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职称考试》考点(临床血液学检验)【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的考点手册(第二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二篇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单元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第一节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表2-1-1造血器官和造血微环境(掌握)第二节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掌握)1.定义: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
2.特点:①多数处于G0期或静止期;②大多数CD34+Thy-1+;③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④缺乏表面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3.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又称造血定向干细胞。
第三节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表2-1-2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掌握)第四节细胞凋亡表2-1-3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掌握)第二单元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第一节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骨髓细胞学检查(掌握)1.适应证: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③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④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⑤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
2.禁忌证:①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②妊娠晚期妇女。
3.采集部位: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液丰富、进针容易,为首选穿刺部位。
4.取材满意指标:①患者抽取时有特殊的疼痛感;②可见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滴,镜下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髓特有细胞;③骨髓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的比值。
5.骨髓细胞学检查:①低倍镜下判断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有无较大或成堆异常细胞;②选取满意涂片,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③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标准中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时,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值依次为1:1、10:1、20:1(正常骨髓象)、50:1和200:1。
6.诊断意见:①肯定性诊断疾病: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②支持性诊断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③可疑性诊断疾病:难治性贫血等;④排除性诊断疾病:ITP。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职称考试》考点(临床检验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篇临床检验基础第一单元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要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掌握)1.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少一部分凝血因子,如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凝血因子。
2.血液性质:(1)血量:血浆占55%,血细胞占比45%。
(2)酸碱度:pH7.35~7.45。
(3)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
(4)健康成年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
(5)比密:1.050~1.060,男性:1.055~1.063;女性:1.051~1.060。
3.生理功能: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4.血液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黏滞性、凝固性。
第二节采血方法和采血管选择采血方法(掌握)1.静脉采血法:成年人静脉采血常选肘部静脉(压脉带捆绑不超过1分钟)。
2.真空采血法:真空采血法是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
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
3.皮肤采血法:通常选择耳垂或手指部位。
WHO推荐血常规检查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选择大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
方法评价: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
第三节抗凝剂选择常见抗凝剂原理及其用途(熟练掌握)表1-1-1 常用抗凝剂比较第四节血液涂片制备血涂片的制备(掌握)1.手工推片法:涂片时,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夹角。
2.厚血膜涂片法:临床上常用厚血膜法检查疟原虫与微丝蚴。
3.良好血涂片标准: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血膜占玻片的2/3。
4.方法学评价:手工推片法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此外,疟原虫、微丝蚴等检查可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5.质量控制: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反之亦然。
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新生儿脐血中哪类Ig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A.IgMB.IgAC.SIgAD.IgE.IgG正确答案:A2、早幼粒细胞A.外形类似“荷包蛋”样,核偏位,核周淡染区较明显,胞质呈泡沫样B.胞体较大,胞核居中,核仁隐约可见,胞质中含大小不一的非特异性颗粒C.胞体圆形,核居中,核染色质条索样,胞质嗜多色性D.胞体圆形,核偏于一侧,胞质量极少,呈天蓝色E.胞体圆形,核居中,核染色质细沙样,核仁明显,胞质呈油墨蓝正确答案:B3、三分群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的根本原理是( )。
A.激光与细胞化学法原理B.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原理C.VCS技术D.电阻抗原理E.电阻抗与射频法原理正确答案:D4、患者,女性,47岁。
主诉外阴瘙痒,外阴及阴道灼痛,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有时伴尿频、尿频、尿痛。
阴道分泌物检查:杆菌(-),上皮细胞(-),大量脓细胞和球菌。
A.真菌性阴道炎B.子宫内膜炎C.子宫颈癌D.老年性阴道炎E.细菌性阴道炎正确答案:A5、机体排斥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属于下列哪一种免疫功能A.免疫识别B.免疫监视C.免疫自稳D.免疫防御E.免疫排斥正确答案:D6、当包含因子k取2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A.6.45B.0.44C.7%D.0.88E.14%正确答案:D7、下列何种因素可导致低钾血症A.急性溶血B.肾功能衰竭C.酸中毒D.慢性消耗性疾病E.大面积烧伤正确答案:D8、出现下列哪种变化是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A.出现Auer小体B.May-Hegglin畸形C.Pelger-Huet畸形D.Dohle小体E.Alder-Reilly畸形正确答案:D9、患者女。
