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肠系膜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肠源性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肠源性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27fd8d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7.png)
[深度学习]肠源性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肠源性囊肿病理与临床特点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也称神经肠源性囊肿、原肠囊肿,以椎管内多见,颅内少见。
发病机制是胚胎发育第3周神经管与原肠分离障碍,残留或异位的中胚层组织形成,病理特点为囊肿内衬扁平、立方、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本病位于颅内者常无特异性征象,与所在部位有关,表现包括头痛、面部麻木等。
手术彻底切除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但常因与血管及神经粘连而难以全切,术后易复发,并有恶变倾向。
CT与MRI特点①部位与形态:常位于延髓前方及桥小脑角区,偶见于后颅窝脑实质内、斜坡等部位,罕见于鞍上、四叠体池、前颅窝。
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一般小于2cm;②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肿物,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无强化。
邻近的小脑、脑干、第四脑室等受压、变形,桥小脑角池部分增宽;③由于囊内可以是均质浆液、清亮水样液体或类似胶样囊肿样不透明物质,包括含量不等的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大小不一,故本病MRI信号表现多样,如含较多蛋白质成分或囊内出血,在平扫T1WI 可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一般囊肿周围无水肿,当肿块较大压迫周围脑实质可产生水肿表现,一般为轻度水肿。
最常见表现为T1与脑脊液信号相等或略高、T2为高于脑脊液信号,FLAIR为高于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少数可见不均匀环状强化或明显强化,可能原因是囊壁含纤维成分或囊壁破裂所致无菌性炎症。
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全身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小程序简要病史ABCD例1,女,21岁。
右侧面部麻木1个月。
AB例2,女,58岁。
头痛、右侧面部麻木1月余。
CT与MRI所见例1,CT平扫(图1A),后颅窝中线区巨大高密度肿物(箭),边界清楚,最大径5cm,CT值96HU,其左后方向内凸出等密度结节(箭头),CT值约38HU,第四脑室显示不清。
T1WI(图1B),病变大部呈高信号(箭),其左后方结节为不均匀等及高信号(箭头)。
27例肠系膜囊肿患者的CT诊断资料分析

I . 肝病组与对照组 h s — C R P水平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肝病组与对照组 h s — C R P水平 比较
诊治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 义 ; 通过 将肝病患 者按肝病不 同
C R P水 平 与 炎 症 反 应组 织 的 损 伤 程 度 几 乎 呈 正 相 关 , 能 良好
杂志 , 2 0 1 2 , 4 0 ( 1 ) : 1 2 3 - 1 2 4 .
[ 2 ] 罗鹏 , 唐歆馨. 非酒精 性脂肪肝患 者肝 损伤与超 敏 c 一 反应 蛋白
的相 关 性 分 析 . 中 国 医药 指 南 , 2 0 1 2 , l O ( 1 O ) : 4 9 8 49 9 . [ 3 ] 燕玲 , 赵应斌 , 唐健茵 , 等. 超敏 c反应蛋 白测定 在肝脏疾病 诊 断 中的意义.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 0 0 9 , 9 ( 2 7 ) : 6 6 2 5 - 6 6 2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1 )
0—3 mg / L。
为一种炎症 因子 , 与肝脏内的炎症活动也密切相关 , 且在肝癌 等恶性 肿瘤 患者体 内发现其水平增高。随着检测技术 的不断
提高 , h s — C R P检测技术较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更 好的准确性 与
灵敏度 , 能更 好 地 反 映 低 水 平 C R P炎 症 状 态 ” J 。笔 者 此 次
表 2 肝癌 组 、 肝 硬 化 组及 肝炎 组 h s - C R P水 平 比较
[ 1 ] 杨丰梅 , 张明明, 聂娟 , 等. 慢性乙肝患者 H B V — D N A载量与超 敏 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相 关性 分析. 临床军 医
肠系膜囊肿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囊肿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囊肿概述肠系膜囊肿(mesenteric cyst)是指位于肠系膜、具有上皮衬里的囊肿。
