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思想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介绍如下:(一)劳埃德的军事思想劳埃德(Henry Lord,约1720-1783),英国军事理论家。
16岁时加入荷兰军队,后先后在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军队中服役,担任过师长。
战后撰写回忆录,从事军事研究。
主要著作是《1756年德意志普鲁士国王与奥地利女五及其盟国之间的战争史序言或劳埃德的将片的军事政治回忆录》。
其军事思想主要有:1、战争制胜取决于“四要素”。
一是政治因素(包括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其政体)。
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以及军队建设都有影响。
比如专制国家的臣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对盲从已习以为常。
只要专制制度没有引起他们的公愤,他们就是优秀的士兵。
而自由国家的公民热爱自由,手腕高明的人很容易激起他们的热情,这时他们就成为不可战胜的了。
二是地理因素。
劳埃德认为,地形是一本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书。
任何人如果不会读这本书,充其量只能是一名勇敢的士兵,而绝不可能成为将军。
地理因素也决定一个国家居民的体制和精神面貌。
比如山地居民比起大城市或平原、富裕国家的居民就吃苦耐劳得多,更合乎战争的要求。
三是时间因素。
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军队的快速性和机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
应该把行军等问题作为处置情况的基础,通过奇袭和计谋使乱砍乱人疲于奔命。
四是计算因素。
在劳埃德那个时代,盛行所谓“计算合理主义”,即在战前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计算来制定图上作战计划,并据此制定出战略。
劳埃德认为,每个军官都必须懂得数学,这能使他迅速地判断完成战场上任何一次机动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在战场上就会没有信心。
2、军事科学客观存在,军事学术无规则可言。
劳埃德认为,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军事学术(战争艺术)所利用的物资条件(军队、武器等),这一部分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像数学那样准确地掌握它;另一部分是在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中对原则的正确而迅速的运用。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十二岁参加普鲁士军队,当士官生。
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即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参加了普法战争,当普军在奥尔施塔特会战溃败时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
1808—1809年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1810年10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因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一世而转到俄军供职。
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迪诺三大会战。
1814年4月回到普鲁士军队。
后参加了林尼和滑铁卢会战。
1818—1830年,克劳塞维茨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一书的著作。
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多个战例,撰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整理了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
1830年春由于调任炮兵部门工作,《战争论》的修订工作被搁置起来,1831年11月即因病去世。
他的《战争论》手稿由其妻子玛丽于1832—1833年陆续整理出版。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期。
工业革命改变了战争的工具与潜力,民主革命改变了军队的编组与精神,民族解放斗争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形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如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
”而当时的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国家,普鲁士军队还保留着落后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学术原则与一支为数不多的雇佣军。
在新型的法国军队的打击下,普军落后的军事原则遭到彻底的破产。
这就促使普鲁士爱国的军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战术观点。
