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NA干扰的综述

合集下载

RNA干扰(RNAi)

RNA干扰(RNAi)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

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1]。

与其它基因沉默现象不同的是,在植物和线虫中,RNAi具有传递性,可在细胞之间传播,此现象被称作系统性RNA干扰(systemic RNAi)。

在秀丽隐杆线虫上实验时还可使子一代产生基因突变,甚到于可用喂食细菌给线虫的方式让线虫得以产生RNA干扰现象。

RNAi现象在生物中普遍存在。

RNAi与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and transgene silencing)在分子层次上被证实是同一种现象发现:RNA干扰现象是1990年由约根森(Jorgensen)研究小组在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对花青素合成速度的影响时,为得到颜色更深的矮牵牛花而过量表达查尔酮合成酶,结果意外得到了白色和白紫杂色的矮牵牛花,并且过量表达查尔酮合成酶的矮牵牛花中查尔酮合成酶的浓度比正常矮牵牛花中的浓度低50倍。

约根森推测外源转入的编码查尔酮合成酶的基因同时抑制了花中内源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1992年,罗马诺(Romano)和Macino也在粗糙链孢霉中发现了外源导入基因可以抑制具有同源序列的内源基因的表达。

1995年,Guo和Kemphues在线虫中也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1998年,安德鲁·法厄(Andrew Z. Fir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中进行反义RNA 抑制实验时发现,作为对照加入的双链RNA相比正义或反义RNA显示出了更强的抑制效果[1]。

从与靶mRNA的分子量比考虑,加入的双链RNA的抑制效果要强于理论上1:1配对时的抑制效果,因此推测在双链RNA引导的抑制过程中存在某种扩增效应并且有某种酶活性参与其中。

新型药物——RNA干扰技术

新型药物——RNA干扰技术

新型药物——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是指利用RNA分子抑制靶标基因表达的技术,也被称为RNAi技术。

这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基因靶向药物发展方法,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探讨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基本原理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细胞内,RNA分子通过匹配比较与它们相互作用的靶标RNA来抑制特定的基因表达。

RNA干扰的反应主要是通过引入一种小RNA分子来实现的。

这种小RNA分子有两种类型:微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microRNA(miRNA)。

siRNA主要是为了阻断目标mRNA而设计的,可以被细胞内RNA酶制备出来,并且可以通过介导RNA介导的开放式染色质(RNA-induced open chromatin,RIOC)途径来导致靶mRNA的降解。

而miRNA则是通过结合不完美匹配的靶mRNA抑制其翻译。

二、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始于1998年,当时发现C.elegans(秀丽隐杆线虫)中一群基因缺失后,引起其表型发生了特异性变化。

其中,在RNAi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关键的突破是首次发现siRNA。

通过缩短dsRNA(double-stranded RNA,双链RNA)来制作siRNA,能够高度特异性地抑制基因表达。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RNAi技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在RN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广泛的研究证实RNAi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在基因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三、现状在目前的生物医学领域中,RNAi技术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病原体基因组学、基因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

现在RNAi技术已经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前,RNA干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抗癌领域。

RNA干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

该技术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领域,被视为研究生物学、生物医学的重要突破。

本文将详细介绍RNA干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 RNA干扰技术概述RNA干扰是指通过RNA分子介导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技术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了生物细胞自身RNA不同的特性,通过RNA分子指导来沉默靶基因并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进行调控。

RNA干扰技术具有难度低、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 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RNA干扰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小RNA发现。

20世纪末的中期,Andrew Fire 和 Craig C. Mello 等科学家首次提出了RNA干扰现象的概念,并由此探索了该现象的机制和应用。

后来,RNA干扰技术逐渐成为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了基因沉默领域的重要技术。

在RNA干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最初使用的是小分子RNA的工具。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发展,siRNA和shRNA作为转染RNA 干扰技术的重要工具也被广泛使用。

siRNA比shRNA短,因此更容易转染进入到细胞中;而shRNA则需要进入细胞并被加工成小RNA。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基因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CRISPR/Cas 系统等等。

