 有低 压 储 层 特 点 , 而煤层结构破坏严重 , 不 利 于 气体 产 出 。 四、 煤层 气抽 采综 合分 析与评 价
—
利用 钻孔 解 吸瓦 斯 资 料 , 以公 式 ( V 1+V 2 ) / v总 , 计算 煤层 自然 状 态 下 可 抽 放 率 , 比较 接 近 瓦 斯 抽 放 的 实 际情况 。对 本 区 可采 煤 层 瓦 斯 可 抽 放 率 进 行 计 算 , 结 果详 见表 4 。各 煤 层 煤 层 气 可 抽 放 率 均 小 于 3 0 %, 说 明 区 内煤 层气 不适 合进 行地 面抽 采 。
浅谈煤层气井固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

111浅谈煤层气井固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温晓桐(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煤层气的抽采工作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但是我国煤层气的整体开发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划要求,距离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远远不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对煤层气进行抽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性难题,这些技术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煤层气的开发进程。
本文主要对煤层气井在固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层气;固井技术;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TE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5)-12-0111-1煤层气产生于煤层形成过程中,其中甲烷的含量占据了煤层气的绝大部分,因此,煤层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我国煤层气储存量十分丰富,但是整体的抽采作业还处于起步状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其中一方面与国家的政策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与煤层气抽采技术有关。
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煤层气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
另外,由于煤层气处于煤层间隙,在煤矿采煤过程中很难对煤矿工作层的气压进行平衡,因此,在对煤层气进行抽采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1 煤层气介绍煤层气又被称为“瓦斯”,通常产生于煤炭产生过程中,据相关数据显示,从泥炭发展到无烟煤的整个过程中,每吨煤都会释放产生出高达50~300立方米的煤层气,煤层气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据相关统计,我国煤层气的存储量达到36.8万亿立方米,还有许多煤层气资源还正处于勘探状态。
此外,煤层气的抽采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不断进步,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整体矿采规模逐渐增大。
但是我国煤层气抽采的整体效率却很低、利用率也特别低,我国煤层气产业需要在抽取和利用的整个阶段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待发展。
沁水盆地古交区块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沁水盆地古交区块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郭广山;王海侨;刘松楠;陈朝晖【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24(36)2【摘要】近年来,水平井逐渐成为中国煤层气开发的主要井型,在多个区块取得显著产气效果,但井间产量差异大,整体达产率偏低。
为摸清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从地质因素、工程工艺和排采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选取沁水盆地北部古交区块20口煤层气L型水平井,在地质条件和生产动态剖析基础上,筛选出含气性、井控地质储量、钻井质量、储层改造、生产动态参数等10个关键参数,探讨了对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针对性技术对策。
研究表明:位于构造高部位的煤层气水平井,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和井控地质储量是实现水平井高产的资源基础;在构造简单和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水平段长应在600 m以上,且保证煤层钻遇率80%以上;水平段长600~800 m时,压裂段数应控制在10段以下,压裂段长最佳为60~80 m;尽量降低排采中断次数,提高排采连续性,在排水期和提产期要分别制定不同合理压降速率,增大泄压面积,实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最大释放。
【总页数】9页(P110-118)【作者】郭广山;王海侨;刘松楠;陈朝晖【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赵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地质因素分析2.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3.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4.沁水盆地北部古交区块煤层气产能控制因素分析5.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及增产稳产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三交区块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方五凤井田6含煤段沉积环境及6中薄煤带成因分析

1 5。南 北 长 约 1.6 m;东 西 宽 1.0 m, 01” 10 k 24 k 矿 权面 积 8.2 i 【 92 k n 。本 文 重 点 研究 区域 为井 2 田的北部 ,大致 相 当于 6中煤 +10 m 以浅 的 区 30
1 。2 含煤地层特征
井 田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厚度 124 m~ 6 .9
110 m,一般 10 8 .6 7m,厚 度 变 化 较 小 ,平 面 上
[ 收稿 日期 ]20 0 — 3 07— 9 1
层为主,夹菱铁矿及少量泥质灰岩薄层 。产腕足 类及瓣 鳃类 等到动 物化石 ;产 大 羽羊齿 、栉羊 齿
五风井 田是 即将开 工建 设 的大 型矿 井 ,6中 煤层 是本井 田主要 可采 煤层 ,6中煤层 薄煤 带 位 于井 田首 采 区 中部 ,对 煤 层 的开 采 有 较 大 的 影 响 ,因而 ,研究分 析 6煤 含煤 段沉积 环境及 6中
煤薄煤带的成因,对煤矿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井
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县城东侧 。地理坐标 :东经
碳化。
4.l 0 1m,平 均厚 度 2 .5 5 5m,厚 度变 化较 大 。
2 2 6号煤特征 .