克劳塞维茨虽然是普鲁士王国的军官,信仰的是落后的君主政治,对当时的法国革命持反对态度,但是他看到了法国革命对军事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如何看待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拿破仑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军事名著《历史》 《剑刃》 《幻影》 《谋略》 《游击战》 《内战记》《长征记》 《战略论》 《论军事》 《战略法》 《斗战经》 《机械战》《空战论》 《总体战》 《战争论》 《政事论》 《装甲战》 《坎尼战》《制空权》 《战争原理》 《绝对武器》 《高卢战记》 《战争研究》《会战研究》《作战原则》 《甲阳军鉴》 《西方战略》 《海军战略》 《有限战争》 《国防问题》《空权制胜》 《战争指导》 《军队大脑》 《军事战略》 《战略入门》 《海国兵谈》《德国国防军》 《海战要务令》 《论军事艺术》 《论防止战争》《制胜的科学》 《冲突的战略》《选择的必要》 《威慑或防御》 《拿破仑文选》 《战略与经济》《士兵与国家》 《国防后勤学》《西方的防务》 《空中国防论》 《坦克—前进!》《军备及其影响》 《战争艺术概论》 《海军战略指南》《常识与核战争》 《苏联军事学说》 《世界征服者史》《有限战略战争》 《战争中之奇袭》 《世界最终战争论》《战争样式的革命》 《亚历山大远征记》 《军事概念与哲学》《历史的地理枢纽》 《西洋世界军事史》 《国家的战争潜力》《现代战略的制定者》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 《国防论——政策与战略》 《人民的战争人民的军队》《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 《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 《政治史领域的战争艺术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军事社会学——美国军事制度与军事生活之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 M.H.图哈切夫斯基《兵法 》尼科洛·马基列维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美] A. T. 马汉《装甲战 》J·F·C·富勒《军队大脑 》(苏)沙波什尼科夫《战争指导 》富勒《战争艺术概论 》 [瑞士] A. H. 若米尼《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德)《理论后勤学 》乔治·C·索普《空中国防论 》(美)米切尔《谋略 》塞·尤·弗龙蒂努斯《总体战 》 埃里希·鲁登道夫《绝对武器》伯纳德·布罗迪《制空权 》 [意] 朱里奥·杜黑《兵法简述 》 雷纳图斯(古罗马)其中比较著名的:中国有《孙子兵法》、《论持久战》国外有《战争论》、《制空权》、《军事教训》、《战争指导》、《军事战略》、《机械化战争》、《制胜的科学》、《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国古代军事名著《素书》 《吴子》 《将苑》 《六韬》 《兵迹》 《武编》《兵录》 《阵纪》 《战略》 《尉缭子》 《司马法》 《阴符经》《握奇经》 《救命书》 《守城录》 《火龙经》 《手臂录》 《灰画集》《百将传》 《虎钤经》 《武备志》 《知古录》 《孙子兵法》 《兵经百篇》《平海心筹》 《城守筹略》 《百战奇法》 《孙膑兵法》 《乾坤大略》 《三十六计》《读史兵略》 《闲暇清论》 《纪效新书》 《安民实务》 《兵机要诀》 《草庐经略》《投笔肤谈》 《兵学新书》 《登坛必究》 《兵机类纂》 《防守集成》 《历代兵制》《军需则例》 《太平条规》 《太平军目》 《练勇刍言》 《乡兵管见》 《经武要略》《兵镜类编》 《火攻挈要》 《医时六言》 《筹海图编》 《海防图论》 《江南经略》《武经七书》 《耕余剩技》 《海国图志》 《洋防说略》 《兵筹类要》 《将鉴论断》《古今将略》 《广名将传》《太白阴经》 《行军须知》 《武经总要》 《约兵指南》《戊笈谈兵》 《洴澼百金方》 《李卫公问对》 《兵法百战经》 《何博士备论》 《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 《兵谋与兵法》 《兵法史略学》 《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 《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 《施氏七书讲义》 《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 《武备三大秘书》 《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先生北征录》 《金汤借箸十二筹》中国近代军事名著《论持久战》二、主要的军事著作简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
修昔底德、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

修昔底德、孙⼦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提这个问题的⼈⼀定对三个⼈有所了解,因⽽⼀定对战争的研究⽐较深⼊。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答主试答⼀下。
修昔底德是个史家,曾经做过雅典的领军,率兵在希腊北部与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作战,结果战败,依照雅典的法律,他被雅典城邦的公民⽤陶⽚放逐法投票放逐,从此远离雅典政治,流亡海外⼆⼗多年,然⽽此间,他接触到了⼤量卷⼊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各⽅⾼级将领,并且很可能与其中颇⼤⼀部分⼈有过深⼊的交往。
在政治上既然⽆法铸就辉煌,他就决意在其其他⽅⾯有所成就,他年轻时候曾经见过希罗多德在雅典发表演说的场⾯,为希罗多德的智慧折服,打算步希罗多德的后尘,在历史记述⽅⾯创造伟⼤的功业。
当时,希腊世界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因何爆发,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趋向如何,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多数⼈认为是伯利克⾥个⼈的私欲引爆了这场战争,因⽽归罪于伯利克⾥⼀⼈。