三、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医学中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医学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常常在抗癌治疗和遗传疾病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RNA干扰技术具有局部作用、特异性、有效性高的特点,因此也是基因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医学中的应用之一:1. RNA干扰技术的用于癌症治疗在癌症的精确治疗研究中,人们通常将基因治疗技术与RNA干扰技术相结合,先进而有效地阻止了肿瘤的生长。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RNA干扰:探索基因调控的新领域近年来,一个名词在生物学领域频繁出现,它就是“RNA干扰”。

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机制,RNA干扰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RNA干扰的概念、机制和应用。

一、RNA干扰的概念RNA干扰,全称为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通过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通过降解或抑制特定基因产物的方式,来调节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现象。

二、RNA干扰的机制1. 小干扰RNA(siRNA)的产生RNA干扰的开始是由于产生小干扰RNA(siRNA)。

当外源的双链RNA (dsRNA)或内源性的转录产物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即能够被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从而形成长度约为20-24核苷酸的小干扰RNA。

2. siRNA的导入产生的siRNA会与RNA诱导复合物(RISC)结合,这个复合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与siRNA序列互补的mRNA分子。

导入过程确保siRNA与目标mRNA结合,从而催化这些mRNA的降解或抑制翻译。

3. 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一旦siRNA与特定mRNA结合,RISC会切割这些mRNA分子,导致它们在细胞内降解。

如果切割发生在编码区,会导致部分或完全的mRNA降解;如果切割发生在非编码区,会引起mRNA的转译抑制,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三、RNA干扰的应用1. 基因沉默研究RNA干扰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在细胞和生物体中观察这些变化,可以揭示基因在发育、分化、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药物研发RNA干扰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利用siRNA特异地靶向基因表达,可以高效地减少特定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对许多疾病进行治疗。

例如,肝癌、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 农业和食品安全RNA干扰不仅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也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试述rna干扰的原理和应用.

试述rna干扰的原理和应用.

试述RNA干扰的原理和应用原理介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基因沉默的现象,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方式调控基因表达。

它在生物体内通过小分子RNA(siRNA和miRNA)介导的机制实现,可以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并导致其降解或抑制转录,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RNA干扰的主要原理是,由于siRNA或miRNA的序列与目标mRNA的序列互补配对,形成二重链结构,通过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的介导,将目标mRNA特异性地降解。

RNA干扰可以发生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RNA干扰的应用RNA干扰在基因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应用为例进行介绍:1. 基因功能分析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来研究目标基因在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中的功能。

通过沉默目标基因后的观察,可以推断该基因对特定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基因功能的机制。

2. 新药研发RNA干扰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化合物或药物的靶点,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通过靶向关键基因的RNA干扰,可以模拟药物对这些基因的影响,从而评估化合物或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研发的耗时和成本,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

3. 疾病治疗RNA干扰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例如,通过沉默特定基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实现肿瘤的治疗。

此外,RNA干扰还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和治疗。

4. 遗传改良RNA干扰可以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和品质。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siRNA或m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农作物中不良性状的表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

RNA干扰的前景和挑战RNA干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递送技术:RNA干扰技术需要将siRNA或miRNA送达到目标细胞或组织内,而递送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

RNA干扰综述

RNA干扰综述

RNAi研究及其进展公光业M110107259前言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双链RNA 启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是生物体在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内在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998年,Andrew Fire等首次在线虫中发现RNAi现象,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RNAi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动物中。

由此人们认识到RNAi技术作为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有力的革命性工具,在功能基因组、转基因动物研究、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RNAi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成就之一,2002年又名列《Science》杂志十大科学成就之首,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该研究的最新进展。

正文RNAi的发现: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在进行生物遗传改良的研究中,发现靶生物体内产生了一种非期望的表型。

最早报道的是在1990年美国科学家Jorgensen等,他们在增强矮牵牛花紫色的转基因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是转基因植株部分或完全开白花,表明色素合成途径被关闭而不是被加强。

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共抑制(cosuppresion),后来的研究者称之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此后不久,科学家们开展了真菌中的RNAi 的研究。

1994年,意大利的Cogoni在野生型粗糙链抱霉(Neurospora crassa)的转基因研究中,把抑自身和相应内源基因表达的基因沉默现象称为消除作用(quelling或基因压制)。

