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分析和应用研究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分析和应用研究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分析和应用研究对阿莫西林的药理进行分析,了解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以及药理作用,并探讨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际用药提供指导,也为阿莫西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其研究进展。

标签:阿莫西林;药理分析;临床应用阿莫西林为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在杀菌、抗炎以及对抗感染的治疗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由于抗生素滥用,细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1]。

对阿莫西林的药理进行分析,并探讨阿莫西林的目前的临床应用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避免抗生素滥用,同时也可对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现综述如下。

1 阿莫西林的药理分析1.1理化特性阿莫西林(AMO)为青霉素的一种,带有氨基侧链,性质与AMP类似,其化学结构为AMP侧链苯环上多一羟基[2]。

一般情况下,阿莫西林为类白色或者白色结晶性质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味微苦。

1.2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为广谱抗菌药物的一种,主要抗菌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中,β-内酰胺环[3]。

通过与细菌内膜靶位点进行结合,对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活性进行抑制,阻碍其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使细菌裂解。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基本同于氨苄青霉素,且对于沙门氏菌以及肠球菌的作用更强,经过体外杀菌实验证实,阿莫西林较之氨苄青霉素,杀菌更为迅速,原因为阿莫西林细胞壁穿透能力更强[4]。

阿莫西林在人体中吸收较好,人胃肠道吸收率约为74%~94%,可以在人组织、体液中维持较高的浓度,保持杀菌活性,抗菌作用显著[5]。

口服阿莫西林0.5g1h内即可达到高峰血清浓度,约10ug/ml,为口服同剂量氨苄青霉素的约2.5倍,肌注结果与口服测定结果类似。

且阿莫西林还可进入脑脊液,因此可用于脑膜发炎的治疗,但浓度较血清浓度低。

多方研究表明,阿莫西林在怀孕期用药也是安全的[6]。

阿莫西林对各种感染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痊愈及显效率均高达90.00%以上。

西药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西药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西药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阿莫西林是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西药。

本文就阿莫西林的药理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阿莫西林联合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重点对阿莫西林的作用进行阐述,使更多人了解阿莫西林的正确使用方法,对其临床的应用进行进一步分析。

标签:西药;阿莫西林;临床应用阿莫西林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具有很强的杀菌功效,能联合多种药物治疗不同疾病。

对泌尿疾病、心内膜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道溃疡疾病、鼻炎、淋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阿莫西林是一种抗生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 西药阿莫西林主要的临床应用情况1.1促进药物吸收与排泄阿莫西林的应用涉及到肾、胆汁、胎盘、前列腺及肝脏等多个方面。

如果患者脑膜发炎,使用阿莫西林后,药物的有效成分就能进入到患者的脑脊液中起到治疗作用。

阿莫西林在治疗脑膜炎时对胎儿没有影响,所以在怀孕期间可以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据相关统计分析,阿莫西林在人体肠道中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吸收率为74%~94%,因此具有很强的抗菌功效[1]。

服用阿莫西林后人体的血药浓度会迅速上升,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短时间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服用阿莫西林6h后后部分药量会伴随尿液一起排出,少部分药量还会经胆汁排泄。

1.2对人体内细菌有强力杀除的功效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与氨芐青霉素相比更为明显,主要是因为阿莫西林在人体肠道中的吸收率更强,阿莫西林能有效地避免受细胞壁的影响,所以阿莫西林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细菌,杀菌速度较快。

与氨芐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在人体组织体液中的浓度更高,服用药物后穿透细胞壁的能力更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阿莫西林对患者疾病的作用速度更快。

1.3临床疗效分析由于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所以运用在相应的疾病中都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统计证明阿莫西林对人体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在治疗没有其它并发症时,只需要服用3g的剂量就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治愈的效率高达97%以上,同时还能有效地治疗鼻炎、肺炎及扁桃体炎症[2]。

阿莫西林的药理学作用及适应症

阿莫西林的药理学作用及适应症

阿莫西林的药理学作用及适应症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本文将从阿莫西林的药理学作用和适应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理学作用1. 抗菌机制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作用。

它能够与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称为靶酶)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

具体来说,阿莫西林能够与靶酶结合,阻断靶酶的活性,使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2. 谱效特点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广泛,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它对许多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杀菌作用。

此外,阿莫西林还对某些耐青霉素酶的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3. 药动学特点阿莫西林口服后能够迅速吸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约为1-2小时。

它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多种组织和体液,尤其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

