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领域。你有在美术课后写六年级美术教案?来学习它的写法吧。

#303952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1

手绢

教学目标

1、认知几对同类色: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启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致。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预备

1、认知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色彩孩子小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孩子每人一个“色彩孩子”胸前饰配;每一组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的颜料各1份;每人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教学过程

一、配同类色。

1、幼儿教师:今日很多色彩孩子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一些色彩孩子,孩子集体念。

2、幼儿教师手里拿一個“红孩子”:“来了个红孩子,它讲:我的好伙伴同我长得非常像,看看,这儿谁与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助我找找。”孩子找着粉红。“好伙伴,手牵手,抱抱。”幼儿教师演示2个孩子的动作。

3、用相同的方式找着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测和察看印染手绢的方式。

1、幼儿教师展示范例:看,色彩孩子跳到了手绢上,他们把手绢装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么样装扮得哩?

2、幼儿教师演示印染手绢的方式。

幼儿教师:如此漂亮的手绢是怎样装扮出来的啊?我们来看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3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各自蘸一下色彩——悄悄地打开。

三、孩子集体回想印染的步骤,探讨需留心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可以过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悄悄地、慢慢地。

四、孩子染手绢,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印染。

2、给能力弱的孩子适合的协助。

3、勉励孩子在打开时不惧艰难,坚持做完1件事。

五、作品出示。

1、将孩子作品平放于桌上,孩子向小伙伴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并说一说喜爱哪1幅作品,为何?

2、为喜爱的作品奖一個奖牌。

反思:

教师演示的环节里,我在课前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用来染色的纸质量要好而且要厚一些,这样不容易烂。其次就是对于选用的颜料有一定的要求,应用水溶性较好的水彩颜料或国画颜料,这样染出来的手绢色彩更均匀亮丽。

教师示范时,我分了三个小环节。对边折成正方形,染边;对角折成三角形,染角;以及边角混染。告诉幼儿可以变换不同的折法,不同的染法,可以染出不同效果的手绢。同时我把这一操作过程编成了口诀,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能掌握这个染纸的方法,而且每个孩子能创造出更新颖更漂亮的图案,这让我很惊奇同时也很高兴。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只给了简单的指导,幼儿就可以发挥的空间,印染出新奇漂亮的手绢。而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了卫生的问题,都能干净的完成。

#304203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2

噼里啪啦

教学目的:

1、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认识鞭炮,了解鞭炮的形状和颜色。

3、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能均匀的在一定范围内涂色。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录制好的鞭炮声音,各种形状的鞭炮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播放放鞭炮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放鞭炮?"

二、欣赏讨论

1、播放幻灯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鞭炮?

幼儿讲述讨论鞭炮的颜色,形状。

2、你看见过什么样的鞭炮?

三、示范涂色

1、出示操作材料上的鞭炮:这串鞭炮漂亮吗?为什么?

2、教师示范涂色的方法

(1)从左往右涂。

(2)从上往下涂。

(3)先涂边框,再涂中间。

3、幼儿临空练习涂色方法,学习握笔姿势。

4、放幻灯片,幼儿欣赏涂色作品。

四、幼儿涂色

操作幼儿完成自己的鞭炮涂色,教师辅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欣赏品议

1、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从颜色和涂色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六、结束部分

整理物品,自然结束。

#378839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3

大班绘画活动

《放烟花》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以拖画的形式拉出线条。

2.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烟花录像、深蓝色的纸、毛线,各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烟花录像,感受烟花的多姿多彩。

1.播放烟花录像,幼儿观看。

2.提问:烟花有哪些颜色?谁能用好听的词来说一说?看上去像什么?

3.老师小结: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喷泉,有的像彩带。

4.提问:这么漂亮的烟花,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出来呢?

(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欣赏烟花电脑视频,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后说说烟花的样子、颜色,并把烟花形象化,说成“烟花象花朵、烟花象喷泉……”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二、学习用颜料表现烟花

1.提问:烟花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放的?那我们可以用什么颜色的纸来表现夜晚呢?

2.教师示范

(1)学习“放烟花”的方法:躺下来,拉一下。

(2)学习换色:我愿意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看,我又选择了什么颜色?

2.个别幼儿练习

提问:你们和我一起在夜空里合作了一幅画,这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3.老师小结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想象在纸上又添上了几笔,现在又让你想到什么?”用玩的方式划出几笔随意的线条,这样的想象有利于拓宽幼儿的想象。)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换色

2.鼓励构图丰满

四、展示评价作品,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烟花?为什么?