1995年,Guo等利用反义RNA技术阻断线虫的par-1基因表达,发现无论是给线虫注射正义RN A还是反义RN A,都可以抑制特异基因(par-1)的表达,结果与反义RNA技术的传统机制正好相反。

这种出乎意料的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从此展开了RNAi在动物体内的研究。

1998年,Frei在研究秀丽隐杆线虫基因沉默时,首次揭开了Guo遇到的悬疑:Guo遇到的正义RNA抑制基因表达现象,是由于体外转录所得RNA中污染了微量双链RNA而引起的,并且还发现双链RNA能够比反义RN A或正义RNA更有效地关闭基因的表达,抑制基因表达的效率比单链RNA至少高2个数量级,他们称这种现象为RNAi。

生物学中的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学中的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学中的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RNA干扰来靶向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的技术。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不仅在基础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应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RNA干扰技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双链小分子RNA干扰(siRNA)或小分子RNA(miRNA)与mRNA的序列互补配对,以靶向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来实现靶向调节基因表达的技术。

在RNA干扰技术中,RNA干扰分子是由一个具有20个核苷酸的双链RNA组成,其中每个链都有10个核苷酸。

RNA干扰分子是通过RNA酶III转录基因组的方式制备的,以形成两个互补单链RNA。

其中一个链称为导向链,它与目标mRNA中具有与之序列互补的区域靶向结合。

另一个链称为剪切链,它通过在目标mRNA上催化切割进一步降低目标mRNA的表达水平。

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siRNA和miRNA。

siRNA是具有完全互补的双链RNA,并且它们由细胞内特定的酶切割而成。

siRNA定向呈现在RISC(RNA诱导靶向切割复合体)上,进而识别和直接切割这种相应的mRNA。

miRNA是由能够形成细长的发夹特征的内源性RNA转录产物。

这种RNA不是完全的互补,但它们也能定向呈现在RISC中,进而促进与相应的mRNA靶向结合,从而影响mRNA的翻译。

二、RNA干扰技术的技术路线RNA干扰技术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siRNA的合成、细胞内递送、靶向RNA的切割和RNA的翻译抑制。

首先,siRNA是通过合成来申请具有与目标序列互补的RNA双链。

接着,siRNA需要被递送到细胞中,并进入到受体细胞中。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把siRNA捆绑到物理或化学方法,例如高分子纳米颗粒、脂质体或某些物理转换。

接着,siRNA进入到细胞质中,并定向进入到RISC,靶向RNA的切割和RNA的翻译抑制即可完成。

rna干扰完整解析

rna干扰完整解析
RNA干扰完整解析
contents
目录
• RNA干扰概述 • 小分子RNA的种类和功能 • RNA干扰的应用 • RNA干扰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RNA干扰概述
RNA干扰的定义
概念
RNA干扰是一种生物体内依靠双链RNA诱导的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 现象。
特点
高效、特异、可遗传性、可传递性。
RNA干扰在细胞记忆和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RNA干扰技术在研究细胞记忆和干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 助于理解这些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潜力。
RNA干扰在非编码RNA研究中的应用
要点一
RNA干扰在lncRNA研究中的 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RNA干扰中发挥重要作 用,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lncRNA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以及如何通过RNA干扰技术对其进行调控。
要点二
RNA干扰在miRNA研究中的应 用
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通过 与mRNA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最近的研究发现了 miRNA如何通过RNA干扰技术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疾 病发展。
RNA干扰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新进展
RNA干扰在农业和生物技术中…
最新的研究发现,RNA干扰技术在农业和生物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用于作物改良、生物防治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RNA干扰在农业科学领域的应用
作物改良
通过RNA干扰技术,可以抑制某些作物的有害基因,提高产量和质量。
抗病性研究
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研究植物抗病性机理,培育抗病性更强的作物品种。
转基因植物研发
RNA干扰技术可用于研发转基因植物,为解决粮食短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RNA 干扰的综述
一、相关概念
基因沉默:通过人工手段使基因的最终产物无法表达。

分为转录前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TGS
和PTGS )。

TGS 是指转基因在细胞核内RNA 合成受到了阻止而导致基因沉默,例如转基因植物体内特定基因的甲基化,导致
无法转录。

PTGS 则是指转基因能够在细胞核里被稳定地转录,但在细胞质里却无相应的mRNA 存在这一现象。

反义RNA :反义RNA 是指与mRNA 互补的RNA 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 互补的RNA 分子。