本 井 田 6号煤层 分 为 上 、 中、下 三层 ,6中 煤层为 主要 可采煤层 。现 简述如 下 : 6上 煤 层 厚 度 0 — 19 m,平 均 厚 度 .0 06 m,煤层厚 度 变化 大 ,零 星可 采 。局部 偶 夹 .8
2 6号 含煤 段 沉积 特征
2 1 6含煤段 的划分 .
顶部至标一底 ,底部至 7 号煤顶 ,厚 1.5 79
山西三交地区煤层气参数井施工及煤层测试分

山西三交地区煤层气参数井施工及煤层测试分通过对三交地区煤层气参数井施工,并对煤层进行试井测试,取得了煤层埋深、厚度,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及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兰氏体积、兰氏压力,渗透率,储层压力与压力梯度,地应力及其梯度,以及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分析,为三交地区煤层气商业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数据,并提出自己的结论与建议。
标签:煤层气参数井三交地区测试0前言三交地区地处吕梁地区柳林县、方山县和临县境内。
区块东边浅部有欲民煤矿、胜和煤矿、新民煤矿、大庄煤矿、麻塔煤矿、聚财塔煤矿、王家沟煤矿、双柳煤矿等,煤炭资源丰富。
三交地区山西组含煤层位落实,厚度较大且较稳定,含气量较高,煤层气可采性较好,适于煤层气商业开发。
1地质概况1.1构造简况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摺带中部,东临吕梁隆起。
构造简单,整体呈西倾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左右。
区块北部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中南部走向发生偏转,走向近南北、倾向西。
全区未见大型断层,仅在区块南缘发育2条近东西向正断层、落差200余米,区块内断层不发育,区内未见火成岩体出露。
1.2区域地层三交区块各类地层均有出露,第四系广泛遍布于山梁和沟谷中。
据钻探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太原组、中统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上统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中统二马营组;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
1.3含煤地层本区的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和山西组。
山西组地层以K3岩屑-长石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是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发育煤层有1、2、3、4和5煤层,其中1、2、3号煤层局部可采,4、5号煤层大部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厚48.5~88.14m,一般68m 左右,含煤系数6.5~13.7%。
太原组地层以K1含铁质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
煤层气“井工厂”钻井完井技术探讨

煤层气“井工厂”钻井完井技术探讨龙志平;沈建中;袁明进;印中华;刘浩;樊华【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煤层气井单井产量普遍较低,开发过程中只有实施低成本战略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延川南煤层气区块产能建设的启动,对钻井周期及钻井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层气“井工厂”钻井开发模式的提出,对于达到低成本高效开发煤层气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延川南煤层气区块的特点,在现有丛式井钻井技术的基础上,从钻井设备、钻井顺序、关键工艺技术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延川南煤层气开发的“井工厂”钻井完井工艺技术,为区块大规模开发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总页数】5页(P73-76,80)【作者】龙志平;沈建中;袁明进;印中华;刘浩;樊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1;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2【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煤层气单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探讨与实践 [J], 崔树清;倪元勇;孟振期;李浩;陈必武;张洪强2.彬长矿区煤层气水平井钻井与完井技术 [J], 杜新锋;田振林;赵永哲3.煤层气U型井水平井套管完井技术探讨 [J], 徐培远;李亚辉4.煤层气复杂结构井可降解钻井完井液实验 [J], 刘大伟;王绮;王益山;王合林;虞海法;袁孟雷5.保德煤层气田黄河压覆区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J], 邓钧耀;刘奕杉;乔磊;王开龙;胡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B14_T 2049—202山西省《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抽采安全规范》(2020版)

