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学提纲

心理测量学提纲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1 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记住例子) P24-P26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2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区别: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是动词意义上使用的,而心理测量则是以测验为工具来了解人类心理的活动,是动词意义上的。

因此,相对而言,心理测量的意义更为广泛一些。

P26-P273 心理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心理测量的客观性P284 心理测量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二按测验的对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三按测验的材料分类: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速度测验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类: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第三章心理测量的误差5 误差的种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6 真分数理论 P48-P50第四章心理测量的信度7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8 影响信度的因素:(1)被试因素(2)主试因素(3)施测情境因素(4)测量工具因素(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P82-P839 重测信度公式 P6710 复本信度公式与重测信度一致 P7011 提高信度的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项目的长度(2)因素分析和鉴别力分析(3)弱势矫正(4)控制测验项目的难度(5)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12 信度的种类:(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分半信度(4)同质性信度(5)评分者信度第五章心理测量的效度13 效度: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所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14 效度的种类:(1)内容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3)构念效度15 效度的估计方法:(1)专家评定法(2)统计法(3)经验法 P107-P10816 效度与信度关系 P10417 影响效度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1)测验的长度(2)测验的信度二效标的因素(1)效标的选择(2)测验与效标之间的关系类型(3)效标测量的信度三样本的代表性四干涉变量第六章心理测验的编制18 编制测验的步骤:一测验编制的准备阶段:确定目的与制定计划(1)确定测验目的(2)拟定编题计划二测验的正式编制阶段:产生测题与合成侧体(1)产生测题(2)合成测题三测验编制的完善阶段:测验标准化与性能评估(1)测验的标准化(2)测验性能评估(3)编写测验指导手册19 测验题目的来源:20 测验编制的原则:(1)信度好(2)效度高(3)难度适中(4)区分度强P146-P14721 二分法计分项目的难度计算 P15722 项目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程度,又称鉴别力注意课本P162的“鉴别指数用于题目评价”的表格,记住数据当样本较大(>100)或分数分布是正态分布时,一般按照高低分组各取百分之27规则进行相关法(项目-总分相关) P63 记住例题23 项目分析: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目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目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目
1.《心理学导论》(第15版),作者:尼尔·卡尔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统计学》(第6版),作者:大卫·科利波特,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社会心理学》(第12版),作者:戴维·迈尔斯、查尔斯·斯塔特、理查德·考夫曼,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认知心理学》(第7版),作者:罗伯特·斯特恩伯格,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5.《发展心理学》(第9版),作者:菲利普·斯特恩伯格,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6.《人格心理学》(第10版),作者:杰里米·帕吉特、戴维·佩里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7.《神经心理学》(第6版),作者:艾伦·科斯特利、丹尼斯·柯伊尔,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心理治疗学》(第9版),作者:理查德·沙普罗、霍华德·伯克、莱斯利·格林伯格,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9.《心理测量学》(第9版),作者:唐纳德·卡恩、尼古拉斯·洛弗,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实验心理学》(第7版),作者:罗伯特·里斯曼、艾伦·弗里德曼,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 -。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与理解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表(或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任何测量都应当尽量具备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1、参照点:计量的起点(零点)。

参照点可分为两类:a.绝对零点(无):如长度为0、重量为0;b.相对零点(人定的参照点):海拔为0。

温度既有绝对零点(-273℃),也有相对零点(冰点,0℃)。

理想的参照点为绝对零点。

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是采用相对零点。

如:考试成绩为0,并非一点知识也没有学到。

2、单位:理想的单位要求能够满足两个条件:a. 确定的意义(大家都有同样的理解);b. 相等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测量的单位往往难以满足上述条件,比如考试成绩,分数也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等的价值。

量表:能够使事物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量表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按照精确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4类:1、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无参照点,无单位。

这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事物的类别,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

比如:运动员号码,学生学号。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无参照点;即便有单位,但单位肯定没有相等的价值。

顺序量表不仅可指明类别,而且可指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比如:运动员名次;学生的成绩优、良、可、劣,计为4、3、2、1;Likert5点量表12345。

3、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但无绝对参照点,只有相对参照点。

比如摄氏温度、IQ分数。

再比如海拔高度10米、20米,不能说后者为前者2倍。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既有相等的单位,也有绝对参照点,是最完善的量表。

比如长度、重量。

一般说来,心理量表大多数是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心理测量(Anastasi定义):心理测量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为样本:心理测量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探讨心理特质,须选取行为样本。