(最后环节引导幼儿带着想象与美好的审美感受去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375145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4

蘑菇

活动目标: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3.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的涂色技巧。

活动准备:

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

2.原来小白兔一口气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图片),大大小小的,不仅有小白兔喜欢吃的小蘑菇,大蘑菇还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来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欢蘑菇,它想摘

很多很多回去送给它的好朋友们,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吧,画些漂亮的蘑菇送给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

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3、幼儿跟读儿歌。

4、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5、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读儿歌边画蘑菇。(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室巡回指导

1.发放画纸和油画棒,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并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并鼓励孩子自己模仿作画。

四、讲评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请幼儿自行将油画棒收拾好,摆放到指定位置)

2、老师对幼儿的作品做适当的点评:表扬画得又多又漂亮的小朋友,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多作鼓励。

#375005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5

线描画—人物速写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2、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

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1、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远近的隐秘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大体转变规律。 二、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体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转变。 教学重点: 一、了解和把握透视转变的大体规律。 二、透视大体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明白得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光照片等 教学进程: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时期 结合讲义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讲义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明白得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进展时期 一、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二、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依照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看,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转变规律。 三、后整理 一、回家搜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光等图片,巩固知识。 二、预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时期 一、检查课前预备 二、回忆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进展时期 一、讲解摹仿作画的大体进程 (1)、先观看图片中事物的特点,寻觅出符合透视转变的大体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点); (4)、整理画面。 二、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彼此互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不是准确表现出透视转变为标准) (2)、教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时期 能够进行现场写生或默写表现透视转变的作业。

二、风光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光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光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明白得,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光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进程: (一)引导时期(10—12分钟) 欣赏、分析讲义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明白得。 师:“同窗们学习了大体的透视知识。下面让咱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式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明白得。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光写生的方式与步骤。 欣赏讲义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咱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光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照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行有直接关系。因此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行有直接关系。”师展现“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利用方式。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形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看,讲解风光写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领域。你有在美术课后写六年级美术教案?来学习它的写法吧。 #303952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1 手绢 教学目标 1、认知几对同类色: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启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致。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预备 1、认知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色彩孩子小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孩子每人一个“色彩孩子”胸前饰配;每一组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的颜料各1份;每人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教学过程 一、配同类色。 1、幼儿教师:今日很多色彩孩子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一些色彩孩子,孩子集体念。 2、幼儿教师手里拿一個“红孩子”:“来了个红孩子,它讲:我的好伙伴同我长得非常像,看看,这儿谁与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助我找找。”孩子找着粉红。“好伙伴,手牵手,抱抱。”幼儿教师演示2个孩子的动作。 3、用相同的方式找着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测和察看印染手绢的方式。

1、幼儿教师展示范例:看,色彩孩子跳到了手绢上,他们把手绢装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么样装扮得哩? 2、幼儿教师演示印染手绢的方式。 幼儿教师:如此漂亮的手绢是怎样装扮出来的啊?我们来看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3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各自蘸一下色彩——悄悄地打开。 三、孩子集体回想印染的步骤,探讨需留心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可以过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悄悄地、慢慢地。 四、孩子染手绢,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印染。 2、给能力弱的孩子适合的协助。 3、勉励孩子在打开时不惧艰难,坚持做完1件事。 五、作品出示。 1、将孩子作品平放于桌上,孩子向小伙伴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并说一说喜爱哪1幅作品,为何? 2、为喜爱的作品奖一個奖牌。 反思: 教师演示的环节里,我在课前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用来染色的纸质量要好而且要厚一些,这样不容易烂。其次就是对于选用的颜料有一定的要求,应用水溶性较好的水彩颜料或国画颜料,这样染出来的手绢色彩更均匀亮丽。 教师示范时,我分了三个小环节。对边折成正方形,染边;对角折成三角形,染角;以及边角混染。告诉幼儿可以变换不同的折法,不同的染法,可以染出不同效果的手绢。同时我把这一操作过程编成了口诀,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能掌握这个染纸的方法,而且每个孩子能创造出更新颖更漂亮的图案,这让我很惊奇同时也很高兴。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只给了简单的指导,幼儿就可以发挥的空间,印染出新奇漂亮的手绢。而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了卫生的问题,都能干净的完成。 #304203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2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形象技法的研究 2. 单元二:色彩的魔力 3. 单元三:线条的运用 4. 单元四:中国画 5. 单元五:水彩画 6. 单元六:立体构成 三、教学过程 单元一:形象技法的研究 1. 研究常见的形象技法:用笔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 利用不同的形象技法绘制动物形象; 3. 创造性地运用形象技法进行无主题绘画。 单元二:色彩的魔力 1. 研究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运用基本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3. 利用对比色和色彩渐变表达情感。 单元三:线条的运用 1. 研究线条的基本类型和用途; 2. 运用线条进行情感表达; 3. 绘制线条构图。 单元四:中国画 1. 研究中国传统画法的基本特点; 2. 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3. 研究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 单元五:水彩画 1. 研究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运用水彩颜料进行创作; 3. 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单元六:立体构成 1. 研究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运用立体构成进行绘画创作; 3. 绘制立体画面。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思维发展。 五、教学资源 1. 《美术教程》教材; 2. 图片、海报等视觉资源; 3. 彩色纸张、颜料等绘画材料。 六、教学时间安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2) 第2课点的集合 (4) 第3课远去的路 (7) 第4课线与造型 (10) 第5课风景写生 (14)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16) 第7课漂浮的画 (18) 第8课山山水水 (20) 第9课彩墨家园 (23) 第10课我做的乐器 (26)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29) 第12课保护文物 (32)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 (35) 第14课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38) 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41)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全册)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缺 4、会动的剪影 5 、水墨画—动物6、形体切挖 7、我们做乐器 8、宇宙之旅9、保护文物缺10、爱护古建筑缺11、电脑美术12、中国画和油画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2-3 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基本形体的切挖 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 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创作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简单工艺品。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说它们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 方法:剪,卷,贴……工具:剪刀,双面胶…… 3、废旧材料分类 想一想,该如何给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呢? 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 (1)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 (2)金属类:铁丝、易拉罐件……规整光洁 (3)塑料类:饮料瓶、光盘……透明美观 4、出示制作要求 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艺品。 5、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 6、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7、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 提供评价建议: (1)作品是否有创意(2)是否把废弃物的价值体现出来。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4)做工是否细致 (评出创意奖、搭档奖、色彩奖、细心奖各一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8、教师小结 三、课后延伸 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

