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化教专业“无机化学(下)”期中考试题试卷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下册)核化学【

第26章无机合成化学简介26-1无机合成化学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无机合成化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三酸两碱”,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化肥、农药,基础建设中使用的水泥、玻璃、陶瓷,涂料工业中使用的大量无机颜料等无一不与无机合成有关。
这些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几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26-2无机合成化学包括哪些内容?答:无机合成化学又称制备无机化学,研究内容包括所有单质及化合物的制备原理,方法及实验技术。
26-3试述制备单质的主要方法。
答:制备单质主要有三种方法:(1)氢气还原氧化物:多价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是分段进行的,处于高价的氧化物在还原过程中,先形成低价氧化物,增加氢的浓度,再由低价氧化物还原到金属;(2)金属热还原反应:熔融状态下氧化物和金属之间进行反应;(3)电解法:活泼金属一般可以由熔融态化合物直接电解制备。
26-4试述制备卤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氧化物的主要方法。
答:(1)制备卤化物的主要方法:①金属非金属直接卤化;②氧化物的卤化作用。
(2)制备硫化物的主要方法:①金属与非金属直接作用;②硫化氢与盐溶液作用。
(3)制备氮化物的主要方法:①单质与氮气或氨气直接作用;②氧化物、氯化物与氨作用。
(4)制备碳化物的主要方法:①金属、非金属直接与碳作用;②甲烷与金属、氧化物、氯化物作用。
(5)制备氧化物的主要方法:①空气中热分解;②惰性气氛中热分解。
26-5什么是水热合成、光化学合成、等离子体合成?试举例说明。
答:(1)水热合成是指在一定温度的密闭体系中,以水为溶剂,在水自身的压强下原始混合物进行反应的过程。
例如SiO2、ZnO等单晶培养:(2)光化学合成是指在光作用下进行的化合物合成反应。
例如光水合反应:(3)等离子体合成即放电合成,是指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殊性质进行化学合成的一种技术。
热等离子体可用于金属和合金的冶炼;超细、超纯耐高温粉末材料的合成;亚稳态金属粉末和单晶的制备;NO2和CO的生产等;冷等离子体主要用于那些反应吸热大,产物在高温下不稳定的合成反应,如合成金刚石、臭氧及制造光导纤维等。
华南师范大学化教专业“无机化学(下)”期中考试题试卷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述卤素含氧酸性质递变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D )(A) 酸性HClO>HClO2(B) 氧化性HClO2>HClO(C) 稳定性HClO>HClO2 (D) 氧化性HClO>HClO22:卤素单质的颜色由浅到深,这是因为( C )(A)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由低到高.(B)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波长由长波至短波(C)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由高至低(D)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分子的变形性依次增加,相互极化作用增强3:关于卤酸(HXO3)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D)(A)卤酸都是弱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减弱,稳定性增强.(B)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增强,稳定性减弱.(C)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增强,稳定性增强.(D)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减弱,稳定性增强. 4:电解法制备单质氟时,所用的原料是( D )(A) 无水氢氟酸(B) 氟氢化钾溶液(C) 熔融氟化钾(D) 熔融氟氢化钾5:氧易于形成含p-pπ键的双键,而硫、硒、碲不易形成这种双键,主要是因为( B )(A)氧的电负性比硫、硒碲大(B) 氧原子半径比硫、硒、碲小(C) 氧的化学性质比硫、硒、碲活泼(D)氧无d轨道,而硫,硒,碲原子有d轨道6:通H2S于下列0.1mol·L-1溶液中直至饱和,析出沉淀量最多的是( B ) (A) Zn2+(B) Cu2+(C) Mn2+(D) Fe2+7:下列关于O2-结构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O2-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双电子π键(B) O2-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有顺磁性(C) O2-键级比O2小,稳定性比O2差(D) 含O2-离子的化合物为超氧化物8: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Na2S、Na2S2、Na2SO3、Na2S2O3、Na2SO4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B )(A) 浓H2SO4(B) 稀盐酸(C) Pb(NO3)2溶液(D) NaOH溶液9:二氧化硫与臭氧分子都是角形分子,但键角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D )(A) 两分子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故键角不同(B)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但硫的电负性小于氧,故键角不同(C)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两者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目不同,键角不同(D)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硫比氧原子半径大,孤对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挤压作用不同,键角不同10:NH2-的共轭酸是( A ).