32岁。
四肢小关节疼痛3年,晨僵,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肿,挤压同。
实验室查血沉83mm/h ,C-反应蛋白57.3mg/L,类风湿因子2731U/ml,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A.不是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型超敏反应E.Ⅰ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10、形成尿管型基质的主要蛋白质来自肾小管分泌的A.T-H糖蛋白B.αC.βD.核蛋白E.α正确答案:A11、粪便中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增多最明显的是( )。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的考点手册(第六篇 寄生虫学检验)

第六篇寄生虫学检验第一单元总论寄生虫总论(掌握)1.共生方式:①互利共生:共同受益;②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无益也无害;③寄生:其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为前者提供营养来源和(或)生活场所并受害。
2.寄生虫生活史:①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②终(末)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柱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脊柱动物称为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
3.寄生虫病:(1)寄生虫病流行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3)寄生虫病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丝虫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第二单元医学蠕虫考点一、线虫(掌握)表6-2-1线虫感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考点二、吸虫(掌握)表6-2-2常见吸虫的实验室检查表6-2-3常见吸虫感染考点三、绦虫(了解)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同时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猪带绦虫病实验室诊断可取患者粪便进行虫卵、孕节的检查;对猪囊虫病,在组织中查到囊尾蚴即可确诊。
第三单元医学原虫考点一、阿米巴(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为致病性阿米巴,可分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1)滋养体:分为小滋养体和大滋养体(吞噬RBC,为致病阶段);滋养体寄生在人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脓肿。
(2)包囊:溶组织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经口感染。
(3)病原学检测:常取患者粪便用生理盐水或碘涂片染色查找滋养体和包囊。
考点二、鞭毛虫(掌握)1.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既是感染阶段,又是致病阶段,诊断常用分泌物直接涂片找滋养体。
2.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常引起“旅游者腹泻”。
3.杜氏利什曼原虫:分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感染阶段是前鞭毛体,经白蛉叮咬传播;无鞭毛体寄生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引发黑热病;实验室诊断常用骨髓穿刺。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c4cc7a8c281e53a5802ffd6.png)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某患者胸痛8小时后入院,临床检查ECG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再做下列何项检查A.CK、LDHB.CK、CK-MBC.CK-MB、ASTD.cTnI、CK-MBE.CK、LDH、AST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cTn被认为是目前用于ACS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
[单项选择题]2、绵羊红细胞受体(B受体)是A. T细胞的表面受体B. B细胞的表面受体C. T细胞的表面抗原D. B细胞的表面抗原E.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绵羊红细胞受体即为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胞表面。
[单项选择题]3、患者女,29岁,患有阴道炎。
之前因治疗其它疾病,长期使用激素,分泌物培养有出芽现象及假菌丝,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上长成罩绿色菌落。
引起该病的是A. 无芽胞厌氧菌B. 白假丝酵母菌C. 蜡样芽胞杆菌D. 脲原体E. 大肠埃希菌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关于Ⅲ型超敏反应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由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是IgE)结合而成B.免疫复合物为大分子物质C.免疫复合物为中分子可溶性物质D.免疫复合物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E.免疫复合物为小分子不可溶性物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
[单项选择题]5、成人CSF腰穿蛋白质参考值为A.0.1~0.3g/LB.0.2~0.4g/LC.0.4~0.6g/LD.0.6~0.8g/LE.0.8~1.0g/L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蛋白质定量:腰椎穿刺为0.20~0.40g/L。
[单项选择题]6、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无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7、血培养应采用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EDTA)B.枸橼酸钠C.草酸盐D.聚苯乙烯磺酸钠(SPS)E.肝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草酸盐和枸橼酸盐对微生物有毒性。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基础知识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0e147bfbb68a98271fefad6.png)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基础知识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能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合的CD分子是A.CDB.CDC.CDD.CDE.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能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合的CD分子是CD。
[单项选择题]2、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为A.30~130mg/24hB.100~200mg/24hC.200~300mg/24hD.300~400mg/24hE.500mg/24h以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正常情况下,终尿蛋白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