ICS75.160D20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2049—2020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抽采安全规范2020-05-18发布2020-08-18实施目 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井位及层位选择 (2)5钻井 (3)6场地及设备 (3)7抽采 (4)8其他 (5)参考文献 (6)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抽采安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抽采的井位及层位选择、钻井、场地及设备、抽采和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抽采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754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GB/T31537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GB50471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AQ1081煤层气地面开采防火防爆安全规程AQ1115煤层气地面开发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DZ/T0250煤层气钻井作业规范SY/T5964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SY/T6202钻井井场油、水、电及供暖系统安装技术要求SY/T6426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646废弃井及长停井处置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煤矿采空区在煤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开采后留下的空间。
3.2废弃矿井指在国家现行政策、利益、资源及其他环境因素约束下不足以继续开采利用而被放弃的矿井。
3.3采空井为抽采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而在地面施工的钻井。
DB14/T2049—20203.4裂隙带垮落带上方岩层产生断裂或裂隙但仍保持其原有层状的区域。
3.5管道阻火器安装在输送可燃气体管道中,阻止传播火焰(爆燃或爆轰)通过的装置,由阻火芯、阻火器外壳及附件构成。
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十四五”开发战略

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十四五”开发战略赵福平;孙钊;桑树勋;周效志;韩忠勤;赵凌云;吴章利【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2(42)6【摘要】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若干问题。
为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梳理了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部署、工作重点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作进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体系已逐步建立,煤层气井产气效果取得了不断突破,六盘水、毕节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②战略目标:完成16~20个区块煤层气勘探工作,累计提交探明储量800×10^(8)m^(3),年产能8×10^(8)m^(3),年产量4×10^(8)m^(3);③总体布局:以钟山为勘探开发示范区,盘州、织金为重点建产区,带动周边重点勘探开发试验区、后备勘探区的勘探开发工作;④工作重点:分批投放探矿权16个以上,开展毕节、遵义等区块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5项,实施煤层气重点勘探开发项目30项,开展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高效开发技术重大专项研究;⑤保障措施:省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为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资金投入支持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结论认为,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化前景广阔,在省级层面引导与政策支持下,依托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模式创新,“十四五”期间可迎来贵州地区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总页数】11页(P65-75)【作者】赵福平;孙钊;桑树勋;周效志;韩忠勤;赵凌云;吴章利【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非常规天然气评价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相关文献】1.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2.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3.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4.“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下一步勘探方向5.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方对江南2602井煤层气试井浅析