(A) NH3(B) OH-(C) NH2-(D) O2-11:下列酸属于一元酸的是(D )(A) H4P2O7(B) H3PO4(C) H3PO3(D) H3PO212:下列各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白色沉淀的是(B )(A) Na2S2O3(B) Na4P4O7(C) Na3PO4(D) NaH2PO413:下列四种离子中存在离域π键的是( C )(A) AsO43-(B) ClO3- (C) NO3-(D) SO42-14:向ZnCl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的沉淀是( B )(A) ZnCO3(B) Zn2(OH)2CO3(C) Zn(OH)2(D) Zn(HCO3)215:当硅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 它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是(B )(A) d2sp3(B) sp3d2(C) sp2d2(D) spd416:下述对硼酸性质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A) 硼酸是三元酸(B) 硼酸是一元弱酸(C) 硼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络合酸, 使酸性增强(D) 硼酸的酸性是由于在水中加合氢氧根离子,而不是直接解离出质子. 17:下列性质递变, 其中正确的是( C )(A) 酸性: HF>HCl>HBr>HI (B) 稳定性: NH3< PH3< AsH3< SbH3(C) 还原性: CH4< SiH4< GeH4(< SnH4)(D) 还原性: H2O > H2S > H2Se > H2Te18:下列性质递变, 正确的是( A )(A) 热稳定性: Na2SO4>Na2CO3>NaNO3(B) 热稳定性: CaCO3<ZnCO3<Na2CO3(C) 酸性: H2O > H2S > H2Se > H2Te(D) 氧化性: HClO4>HBrO4>H5IO6 19:根据鲍林规则估算H6TeO6的K a1值(A)(A) 10-7(B) 10-2(C) 103(D) 10520:下列盐类的水溶液, 显酸性的是( C )(A) Na2HPO4(B) Na2SiO3(C) MgCl2(D) NaClO421:下列各组物质, 哪一组中都存在离域π键( B )(A)NO3-,ClO3-,SO2(B)NO2,石墨,CO32-(C)SO3,O3,P4O6(D)HNO3,CO2,SiO222:PH3、H2S、HCl均为共价型氢化物, 它们从左到右下列性质的递变其中不正确的是( B )(A) 热稳定性依次增大(B) 键能依次减小(C) 还原性依次减弱(D) 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23:下列盐类, 受热最易分解的是(C )(A) Na2SiO3(B) Na2SO4(C) NaClO3(D) Na3PO4 24: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或离子)采取sp3杂化成键的是( A )(A) HPO42-(B) CO32-(C) NO3-(D) CO225:下列哪种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 B )(A) CCl4(B) PCl3(C) PCl5(D) SF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若以X代表卤素,则X2+2OH-−→−XO-+X-+H2O;X2主要是指Cl2__和_ Br2_;X2+6OH-−→−XO3-+X-+3H2O;X2是_I2_。
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化学下册期中试题精选文档

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化学下册期中试题精选文档北华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化学期中考试卷1.氟与水猛烈反应,并伴随燃烧现象,其主要反应产物有( )A . HF 和O 2 B. HF 和FOH C. HF 、O 2和FOH D. HF 和O 32.实验室中制取少量HBr 所采用的方法是( ) A.红磷与Br 2混合后滴加H 2O 固体与浓H 2SO 4 C .红磷与H 2O 混合后滴加Br 2 在水中歧化反应3.下列含氧酸的氧化性递变不正确的是( )>H 2SO 4>H 3PO 4 >HClO 4>H 5IO 6 >HClO 3>HClO 4 >HClO 3>HIO 3 4.在热碱溶液中,Cl 2的歧化产物为( )-和ClO - -和ClO -2 -和ClO -3 -和ClO -45.卤素单质与磷反应能生成三卤化磷而不能生成五卤化磷的是( ) 2 C6.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3C7.下列单质硫在常温下稳定性最大的是( )A.斜方硫B.单斜硫C.弹性硫D.无定形硫8.分子结构和中心原子杂化类型都与O3相同是()2C9.为使已变暗的古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使用的方法是()A.用SO2漂白B.用稀H2O2溶液擦洗 C.用氯水擦洗 D.用O3漂白10.与Zn粉反应可生成Na2S2O4的试剂是()3C11.与FeSO4和浓硫酸发生棕色环反应的是()2C和S22-反应的产物是( )和S 和S13. 在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析出白色AgH2PO4B. 