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

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

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心理测量的历史(一)国外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1.测量产生于社会的实际需要2.冯特的实验心理学3.高尔顿的遗传理论测量4.卡特尔的个别差异研究5.比纳和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产生6.心理测量的蓬勃发展与应用(二)我国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1.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2.民主革命时期心理测量的发展3.新中国时期心理测量的发展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和要素2.测量的量表(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定义2.心理测量的性质三、心理测验的分类和作用(一)心理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2.按测验的对象分类3.按测验材料分类4.按测验的目的分类5.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6.按测验的要求分类7.按测验的性质分类8.按测验的应用领域分类(二)心理测验的功能1.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测验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一、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的目的1.测量对象2.测量目标3.测量目的(二)制定编题计划(三)编辑项目(题目)1.收集有关资料2.选择项目形式3,编写和修订题目(四)项目的试测和分析1.试测2.项目分析(五)合成测验1.项目的选择2.项目的编排3.编制复本(六)将测验标准化1.内容2.施测3.评分4.常模(七)对测验的鉴定1.信度2.效度(八)编写测验说明书二、测验题目的编制技术(一)命题的一般原则(二)测题的种类及编制第三章测验的实施和计分一、测验的实施(—)测验实施的一般程序1.标准化指导语2.标准时限3.测验的环境条件4.计算机辅助的测验实施(二)主试的职责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2.施测中主试的职责二、测验的计分和分数的合成(—)计分的一般程序1.计分的基本步骤和要求2.论文题计分3.客观题计分(二)测验分数的合成1.题目的组合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三、测验的误差(一)误差的定义和种类1.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2.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3.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第四章测验结果的解释一、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一)常模团体的组成1.常模团体的性质2.常模团体的条件(二)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1.发展量表2.商数3.百分位4.标准分数(三)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1.转化表2.剖析图3.常态百分位图表二、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一)内容参照分数1.内容参照分数的定义2.几种主要的内容参照量表3.内容参照分数的评价(二)结果参照测验1.结果参照分数的定义2.呈现结果参照分数的方法第五章测量的信度一、信度的性质(一)信度的定义(二)信度系数(三)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1.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2.两种测验分数的比较二、信度的类型及估计方法(一)重测信度(二)复本信度(三)分半信度(四)同质性信度1.同质性的含义2.同质性的测量(五)评分者信度三、影响信度的因素1.团体的异质性2.团体的平均水平(二)题目的数量(三)测验难度(四)间隔时间四、信度的特殊问题(一)速度测验的信度(二)标准参考测验的信度(三)分测验的信度(四)差异的信度(五)变迁的测量第六章效度一、效度的性质(一)效度的定土(二)效度和信度的关系(三)影响效度的误差来源1.测验组成方面2.测验实施方面3.被试反应方面(四)效度的类型二、内容效度(一)内容效度的性质1.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2.测验题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二)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1.专家判断2.统计分析3.经验法(三)内容效度的特点1.内容效度的特定性2.内容效度常与表面效度搞混(四)内容效度的应用和评价三、构想效度(一)构想效度的定义(二)确定构想效度的方法1.测验内方法2.测验间方法3.研究测验的实证效度4.考察实验变量对测验分数的影响5.搜集某些变异上的证据(三)对构想效度的评价四、实证效度(一)实证效度的定义(二)效标1.效标与效标测量2.效标测量的条件3.常用的效标4.效标的特性(三)确定实证效度的方法1.相关法2.区分法3.命中率4.功利率(四)影响实证效度的因素1.测验的长度2.被试的取样3.所用的效标4.干涉变量(五)效度资料的概化第七章项目分析一、项目难度(一)难度的定义(二)难度的计算1.二分法记分的项目2.非二分法计分的项目(三)难度水平的确定(四)测验的难度(五)常态化等距难度量表二、区分度(一)确定区分度的方法1.项目特征曲线2.项目与效标的相关3.鉴别指数(二)区分度的相对性(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三、项目分析的特殊问题(一)备选答案的反应模式(二)速度测验的项目分析(三)标准参考测验的项目分析(四)项目—团体的相互作用。

2024心理学347考试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试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试大纲
2024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代码:347)的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目标包括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较大比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简答题和论述题则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应用能力。

四、考查内容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具体考查范围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要求进行调整,考生需关注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

五、考试要求
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探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三、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第三学期(秋)五、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六、适用专业(层次)应用心理学本科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

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

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

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一、孔子二、孟子三、刘邵与《人物志》四、科举取士制度五、中国民间第二节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第三节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第四节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一、旧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与停滞二、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三、近20年来的发展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了解:测验的种类,测验的应用理解:测量的基本问题,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测量的基本问题一、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40.1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目二《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

40.1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目二《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测量学》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郑日昌,郑永红,周益群著. 《心理测量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戴海崎,张锋,陈雪枫. 《心理与教育测量》(修订本).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二、课程纲要(一)心理测验的总论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含义;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心理测验发展的历史。

(二)心理测验的编制心理测验的编制步骤;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三)信度信度的的概念、种类;信度的估计方法;影响信度因素;提高信度方法。

(四)效度效度的概念、种类;效度的估计方法;影响效度的因素;提高效度方法。

(五)常模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常模的类型;百分等级、T分数、标准十分、离差智商、比率智商等常模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测验分数的正确解释方法。

(六)心理测验的使用与应用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七)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发展;中国比奈测验、韦氏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希一内学习能力测验等智力测验的适用条件、内容、施测步骤、评分方法和分数的解释方法。

(八)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种类和编制方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人格测验的适用条件、内容、施测步骤、评分方法和分数的解释方法。

(九)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种类和用途;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编制;主观题和客观题的优缺点。

(十)临床测验学习障碍的概念、成因与促因及鉴定方法;儿童多动症的概念及诊断;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和测量;心理健康问卷(SCL-90)的使用。

三、考试题型及样卷福建师范大学201 年成人学士学位考试题目卷(黑体小三号粗体)《考试科目名称》A/B卷开卷(楷体GB2312小三号粗体)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宋体五号)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重要提示:本试卷仅为考试题目,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方为有效,在本试卷直接作答均不给分。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础
l.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二)经典测量理论
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心理测量的误差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

4.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三)项目反应理论
1.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
2.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
3.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
(四)概化理论
1.方差分量的估计
2.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
3.G研究与D研究
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4.测验标准化
5.测验等值技术
(二)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三)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四)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五)常用心理测验
1.成就测验
2.智力测验
3.能力倾向测验
4.特殊能力测验
5.创造力测验
6.人格测验
7.态度测验
8.兴趣测验
9.心理健康量表
10.发育量表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参考书目:
金瑜,《心理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墨菲、大卫夏弗著,张娜等译,《心理测验原理和应用(第6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