修昔底德对此有不同意见,决意为伯利克⾥辩护,并且提出⾃⼰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这就是他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动机。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深⼊,随着修昔底德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这场希腊世界史⽆前例的战争很可能已经超越了谁对谁错的区分,很可能已经超越了正义与⾮正义的界限,⽽变成了⼀种哲学,⼀种对⼈性、对战争与⼈类事务、战争对⼈类世界关系的哲学性的思辨。
在垂垂⽼矣的他看来,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胜负,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死亡,只是战争带来的对⽣命的践踏,对⼈类法律、习俗、德性的全⾯颠覆,⽽所有的⼈,不论是⾝居⾼位者,还是普通百姓,都难逃战争,难逃战争的宿命。
在⽼年修昔底德的眼中,他终于看清了战争不是短促的⼀击,不是投⼊其中的双⽅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战争是暴⼒的,是流⾎的,是有其内在能动性的,是“最严厉的教师”。
战争教会投⼊其中的⼀切⼈事物去做他们在和平状态下根本不会做或者不敢做的那些事情,战争完全变幻了⼈世。
因此,修昔底德对战争的认识,应该说是哲学性的,⽽他的哲学是悲剧性的,⽆论投⼊战争的⼈或者城邦做出多么⼤的努⼒,最终都要被战争强⼒改变,变得迥异于最初的⾃⼰,⽽且没有任何⼀⽅能够获得真正的胜利,战争就是潘多拉魔盒,⼀旦开打,就会释放出吞噬⼀切的妖魔。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
2 500 多年前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的诞生,是对当时战争舞台上盛行的求神问卜风气和“仁礼之兵”传统的大胆否定。
作者孙武透过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和烽火硝烟,以东方哲人的睿智体认和探求用兵之道,构建了以追求全胜,重视谋略,主张灵活机动、因情用兵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古典兵学体系。
19 世纪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则是从战争哲学的高度总结了西方从古代直到拿破仑战争的历史经验,写下了《战争论》这部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
作为不同军事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异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本文试从军事思想体系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其理论倾向和文化价值的各自特点。
一、《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体系架构的异同《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作者孙武出身于齐国军事世家,其曾祖和祖父都在齐国领兵打过仗。
他后来离开齐国到吴地埋头著书,也是打算以兵书为登坛拜将之阶。
他不久即在好友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献兵法13 篇并受到吴王赏识,奉命“小试勒兵”,终于使吴王“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在后来“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强烈的入世态度决定了其所构建的兵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明道言功”、“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也决定了他研究战争的逻辑起点必然是现实的战争。
我们虽然无法肯定今天传世的13 篇便是当年孙武献入吴宫的13 篇,但从现存《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看,它确实颇类似一部简明版军事教科书,严格按照国君将帅们指导战争的步骤来写作,依据战争的不同阶段为他们提供作战的理论依据和完整的作战策划、指挥程序, 最终目的是制“胜”———赢得战争。
围绕着如何制“胜”这一核心问题,该书着重阐述了“先胜论”和“战胜论”两方面的内容。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A:要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B:要先发制人、主动攻打敌人C:要用巧妙的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D:不要进攻注重防御正确答案:要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要用巧妙的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精髓:克劳塞维茨:先从军,再著《战争论》1780年6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马格德堡布尔格镇的一个贵族家庭。
1792年,12岁的克劳塞维茨在波茨坦一个步兵团当士官生。
1793年,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法战争。
1795年,15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尉。
1801年秋,21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得到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柏林军官学校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