析出黄色Ag2HPO4沉淀C. 析出黄色Ag3PO4沉淀 D. 不析出沉淀14.黄磷与KOH溶液共热,反应产物为( )和K3P 和3C和K3P 和PH315.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盐沉淀的离子是()++++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 )(g) (s) (s)17.在硼酸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以提高其酸性( )4 C D .多羟基醇18.下列几种碳酸盐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 )3 C19.下列氢化物的酸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H 2S >HF >H 2O >HF >H 2S >H 2O >HCl >HBr >HI >HF >HBr >HI20.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 2O 32-的方法为( )A.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 B .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C.该溶液能使AgBr 沉淀溶解D.加入AgNO 3至生成白色沉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HCl 时,是充分考虑了HCl 的(弱还原)性,(易溶于水)性和(易挥发)2.工业上制备KClO 3,通常用无隔膜电解槽,电解(热NaCl )溶液得到(NaClO 3 ),再与KCl 进行复分解反应而制得。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概况试题能够紧扣学习内容,将开放性、综合性、化学计算、化学推导等问题因素融入,在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本套试题没有偏题和怪题,命题形式紧扣中考题型,体现了基础性,突出了主干知识。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够仔细,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严谨,实验能力较差,概念理解不清,表达不清楚,书写不够规范.(计算能力极差)。
选择题答得比较好,简答题不能简明扼要,填空题、计算题多数学生不能动笔。
三、分析原因1、学习重点把不牢。
2、化学概念及化学用语掌握不够。
3、化学知识的理解没有系统性,知识建构要加强。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1、教学过程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突出知识重点,抓住主干知识,建构“少而精、好用”的基础知识系统。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迁移能力及探究能力等,实现学生能力上的飞跃。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从学情出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强烈责任心,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落实。
课堂复习,作业批改,试卷讲解,疑难解答等环节注重实效,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3、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题海式”教学方法,改善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而靠大量的习题来“理解”知识的状况,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把握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4、化学测试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因此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只教学生化学知识,而要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掌握化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5、灵活指导学生把握知识点,并且重在运用,教学众多创设一些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6、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及答题技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和生物的联系和延伸。
五、意见和建议1、本次期中考试考上、下册,是对整个学期的整体测试,试题应更多关注重要实验,设计具有探究任务的试题,来引导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且多向中考试题命题方向靠拢。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下册)ds区金

1 / 4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MO2 + 2H2O = 2MOH + H2O2 + O2
20-4 (1)能否用 NaNO3 和 KCl 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取 KNO3?为什么?(2)为何能用 Na2Cr2O7 和 KCl 制取 K2Cr2O7?
20-3 为什么半径大的 S 区金属易形成非正常氧化物?Li、Na、K、Rb、Ca 和 Ba 在过量 的氧中燃烧,生成何种氧化物?各类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情况为何?
