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反思
《不向命运屈服的科学巨星》读后感(霍金篇)

《不向命运屈服的科学巨星》读后感
史蒂芬·霍金,一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既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也是数学家,更是我最敬佩的人。
在《不向命运屈服的科学巨星(霍金)》这本书里,我被霍金在学术上的成就震惊到了。
他的一生都沉浸在了对宇宙时空的研究中。
他曾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也曾提出并证实了黑洞会发光、会变小等理论,更是在还在攻读博士的时候就发现并证实了霍耶教授论文中的错误。
这些都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也是让霍金从此声名大噪的依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伟人,却承受了普通人所不能想象的痛苦。
在他21岁的时候,他被诊断出患了“渐冻症”,并被告知只能再活两年。
多么巨大的打击啊!疾病的大石直接砸向了这位前途光明的青年。
但霍金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并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研究当中。
渐渐地,他无法行动,也没法说话,但他心中对于宇宙对于科学的热情从未有一丝的消
退。
正是这份热情以及他坚定不移的意志,让他出乎众人意料地多活了五十多年。
霍金的不屈令我羞愧,曾经的我是那么的脆弱。
七岁那年,我因为贪玩摔碎了碗,碎片在我的嘴角划了一道三厘米长的伤口。
虽然很快就去了医院缝了起来,但还是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都戴着口罩,生怕别人看出什么而笑话我。
要不是爸爸妈妈的鼓励,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摘下口罩。
读过《不向命运屈服的科学巨星(霍金)》,想到他仅剩两只手指能够活动,还做出了那么多的成就,我在学习中遇到的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了。
《爱问的霍金》教学反思

《爱问的霍金》教学反思《爱问的霍金》教学反思在上完《爱问的霍金》一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如你现在和霍金面对面,你想对霍金说些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听着他们的回答,我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在学完了课文以后,孩子们都能很协作的对名人作出这样的评价。
而对于同学自己来说,名人依旧离他们那么遥远,他们所说的学习名人的精神,毕竟能落实多少,不得而知。
我感觉到,他们的回答是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于是,我接着问,你们知道霍金长大以后,又是什么样子吗?“他长大以后成了闻名的科学家。
”全班孩子整齐的答道。
这是从课文中读到的内容。
“还有吗?”我接着追问。
“我听爸爸妈妈说,后来霍金成了一个残疾人。
”一阵缄默之后,最终有一个小小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尴尬。
于是,我开头给孩子们讲霍金的故事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诞生在英国首都伦敦。
小时候的霍金盼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可是他在学校期间学习成果并不好,虽然他很爱动脑筋,介他的评议还跟不上思维,有时候说话有点结巴。
他的想像力特别丰富。
有一次,他曾经想出过进入自己屋子的11种法。
还有一次父母带他去看戏,舞台上搭的宫殿像变论述似的升到天上去了,而霍金却满处去探寻这座宫殿。
他心想:升到天上去的东西肯定还会落下来的。
除了爱动脑筋之外,霍金小时候还受摆布小玩意,动手力量也很强。
他上学校五班级那会儿。
正赶上电脑问世,于是他和几个同学一道找来一堆零件,还真的装了一台电脑,引来许多人的到学校参观。
霍金高中毕业的时候,天文学是他最宠爱的专业。
可是,他认为物理制约了整个宇宙的行为,因此又喜爱上了物理学。
1959年他顺当地通过了牛津高校的入学考试,进入该校学习物理。
在高校读书期间,霍金的爱好特别广泛,他时常在划船角逐中担当舵手,还特殊爱观赏古典音乐和阅读科幻小说。
后来,他以优异的学习成果从牛津高校毕业,来到剑桥高校攻读天文学讨论生。
当时正值60年月,天文学方面的四大发觉获得了四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霍金在科学讨论方面刚刚崭露头角,前程似锦。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霍金》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霍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对象分析本教案适用于高三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知识。
本课程的学生是为高考而学习的,因此对于课程的内容深度和掌握程度要求较高。
同时,本教材涉及了科普知识和哲学思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课文内容,包括霍金的学术成就、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天文、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大自然的奥妙和未来的发展等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霍金的学术成就和人生哲学,同时了解天文、物理等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存在的意义、大自然的奥妙和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在开课前的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一些游戏、练习或音乐等活动,让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氛围良好,为正式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课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在学习课文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分析霍金的人生哲学及其对人类的启示,让学生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4.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 课堂练习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和提高。
例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程设计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4. 课程总结在本节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天文、物理等科普知识的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霍金的学术成就和人生哲学,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霍金读后感(精选6篇)_霍金的读后感