【摘要】 2602井煤层气试井采用注入/压降测试技术,并运用不稳定试井的原理解释资料,取全取准了各项资料,通过对2602井的测试过程及测试所得相关曲线和参数进行分析,测试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煤层气注入/压降不稳定试井测试
2602井是贵州省大方县对江南勘探区布置的煤层气参数井,因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于煤层中,所以煤层气测试采取开井注水求破裂压力和流量一压力关系曲线、关井测压降曲线的方法。
测试采用井底关井工具,地面注入设备选用可调排量的计量泵。
成功地进行了大方县对江南勘探区的煤层注入/压降测试。
1 测试原理及方法
1.1 测试原理
煤层气试井测试是一种不稳定试井,它遵循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当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时,若改变其压力,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压力扰动,该压力波动将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井壁四周储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用压力计将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和确定储层性质。
1.2 测试方法
2602井采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它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适用于高、低压储层,是目前煤层气测试中最常用的试井方法。
它
是以较稳定的排量,低于煤层破裂压力的注入压力向井中注水一段时间,在井筒周围产生一个高于原始储层的压力分布区,然后关井,使得压力与原始储层压力逐渐趋于平衡。
注入和关井阶段采用压力计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分析数据,求取煤层的参数。
由于注入阶段控制排量难以达到非常稳定,难免会造成井底压力的波动,所以压降阶段的数据分析通常最具有代表性。
测试采用井下封隔器封隔井筒与测试层,采用井下关井工具关井,减小井筒储集,用录井钢丝实现地下多次开、关井的注入/压降测试、微破裂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
利用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取得准确的压力资料。
2 测试施工
2011年3月15日至4月25日利用常规mfe测试工具对2602井的m18、m29、m51、m73、m78五层测试煤层进行注入/压降试井测试工作,井下压力计选用加拿大进口的ddi电子压力计。
测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微破裂实验、注入/压降试井和关井。
2.1 微破裂试验
在注入/压降测试前,先进行微破裂试验,旨在确定煤层的最大注入压力,依据微破裂实验结果对注入/压降设计进行修改,确定最终注入/压降施工设计。
试验情况如(表1)所示。
2.2 注入/压降试井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3 关井
测试中各煤层均采用井底关井工具进行关井,m18于2011年3月18日22:15进行井下关井,m29于2011年3月30日14:25进行井下关井,m51于2011年4月7日7:10进行井下关井,m73于2011年4月19日0:20进行井下关井,m78于2011年4月23日23:25进行井下关井,关井过程都顺利完成。
经过压力计数据回放,数据符合要求,说明关井均成功。
3 注入/压降测试工艺评价与效果分析
3.1 施工工艺评价
该井针对煤层进行了微破裂实验、注入/压降测试和原地应力测试,设备、工具选择合理,施工程序安排紧凑。
井下工具采用华北油田公司加工的井下关井工具串测试工具,地面注入泵采用高压小排量计量泵。
施工过程中封隔器作封良好,井下开关较为灵活,井底关井效果良好,地面设备运转基本正常,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平稳,注人排量相对比较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3.2 资料录取质量评价
井下压力计采用加拿大进口的ddi系列电子压力计,技术参数指标精度高,录取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点采集间隔:微破裂实验每1秒1个数据点,注入初期每5秒1个数据点;注入后期每2秒1个数据点;压降初期每5秒1个数据点;压降后期每10秒1个数据点;地面压力数据采用压力表,数据记录间隔不大于10分钟。
采集数据完全能满足资料分析需要。
3.3 储层参数结果评价