香霍斯特对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1803年,23岁的克劳塞维茨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在香霍斯特的推荐下,克劳塞维茨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10月,26岁的克劳塞维茨在对法作战中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809年,29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总参谋部工作。
1810年,30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校,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反对普鲁士国王与拿破仑结盟,辞职到俄国参加反法战争。
1813年,33岁的克劳塞维茨在俄国升为上校。
1814年,克劳塞维茨从俄国回到普鲁士。
1815年,克劳塞维茨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和军团参谋长,并开始研究军事理论。
1818年,38岁的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升为将军。
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写作。
1830年,克劳塞维茨调任军团参谋长。
1931年11月16日,51岁的克劳塞维茨病逝。
克劳塞维茨的妻子在1932年到1933年间整理出版了《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战争论》的事实基础[MISSING IMAGE: ,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教育思想

: “在数学和军事学方面具有深 斯特评价他 ” “从能力、判断力、 勤勉和学识 邃的知识
④ ” 各方面,…… 都 出 类 拔 萃。
〔德〕 弗兰茨· 法比安 : 《克劳塞维茨传 》 , : 《克劳塞维茨传 》 , 〔德〕 弗兰茨· 法比安 : 〔德〕 威廉 · 冯 · 施拉姆 《克劳塞维茨
从军官学校
⑦ ” 力和洞察力的人, 才能得到军官的职位。
此时的克劳塞维茨经过多年的自修, 已经是
⑧。 他被任 “具有传授这种学识的非凡天才 ”
①
克劳塞维茨在柏林军官学校学习期间受到
沙恩霍斯特赏识。沙恩霍斯特不仅发现了这个天才 , 而且给他以慈父般的帮助 , 克劳塞维茨称之为 “我 。 精神上的父亲” 施勒格尔, 德 意 志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理 论 家 、 翻译家,其妻子史达尔夫人,法国作家。
的爱国主义精神。战争的危机与灾难、 放逐 的绝望与希望、归来的危险与新生, 使他的 军事历史观和哲学观进一步成熟。1809 年, 克劳塞维茨担任了沙恩霍斯特主持的军队改 革办公室主任,成为普鲁士军队改革派核心 人物之一。 ( 三) 克劳塞维茨有浓厚的教育情怀 耶拿战败使克劳塞维茨认识到普鲁士统 帅部的无能和优柔 寡 断。 他 在 《关 于 普 鲁 : “军 士在巨大灾难中的消息 》 一文中指出 事事务的高级军事领导没有头脑,直到上尉
35 页。
④
毕业后,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普鲁士奥古斯 特王子的副官,这一时期成了他成长过程中 最重要的阶段。他加入军事协会,研究康德 哲学和各种历史、军事著作,同时还冷静地 观察宫廷生活, 倾听国王和显贵们的谈话, 正是这些亲身经历使他很早就认识到: 战争 和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806 年, 与奥 古斯特王子被送往法国的拘禁之行激发了他 · 76·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孙子兵法》历经了两千多年而不衰,古今中外的军事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
西汉初的名将韩信曾以此书对部将教导谆谆,指挥其军队“举之不断、行而不迷、进退有据”,使他的军队攻无不克、风靡南北。
据说拿破仑在戎马倥偬间也常看此书,他以雄才大略和多谋善胜著称于世,拿破仑的杰出战略战术思想不无借鉴《孙子兵法》。
即使在现代,《孙子兵法》仍不失为军事战略的指南,他的“不战而胜”思想已为世人所熟知。
解读《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渊源,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应当有所裨益。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基础是《老子》哲学,正如《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一样,《孙子兵法》十三篇始终贯穿着老子哲学思想,它是《老子》哲学思想方法论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卓越发挥。
老子原名李耳,具体生卒年代未详,但他是孔子(公元前551至前479年)的前辈,孔子曾远道登门“问礼于老子”,终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去。
孙武生长于齐国贵族家庭,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曾拜授孙武为吴军统帅,“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武是否到过老子那里求教,史书没有记载。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俩人哲学思想的比较中,略知《孙子兵法》军事哲学基础的来龙去脉。
老子哲学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均有影响,但对兵家的影响尤大。
在老子的主要著作《道德经》五千言中,谈兵的字眼就有268字。
全书有一部分内容是直接谈兵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哲理来喻兵的,其他内容也贯穿着战略战术思想。
