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戏曲及其特点(15).doc

合集下载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中国的戏曲剧种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三个地方戏剧剧种进行一些常识介绍,包括京剧、湖南花鼓戏和川剧。

1.京剧:京剧是中国著名的曲艺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

它通过歌唱、说白、做功、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故事,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有:(1)精妙的表演技巧:京剧强调表演技巧的学习和传承,演员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训练,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技艺。

其中包括"三样"技艺,即唱腔、表演和化装。

(2)固定化的剧目结构:京剧常使用传统剧目,如《红楼梦》、《霸王别姬》等。

这些剧目有固定的结构,包括开场、唱段、才子钦仰、绝技、武戏、大对唱和结尾等。

(3)奇特的脸谱和服装设计:京剧的脸谱和服装设计非常精美,代表了剧中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脸谱和服装,如红色脸谱代表猛将,绿色脸谱代表忠诚的角色等。

2.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鼓乐和舞台表演而著名。

它有以下特点:(1)独特的鼓乐:湖南花鼓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独特的鼓乐。

其中的花鼓是演员最重要的表演道具,演员在表演中通过手中的花鼓击打出旋律,并配合舞台动作进行表演。

(2)丰富多样的舞台表演:湖南花鼓戏注重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舞蹈动作、娴熟的鼓乐演奏和声线的处理,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3)热烈、欢快的剧情氛围:湖南花鼓戏通常以热烈欢快的剧情为主题,通过欢乐、轻松的方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演员们在表演中常常要同时唱歌、演舞和击鼓,给观众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3.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戏曲人物而著称。

川剧的特点包括:(1)独特的唱腔和音乐:川剧特有的唱腔和音乐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川剧的唱腔声线宏亮、深情激昂,演员们在表演中通过高昂嘹亮的唱腔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一、京剧1.格调庄重:京剧追求庄重的格调,注重切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咬文嚼字、端庄慢儿、大小调等表演手法,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2.唱念做打:京剧以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四种表演方式为主,唱腔极具音乐性,念白富有旋律感,做功表现人物形象,打斗热烈激烈。

3.精致细腻:京剧注重各个细节的表演,从脸谱的化妆到服饰的选择,从肢体动作到眼神表情,都力求精致细腻,丰富角色的内涵。

二、豫剧1.古朴沉稳:豫剧以其古朴纯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在表演时注重体现人物的深情厚意,以沉稳的态度展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高昂豪放的唱腔:豫剧的唱腔豪放高亢,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和激情。

演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3.刀枪舞台:豫剧中经常出现武打动作,刀枪舞台成为豫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战斗的动作和用具的运用,展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评剧1.生动活泼:评剧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而闻名,演员以独特的语调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活跃了整个舞台氛围。

2.独特的旦角表演:评剧中的旦角表演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旦角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出女性角色的婉约、柔弱和细腻。

3.无穷的表演技巧:评剧中特别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篇章(以评书为主),礼仪、听远、独轮车等,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娓娓动听。

四、黄梅戏1.柔美婉约:黄梅戏以其柔美婉约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剧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民间传说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3.浓烈民间色彩:黄梅戏源于江南民间,因此戏中常常出现平民百姓和民间故事,展现出浓烈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五、越剧1.婉约细腻:越剧以其婉约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柔美的唱腔和灵巧的动作,展示出角色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

春节的传统戏曲越剧与京剧的地方特色

春节的传统戏曲越剧与京剧的地方特色

春节的传统戏曲越剧与京剧的地方特色春节的传统戏曲——越剧与京剧的地方特色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与春节紧密相连的,是各式各样的传统戏曲表演。

越剧和京剧作为中国两大著名的戏曲艺术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围绕春节,对越剧和京剧的地方特色进行探究。

一、越剧的地方特色越剧,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浙江、上海一带为中心。

这种戏曲形式在春节期间,常常作为地方剧团演出的重要节目之一。

越剧在艺术形式、表演风格、服饰特色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

1. 艺术形式独特越剧以婉约、细腻的唱腔、柔美的身段和细腻的化妆为特色。

在春节期间,许多越剧演出常常选取跟春节相关的主题,比如《红楼梦》、《牡丹亭》等,既能展现越剧艺术的精髓,又能凸显节日氛围。

2. 表演风格独特越剧的表演风格婉约、细腻,强调唱腔的情感表达和形体的优美。

演员们通常会通过细腻的唱腔和动人的姿势,将戏曲中角色的内心情感传达给观众。

在春节期间,越剧演员还会加入一些喜庆的元素,例如对联、红灯笼等,让演出更加贴近节日氛围。

3. 服饰特色独具越剧的服饰以浅色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服饰的细节之美。

在春节期间,演员们会根据不同戏曲的内容和情节,选用不同颜色的服饰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常见的有红色、黄色、金色等鲜艳色彩的服装。

二、京剧的地方特色京剧,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源于北京地区。

它以古典、庄严的风格著称于世,并且在春节期间经常有大型京剧演出。

京剧的地方特色体现在艺术形式、表演风格、音乐特点等方面。

1. 艺术形式尊贵庄重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形式,注重角色的造型和动作的规范。

在春节期间的京剧演出中,经常会选择古老传统的剧目,如《长生殿》、《白蛇传》等,通过精湛的表演和庄重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京剧的尊贵和庄重。