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多因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所导致,也有因腹部外伤、手术创伤或感染而形成。
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为一种良性疾病,多见于成人。
较小的肠系膜囊肿常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囊肿增大可有腹部肿块、腹胀、间歇性腹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
无症状患者一般无需治疗,而有症状的患者一般需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mesenteric cyst。
其它名称:肠系膜乳糜囊肿。
相关中医疾病:积聚。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暂无资料证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肠。
常见症状:腹部包块、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肿瘤性或新生物性、感染性因素或退行性变。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B超检查、腹部X线检查、胃肠钡剂造影检查、CT及MRI检查、腹腔镜检查。
重要提醒: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无需治疗。
症状严重者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鉴于肠系膜囊肿的发病原因、生长情况、病理性质及形态学改变复杂多样,因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按形态学分类(1)单发性囊肿。
(2)多发性囊肿。
(3)弥漫性囊肿。
2、按病理结构分类(1)真性囊肿:如皮样囊肿、浆液性囊肿、表皮样囊肿、肠原性囊肿等。
(2)假性囊肿:如创伤性血肿、乳糜囊肿等。
3、按病理性质分类(1)良性囊肿。
(2)恶性囊肿:包括囊性肉瘤及腺癌。
二、肠系膜囊肿的发病特点三、肠系膜囊肿的病因病因总述:肠系膜囊肿发病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淋巴管壁发育不良使淋巴管呈瘤样改变。
也有后天性的原因,如腹部外伤、炎症、手术导致淋巴管粘连、阻塞、淋巴液流动不畅、淤滞形成囊肿。
什么是肠系膜囊肿?

什么是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系肠系膜淋巴管膨大,囊肿化,故亦称为肠系膜乳糜囊肿。
其病因可能是先天性的淋巴管壁发育不良使淋巴管呈瘤样改变,也可因腹部外伤、炎症、手术等因素致淋巴管粘连,阻塞、淋巴液流动不畅、淤滞,逐渐形成囊肿。
也有认为淋巴管与淋巴管间,淋巴管和静脉间的侧支闭塞,以致丰富的侧支也未能使淋巴液畅流,导致囊肿形成。
囊肿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内含乳糜液,或混有少量血液和纤维素,多量浆液性,囊肿壁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约60%的肠系膜囊肿位于小肠系膜,24%位于结肠系膜,另有16%位于腹膜后。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肠梗阻尿路梗阻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30000元)
温馨提示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
肠系膜囊肿的健康宣教

增加腹部肌肉力 量:通过锻炼腹 部肌肉,增强核 心力量,有助于 预防和缓解肠系 膜囊肿症状
肠系膜囊肿的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面对 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增强信心: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相信自 己能够康复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 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寻求支持:寻求家人、 朋友、医生的支持, 共同面对疾病
01
保守治疗:对于 无症状的肠系膜 囊肿,可以采取 观察和随访的方 式,定期进行超
声检查。
02
手术治疗:对于 有症状的肠系膜 囊肿,或者囊肿 较大、有破裂风 险的患者,可以 考虑手术治疗, 包括腹腔镜手术
和开放手术。
03
药物治疗:对于 有症状的肠系膜 囊肿,可以尝试 使用抗炎药物、 抗感染药物等药
物进行治疗。
的形成
肠系膜囊肿的症状
腹痛:腹部疼 痛,可能为持 续性或间歇性
01
腹部肿块:腹 部可触及肿块, 可能随体位变 化而移动
体重下降:可 能因长期消化 不良导致体重 下降
03
05
02
腹胀:腹部胀 气,可能伴有 恶心、呕吐等 症状
04
消化不良:可 能出现食欲不 振、腹泻等症 状
06
贫血:可能因长 期消化不良导致 贫血,表现为头 晕、乏力等症状
肠系膜囊肿的症 状包括腹痛、腹 胀、恶心、呕吐 等。
肠系膜囊肿的治 疗方法包括保守 治疗、手术治疗 等,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选择。
肠系膜囊肿的成因
1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 中,肠系膜上皮细胞异常增
生
2
后天性因素:肠道感染、肠 道损伤、肠道肿瘤等疾病导