由于核糖体不能翻
译双链的RNA ,所以反义RNA 与mRNA 特异性的互补结合, 即抑制了该mRNA 的翻译。

该技术属于
上述的PTGS 。

二、发现简史
上个世纪末,反义RNA 作为一项基因治疗
的新技术引起不少研究人员的兴趣,然而在一
些实验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向细胞中导
入与目的mRNA 序列相同的正义RNA 和与之
互补的反义RNA 一样,可以产生阻断mRNA
翻译的效果。

这与传统的反义RNA 技术相悖。

之后人们发现,将双链RNA (dsRNA ,由
正义RNA 和反义RNA 结合而成)注入,诱发了
比单独注入二者之一都要强得多的基因沉默。


后也证实纯化的正义RNA 没有诱导作用,而反义
RNA 的诱导作用也很小,而之前正义RNA 引发
基因沉默的实验结果也被证实是由于其中受到了
微量dsRNA 的污染。

(如右图T1、T2所示)
T1(上)T2(下)
三、原理与应用
概述:细胞由于进化的机理,有一套降解双链RNA的酶系统(抗病毒感染)。

RNAi就是利用这一系统,人工引入一段和目标RNA互补的序列,这样,在细胞内形成双链RNA,诱发降解机制。

使目标RNA降解,无法被进一步翻译了。

具体过程:
第一步(起始阶段):是较长ds RNA在ATP参与下被
RNaseⅢ样的特异核酸酶切割加工成21~23nt的由正义和反义
链组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siRNA
的两条单链末端为5’-磷酸和3’-羟基,且3’端均有2~3
个突出的核苷酸。

果蝇中的RNaseⅢ样核酸酶称为Dicer。

第二步(效应阶段)是siRNA 在ATP参与下被RNA解旋
酶解旋成单链,并由其中反义链指导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
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在ATP酶的作用
下,活化的RISC以单链siRNA为向导识别同源性的单链靶mRNA,并在距离RISC的3’端11个碱基位置切割靶mRNA,导致靶基因的沉默。

(RISC由siRNA、解旋酶、ATP、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等多种成分组成。


此外,siRNA不仅可引导RISC切割靶mRNA,而且可以以siRNA
作为引物在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作用下以靶mRNA为模板合
成新的dsRNA ,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生成大量的次级siRNA。

形成一种链式反应,使特定的基因表达被阻止。

这解释了上述实验中表现
出的dsRNA的微量性和高效性。

RNAi 作用的高度特异性有可能特异地抑制致病的突变等位基因,但
又不影响正常的等位基因。

同时,肿瘤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网络调
控异常的结果,传统技术诱发的单个癌基因的阻断不可能完全抑制或逆转
肿瘤的生长,而RNAi可以利用同一基因家族的多个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这一特性,设计针对这一序列的dsRNA分子,只导入一种dsRNA 即可以使多个基因同时沉默。

这使得该项技术有着广阔的肿瘤治疗前景。

但如今仍有几个问题尚待解决:一是运载体系,如何将双链RNA高效特异的转入体内靶细胞仍是一个难题;二是双链RNA特异性十分局限,只有在序列长度极小的时候才可以具有局限性,大于30个核苷酸的双链RNA进入哺乳动物的成体细胞后,会非特异的阻断基因的表达;三是序列的选择原则尚不清楚,这导致在针对一个特定mRNA进行RNAi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找到用来沉默它的的siRNA序列(21-23nt左右),只能通过多次多量的尝试找到该序列;四是目前RNAi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研究报道不多。

除此之外,siRNA的稳定性、在多基因家族中的非特异性问题以及如何将RNAi技术运用到临床试验等问题也都不清楚。

目前,RNAi已经被证实可以直接运用于治疗小鼠体内的肝炎病毒,尚不能用于人类。

该项技术虽尚不成熟,但其高效、微量、特异性使得大多数人认为,对它进行研究是值得的。

期待在将来能够参与到有关研究中,甚至在临床中能够使用到该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