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成就及2016

合集下载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近年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国家科技实力的一张名片。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航天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我国航天技术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随后,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等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航天员在轨交会对接、太空行走等重要技术目标。

2016年,我国还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为今后建造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我国航天技术在卫星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我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通信、遥感、导航等需求,还向国际市场输出了卫星技术和服务。

2012年,我国首次成功完成了一颗卫星与另一颗卫星的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航天技术在深空探测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展开工作。

2018年,我国还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这些深空探测任务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实力,也为人类深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航天技术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火箭发射的自主化和可靠性。

同时,我国还发展了一系列航天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如空间生物学实验、微重力实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等,为航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总的来说,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在载人航天、卫星应用、深空探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火箭发射、航天科学实验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也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载人航天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于2003年成功实施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国家。

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

2013年,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张晓光圆满完成了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手控和自主操作,成功实现了宇航员手控与地面指挥员指挥相结合的“双控”飞行模式。

2016年,我国又成功实施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与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探月工程我国探月工程启动于2004年,历时十余年,经过多次发射和探测,我国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全球首次实现。

在此基础上,我国成功实现了月球车巡视探测,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具备全球性导航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北斗系统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导航服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战斗机研发我国的战斗机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已经列装部队,成为我国空军的重要力量。

歼-20战斗机在战斗机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上,标志着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强大。

五、航空工业我国的航空工业也在发展中逐步壮大。

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已经完成首飞,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大型客机制造的新阶段。

同时,我国航空工业也在研发新一代的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等,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列举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列举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列举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中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
1.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人造卫星能力的
国家。

2.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载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1年,中国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载人空间行走。

4.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了长期在轨运行。

5.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于2017年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载
人太空站航天飞行。

6.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空间站全部组
件的升空及配对。

7.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天眼三号”远距离X
射线观测卫星。

8.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长征八号-Y6”载人航天飞
船。

9.2021年,中国成功发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长征六号-Y2”载人航天飞
船。

10.2021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长征七号-Y1”载人航
天飞船。

11.11.2021年,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火箭,并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Y15”空间站航
天器。

12.12.2022年,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三号B”火箭,并成功发射“长征三号B-Y1”重大科学
卫星。

2016年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16年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16年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15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 将是重大任务接踵而至的一年。2016年1月11日,全国 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万钢强调,“十二五”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 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面我们看一下2016年有什么科技成果。
成果5:C919将翱翔蓝天
中国人的大飞机终于要展翅高飞了。“我肯定愿意第一个坐这个飞机。”全国政 协委员、大型客机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说。 为什么取名C919?C是中国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COMAC的首字母。 第一个9指天长地久,19代表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吴光辉曾透露 “C919”之后未来的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表示最大载客量将为290座。 巧了,已有Air Bus和Boeing,C919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预示未来ABC三足 鼎立?
成果8: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5月13日,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 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 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试验中,该船成功起吊了高于最大吊 重能力110%的船舶,显示其“实力强劲”。 该船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振华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打捞救 助事业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装备支撑。
成果7: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
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开始探 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高分卫星是“天眼”观地,射电望远镜是“巨眼”观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 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 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 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对科学家们来说,FAST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 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 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自1956年建立中国空间研究机构以来,中国一直在这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发射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等方面。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于2016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

这两个实验室为中国将来建造自己的空间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自2003年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6次载人航天任务。

在2019年,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向空间站运送了5.5吨物资。

此外,中国还成功地进行了月球探测。

在2013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并成功地在月球上降落。

在2019年,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最近,中国还成功地进行了火星探测。

2020年7月,中国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预计在2021年2月成功着陆火星。

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能力和实力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航天事业本身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也对全球航天科技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 1 -。

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

我国在航天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成功展开月面巡视与科学探测任务。

这是人类首次在近40年后再次实现的月球软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探测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嫦娥四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这一成就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3年,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随后,我国相继实施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任务。

2016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完成首次发射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几个具备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第三,我国在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这些卫星的运行不仅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通信、导航和遥感服务,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合作与共享的机会。

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实现全球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Galileo之后的第四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我国在航天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已经实现了多次重型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包括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

