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1、微生物定义:形态微小、数量众多、结构简单。
2、三大类微生物:(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粒。
---形体最小,纳米为单位,只有一种核酸。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记忆:原(衣原体)来荔(立克次体)枝(支原体)一裸(螺旋体)放(放线菌)就长细菌(细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
----人体属于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称粘肽,肽聚糖----细胞壁特有,肽聚糖β-1,4糖苷键为抗生素作用部位。
(2)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3)细胞质(4)核质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在医学意义:PG和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3、胞质颗粒------用于细菌鉴别诊断。
异染颗粒:鉴别白喉,鼠疫,结核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4)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
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1.05kpa,121.3℃,15-20分钟------灭除第三节细菌的生理1、细菌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不同。
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2、热源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如脂多糖。
3、细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
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1、消毒:杀灭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杀灭芽胞2、灭菌:指杀灭所有微生物,--------一锅端3、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1) 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71.7℃----15~30秒。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动物源性细菌及其他相关

四、防治原则
预 防
重组脲酶幽门螺杆菌疫苗
抗菌(胶体次枸橼酸铋或抑酸剂) +两种抗生素 三联疗法
治疗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位于变形 菌门、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 该属包括一群G-杆菌,分布广泛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 类鼻疽假单胞菌(P. Pseudomallei)
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不分解尿素, 可液化明胶,分解马尿酸盐, 触酶阳性
抗原性
菌体(O)抗原:15个血清型(LP1—LP15) 我国主要流行LP1型、LP6型 鞭毛(H)抗原:
抵抗力
较强,自然界中可长期生存 人工管道的水源中常见 空调冷却水、辅助呼吸机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干燥、紫外线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巨噬细胞和中心 粒细胞胞内增殖
数周至数月
致 病 机 制
免疫性
人普遍易感,但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 力,且不同菌种和生物型之间可出现交叉免 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发挥免疫调 理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分离培养与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短小杆菌, 0.5~1.0μm×2.0~5.0 μm 有鞭毛、菌毛、微荚膜,无芽胞 不易着色,Dieterle镀银染色呈黑褐色 Giemsa染色 红色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2.5%--5%CO2可促进其生长 营养要求特殊,需要L-半胱氨酸和铁离子 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 F-G(Feeley-Garman)琼脂培养基:
动物源性细菌

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某些传染病,所谓的|人畜(兽)共患病(zoono sis)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该类细菌通常以家畜或野生动物作为储存宿主,人类因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
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氏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等。
第一节布氏菌属布氏菌属(Brucella)又称布鲁菌属,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现已知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因最早由医师_David Bruce首先分离出,故得名。
本属对人致病的有[羊布氏菌(B. melitens[S、牛布氏菌(B. 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菌)、猪布氏菌(B. sui®和犬布氏菌(B. canis),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菌病,其次为牛布氏菌病。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
(二)培养特性为需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若加入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
最适pH为6.6〜6.8。
经37C培养48小时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不产生溶血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使培养液轻度混浊并有沉淀。
牛布氏菌在初分离时需5%〜10%CO2。
(三)生化反应大多能分解尿素,产生H2S。
根据产生H2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羊、牛、猪等三种布氏菌。
(四)抗原构造与分型布氏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即A抗原和M抗原。
两种抗原在不同的布氏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菌含A抗原多,故A抗原又称牛布氏菌(abortus)抗原;羊布氏菌含M 抗原多,故M抗原又称羊布氏菌(melitensis)抗原。
由于两种抗原的比例在菌种中有差异,如牛布氏菌 A : M = 20 : 1,而羊布氏菌 A : M=1 : 20,猪布氏菌 A : M=2 : 1,因此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氏菌(表16-1)。
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
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
19:46
致病性
人类炭疽病有3种临床类型: ① 皮肤炭疽:由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所致, 最多见, 占95%。
伤口感染 小疖 水泡、脓包 坏死溃疡 中央黑色焦痂
① 肺炭疽:由吸入芽胞所致。占 5% 。多见于皮革工 业的工人。
② 肠炭疽:由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芽胞 污染的食物所致。少见
免疫荧光法检测荚膜抗体,ELISA检查炭疽毒素, PCR技术检测核酸。
19:46
(四)防治原则
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现 场解剖、剥皮和食用;易感家畜接种疫苗; 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
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采 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
19:46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布鲁斯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 布鲁菌病。
19:46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培养特性 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抵抗力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 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 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19:46
4.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19:4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血清学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布鲁斯菌素皮肤试验用来诊断慢性布鲁斯菌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内生孢子,简称芽孢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
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动物源性细菌知识