答:因为原子半径大,空间可容纳较多的氧原子,所以可形成非正常氧化物,如超氧化 物,过氧化物。碱金属在过量的氧中燃烧,Li 由于半径特别小,只生成普通氧化物 Li2O,Na 生成过氧化物 Na2O2,K、Rb、Cs 皆水作用的通式为:
答:(1) 能。因为反应后生成的 KNO3 和 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前者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大,而后者随温度变化小,因此可通过重结晶来分离。
(2) 能。原因同(1)。 (3) 由于 KNO3 在空气中不吸潮,比 NaNO3 相对稳定。 (4) 由于 K2Cr2O7 在空气中不吸潮,比 Na2Cr2O7 更易得到纯品。
KCl + Na = NaCl + K 2RbCl + Ca = CaCl2 + 2Rb (3) 热分解法 4KCN = 4K + 4C + 2N2
2MN3 = 2M + 3N2 (M=Na、K、Rb、Cs) 若用电解熔融 KCl 制备金属钾,由于 KCl 的熔点比钾高得多,会使得电解析出的钾易挥 发,或分散在熔融盐中难分离出来。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溶解性从上到下,都是增大。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首先取决于它们的晶格能大小,晶格能大,溶解度小,由于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晶格能依次减小,所以,氢氧化物的溶解性依次增大。而同周期相比,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溶
无机化学试卷分析与评价

2 0 1 7年 第 2 0 期
第4 4卷 总 第 3 5 8期
广 东 化
工
1 71
www. g d c h e m. c o w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机化学试卷 分析与评价
李 玲 ,许 红 平
( 宁 夏医科 大学 医 用化 学系 ,宁 夏 银川 7 5 0 0 0 4 )
[ 摘 要】 评 价学 生对 无机 化 学知识 的 掌握程 度和 教 师授 课质 量, 用 E x c e l 2 0 0 7 、S P S S I 7 . 0软 件 分析 了 1 4 6份 试卷 。考生 成绩 呈 正态分 布 ,试 卷 整 体难度 、 区分 度 、信 度分 别是 O . 7 4 、O . 2 1 、0 . 8 7 5 。试 卷涵 盖知 识 点较 全面 、可 靠性 强 、难度适 中。学 生对 基础 概念 理 解和 掌握 程度 较好 t
由检 验 检测 、反 馈 调节 功能 结合 而 成的 考试 ,是 整 个学校 教 学的 基础 。 它 由命题 、 测试 、评 卷和 试 卷分 析构成 。其 中试 卷分 析 可 以较 准确 地反 映敦 与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 并且对 改进 教 学工 作 、 提 高 教学 质 量提 供 反馈 信 息I ” 。为更 好地 进 行 教学 评价 、了解 学 生 对课 程 知识 的 掌握 与实 际应 用情 况 ,笔 者 对药学 、中药 学 、医 学检验 和 生物 技术 专业 学生 无 机化 学期 末试 卷做 了分析 与评价 。
化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化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化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篇一」一、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4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
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4、15、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
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4、5题。
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命题围绕着新课标,着重体现初中化学的启蒙性、基础性,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分析有关生活实际现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化学试题的评价:(一)内容分析:本次试题共设六大题(30小题),其中选择题28%、我会填空13%、我会说明24%、我会分析23%,我会设计10%,计算题12%,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的难度设置为6∶3∶1,难度值0.70。
试题的主要来源于教材、有关中考的复习参考材料(原题改造题)和编制部分与社会、生活、科技内容相关的题目,并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二)试题特点:试卷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试题对教学工作的导向性作用,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知识点,应用基础性知识并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结合到试题中,体现了实用性与时代感(如7、8、16、17、18、29等题)。
试卷力求具有开放性与人文性,在试卷中设置了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加强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如20、22、23、25、26、27等题)。
试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产与生活实际,突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这将有益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活动与探究试题),也有益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如变注入式为导向式)。