致肠系膜囊肿形成
3
其他因素:遗传、环境、饮 食等也可能影响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房,大小不一。
• 2 消化道重复畸形 可以发生在从食道到直肠 的任何部位。 病理上有三大特征
• 3 淋巴管瘤 多见于颈 腹部及四肢 据淋巴管的大小分三种 类型
• 4 囊性畸胎瘤 小儿畸胎瘤好发部位为身 体的中线及两旁,多发生 在骶尾部,腹膜后,纵膈 及卵巢。 分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兼有。
CT表现
• 平扫 边界清楚的充满液体的腹腔内肿块,形 状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接近 水或低于水的密度,若囊肿含有粘液或出血感 染则囊液的密度增高,囊内可有分隔,囊壁较 薄,可有钙化但少见。有沿肠间隙“填充式” 或“包绕式”生长的特点,部分囊肿内可见肠 管穿行。
• 增强扫描 囊壁与间隔可见强化,囊内容物无 强化。有时可见肠系膜血管推移或穿行囊肿。
肠系膜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CT室 杨辉
定义
• 肠系膜囊肿一般是指位于肠系膜 具有上皮衬里的囊性病变。
病因与分类
• 1.先天发育异常 肠源性囊肿 浆液性囊肿 皮样囊肿
• 2.肠系膜淋巴管瘤 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淋 巴管异常扩张,单房或多房。
• 3.外伤性囊肿 腹部受钝器撞击时肠系膜受 挫伤,使系膜两叶分离淋巴液贮留而成, 多单房 。
• 4.感染性囊肿 如霉菌 结核及寄生虫性囊肿
临床表现
• 肠系膜囊肿的临床症状与囊肿的部位大 小以及是否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压迫有 关。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当并发感 染时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急腹症 征象。大部分肠系膜囊肿因囊肿小无明 显临床特点,常常以体检发现腹部包块 而就诊。很多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来就诊 时病变往往较大,有时CT也难确定其来 源。
5 卵巢囊肿
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单房包 块,囊壁菲薄。当囊肿的CT值 增高或囊壁增厚时应怀疑出现 出血或蒂扭转。
《肠系膜囊肿》课件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如观察腹 部症状、定期自检等。
遵医行为
预防复发Biblioteka 强调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向患者介绍预防肠系膜囊肿复发的措施, 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2023
PART 05
肠系膜囊肿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45岁,因腹部胀痛就诊,经检 查发现肠系膜囊肿。
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降低 肠系膜囊肿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 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
避免长期服用药物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肠系膜囊肿的风 险,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
康复护理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的肠系膜囊肿,应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术后护理
术后应定期回诊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心理支持
肠系膜囊肿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 心理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术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 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自我监测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肠系膜囊肿的病因、症 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
,定期观察。
A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32岁,因腹部不适就诊 ,经检查发现肠系膜囊肿。
B
C
D
案例总结
对于较小的肠系膜囊肿,可采取保守治疗 ,定期观察。患者需注意生活习惯,避免 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
随访观察
患者定期随访,囊肿无明显变化,未出现 明显症状。
典型案例三
肠系膜囊肿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囊肿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系膜囊肿罕见,是良性疾病,70%见成人,25%10岁以下男女肠系膜囊肿比例约为10岁∶1.2.临床症状包括腹部肿块和腹胀、间歇性腹痛和食欲不振。
