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概述本设计为盐边县某区段城市道路设计的全线,设计任务段为K0+000~K5+413.731,全长共为5413.731m,在整个设计中包括城市道路纵横设计、路基与路面的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等。
全线按城市道路主干路II级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本设计参照《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及其它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而做的。
二.路线1路线平面设计:本路段给定了2个点,其中1个是起点,1个终点,当圆曲线半径大于5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接着计算出平曲线要素。
2路线纵断面设计: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
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并应满足规范要求的纵坡、坡长、竖曲线指标。
三.路基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设计的路基宽度19,具体断面形式为:(2+0.25+7+0.5+7+0.25+2)即为,人行道+路缘带+行车道+中间带+行车道+人行道。
人行道为3%,机动车道2%。
2路基施工时,开挖合回填均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机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换填后的土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按重型击实标准,路面以下0-80厘米范围其压实度不小于94%,80-150厘米不小于93%,150厘米以下不小于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范围的压实不小于94%。
3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处理。
四.路面及排水1.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本工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以下结构:洒铺透层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5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5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砂砾土 180 mm----------------------------------------碎石土 180 mm城市道路类型主干路(中小城市)道路分类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35 (0.01mm)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2.排水工程路面排水城市主干道的排水设施由街沟,雨水管,连接管和检查井等组成。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阳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介于北纬27°21ˊ~27 °46ˊ、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陆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某某某,某某某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下辖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东、东南、南、西南、西与水头镇为邻,西北与文成县平和乡接壤,北、东北与瑞安市高楼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80.10平方千米。
1.2工程规模、概况本次设计某某某道路起点西接某某某,道路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88,实施道路全长888m,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9~7.6米,等级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
1.3道路现状现状某某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有大量居民住房及商业用地,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板块沉陷,脱空、开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某某某的镇容镇貌。
因此本次设计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并对沿线附属设施进行补充设计。
现状道路(一)现状道路(二)现状道路(三)现状道路(四)1.4 设计内容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地形图;2、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3、本工程签订的设计合同。
2.2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4)《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2012.09;(15)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版)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和舒适度。
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下面将从道路的布局、标志和信号系统、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说明。
首先,道路的布局应该满足城市的出行需求,根据交通流量和通行模式的不同,合理安排各种类型的道路。
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动脉,应宽敞、直线、双向通行,方便交通流量大的车辆通行。
次干道和支路则连接主干道和居民区,便利居民的出行。
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并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其次,标志和信号系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标志和信号灯,可以有效地管理交通流量和提高交通安全。
道路上设置合适的标志,可以指引车辆和行人正确的行进方向,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信号灯的设置可以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应该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需求,在人行道上设置合适的过街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条件。
第三,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
非机动车道应同道路分隔,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非机动车道要宽度适当,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如护栏、隔离带等,同时要与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路线相连接,形成统一的交通网络。
人行道则要满足行人的需求,宽度适宜,平整舒适,设有合适的设施如休息椅、照明设备等,方便行人停歇和行走。
最后,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合理规划公交车道、公交站点和换乘设施,方便乘客的出行,并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吸引力。
公交车道应宽敞,允许公交车优先通行,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行程时间。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1.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2.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
3.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4.景观构想新颖独特,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该区域将在未来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该区域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已形成以商用汽车、重型机械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该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
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最大冻深为35cm。
