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优秀教案(9页)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材分析“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细胞膜这部分内容初中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所给材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教材40页到43页。
教学过程2min既然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为什么植物细胞不把细胞壁作为它系统的边界呢主要是因为细胞壁不具备细胞膜那样的功能,不能控制物质进出,不能进行信息交流。
细胞壁的性质是全透性。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动发问和思考。
五、课后检查3min 回答课后练习。
完成《世纪金榜》自主演练和课后巩固。
{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制备细胞膜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理:吸水涨破二、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约2%-10%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四、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支持和保护附材料:(发给学生)。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doc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材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第三章是从系统的角度介绍细胞生命系统的组分及其相互关系。
本节为全章的开篇,介绍的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此外还包括: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课本的内容是按细胞的结构依从外到内的顺序逐步展开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课本介绍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课本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
至于其他功能,则以开放的处理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探究。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⑵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解决方法]⑴利用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已知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将其与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理解。
⑵利用视频图像,帮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思维的空间,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⑴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⑵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解决方法]⑴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制备细胞膜的技能和方法。
⑵利用视频图像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起生命起源与细胞膜形成之间的联系,认识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案

既然细胞膜能够控制有害物质的进出,我们还会生病吗?
不稳定。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学生回答:功能具有相对性的,有害物质进入较难,但有些病菌、病毒也可以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均具有交流方式,细胞之间也能交流。细胞膜就是细胞间交流的“信号转换站”,P-42图3-2。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传递
接触传递
通道传递
二、植物细胞壁
1.成分
2.功能
七、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PPT设置2个复习问题:
制备细胞膜实验材料选择依据是什么?
哪些细胞满足以上条件?鸡血红细胞满足吗?为什么?
2.学习新课内容,情景导入新课。
3.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以科学资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获得与科学家们结论相似的结果,得出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初步结论;
最后通过聚合思维进行归纳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
主要
二、 成分脂质
蛋白质
糖类少量
1.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选择透过性,具有相对性。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举例。
2.教学难点: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重难点突破:
通过复习、提示、铺垫等方式,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②.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②.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①.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②.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教师讲述细胞像一台精密的生命机器,今天我们将这一生命机器拆开,来了解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呢?学生回答:动物细胞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教师追问:1、光镜下能看清细胞膜吗?2、科学家在用电镜看清细胞膜之前,已经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根据问题回答。
教师陈述:任何系统都有一个边界,边界把系统内部和外部分隔开来。
例如,国与国之间有国界,人体的皮肤、黏膜就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边界。
那么细胞与外界的边界呢?2细胞膜化学成分[教师创设情景1]: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的边界,那么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具有怎样的结构,可以执行哪些功能呢?要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首先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实验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问题探讨:要制备细胞膜,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适合呢?[教师创设情景2]:屏幕展示几种细胞图象(叶肉细胞、肌细胞、红细胞)上述几种细胞中,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①选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为什么?②动物细胞除了细胞膜外,它的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与细胞膜混在一起,很难获取细胞膜,选择何种材料更好呢?如果有一种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其他有膜的结构,那么用这种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掌握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意义。
2. 掌握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3. 能运用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2.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3.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4.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5. 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机理,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讨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4. 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细胞膜的重要性和生物学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讲解细胞膜的基本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并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如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等。
3.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讲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如磷脂、蛋白质、糖类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4.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来说明其机理。
5.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介绍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关系,并讲解它们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6. 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讲解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细胞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请尝试说出图中哪些是气泡?哪些是细胞?并讨论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2.要想真正观察细胞膜要用电子显微镜,但是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能想办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吗?(教师评价:通过讨论,我们已看出有些同学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问题。
你今天看来离奇的想法,明天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现实。
科学就需要我们进行大胆的想象。
)那么,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1.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
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课件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讨论:上述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阅读课本P41旁栏相关信息:对红细胞有特殊要求吗?鸡红细胞可以吗?2.如何利用红细胞获取细胞膜呢?用镊子撕取行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提示:气泡中间光亮,里面只有空气;边缘颜色较深。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答案提示: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首先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word教案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构思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从学生已学过的细菌的细胞壁入手,简要说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紧接着从学生能体验到的细胞膜的功能入手,讲细胞膜的功能,生物学有这样的关点,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又是由成分决定的,自然过渡到细胞膜的成份。
最后联系生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解释预测肿瘤的化验单。
3.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生产、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a.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b.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b.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c.通过玉米胚的染色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a.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
b.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a.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b.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教案(通用6篇)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教案(通用6篇)一、教学分析:首先,我从这四个方面进展教学分析。
(展现幻灯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后面将要学习细胞的物质、功能以及生命历程,所以《细胞的根本构造》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一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整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作为季延中学的高一年学生他们已有了肯定的学问根底:知道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初步了解细胞膜;初步把握了显微镜的使用;同时细胞膜的功能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2、力量根底:肯定的自学力量;肯定的分析材料和推理推断的力量;3、情感根底:我们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泼,上课布满热忱、积极发言、擅长表达自己;具有合作精神;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构造和心理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知道如何选用提取细胞膜的试验材料,明的确验方法,理解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详细内容如下4点:(展现)(1)能够解释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为试验材料的缘由(2)能够明确提取细胞膜采纳的试验方法;(3)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推理得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4)能够简述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具有的功能;力量目标:能找出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并进展试验,提高实践力量、猎取信息力量等。
通过以下三点进展具体的阐述。
(1)尝试从已有学问背景中找出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2)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试验,提高动手操作力量,进一步娴熟把握使用显微镜的技能,提高实践探究力量;(3)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分析和推理,进一步提高提取信息的力量和推理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试验,体验自然科学根本的讨论方法,培育科学兴趣,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自然科学根本的讨论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素养;(2)通过对细胞膜成分与功能的资料分析探究的学习,培育科学兴趣,探究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以课标的要求为动身点,在吃透教材的根底上,考虑到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对抽象的学问理解把握力量仍有待提高的现状,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师引导性讲解,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通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能够掌握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通过观看细胞膜相关动画及视频,能够认识到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作用,并说出其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