霍金读后感(精选6篇)_霍金的读后感霍金读后感(精选6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霍金》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霍金传》读后感,欢迎阅读。
《霍金》读后感一霍金是一位的非常富有传奇人生的物理天才,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的是空前绝后的。
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但是他的头脑可以自由探索整个宇宙。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书中描写到,霍金具有很高的天赋,17岁时就考进了牛津大学。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年却在21岁时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医生宣判他只有两年的生命。
面对这一切,霍金也曾悲绝望,每天关在房间里喝酒、听音乐。
但这样的绝望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几个月,他又勇敢的站起来了,视残疾不存在,重新回到快乐的生活中。
他和同事为了天鹅座的黑洞而打赌,他在电视系列剧中出演角色,他为女儿购买的衣物永远都非常合身,他甚至是一个活泼好动的人——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也许是因为保持乐观的心态,霍金居然又奇迹般的活了四年。
并且在这四年里写成了名为“宇宙的扩张性”的博士论文。
随着霍金的身体的不断恶化,最终不得不在他26岁的时候坐上了轮椅。
虽然如此,他依然将生活和工作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不亚于一个繁忙的正常人。
然而,最终霍金还丧失了语言功能,成为一个不能用语音表达思想的人。
但这一点点都没有影响霍金的情绪,通过使用“补偿者”这个电脑软件,霍金又可以艰难的借助语言合成器“说话”了。
霍金故事读后感

霍金故事读后感1、霍金故事读后感导语:我也是象那位记者一样认为,霍金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离开轮椅了。
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霍金故事读后感,欢迎借鉴!霍金故事读后感篇一“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读《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我若有所悟。
这段话象火花一样闪耀在我的心间。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主要讲的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事业,顽强地向命运挑战。
最终,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霍金,他身残志坚、宽容大度、懂得感恩、开朗乐观……他的优点多得数不胜数。
“卢伽雷氏症”,面对这样可怕的病魔,他没有低头叹息、悲观消沉,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昂头挺胸,正视现实,勇敢地挑战命运。
当年轻的女记者莽撞地脱口而出而触及他内心伤痛的话语时,他没有大声呵斥,火冒三丈,而是面带微笑,用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让全场掌声雷动,令在场人为之倾倒。
霍金,不仅是一个生活强者,还是一个非凡的物理天才。
他撰写了科学着作《时间简史》,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模型,被选为最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象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科学讲座的教授。
霍金的一生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霍金,他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能做到不屈不挠、开朗乐观、宽容大度……我们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伙伴们闹得不可开交,导致不欢而散的结果。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可说是众所周知,但有几人能做到?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我们本应当涌泉相报;然而对于父母,我们是变本加厉的索取。
对于生活中或学习上的小挫折,我们选择的是退缩不前还是迎难而上?成功总在风雨后,让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去浇灌那朵成功之花吧!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往往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的意义霍金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霍金读后感《生命的意义》是一本由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所著的畅销书籍。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和震撼。
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引导读者深思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书中,霍金首先对生命的起源进行了探讨。
他通过逻辑严谨的观点和详实的科学证据,向读者展示了宇宙诞生的奥妙。
他指出,生命的起源并非天意所赋予的,而是宇宙演化的结果。
这个观点令我深思:我们作为生命的存在,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是如此微小却又如此重要。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霍金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之情。
他深信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宇宙中的一颗星星,还是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中创造出来的奇迹,都承载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生命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本科学读物,更是一本帮助我思考人生的哲学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和宇宙有了全新的认知,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存在。
这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霍金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
他将复杂的科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他的观点和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和宇宙的关系,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
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我们个体的存在,更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激情,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除了个人的价值,生命还有更大的意义。
人类作为智慧的生命体,有责任保护和维护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保护环境,保护生命。
阅读《生命的意义》是一次对自我的思考和反思之旅。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并深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
作为读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它来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通过与书中的观点和思考进行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奥秘,并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霍金的读后感