该区域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本次设计的指导思想为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同时,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地实情,确保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设计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景观构想新颖独特,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泾渭新城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干燥寒冷,春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多雨但伏天降水偏少,秋季多连阴雨,晚秋晴气爽。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背景介绍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流畅和居民的出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道路设计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说明。
二、设计目标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设计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流量的承载能力,并确保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2. 提升交通安全性:设计道路时需充分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确定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交通标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提供良好行车体验:设计道路时要注重道路质量,确保道路平整、没有明显凹凸不平的地方,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 保护环境:设计道路时要注意保护周边自然环境,采取措施减少噪声与污染,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
三、设计要求1. 道路布局:设计应根据周边建筑、道路网络和交通需求确定合理的道路布局。
确保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符合通行规则,避免交通堵塞,提高通行效率。
2. 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要求,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宽度,确保车辆的舒适行驶,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3. 车行道与人行道划分: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划分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通行。
4. 路侧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和居民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路侧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确保停车场所的充足性和通行便利性。
5. 公共交通设施:根据地区公共交通状况,合理设置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
6.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交通规则,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通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7. 道路照明:确保道路照明设施的合理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设计流程1. 背景调研:了解道路设计的背景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
2. 需求分析:根据背景调研结果,确定道路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道路规划说明

道路规划说明
简介
道路规划是指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减少交通堵塞和事故率。
我市为了实现城市交通高效有序,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道路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
道路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增加建设合理的道路网络,加强路网的密度和连通性;
-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 优化道路布局,加强非机动车、公交车、行人的通行保障;
- 改善交通环境,提高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水平。
规划内容
道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主干道路规划,对城市主干道路进行规划设计,采用科学的交通流分配原则,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并对主干道路进行改造升级。
2. 市区快速路规划,规划快速路,从市区进出口布局、统筹外环线、快速路与主干路的衔接等方面考虑,缓解进出城交通拥堵。
3. 交通节点规划,规划交通节点,建立高效的交通换乘体系。
4. 交通设施规划,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包括路灯、隧道、立交桥、桥梁等,保障城市交通设施的安全与畅通。
规划实施
道路规划需要逐步实施,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整合。
重点在于实施前期调查和论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资金、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规划目标。
未来,道路规划将继续按照“疏堵结合、有机衔接”的原则进行推进,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一、工程简介1、本工程为XX市顺佳·铭苑市政工程,位于大转盘东北角,丽青路北面,开发路东面。
市政道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981.0平方米,路宽16.0米。
设计内容包括路面、路基、人行道等设计。
二、设计依扰和主要技术指标〔一〕设计依据及标准1、业主提供的顺侍铭苑规划图;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 37-202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169-2021〕;4、?无障碍设计标准?〔GB50763-202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1-2021〕6、其他有关道路和排水的各种国家和部颁设计标准。
〔二〕道路主要技术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路面轴载标准:100KN;3、设计年限:砼道路20年;4、设计车速:30km/h三、道路平面〔一〕平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的平面线通常由线路的几何设计元素决定,包括转弯半径、视距、坡度等,这些要素与道路的设计车速有关,而设计车速又与道路的等级,沿线用地的开放、出入口管制的程度有关。
2、规划道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保证交通设备以及街道装置的需求也必须在规划阶段一并考虑,必须确保在适当的位置有足够的空间设产交通标志、路灯等,以保证这些设施不会过分接收车辆、行人造成事故隐患。
〔二〕平面设计内容:新振路〔设计范围〕道路设计起点位于开发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000,坐标X=46354.386,Y=96458.986,设计道路终点位于丽青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307.500,坐标X=46192.583,Y=96595.341,道路全长307.5米;四、道路纵断面〔一〕纵断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设计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
2、为保证行车平安、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3、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满足纵向排水要求。
4、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平安、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形均匀,保持路面排水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新三路是高新区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道路,设计路段为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现状为8m 宽沥青路面,旧路挖除不利用,新建道路。
新三路在高十三至高十四段设计实施时,已将该段道路由城市主干道调整为次干道,本次设计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时,延续调整后的标准。
本次设计路段全长1.104Km,道路等级为Ⅱ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二、设计依据
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2、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
3、有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 37-90)
三、设计原则