具体体现在: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的联系试卷贯彻唯物主义思想,注重考查理论,体现化学科学实用的功能性;试题继承了以往重视“双基”的做法,同时做了适当的转变,摒弃了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题,如第1、6、12、14、16、20、21、22等题通过图示进行分析判断;又选入了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突出素质教育的试题,如8、9题等。
命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重点考查学生领会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4、5、7、9、18、19、23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述卤素含氧酸性质递变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D )(A) 酸性HClO>HClO2(B) 氧化性HClO2>HClO(C) 稳定性HClO>HClO2 (D) 氧化性HClO>HClO22:卤素单质的颜色由浅到深,这是因为( C )(A)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由低到高.(B)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波长由长波至短波(C)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由高至低(D) 随卤素原子半径增大,分子的变形性依次增加,相互极化作用增强3:关于卤酸(HXO3)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D)(A)卤酸都是弱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减弱,稳定性增强.(B)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增强,稳定性减弱.(C)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增强,稳定性增强.(D)卤酸都是强酸,依HClO3→HBrO3→HIO3顺序酸性减弱,稳定性增强. 4:电解法制备单质氟时,所用的原料是( D )(A) 无水氢氟酸(B) 氟氢化钾溶液(C) 熔融氟化钾(D) 熔融氟氢化钾5:氧易于形成含p-pπ键的双键,而硫、硒、碲不易形成这种双键,主要是因为( B )(A)氧的电负性比硫、硒碲大(B) 氧原子半径比硫、硒、碲小(C) 氧的化学性质比硫、硒、碲活泼(D)氧无d轨道,而硫,硒,碲原子有d轨道6:通H2S于下列0.1mol·L-1溶液中直至饱和,析出沉淀量最多的是( B ) (A) Zn2+(B) Cu2+(C) Mn2+(D) Fe2+7:下列关于O2-结构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O2-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双电子π键(B) O2-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有顺磁性(C) O2-键级比O2小,稳定性比O2差(D) 含O2-离子的化合物为超氧化物8: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Na2S、Na2S2、Na2SO3、Na2S2O3、Na2SO4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B )(A) 浓H2SO4(B) 稀盐酸(C) Pb(NO3)2溶液(D) NaOH溶液9:二氧化硫与臭氧分子都是角形分子,但键角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D )(A) 两分子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故键角不同(B)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但硫的电负性小于氧,故键角不同(C)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两者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目不同,键角不同(D) 两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硫比氧原子半径大,孤对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挤压作用不同,键角不同10:NH2-的共轭酸是( A ).(A) NH3(B) OH-(C) NH2-(D) O2-11:下列酸属于一元酸的是(D )(A) H4P2O7(B) H3PO4(C) H3PO3(D) H3PO212:下列各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白色沉淀的是(B )(A) Na2S2O3(B) Na4P4O7(C) Na3PO4(D) NaH2PO413:下列四种离子中存在离域π键的是( C )(A) AsO43-(B) ClO3- (C) NO3-(D) SO42-14:向ZnCl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的沉淀是( B )(A) ZnCO3(B) Zn2(OH)2CO3(C) Zn(OH)2(D) Zn(HCO3)215:当硅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 它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是(B )(A) d2sp3(B) sp3d2(C) sp2d2(D) spd416:下述对硼酸性质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A) 硼酸是三元酸(B) 硼酸是一元弱酸(C) 硼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络合酸, 使酸性增强(D) 硼酸的酸性是由于在水中加合氢氧根离子,而不是直接解离出质子. 