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呕吐和腹泻,持续数天,缓解后可复发。
囊肿较小,一般无症状和体征。
当囊肿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肠系膜囊肿是先天性淋巴间隙,随着淋巴液的填充而逐渐增大。
可由胚胎期肠发育异常引起,也可由肠系膜创伤引起,也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
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表现和以下辅助检查。
小肠系膜囊肿不需要治疗。
肠系膜囊肿增大后,易并发急腹症。
一旦确诊,应进行早期手术。
大约60%肠系膜囊肿位于小肠系膜,24%另有16个结肠系膜ÿ位于腹膜后。
肠系膜囊肿是一种先天性淋巴间隙,随着淋巴液的填充而逐渐增大。
可由胚胎期肠发育异常、肠系膜创伤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1.胚胎性或发育性囊肿多为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畸形所致。
2.如果肠系膜组织出血、血肿机化或淋巴管破裂、淋巴膜组织出血、血肿机化或淋巴管破裂、淋巴溢出,并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囊肿。
3.肿瘤或新生物囊肿主要是肠系膜的各种良性和恶性囊肿。
4.感染性囊肿感染性囊肿中以结核性囊肿最多见,其次还有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囊肿。
肠道膜囊肿会伴有腹胀、间歇性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持续数天,缓解后可复发。
囊肿较小,一般无症状和体征。
当囊肿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腹部肿块、腹胀、腹胀和接触肿块是患者的最初症状,也是体检的主要发现。
肿块肠系膜囊肿无疼痛和压痛。
当囊肿并发出血或感染时,肿块可能会有压痛。
边界清晰或不清楚,根据原因不同,但没有清晰的肿块边界。
囊性感或橡胶状,如果肿块太大,腹部有水振动感。
活动通常较大,有规律:由于固定在后腹壁的肠系膜根从左上到右下垂直固定,肠系膜根囊肿的活动大于水平,从右上到左下轴,上下活动有限;如果囊肿位于肠系膜周围,上下、左右活动范围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剖析]“肠系膜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
别诊断(建议收藏)
肠系膜囊肿
【概述】
肠系膜囊肿不常见,可因胚胎期肠发育异常所致,亦可因肠系膜创伤导致淋巴液潴留引起或由寄生虫感染造成。
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包括网膜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的原始淋巴组织在肠系膜或网膜内异常增生形成的囊肿,囊肿腔内充满浆液性或乳糜样液体,囊肿位于系膜或网膜两层之间,系膜囊肿约有70%发生于小肠系膜内,约30%见于结肠系膜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青年和儿童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囊肿壁的内表面光滑,衬以单层扁平上皮,囊肿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单房囊肿较大,囊壁薄、张力低,病灶多局限。
多房囊肿由数十个或百十小囊组成,广泛累及肠系膜,并靠近系膜根部紧密包绕系膜血管,手术不能彻底切除。
【临床】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病灶增大时,可有复发性腹痛、腹胀、腹部肿物等症状。
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血、便秘或腹泻、白细胞升高、贫血及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多与囊肿压迫肠管或引起肠管扭转有关。
当囊肿破裂、出血或合并感染时,可表现为急腹症症状,且有发热、白细胞升高。
【影像学】
1.超声表现可以发现腹腔内囊性无回声区,可见单房或多房。
2.CT表现腹腔内类圆形囊性肿块,单发多见,大小不一。
囊内呈密度均匀水样密度,无强化。
囊壁薄,边界清,无壁结节,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图1)。
较大囊肿可对周围肠管造成压迫及推移。
合并感染或出血时,囊内密度增高。
图1 肠系膜多发嚢肿
A、B. CT增强图像;C.冠状面重建图像,显示腹膜后胰腺后方及下方见多个类圆形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血管界分界清晰
3.MRI表现表现为较典型的囊性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囊壁多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合并感染或出血时,囊内信号可以多种多样。
【鉴别诊断】
1.胰腺假性囊肿多有胰腺炎、外伤等病史,壁厚度均匀,可伴囊壁钙化,无壁结节,增强一般无强化。
2.腹膜后囊性畸胎瘤囊壁较厚,囊内密度不均匀可见钙化,有时可见脂肪成分,CT值低于水,比较容易区分。
3.其他需要与肠系膜囊肿鉴别的病变有小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输尿管积水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