阿莫西林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未被代谢的药物在尿液中以原形排出。

二、适应症1. 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引起,而阿莫西林对这些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2. 下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也可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引起,而阿莫西林对这些菌株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3. 尿路感染阿莫西林也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引起,而阿莫西林对这些菌株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

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阿莫西林也可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疖肿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引起,而阿莫西林对这些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这些感染的治疗。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创新实践论文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Amoxicilli n P harmacology Mecha nism and Cli nical App licatio n,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以阿莫西林为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详细讲解阿莫西林药理作用机制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分析其用药注意事项,同时对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情况及应用进行分析为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阿莫西林,临床应用,药理机制,不良反应Amoxicilli n P harmacology Mecha nism and Cli nical App licatio nABSTRACTAmoxicilli n is a more commo niy used broad-s pectrum pen icilli ns - lactam an tibiotics in the cli ni cal app licati on is very exte nsive. This paper explains amoxicilli n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be analyzed adverse events, an alyze their medicatio n p recautio ns while usage and app licati on comp atibility amoxicillin and other drugs were an alyzed for the drug pro vides some guida nee inKey Words: Amoxicillin, clinical applications.cli nical app licati ons.p harmacology mecha ni sm, adverse reacti ons目录阿莫西林药理机制阿莫西林药理机制.1.2 阿莫西林药理作用特性.阿莫西林临床应用2.1 阿莫西林适应症.2.2 阿莫西林用法用量.口服.阿莫西林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果胶秘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锁甲半胱氨酸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雷尼替丁药物联合使用. 阿莫西林同蒙脱石散药物联合使用3.5 阿莫西林同丙磺舒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过敏不良反应症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症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症状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症状肝肾功能紊乱不良症状10 10 10 10 10五总结…… . 10 献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阿莫,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类广谱,为一种白色粉末,约为分钟。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摘要】阿莫西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阿莫西林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旨在为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投入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前言阿莫西林又称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青霉素的一种,一般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的结晶状粉末,微苦。

药品具耐酸性,用药过程中不受食物影响。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的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也有很好疗效,但应用时要进行青霉素的敏感试验,防止意外发生。

口服后吸收迅速,同时可能会产生恶心、腹泻、呕吐、荨麻疹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

临床上它应用广泛,杀菌效果显著,具有抗菌谱广、耐酸性强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对该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正文1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1.1理化特性阿西莫林是一种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是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带有氨基侧链,与氨苄西林的化学结构十分类似,在侧链苯环上比氨苄青霉素多一个羟基,所以两者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阿莫西林为白色粉末,呈结晶状,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味道微苦,耐酸性较好,因此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效果较好,体内半衰期约为1~1.3h,比旋度为290°~310°。

1.2 作用机制该药剂的杀菌效果及穿透细胞壁能力较强。

阿莫西林的β-酰胺环是作为其基本结构而发挥抗菌活性作用,患者口服后其内酰胺基即刻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同菌中的转肽酶相结合,抑制细菌黏肽合成酶的活性,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造成细菌细胞壁损坏或破坏,促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破裂溶解。

探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探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探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消化道炎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共30例,提供雷贝拉唑,研究组共30例,提供阿莫西林,对比两种方案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研究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意义(P<0.05)。

结论:阿莫西林在炎症患者的治疗中被广泛运用。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机制;临床价值阿莫西林为青霉素属抗生素,多用于消化道炎症、呼吸道炎症及泌尿系统炎症等,抗菌谱比较广,在使用阿莫西林时,需注意使用剂量,减少皮疹、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出现,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应重视[1]。

为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消化道炎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共30例,研究组共30例,其中,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年龄处在(21-75)岁,均值(47.22±1.15)岁;研究组18例男,12例女,年龄处在(22-77)岁,均值(47.26±1.13)岁;组间资料无比较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提供雷贝拉唑,雷贝拉唑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091),口服用药,每天为患者用药一次,每次使用剂量为20mg,连续治疗一个星期。

研究组提供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选用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351),口服用药,每天为患者用药2次,每次使用剂量为0.5g,连续治疗一个星期。

浅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阿莫两林属口服β-内酰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效。

由于其对细菌强效的抑制作用且低毒,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本文主要是对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重点介绍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标签:阿莫西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一种,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英文表达式为Amoxicillin,可简写为AMO。

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味道微苦且常温下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阿莫西林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水、酸、碱及青霉素酶等作用,水解破裂,而生成失去活性、甚至聚合产生致敏性的杂质。

