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渔家傲 雁门太守行 赤壁 答案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4课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

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4课】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练习含答案

24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1)《饮酒》(其五):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2)《春望》:该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3)《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
《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4)《赤壁》: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5)《渔家傲》: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2.考点链接把握诗人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
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 春望”“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1;“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拓展阅读”T13。
24《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课件

简 明 扼 要 的 说 明 分 项 内 容 。
要 的 说 明 分 项 内 容 。 点 击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 ,
酌 情 修 改 。 点 击 输Fra bibliotek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 , 简 明 扼
项 内 容 , 此 为 概 念 图 解 , 请 根 据 您 的 具 体 内 容
点 击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 , 简 明 扼 要 的 说 明 分
字 牧之 ,号 樊川居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清照, 宋代 (朝代)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 ,她
是 婉约 词派代表。
明确字音:
提携( xié ) 燕( yān )脂 n ) 铜雀( què ) 金鳞( lí 折戟( jǐ ) 销( xiāo ) 谩( màn ) 蓬(péng)舟 殷( yīn )勤 嗟( jié )日暮
2
合作 探究
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拍照上传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 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雁门太守行》的最后两句,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3)《赤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4)《渔家傲》的最后三句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渔家傲》主旨归纳。
(5)《渔家傲》主旨归纳:
“路长”“日暮” 由于词人感到现实生活有 “学诗谩有惊人句” 等 苦恼,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中根本找 不到出路而无法实现。词人梦想到“ 三山 ”去, 从侧面反映出充斥着 战乱、杀戮、欺诈、孤独 的社 会现实,表明了她对南宋 黑暗现实 的不满,以 及对 理想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自 评 巩 固
(1)《雁门太守行》中抒发情感的 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子:报君黄金台上意 , 。 (2)《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 星河欲转千帆舞 。 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 ,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巩固练习本课内容包括:《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每一首诗都有阅读;课内与课外兼顾。
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3)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点明全诗主旨,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表现诗人在连绵战火中期待家人消息的焦急心情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引用典故,表现将士们决心报效朝廷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中,交代兴感之由,借某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渔家傲》中,把低垂的星空、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瑰奇雄伟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 (2)悠然见南山(3)浑欲不胜簪_________ (4)黑云压城城欲摧(5)折戟沉沙铁未销___ (6)自将磨洗认前朝(7)殷勤问我归何处___ (8)我报路长嗟日暮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B.黑云压城城欲摧C.自将磨洗认前朝D.殷勤问我归何处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八上24课诗词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

24.诗词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 姓名:
说明:自己给学生编辑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24.诗词五首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春望/杜甫 三、雁门太守行/李贺 四、赤壁/杜牧 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习题】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4、关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悠然”二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诗人“悠然”所见南山之景,也是有意所见。 C.诗中巧妙运用顶针修辞。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即指自然之趣,又指人生真谛。 5、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 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 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6、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答案】 1、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 、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3、B 尔,是指这样,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B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5、C 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故选C。 6、B 应该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闲适、淡泊、恬静、悠然的心境。
本部编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理解默写练习(含答案)

初二语文复习材料难度值:★★★☆☆八年级上24课诗词五首理解默写日期:难度值:★★★☆☆《饮酒》1、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4、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日期:难度值:★★★☆☆《春望》(杜甫)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借花鸟抒发感时伤世之情的诗句是:。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难觅的诗句是:。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日期:难度值:★★★☆☆《雁门太守行》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日期:难度值:★★★☆☆《赤壁》、《渔家傲》李清照1、《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2、《渔家傲》这首词开头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子是。
3、《渔家傲》词中最能体现女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是。
第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7年12月4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1-62课时)课题:24.《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重难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与历史背景: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后人称为“诗鬼”。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整体感知(一)学习《雁门太守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塞.上()燕脂..()()霜重.()提携.()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黑云压城:燕脂、夜紫:3、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4、首联第一句既是写景,又是 ,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和。
第二句写守城将士。
叙事夸张比喻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5、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夸张6、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爱国热情(二)学习《赤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认前朝.()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销:将:3、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杜牧的《赤壁》属于咏史诗,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借史实抒情的特点。
(三)学习《渔家傲》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嗟.日暮()谩.()蓬.舟()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殷勤:报:嗟:谩:蓬舟:3、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雁门太守行》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明确: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明确: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明确: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中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7、《赤壁》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渔家傲》8、“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拟人。
由写梦引出下片词人抒情。
9、词中“谩”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明确:“谩”,空,徒然。
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了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限时练 2017年12月4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1课时(总第63课时)课题:24.《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选择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5、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赤壁》(选择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1、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渔家傲》(选择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3、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