一次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单项选择题]3、棒状小体(Auer小体)出现可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缺铁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严重感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uer小体是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到Auer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单项选择题]4、关于标本采集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便检测应选取有黏液,血液部分B. 痰液检查防止唾液混入C. 采取末梢血防止组织液混入D. 脑脊液穿刺时应防止外伤性血液渗入E. 输血患者输液完毕后至少半小时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输血患者输液完毕后至少1小时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
[单项选择题]5、关于血小板的说法,正确的是A.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即血小板的黏附功能B.PGI是腺苷酸环化酶的重要抑制剂,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C.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不需要Ca的参加D.血小板激活时,α颗粒所含的FV、Fg、FⅪ等均可释至血浆,参与凝血过程E.血小板释放反应诱导剂中,作用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ADP、TXA和凝血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眼解析】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即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A错误。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c4cc7a8c281e53a5802ffd6.png)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代码:37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某患者胸痛8小时后入院,临床检查ECG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再做下列何项检查A.CK、LDHB.CK、CK-MBC.CK-MB、ASTD.cTnI、CK-MBE.CK、LDH、AST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cTn被认为是目前用于ACS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
[单项选择题]2、绵羊红细胞受体(B受体)是A. T细胞的表面受体B. B细胞的表面受体C. T细胞的表面抗原D. B细胞的表面抗原E.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绵羊红细胞受体即为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胞表面。
[单项选择题]3、患者女,29岁,患有阴道炎。
之前因治疗其它疾病,长期使用激素,分泌物培养有出芽现象及假菌丝,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上长成罩绿色菌落。
引起该病的是A. 无芽胞厌氧菌B. 白假丝酵母菌C. 蜡样芽胞杆菌D. 脲原体E. 大肠埃希菌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关于Ⅲ型超敏反应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由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是IgE)结合而成B.免疫复合物为大分子物质C.免疫复合物为中分子可溶性物质D.免疫复合物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E.免疫复合物为小分子不可溶性物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
[单项选择题]5、成人CSF腰穿蛋白质参考值为A.0.1~0.3g/LB.0.2~0.4g/LC.0.4~0.6g/LD.0.6~0.8g/LE.0.8~1.0g/L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蛋白质定量:腰椎穿刺为0.20~0.40g/L。
[单项选择题]6、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无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7、血培养应采用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EDTA)B.枸橼酸钠C.草酸盐D.聚苯乙烯磺酸钠(SPS)E.肝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草酸盐和枸橼酸盐对微生物有毒性。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职称考试》考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圣才】

第六篇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第一单元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作用和功能临床实验室的定义和作用(了解)1.临床实验室的定义:是指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
2.临床实验室诊断方面的作用: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及确诊。
许多检验项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疗效方面也有重大作用。
第二单元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特性及过程考点一、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特性(了解)1.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集体活动。
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2.实验室管理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实验室希望达到的目的或目标;②管理者必须具备领导团队达到目标的权利;③必需的人力、设备、资金等资源;④个人工作岗位描述和工作目标;⑤评估与改进。
考点二、临床实验室管理过程(掌握)1.管理过程:通常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阶段组成。
2.计划:是指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评估未来可能的发展,从而决定未来应进行的行动的过程。
3.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4.领导:是指影响、指导和激励下属,使下属的才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机构的业务。
5.控制:就是监督机构内的各项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其目的是要确保各个员工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和发展,以及尽早把错误改正过来。
6.组织活动的原则:目标性、权威性、责任性、分等原则、命令唯一性、协调性。
7.因工作急需所采购的物资或在校准/检测过程中的消耗品、来不及检验的仪器,不能确定质量的,在此种情况下,要经实验室授权人审批后,做好记录和标识后方可放行使用。
8.《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基本思路包括:(1)明确临床实验室的定义和服务内容,确定监督管理的主体和管理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一单元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一节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
表2-1-1 造血器官和造血微环境(掌握)
第二节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掌握)
1.定义: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
2.特点:①多数处于G0期或静止期;②大多数CD34+Thy-1+;③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④缺乏表面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3.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
增殖性细胞群,又称造血定向干细胞。