阿莫西林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药浓度比氨苄西林高一倍),杀菌作用(尤其是对某些链球菌和沙门菌属的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

1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使细菌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由于青霉素等与PBPs的紧密结合,使前者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发生抑制作用。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该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且对无胞壁的动物细胞毒性小。

β-内酰胺类可取消自溶酶抑制物的作用,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是细菌产生自溶或胞壁质水解。

缺乏自溶酶的变性细菌表现为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2.1 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和使用适应症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某些大肠杆菌、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用药。

方法选取50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析药物作用以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不良反应例数为40例,占比8%,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胃肠道反应、乏力等。

结论阿莫西林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用药,就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影响到药效,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治疗的合理性。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性作用;正确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effect of amoxicillin and how to use it correctly. Methods 5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amoxicilli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drug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0 cases, accounting for 8%.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headache, nausea,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fatigue and so on.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if amoxicillin is used unreasonably, it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affect the efficacy. In clinical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medication schem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ficsituation of patients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reatment.[Key words] amoxicillin; Drug action; Correct medication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能治疗和预防多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范围较广,但是在用药中发现,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呕吐、乏力等,一般症状不是非常严重,但是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阿莫两林属口服β-内酰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效。

由于其对细菌强效的抑制作用且低毒,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本文主要是对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重点介绍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标签:阿莫西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一种,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英文表达式为Amoxicillin,可简写为AMO。

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味道微苦且常温下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阿莫西林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水、酸、碱及青霉素酶等作用,水解破裂,而生成失去活性、甚至聚合产生致敏性的杂质。

阿莫西林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药浓度比氨苄西林高一倍),杀菌作用(尤其是对某些链球菌和沙门菌属的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

1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使细菌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由于青霉素等与PBPs的紧密结合,使前者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发生抑制作用。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该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且对无胞壁的动物细胞毒性小。

β-内酰胺类可取消自溶酶抑制物的作用,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是细菌产生自溶或胞壁质水解。

缺乏自溶酶的变性细菌表现为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2.1 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和使用适应症
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某些大肠杆菌、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此外,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也有较好的作用。

大部分志贺菌、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本药耐药。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①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②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
道感染;③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④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⑤急性单纯性淋病;⑥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2.2 药代动力学
本品在人和非反刍动物胃肠道的良好吸收(吸收率为74~94%)和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高。

使其在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

在临床上,口服本品0.5g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h达到,为10.0ug.mL-1,约为口服同剂量氨苄青霉素的2.5倍。

快速静脉推注及肌内注射给药的血清浓度大致相仿,但是5 h后的消除半衰期较后者要长。

本品的吸收主要集中在胃肠道且食物对其的影响不大,吸收后的分布状态为广泛的分布于肌肉、肝、肾、肺等器官中,少量药品会随乳汁、汗液、唾液或泪液进行排出。

本品的血液消除半衰期大概为1 h左右且在服药6 h 之后主要随尿液进行排出,也有一部分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或者随胆道进行排泄。

腹膜透析对于清除本品的效果不大,血液透析可以进行完全的清除。

2.3 药物相互作用
阿莫西林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可增强自身抗菌作用。

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克拉维酸)合用,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明显增强。

克拉维酸不仅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阿莫西林的敏感性,还可增强阿莫西林对某些非敏感菌株的作用。

阿莫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在亚抑菌浓度时可增强阿莫西林对粪肠球菌体外杀菌作用。

同时要注意阿莫西林对其他药物的抑制作用,如在服用避孕药时阿莫西林可能会干扰肝脏或肠胃对于避孕药的吸收从而降低其药效,此外对于别嘌呤类尿酸合成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增加服用阿莫西林产生皮肤不良反应的机率和危险性。

2.4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一般耐受性较好。

临床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次为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哮喘等过敏反应症状。

少数患者出现肝酶轻度升高,偶见间质性肾炎等。

此外,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出现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阿莫西林存在交叉过敏,临床使用时要注意对于青霉胺、头孢菌素及其它青霉素过敏者不能使用,对于过敏体质或有家庭遗传过敏史的患者需谨慎。

此外对于肾功能障碍、结肠炎或孕期与哺乳期的妇女应该慎用。

老年患者需调整剂量。

参考文献
[1]金有豫主编.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
[2]张平. 阿莫西林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40-641.
[3]高贵平.浅析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