我们通过比较、评析,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对老子哲学在论兵方面的全面承续关系,以及老子哲学对孙武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的深刻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八)对于情报的看法迥异
克劳塞维茨:极低评价情报的价值 “战争中有许多情报都是矛盾的,甚至还有许多是虚伪 的,而绝大多数都是不确实的”
孙子:高度重视情报的价值和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军事思想综述
结
论
军事思想综述
• 当代最重要的《孙子》英译本是1963年出版的由美国准将格里菲思翻 译的《孙子——战争艺术》一书。 • 该书至1982年共发行了12版。1971年发行了袖珍本。全书仅200页, 其中包括格里菲思执笔的50页引言。 • 英国军事思想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作者李德哈特爵士(Sir. B. H. Liddell Hart )在《孙子——战争艺术》的序言中这样评价孙子:
军事思想综述
古
军事思想
今
中
外
军事思想综述
道 战争观 方法论层面 军事思想家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综述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 唐太宗:兵法孰为最深者? • 李 靖:臣常分为三等,使学者当见而至焉。 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将法。
军事思想综述
• (一)“道”的境界,至微至深,用现代名词来表示,即 所谓“哲学”的境界。这也是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战 争观、方法论的范畴。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五)偏重历史与偏重地理的差异 克劳塞维茨:全集10卷,3卷战争论,7卷军事历史著作 战史思想家 孙子:兵法13篇中有3篇与地理直接有关 地略学家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六)重战与重谋的差异 克劳塞维茨:重视攻击,寻求决战是其战争理论的重心 不重视“诈”、“速”,不重视奇袭
孙子:通过谋攻、庙算、诡道等掌握战争主动权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兵者,诡道也” “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神速” 、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兵贵胜,不贵久”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四节
军事思想综述
目的要求:通过前三次课的教学,在了解军事思想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涵 义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方法进一步分析阐述军事思想在战争观、方法 论层面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对比分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与孙子(《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 教学重点:军事思想的实质与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异同 教学时间:3课时
著述状况
孙子兵法 13篇6000字 文辞优美 简练精辟
战争论 8卷125章60万字 逻辑精密 浩繁晦涩
中国古代文学的 典范与德意志严 谨思维的代表
军事思想综述
•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指出: “《孙子》一书不但为兵家之秘宝,亦为文学上 不可多得之大雄篇。”
大陆学人刘伶《孙子兵法的语言文学艺术》指出: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卓越的军事哲理著作 ,而且也是一部开议论散文之先河的文学精品。 ”
第四段:第13篇《用间》 阐述了孙子将情报提升到战略层面的思想
军事思想综述
• 全书以“计划”(国力评估)为起点,以 情报为终点,并以后者为前者的基础,首 尾呼应,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体系。
军事思想综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 在战争观层面: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 在战争指导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在战略战术上:重视谋略制胜 • 在军队建设上:选将治军并重
军事思想概述
• 相似之处:
• (一)二人都有戎马生涯的实战经验和经历; • (二)二人都因著有不朽之作而立言成名;
• (三)二人所著之书均代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逻辑清晰,纲目分明,思想博大而深邃;
• (四)二人的军事思想都自上而下贯穿着从哲学 到战略再到战术的三个层面,都有着共同的哲学 基础。
军事思想综述
军事思想综述
谢
谢
军事思想概述 • 《战争论》8卷125章60余万字的思想体系
第一卷《战争性质》:界定战争的性质,并列举其要素;
第二卷《战争理论》:战争的方法论;
第三卷《战争通论》:对各种战略要素之讨论; 第四卷《战斗》:对战役的讨论; 第五卷《兵力》:有关兵力组织、部署、行动等战术层面的论述; 第六卷《防御》:对防守的论述;
“孙子思想的清晰可以矫正克劳塞维茨的晦涩” “孙子的眼光精准,见识深远,并充满永恒的新意”