第三节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
表2-1-2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掌握)
第四节细胞凋亡
表2-1-3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掌握)
第二单元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骨髓细胞学检查(掌握)
1.适应证: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④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⑤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
2.禁忌证:①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②妊娠晚期妇女。
3.采集部位: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液丰富、进针容易,为首选穿刺部位。
4.取材满意指标:①患者抽取时有特殊的疼痛感;②可见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滴,镜下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髓特有细胞;③骨髓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的比值。
5.骨髓细胞学检查:①低倍镜下判断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有无较大或成堆异常细胞;②选取满意涂片,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③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标准中增生极度
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时,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值依次为1:1、10:1、20:1(正常骨髓象)、50:1和200:1。
6.诊断意见:①肯定性诊断疾病: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②支持性诊断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③可疑性诊断疾病:难治性贫血等;④排除性诊断疾病:ITP。
7.正常骨髓象:①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值(2~4):1;②粒细胞占有核细胞40%~60%;③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④淋巴细胞约占20%,小儿可达40%;⑤单核和浆细胞均<4%;⑥通常在1.5cm×3cm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⑦不易见到核分裂象,未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第二节骨髓细胞形态学
常见正常血细胞形态(掌握)
1.粒细胞系:
(1)原始粒细胞:胞核大呈细颗粒状,核仁2~5个,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无颗粒;
(2)中性中幼粒细胞:核仁消失,胞质量多,内含大小一致的特异性中性颗粒;
(3)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的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4)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质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凌乱、大小不等、紫黑色特异性的嗜碱性颗粒;
(5)从中幼阶段到杆状核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细胞核的凹陷程度。
2.红细胞系:①原始红细胞: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核仁1~3个,胞质量少,呈深蓝色,核周常形成淡染区;②中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索条状或块状,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呈嗜多色性。
3.单核细胞系:单核细胞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性,胞核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扭曲折叠,胞质量多,呈灰蓝色或淡粉色,胞质内见细小、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原始单核细胞: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
4.淋巴细胞系:①大淋巴细胞:胞质量多,呈清澈的淡蓝色,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②小淋巴细胞:胞质量很少,形似裸核,如可见呈淡蓝色,一般无颗粒。
5.浆细胞系:浆细胞胞核明显缩小偏于细胞一侧,核染色质浓密成块,常排列成车轮状,无核仁,胞质丰富,有泡沫感,核外侧常有明显淡染区,浆内常有小空泡。
第三单元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血细胞化学染色(掌握)
1.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1)POX染色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2)染色反应:嗜酸性粒细胞为强阳性;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单核细胞系呈阴性或弱阳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系等其他系统细胞均为阴性。
(3)鉴别: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和幼淋巴细胞则为阴性反应;
③成熟的中性粒细胞POX活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活性减低见于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DS等。
2.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1)PAS染色阳性结果: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呈弥漫性红色。
(2)主要鉴别:①红血病和红白血病呈(+),巨幼细胞性贫血呈(-);②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呈(+),再生障碍性贫血呈(-);③戈谢病呈(++++),尼曼-匹克病呈(±),且空泡中心为阴性反应。
3.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1)原理:偶氮偶联法,细胞胞质内出现灰黑色沉淀为阳性反应。
(2)染色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3)NAP积分鉴别作用: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为“0”)与类白血病反应(↑);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④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无变化);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无变化);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无变化);⑦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无变化)。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1)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沉淀。
(2)粒细胞特异性染色:NAS-DCE几乎仅存在于粒细胞,其特异性高,又称为粒细胞酯酶。
以早幼粒和中幼粒细胞阳性反应最强。
5.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
(1)α-NAE染色阳性结果:细胞形成不溶性棕黑色颗粒沉淀。
(2)染色反应:部分原始白血病细胞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他系细胞不被抑制。
(3)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反应呈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他系白血病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