2. 表演风格独特京剧的表演风格以唱、念、做、打相结合为特点,注重形体的大气与角色的神态表现。

演员们通常会通过宏亮有力的唱腔和夸张夺目的动作来营造气势磅礴的舞台效果。

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第一篇: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京剧】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

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

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

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

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

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

后来,徽班又吸收,溶化了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

当时称为“皮黄”,又名“京调”。

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

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一百多年来,京剧著名演员先后辈出,特别是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剧艺术的珍贵财富。

解放后,京剧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并成功地演出了许多现代题材剧目,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京剧艺术代表团还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轰动了世界艺坛。

【昆曲】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

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

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

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

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

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导语: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各种种类戏曲的特点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各地方的戏曲介绍

各地方的戏曲介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卜•载与阅读!各地方的戏曲介绍导读:安徽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米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L1J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具风格”. 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影响遍及全国,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当今,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特色.河南的豫剧豫剧,原称“河南梆子”,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自看到有尖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 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遍布河南全省.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分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Lh西、L1J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豫居[|艺术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豫剧音乐丰富多彩,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豫剧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红色娘子军》等.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浙江的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嗦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嗦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并于1916年进入上海,吸收绍剧、京剧所长,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越剧的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表演比较真切细腻.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如,《梁LU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柳毅传书》《祥林嫂》《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四川的川剧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居!1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川剧融昆腔、空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剧剧目丰富,搜集的剧目近两千出.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川剧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生动细腻, 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神奇绝妙的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特技令人赞叹・“装龙像龙,装虎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丿(I剧表演的话,在丿(I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扮演角色、通过对话和行动组织起来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剧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剧种及其特点。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其特点是唱念做打,形体动作优美,面具多样。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背等。

唱指的是演员通过特殊的唱腔表达情感,念指的是以念白和念诗的方式进行对话,做指的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打指的是武术动作,舞指的是身体的舞蹈。

此外,京剧的脸谱也是其独特之处,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角色的性格。

2.话剧: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它从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受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影响,强调真实性和自然性。

话剧的特点是对话自然流畅,注重现实生活的描绘,更加注重角色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话剧通常以舞台为背景,通过舞台布景、灯光等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和场景转换。

3.歌剧:歌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意大利,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

歌剧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角色特点,舞台布景和服装非常讲究,以壮丽的场面和悲壮的情节为特色。

歌剧的音乐通常由交响乐队伴奏,以大合唱、咏叹调、二重唱等形式表达。

4.木偶戏:木偶戏是一种使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形式,流行于世界各地。

木偶戏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操纵木偶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通常使用人形木偶或动物木偶来扮演角色。

木偶戏通常伴随着音乐和对白,舞台布景和道具非常精致,使观众能够沉浸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

5.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剧:佛朗明哥舞剧起源于西班牙,是西班牙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

佛朗明哥舞剧的特点是快速的踏步、激烈的身体动作、强烈的情感表达。

它通常以吉他的伴奏为背景,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出西班牙风情和激情。

6.中国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源远流长,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在不同地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剧种,其中著名的有京剧、粤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秦腔等。

1.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 (唱、白、舞、功)的表演形式,注重武打、舞蹈、唱腔和化妆。

京剧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角色分为生、旦、净、末等行当。

2.粤剧(Cantonese Opera):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广州话为主要表演语言,曲调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

粤剧重视歌唱,舞蹈和杂技等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打击乐器伴奏。

3.越剧(Yu Opera):越剧是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源于苏州地区,以苏州话为表演语言。

越剧以其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婉转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剧情多以浪漫爱情故事和历史传奇为主题。

4.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唱腔激越明快,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简练优美。

5.其他剧种:中国传统戏曲还有许多其他的剧种,如豫剧(河南地区)、评剧1/ 2(北方地区)、川剧(四川地区)、闽剧(福建地区)等,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服饰、化妆、表演技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虽然受到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但传统戏曲依然在文化传承、演出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护。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戏曲及其特点(15)
(三十五)黔剧
黔剧,地方剧种,曾名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发展而成的。

黔剧是由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扮演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民间说唱艺术的传统;它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员一般比较年轻。

黔剧唱腔用贵州方言演唱,以贵阳官话及黔西话为代表,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声、韵、调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黔剧的基本唱腔均属四句式板式变化体,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并按尾字平仄偶句押脚韵的规律,形成严格的上下句式。

黔剧唱腔由基本唱腔和其它唱腔两类组成,形成了以板式变化
为主,单曲体为辅的综合体制。

黔剧戏衣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特点,视剧情和人物性格而设计。

(三十六)龙江剧
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扎根黑土,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黑土艺术风格使它在琳琅满目的地方戏剧种中独具神韵。

龙江剧是五十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并组成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在表演上,龙江剧深入地发掘二人转、拉场戏的表演手段,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长处,并积累各行当的表演程式。

在舞台美术方面,运用以虚代实、以简代繁和夸张、点缀、渲染等手法,结合黑龙江的
风土人情,借鉴民间剪纸、版画技巧,进行创新,体现时代风貌及粗犷、质朴、凝重的地方风格。

(三十七)采茶戏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

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

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

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

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

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

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

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

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

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交叉关系。

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