1、当我第一次读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的时候,便被霍金那种乐观、感恩的心深深地感动了。
我也是像那位记者一样认为,霍金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离开轮椅了,全身也只有三跟手指能动,交流也无比的困难。
命运对霍金来是是不公的。
但是霍金的回答却令我非常吃惊。
霍金用他那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所有人。
他回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大大脑还能思维。
有我一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正视自己的命运,他并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
却觉得自己还拥有许多。
我读了之后非常感动,在心灵震颤之后。
我还深思了许久。
突然,我大脑海里闪过一段文字: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要有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只要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
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
一个人拥有这些,便是拥有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霍金,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他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命运。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
而我们,一个正常的人,难道就做不到吗?不,不是的。
只要我有一颗感恩的欣,是一个会用脑思考的人,我们便可以使自己崇高。
有一句话说得好啊:“人不一定能是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我佩服霍金,他用一个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战胜病魔。
他不断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奋斗的目标。
2、近日,我们上《轮椅上的霍金》一文,读完课文后,我无不被霍金那感人肺腑的故事所震撼。
英年的霍金在21岁时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但他还是坚持奋斗,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再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霍金又一次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求索的科学精神打动了所有人: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手指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啊,如果我是那位霍金,我一定会觉得:命运对我太残酷、让我失去太多了。
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读后感

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读后感《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读后感》(一)嘿,朋友!最近我读了史蒂芬霍金的故事,真的是被深深震撼到啦!霍金,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但真正了解他的经历后,那种敬佩之情真的是油然而生。
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患上了可怕的疾病,全身几乎不能动弹,只有几根手指还能稍微活动一下。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被击垮了,觉得人生没希望了。
可霍金不是!他就像一个超级战士,愣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继续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他的大脑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超级计算机,不断地思考着那些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他提出的那些关于黑洞、宇宙起源的理论,简直太酷了!虽然我可能不能完全理解那些高深的科学知识,但我能感觉到他的智慧是多么的无穷无尽。
每次想到他坐在轮椅上,还那么专注地研究,我就觉得自己平时遇到的那些小困难根本不算啥。
人家那么大的挑战都能克服,我还有啥理由抱怨和退缩呢?霍金的故事也让我明白,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脚步。
只要心里有火,有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就没有什么能真正拦住我们。
霍金的故事给了我大大的力量,让我想要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读后感》(二)亲,我来跟你聊聊我读完史蒂芬霍金故事后的感受哈。
哇塞,霍金这个人简直太牛了!一想到他的经历,我就忍不住感叹。
他本来有着光明的前途,却被命运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得了那种让身体逐渐失去控制的病。
但你知道吗?他可没有向命运低头。
就算被困在那小小的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像火箭一样冲向了宇宙的深处。
我就在想,他得多有毅力啊!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却还能坚持研究,写出那么多厉害的著作。
他的《时间简史》我虽然看不太懂,但光听名字就觉得超级神秘和高大上。
霍金的故事也让我反思自己。
有时候我稍微遇到点难题,就想放弃,觉得太难了。
可跟霍金比起来,我的那些困难算个啥呀?他都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奇迹,我怎么就不能再努力一把呢?而且,霍金不仅仅是个科学天才,他还是个超级勇敢的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出现了一点意外:
师:每天下午四点应该是霍金干什么的时间?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此时应该是霍金喝午茶休息的时间,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此时的霍金却仍然和研究生们一起交流对宇宙的看法。
从而感受到霍金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精神。
然而学生的回答都很令我失望。
)
生1:是霍金研究和交流的时间。
师:应该(我强调了应该)是这样吗?
生2:应该(他也强调了应该)是霍金和研究生们交流对宇宙看法的时间。
生3:应该是霍金和研究生们一起工作的时间。
(显然,学生的回答和我的想法事与愿违,作为一个没有丰富教学经验新手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很来火,打心眼里有些来火,暗自叫骂着帮学生怎么如此“不听话”,心想:要是公开课怎么办呀?)
(正因为没人听课,所以我仍然有思考得空间,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正在郁闷之时,我灵机一动)师:同学们,其实下午四点钟是霍金喝午茶休息的时间,但同学们都没有发现,反而都认为那就是他的工作时间。
为什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错觉呢?
(不是要尊重学生吗?将错就错。
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再说。
)
生一片寂静,认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
(大约1分钟)
生1:这让我觉得霍金坚持工作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2:霍金真是太热爱自己的工作了。
生3:霍金即将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了。
……
(太令我吃惊了,太透彻了,如果我紧抓教案不放,如果我没有“灵机一动”怎么能让我又如此大的收获?“霍金的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多好的理解啊!真是预设的再妙也没有生成的精彩呀?)意外的精彩——《轮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