1、遵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应用技术指标,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
2、设计时与开发区总体规划、道路专项规划相结合,合理设置道路标高,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40Km/h。
四、设计要点
1、路线走向及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线为新三路主路面中心线。
新三路设计路段走向为自东向西,起点为高十三路(K0+773.51),路线向西跨越运粮专线铁路(K1+591),终点与高十二路(K1+877.312)相交,路线为直线,道路新建。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为主路面中心高程。
纵断面设计时,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及规划部门的总体要求,合理采用纵向高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技术、经济等指标的要求。
自高十三路开始,设计标高接高十三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0.06m;设计路段终点接高十二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1.25m。
设计路段标高控制与规划高程对照后,基本与规划相符。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绿线控制宽度42m,红线宽度21m,具体组成为主路宽度15m,两侧人行道2×3m,外侧绿化带2×10.5m;
道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
五、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路面结构
经现场踏勘及调查,并根据本道路等级,预测交通量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本道路主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的结构厚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采用专用设计程序(HPDS),按设计弯沉与容许拉应力指标控制进行验算;其计算结果见“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竣工验收弯沉值如下:
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2、与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路面结构采用与主路相同结构。
道路实施过程中,现状道路(非规划道路)如因短期交通需要与本项目进行顺接时,被交道路结构可采用3cm 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20cm 石灰土进行实施,顺接长度宜控制在15m 以内,宽度以被交道路为准,工程量以实际发生计量。
3、人行道路面结构
人行道铺装采用6cm 荷兰砖+3cm M7.5水泥砂浆+20cm 砂砾垫层结构。
六、平交设计
根据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结合目前开发区建设总体进度,本次分别对高十二路、高十三路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和竖向高程设计。
七、施工说明
施工中除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和相关部颁标准、施工规范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路基
⑴ 清表及路基处理
本项目主要为零填或低填路基,加之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对路基的处理尤为关键,将直接影响道路建成后的整体质量。
旧路面进行挖除处理,新主路路面及人行道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路基清表,清表深度30cm ,清表土可作为绿化带填土使用。
原地面清表后的地面标高如在路床范围内,则需进行路基开挖回填以保证路床厚度要求,即设计路面结构底面以下80cm 路基范围内必须分层压实。
⑵ 路基填筑
① 土方路堤应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经试验确定。
② 路基填料必须经过试验并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和含有腐殖质的土。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应采取晾晒或掺加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③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区域内路基土的CBR 值均达不到6%的要求,而且本项目多为低填路基,其上路床底部接近地下水位处,故对上路床部分路基采取石灰土改善处理,既提高了上路床路基土的CBR 值,同时减小了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④ 路基土的压实度、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及其它指标应在路基填筑前,在取土地点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
击实试验操作方法按现行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执行,每一种土至少应取一组土样试验。
路基填料和压实度标准
⑶路基用土数量
全线路基土方(压实方)共计5978方(填缺部分,含清表回填,不含底基层用土),旧路开挖后需换填的土方按实际发生的计取。
2、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其步骤及最终确定的混合料技术标准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基层、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一般根据重型击实标准试件,混合料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⑴应特别注意基层、底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要求,其路拱应与面层一致;严格掌握基层、底基层厚度、高程。
⑵人行道用砂砾垫层材料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具备一定的级配组成。
主路用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抗压强度≥0.7MPa(7d,20±3℃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⑶二灰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7%(重型击实标准),抗压强度应≥0.8Mpa,若掺加水泥,则按≥1.0Mpa控制(7d,20±3℃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⑷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等各工序的施工温度;当施工气温低于10℃时,则不宜摊铺,必须摊铺时,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采取相关措施。
⑸石油沥青:根据本工程所在地区气候分区及交通特点,面层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要求。
⑹基层所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及施工用水其具体质量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有关规定。
⑺为使建成后的路面结构符合连续体系要求,施工中必须特别注意路面各层之间的连接,对连接起关键作用的黏层、透层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切实保证,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另外各层施工时间之间的衔接应有序紧凑,以避免层间污染,从而保证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
⑻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的养生时间随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应通过钻芯取样检查透层油是否完全渗透入基层,确定完全渗透后则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
⑼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热沥青碎石同步封层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铺筑,沥青与集料用量,可根据铺筑试验段进行合理调整,封层应做到完全密水。
⑽面层间粘层油用量应通过试洒确定,其用量不少于1.0L/m2。
喷洒时应均匀洒布,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
喷洒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
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时间,使粘层油的破乳、水分蒸发在洒布当天完成,并紧跟着在当天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3、施工过程若与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4、开挖土方、沟槽时如遇其他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时,需予以保护,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
5、本说明未涉及的部分均应严格遵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