17:下列性质递变, 其中正确的是( C )(A) 酸性: HF>HCl>HBr>HI (B) 稳定性: NH3< PH3< AsH3< SbH3(C) 还原性: CH4< SiH4< GeH4(< SnH4)(D) 还原性: H2O > H2S > H2Se > H2Te18:下列性质递变, 正确的是( A )(A) 热稳定性: Na2SO4>Na2CO3>NaNO3(B) 热稳定性: CaCO3<ZnCO3<Na2CO3(C) 酸性: H2O > H2S > H2Se > H2Te(D) 氧化性: HClO4>HBrO4>H5IO6 19:根据鲍林规则估算H6TeO6的K a1值(A)(A) 10-7(B) 10-2(C) 103(D) 10520:下列盐类的水溶液, 显酸性的是( C )(A) Na2HPO4(B) Na2SiO3(C) MgCl2(D) NaClO421:下列各组物质, 哪一组中都存在离域π键( B )(A)NO3-,ClO3-,SO2(B)NO2,石墨,CO32-(C)SO3,O3,P4O6(D)HNO3,CO2,SiO222:PH3、H2S、HCl均为共价型氢化物, 它们从左到右下列性质的递变其中不正确的是( B )(A) 热稳定性依次增大(B) 键能依次减小(C) 还原性依次减弱(D) 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23:下列盐类, 受热最易分解的是(C )(A) Na2SiO3(B) Na2SO4(C) NaClO3(D) Na3PO4 24: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或离子)采取sp3杂化成键的是( A )(A) HPO42-(B) CO32-(C) NO3-(D) CO225:下列哪种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 B )(A) CCl4(B) PCl3(C) PCl5(D) SF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若以X代表卤素,则X2+2OH-−→−XO-+X-+H2O;X2主要是指Cl2__和_ Br2_;X2+6OH-−→−XO3-+X-+3H2O;X2是_I2_。
ClO3-与I-在酸性介质下可发生反应,当ClO3-过量时,现象是棕黑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无色,其反应方程式为:3I2+5ClO3-+3H2O==6IO3-+5Cl-+6H+(6分)2.下列几种硫的化合物中:Na2SO4,Na2S2O3,Na2S2O4,K2S2O8,K2S2O7,Na2S2氧化能力最强的是__K2S2O8___,还原能力最强的是_Na2S2O4_,能与Ba2+离子形成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的是Na2SO4,能与稀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的是Na2S2O3。
与一些难熔的碱性金属氧化物(如Fe2O3、Al2O3等)共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盐的是K 2S 2O 7。
(5分)3.在乙硼烷分子(B 2H 6)中,B 采用sp 3杂化,其分子中共有4个B —H 键,另外还形成了2个(3c-2e)BHB 的桥键,其分子的结构简图为 。
(5分)4.Na 2HPO 4的水溶液显__碱_性,加入AgNO 3溶液生成_Ag 3PO 4_沉淀(化学式表示),溶液的pH 值变_小。
向Cu(NO 3)2溶液加入适量的Na 4P 2O 7溶液,有Cu 2P 2O 7沉淀(化学式表示)生成,继续加过量的Na 4P 2O 7溶液,因生成[Cu(P 2O 7)]2-(化学式表示)使沉淀溶解。
(5分)5.在Fe 3+、Cu 2+、Ti 4+、Ba 2+之中,水解性最强的是_Ti 4+,最弱的是Ba 2+_;在S 2-、HPO 42-、NO 3-、SO 32-之中,水解性最强的是S 2-,最弱的是NO 3-。
三:简答题:(共35分)1.取可能含有11种阴离子(PO 43-,NO 3-,NO 2-,SO 32-,S 2-,S O 232-,CO 32-,Br -,I -,SO 42-,Cl -)的混合液分别进行以下试验:(1) 测得混合液pH 为12;(2) 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离心分离,沉淀不能完全溶解于6mol·dm -3HCl 中;(3) 加入酸性KI-淀粉溶液,未见蓝色出现;(4) 用6mol·dm -3 HCl 按气室法步骤试验时,发现湿的pH 试纸变为红色;(5) 加几滴蓝色的I 2-淀粉液,则蓝色褪去;(6) 加过量AgNO 3,溶液只产生不变化的非黑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混合液中哪些离子肯定存在?哪些离子肯定不存在?哪些离子不能肯定?初步推断每一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论。
(10分)(1) pH 为12,可能含有弱酸根离子,因其水解使溶液显碱性;(1分)(2) 与Ba 2+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可能有:PO 43-、SO 32-、S O 232-、CO 32-、SO 42-,沉淀不能完全溶解于6mol·dm -3HCl ,说明一定含有SO 42-离子;(1分) (3) 说明无NO 2-离子存在。
(1分)(4) 说明有酸性气体产生,可能有SO 32-、S O 232-、S 2-、NO 2-存在;(1分) (5) 能与I 2反应的离子有SO 32-、S O 232-、S 2-;(1分) (6) 排除了S O 232-和S 2-,能与Ag +产生非黑色沉淀的有PO 43-、SO 32-、CO 32-、SO 42-,NO 2-、Cl -;(1分)综上所述:肯定存在:SO 42-和SO 32-(1分);肯定不存在的有:NO 2-,S O 232-和S 2-(2分);不能确定的有:PO 43-,NO 3-,NO 2-,CO 32-,Cl -、Br -、I -。
(1分) 2.写出NCl 3、PCl 3、BF 3、Al 2S 3和NO 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5分) NCl 3 + 3H 2O==NH 3 + 3HOCl (2NCl 3 + 3H 2O==N 2 + 3HOCl + 3HCl ) PCl 3 + 3H 2O==H 3PO 3 + 3HCl Al 2S 3 + 6H 2O==2Al(OH)3 + 3H 2S 4BF 3 + 3H 2O == 3HBF 4 + H 3BO 33NO 2 + H 2O == 2 HNO 3 + NO3.比较K 2CO 3、CaCO 3、Ag 2CO 3、CaSO 4和Ca 3(PO 4)2的热稳定性,并说明原因。
稳定性:Ca 3(PO 4)2>CaSO 4>K 2CO 3>CaCO 3>Ag 2CO 3(2分)。
首先比较酸根离子,其稳定性大小:PO 43->SO 42->CO 32-,而酸根越稳定,其盐也越稳定,所以稳定性:Ca 3(PO 4)2>CaSO 4>K 2CO 3、CaCO 3、Ag 2CO 3(3分);当酸根离子相同时,阳离子极化作用越强,其盐的稳定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