假结核耶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 致病性 人类感染多为胃肠炎,肠系 膜淋巴结肉芽肿,回肠末端炎等, 后者的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多发生 于5~15岁的学龄儿童,并易发展为 败血症。少数表现为高热、紫癜, 并伴有肝、脾肿大,类似肠伤寒的 症状。并有呈结节性红斑等自身免 疫病症的。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5时 55分20 .10.291 7:55Oc tober 29,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9 日星期 四5时55 分35秒 17:55:3 529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55 分35秒 下午5 时55分1 7:55:35 20.10.2 9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 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 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 (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zoonosis)
动物源性细菌
• 布鲁菌 • 鼠疫耶氏菌 • 炭疽芽胞杆菌 • 弗朗西丝菌
布鲁菌属 (Brucella)
预防
•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 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 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疫 苗,多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 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Y. enterocolitica)
• 致病物质:耐热肠毒素
• 小肠结肠炎分为四型:①胃肠炎 (或小肠结肠炎)型;②回肠末端 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 ③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 疫病);④败血症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炭疽芽胞杆菌
(Bcillus anthracis)
俗称炭疽杆菌 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1876年,Koch分离) 致病性强,病死率高 是危害性最大的生物战剂之一 近年来,疫情时有发生
5%石炭酸5天 干燥土壤、皮毛中存活
数年至几十年
对青霉素等敏感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荚膜
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
2.所致疾病 炭疽 (Anthrax )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粘膜
毁或深埋2m以下
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 疫区工人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第五节 布鲁氏菌属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cella)
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 人 波浪热 畜 流产
对人致病的有 牛布鲁菌 (B.abortus) 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 猪布鲁杆菌(B.suis) 犬布鲁杆菌(B.canis )
绝迹 但是,1991~2000年我国发生人间鼠疫487例,死亡47例 鼠疫仍然威胁着人类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一、生物学特性
(Wayson 染色)
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 可呈多形性
培养特性
浑浊 24h 沉淀 48h 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 27-30℃
抵抗力较弱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排列呈 竹节状、有荚膜
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培养特性
炭疽芽胞杆菌的菌落
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 缘不整齐-卷发状
有毒株在血平板上产生 荚膜,为粘液性菌落
抵抗力很强
3.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采标本注意:严禁宰杀食用病死家畜
严禁在无防护条件下剖检病体
直接涂片镜检(荚膜、竹节状) 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形态、串珠试验等) 血清学试验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四、防治原则
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
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 严禁现场剖检取材,死畜剥皮或煮食,必经焚
临床类型
腺鼠疫:严重的淋巴结炎,使受累淋巴结肿大、 出血和坏死
肺鼠疫:患者表现出严重的支气管肺炎症状 多在2~4天内死亡
孕期动物易感 胎盘-赤藓醇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3.免疫性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细胞内寄生-细胞免疫为主
抗体可发挥免疫调理作用-辅助细胞免疫
羊布鲁杆菌能抵抗抗体及吞噬作用—致病 性最强
细胞免疫与Ⅳ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即免 疫保护及病理损害同时作用---决定病情的
转归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流行历史
国际 鼠疫杆菌曾引起 3次世界大流行,死亡人数过亿 6世纪;14~17世纪;19末~20世纪初 1994年印度苏拉特市发生鼠疫流行,10天内1000人入 院,50人死亡,200万人口的城市30万人出逃。两周内 向全国蔓延。引起全球极大恐慌
我国 上世纪初在东北发生过举世瞩目的大流行 1900~1949先后有6次较大流行, 之后50年人间鼠疫基本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鼠疫耶尔森菌菌落
致病性
罪魁祸首:东方鼠蚤
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
病 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传染源:鼠、病人 途 径:鼠蚤、人蚤、呼吸道
鼠-蚤-人 人-人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人间--呼吸道传染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法国学者Yersin首次分离出故名)
耶尔森菌属有3个种:
假结核耶尔森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感染人类引起腹泻
鼠疫耶尔森菌 简称鼠疫杆菌--引起 plague or pesitis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因其高致死率被细菌战犯有作细菌武器
日本侵略军在哈尔滨建立细菌工厂,用该菌制造细菌武器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消化道-食入 呼吸道-吸入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人炭疽有4 种临床类型:
皮肤炭疽:接触病畜尸体及皮毛感染 坏死-小泡-溃疡--形成特有的中央黑色焦痂
肠炭疽:食入病畜肉类等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全身中毒症状,连续性呕吐、肠麻痹及血便
肺炭疽:吸入含有病菌的尘埃感染 肺炎症状
炭疽败血症-可引起急性出血性脑膜炎-死亡率极高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一、生物学形状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柯氏染色—布鲁菌呈红色
其它菌为绿色
培养特性
需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
抵抗力--较强
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品中可 生存数周至数月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自然宿主:羊、牛、猪 致病物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四、防治原则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切断传播途径-奶、肉及其制品消毒 免疫接种
减毒活疫苗
抗生素治疗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第三节 鼠疫耶尔森菌
Yersinia pestis
内毒素 荚膜与侵袭酶
感染途径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 畜产品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 染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2.所致疾病
人类 —波浪热 “布病”
1~6周的潜伏期 细胞内寄生菌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毒素
血症 发热呈波浪型,故名 慢性病变:肝脾肿大
感染家畜-母畜流产
第二十九章
第四、五、六、七、八节
动物源性细菌 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畜共患病原体
第29章其他细菌动物源性
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
布鲁菌属 炭疽芽胞杆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学习重点
三种动物源性细菌的 形态、
致病性、
防治原则
第四节 炭疽芽胞杆菌
芽胞杆菌属(Bacillus)的特点
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 多数为非致病菌 少数为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