对于《战争论》而言, 近现代尚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 作能够将之超越。
军事思想综述
•
对《战争论》而言,西方军事思想界认为:近现代尚 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作能够将之超越。 它是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是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 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 价值。 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 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 此种对战争的看法将向我们显示战争如何随其机 动的性质,以及引起战争的情况而变化。 • 政治家和指挥官所必须做的第一个、最高的、而 影响也最大的判断就是要确定其所从事的战争的 种类;既不要把它误认为,也不要尝试把它变成 为某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
军事思想综述 差异对比
孙子 时代 地域 社会状况 军事状况 公元前5世纪 古代中国 封建社会 冷兵器时代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近代欧洲 资本主义社会 火器(热兵器) 时代 差异 相差2000多年 相隔千里 思想基础不同 战争的技术基础 不同
军事思想综述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一致公认的军事思想的不朽之作 包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同样值得好好研究的两部书 充满了智慧,蕴藏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灵感的两部书
孙武《 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军事思想综述
• 对《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评价
• 以色列战略专家克里福德(Martin van Creveld)曾 经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 》是最好的(the best),而《战争论》(On War) 则屈居第二(second best)”。
• 李 靖:故习兵之法,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 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 记诵,无足取也。
军事思想综述
• 军事思想和哲学的关系:
• 当代法国军事学大师薄富尔将军(General Beaufre)在其著作 《战争绪论》中说:
“我深信战略也像所有一切的人事一样,其中的 支配和导引的力量必须是理想,但那也就把我们 带入哲学的境界”。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三)同样认为“和”为战争的最高境界 克劳塞维茨:摒弃绝对战争思想,认为战争必然是有限的。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四)相同的集中优势兵力思想 克劳塞维茨:重视数量优势和兵力集中 ——“数量教主”(李德哈特语) 孙子:“胜兵若以镒称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 (二)“天地”,即孟子所说的“天时地利”,即战略环 境。战争是人的战争,“人和”者得天时地利,方能把握 全局。这是军事思想的次一境界。
• (三)“将法”,即“任人利器”(得士者昌,器必尖利 )。这是战术思想的范畴,是军事思想的最低层面。
军事思想综述
• 唐太宗:然。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 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
军事思想综述 • 《孙子兵法》 13篇6000余字的思想体系
第一段:第1篇至第3篇《始计》《作战》《谋攻》 (最高阶段)阐述了国家战略和军事哲学思想 第二段:第4篇至第6篇《军形》《兵势》《虚实》 阐述了其野战战略的完整理论,将道精华,战争艺术 第三段:第7篇至第12篇《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 阐述了其战术方面的思想
总结:
(一)两部不朽之作同样具有二元论的哲学基础; 克劳塞维茨:受黑格尔、康德的影响——战争哲学家 《孙子兵法》:“是古代一部优秀兵书,也是一部出色的 哲学著作”(冯友兰语),充满“斗争哲学”(波兰学者 高丽科夫斯基)。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二)同样都重视战场以外的因素 克劳塞维茨:战争与政治(工具论、延续论) 战争与经济(先决条件论) 孙子:战争与政治(兵者国之大事) 战争与经济(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七)对于军人的评判标准不同
克劳塞维茨: 勇敢、勇气是第一位的,主张冒险求胜; “名将而无勇是不可以想象的” “单独的智不是勇”, “勇敢为理智添上双翼”
。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孙子: “智”列首位(智信仁勇严),反对冒险;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第七卷《攻击》(草稿):对攻击的论述,相对于前一卷,展现出二元论思想;
第八卷《战争计划》(草稿):全书总结,与第一卷呼应。
军事思想综述
《战争论》的主要观点
(一)“战争是一种强迫敌人遵从我方一致的行动 ” (二)“战争不过是政治用其他手段的延续” (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是互动的”
军事思想综述
• 战争永远不应被视为某种有自主权的东西,而经 常应被视为一种政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