(整理)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 4、会动的剪影 5 、水墨画—动物6、形体切挖7、我们做乐器8、宇宙之旅9、保护文物缺10、爱护古建筑11、电脑美术12、中国画和油画 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组织教学: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现,并且大胆的展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思路: 情景导入——教学新课——分组合作——汗衫展示——小结——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课前交流,观看上节课的画汗衫课件。 2、情景导入:欣赏白汗衫的时装表演,(白色的汗衫简单大方,但是不够特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够性格),因而,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的《画汗衫》上一节汗衫装饰课,引出课题《画汗衫之制作篇》。把不够特别的汗衫,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变的特别有趣,同学们看我装饰我的黑裙子。

3、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4、方法的展示:先看课件展示的学生所说的几种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说后)老师再示范几种方法:喷洒法、流淌法、揉纸法、压印法(用树叶、苹果的一半、卡纸) 5、分小组进行制作: A、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材料,根据自己所带衣服的色彩、图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 B、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能否以合作的方式,对旧汗衫进行创作,再这过程中,是否有认真的制作态度。 6、制作过程,老师参与其中指导。 7、小结 A、汗衫展示(莎啦啦音乐、时装表演),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解说你们组的汗衫设计;(每出一个同学就介绍一个,独自设计的的就自己解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设计,那样美吗?特别吗?同学们认为美的话旧鼓掌吧。) B、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课后延伸: 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

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022-2023新人教版小学美术6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2-2023新人教版小学美术6六年级上 册教案【全册】 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编写的,使用的教材为2022-2023新人教版。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研究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色彩与构图

- 研究颜色的基本原理和色彩搭配技巧。 - 掌握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 素描与造型 -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 理解造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3. 绘画与创作 - 掌握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4. 美术欣赏 - 研究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 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展示相应的作品样例。

2. 实践与创作:让学生通过练和创作,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美术 知识和技能。 3. 欣赏与评价: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并提供反 馈和建议。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创作成果,包括技巧运用、表达能力和创意程度等。 3.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程度。 参考资料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6六年级上册教材 - 美术课教学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注意:本教案仅作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缺 4、会动的剪影 5 、水墨画—动物6、形体切挖 7、我们做乐器 8、宇宙之旅 9、保护文物缺 10、爱护古建筑缺11、电脑美术 12、画和油画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2-3 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母鸡本事大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胜利的欢乐,培育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根底上添画成小鸡。 3、培育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观赏作品中,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预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事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假如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肯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

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示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爱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嬉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把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美丽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当带着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当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态,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到,下次活动中应当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留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乐观的语言鼓舞幼儿,这点在以后的训练活动中要连续保持。完毕局部,幼儿的留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乐观性。 #37514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蘑菇 活动目标: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根本外形。

最新202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2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2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根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忆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根本形变化而来 2 / 25

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开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二课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 3 / 2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点是最小的图形单元,线是由点组成的,面是由线围成的。同时介绍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如点可以起到强调、点缀、分割等作用,线可以表现形态、轮廓、纹理等,面可以表现色彩、形态、质感等。 三)点的集合形式 介绍点的集合形式,如点的分散、集中、排列、交错等,同时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点集合形式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四)练点的集合形式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用彩笔或剪纸等方式练点的集合形式,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点集合形式表现不同主题。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六)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点、线、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同时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1.透视的基本规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即近大远小、平行线会相交、远处的物体会变得模糊等。 2.平行线和消失点的概念 解释平行线和消失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在远处会相交于一个点,即消失点。 三、实践阶段 1.观察周围环境的透视变化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透视变化,如远处的建筑物和道路的大小和形状变化等。 2.练透视绘画 通过练透视绘画,让学生掌握透视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绘画,如建筑物、风景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阶段

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二、发展阶段 1.欣赏名家作品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感受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可以选择一些透视表现较为突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2.探究透视的应用 让学生探究透视在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透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阶段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透视绘画,可以结合上节课所练的内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肯定,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作业要求: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透视绘画创作,或选择一幅名家透视作品进行临摹。 1.小结现象产生的规律。 2.讨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并结合图片进行讨论。 3.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并用几何形体进行示范。 4.布置课堂作业,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透视变化规律。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全) 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2、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本教案反思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