资料解释采用英国爱丁堡石油服务有限公司的eps软件试井分析软件,对测试煤层的压力数据采用半对数和典型拟和分析方法,并对分析结果作压力历史拟合检验,得出煤层参数如(表3):
经分析,2602井测试煤层中,m18属于高破裂正常闭合的储层,煤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属于欠压储层。
m29、m51、m73、m78均属于属于高破裂高闭合的储层,且煤层压力高于静水压力,属于高异常储层。
综合比较,这些与省内其它地区煤层普遍偏高压的特点一致。
2602井煤层段测得储层渗透率:0.0088—0.507×10-3μm2;表皮系数:-6.67—1.37;调查半径:l0—25m;储层温度:19.38—29.52℃;井筒储集系数:0.0012—0.826m3/mpa。
试井分析反映了复合储层模型特征,m18渗透率相对较高为0.507×10-3μm2,m29渗透率比较低,为0.0088×10-3μm2。
考虑2602井在294m钻遇煤层时附近地层含砂质泥岩。
由于该井中泥岩层吸附水能力较强,影响测试结果,导致渗透率偏高,因此,可以认定为地层因素影响了m18的储层渗透率。
又因m18附近地层破碎,需要护好孔壁,m29
钻探过程中,钻井液(密度1.15一1.18g/cm3,粘度38mpa.s,)对所测试煤层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钻井液浸泡时间长达204小时,加大了煤层污染程度和范围,这些因素造成了煤层渗透率降低;虽然微破裂实验对近井区域的污染程度有所改善,但其规模较小而影响范围有限。
综合分析认为,注入/压降测试的影响范围没有超出
污染带,储层的渗透率0.0088×10-3μm2反映了煤层污染带的情况,由于m51、m73、m78煤层污染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因此储层区内的渗透率分别为0.0356×10-3μm2、 0.0706×10-3μm2、0.0391×10-3μm2更接近煤层的实际情况。
3.4 储层解释曲线评价
因m29与m73相似,m51与m78相似,所以下面以m18、m73、m78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关井压降曲线双对数—导数曲线特征诊断分析,m18初期双对数-导数曲线(图1)井筒储集阶段持续时间长,双对数-导数曲线沿斜率约1上升,约2个对数周期;m73、m78初期双对数-导数曲线(图3、5)无峰值且井筒储集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双对数-导数曲线沿斜率近1上升,约3个对数周期。
m18在导数曲线(图1)中后期出现了明显径向流段;m73、m78煤岩层致密,物性差,在导数曲线中后期径向流段不明显,导数曲线反应煤岩层物性差,呈现均质地层特征。
m18从半对数曲线图(图2)可看出,半对数曲线不出现续流段,径向流直线段很长;半对数直线段斜率很小,反映地层系数较高;m73反映储层的表皮系数和井筒储存系数都很小(解释结果井筒储集系数为0.0012m3/mpa,表皮系数为
-6.05),从半对数曲线图(图4)可看出,关井后期压力曲线出现两条斜率,m1=4.642mpa/周期、m2=2.092mpa/周期,两条斜率不成倍数关系说明不是断层反映,半对数曲线缓慢向上弯曲,未出现径向流,曲线形态反映煤岩储层横向上有物性变化特征,与双对数-导数曲线反映一致;m78反映储层的表皮系数和井筒储存系数都很
小(解释结果井筒储集系数为0.311m3/mpa,表皮系数-5.37)。
m78从半对数曲线图(图6)可看出,关井后期压力曲线呈现高角度下降,与双对数-导数曲线反映一致,呈现均质地层特征,径向流段不明显。
m73、m78整个曲线形态均反应煤岩层为低渗透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1)采用了井底关井工具解决了测试层段不宜进行地面关井的问题,避免了井上关井带来关井不成功等问题。
由于k341型扩张式封隔器,在注入时存在上滑现象,这给孔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且在孔壁较破碎的层位座封效果不佳,对孔壁破坏性更大,增大了后续测试施工难度,建议今后在煤层气的注入/压降测试中根据钻孔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测试前进行微破裂实验,以确定煤层的最大注入压力,它还提供了一种揭示真实储层的方法,施工期间依据微破裂实验结果对注入/压降测试设计进行修改。
(3)地面注入泵采用高压小排量计量泵保证了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平稳,注入排量相对稳定。
(4)井下压力计采用ddi系列电子压力计,技术参数指标精度高,录取数据准确可靠,采集数据完全能满足资料分析需要。
(5)通过对2602井5层测试煤层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测试煤层属于高破裂高闭合储层,从压力系数分析属于高异常压力系统。
(6)测试煤层附近含有大量砂质泥岩,由于该井中泥岩层吸附
水能力较强,影响测试结果,对煤层的注入/压降测试有一定影响,导致渗透率一定程度偏高。
(7)在导数曲线中径向流段不明显,导数曲线反应煤岩层物性差,呈现均质地层特征,曲线形态反应煤岩层为低渗透特征。
参考文献:
[1]王衍,马俯波.哈参1井煤层气测试技术.吐哈油气,2003.
[2]黄景城.煤层气译文集.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0.
[3]赵黔荣.贵州西部煤层气开发前景分析.贵州地质,2001.
[4]任平,岑明峰,胡刘鑫,禹波,阳勇.贵州省大方县对江南(勘探区)zk2602煤层气井试井测试报告.
[5]咎志恩,芦会来,郝书霞.k341封隔器在煤层气井注入/压降测试中的应用.油气井测试,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