这些重型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登月等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国在航天应用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高分辨率遥感、高速通信等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事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让全球瞩目。

以下就是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的详细介绍。

一、火箭技术我国近年来连续发射一系列重大载人和无人飞行任务。

2013年,我国在一次发射中成功将一颗卫星送入太空,以此成功实现创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自建导航体系的目标。

同时,我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中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外,我国还成功研制了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该火箭拥有更强的承载力,预示着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让我国的火箭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探月项目我国的探月任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在2013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嫦娥三号”探月计划,该计划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预示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逐步走向世界领先地位。

2019年,我国又实现了从月球背面着陆的壮举,让我国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双向月面探测的国家。

探月任务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实力,也为日后航天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空间站建造我国在未来的空间探索中,将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2011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将它对接到了神舟八号飞船上。

在2016年和2019年,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也陆续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建造空间站工程的进展。

在我国建造空间站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多次有壮观的空间出舱行走任务,这也是世界上其他航天强国都无法做到的。

总的来说,我国近几年在航天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更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我国不仅将继续发挥强大的科技实力,同时也将为世界和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1.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第三个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飞行记录。

2. 月球探测: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并于2008年11月28日成功地执行了软着陆任务,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并执行软着陆任务的国家。

3. 太空实验室: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将实验室送入轨道并于2016年底退役,是中国完成的第一个太空实验室任务。

4. 首颗量子通信卫星: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可实现快速且高度安全的量子通信,被称为“不可解密的密码”。

5. 火星探测:2020年7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这是中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计划于2021年2月成功着陆,并执行为期三个月的火星探测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就2014-05-09 觅路人729分类:龙的腾飞,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奇传说,中华民族先人的幻想不断激励着后人去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

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和肆无忌惮的“核讹诈”。

困难面前,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自己的战略力量,成立了战略研制机构,开辟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中国经济连上台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献身于航空航天事业的人们历经半世纪不懈努力,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我们从无到有,从引进到仿制,到自主设计,自主研制,自主制造,到现在建设成独立一体的航空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都处于世界飞机制造业先进国家之列。

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于1990年自行研制生产的先进K-8喷气式教练机(邮票画面之背景),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制造的喷气教练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已出口国外,在国际航空界树立了新形象,是中国航空史上新的里程碑。

低空作战和拦截攻击能力,装备先进的设备。

交通枢纽和近海舰艇,亦可进行空中截击、格斗。

和民用运输,也可改装为空投空降、航空测绘等专用机。

航空摄影、海洋监测等飞行作业。

歼-10歼击机,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兼有空优及对地双重作战能力多用途的战斗机,分单座、双座两种,性能先进,用途广泛。

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展”或“珠海航展”,是我国唯一以国家名义举办的国际性空天科技与装备展览,代表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业先进科技主流,展示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业发展水平的盛会,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飞豹歼击轰炸机系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是我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明星。

近年对其的不断改进,多种型号的飞豹变型机也不断出现,大幅提升了飞豹战力。

AC313直升机,是我国目前自行研制生产的唯一一种大型直升机。

该机适合在海洋气候条件和其它各种复杂恶劣环境下使用,可在野外一般场地起降,执行人员、物资的运输及搜索救援、抢险救灾等任务。

1984年国庆35周年北京天安门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由九辆大型牵引车载着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东风”系列远程战略火箭,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粉碎少数大国的核神话,保卫全世界的持久和平,正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远程运载火箭,在牵引运弹车上,并排驶向天安门广场的情景,预示着我国火箭事业的朝气蓬勃。

列队开进的情景。

腾空而起的火箭,进入轨道,正向宇宙间飞行的情景。

火箭点火后腾空而起的壮观景象。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70年4月24日夜,“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

在茫茫星海中,《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立研发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我国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型遥感卫星,正常运行3天后,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回收。

标志着我国“长征2号”火箭技术的新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我国从潜艇上自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

平静的大海上,突然滚雷般的轰鸣声起,火箭冲出水面,飞向预定海域,箭尾喷射出金黄色的烈焰。

海面浓烟滚滚,白雾腾腾,十分壮观。

这项技术的掌握,把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1984年4月8日,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飞升,火箭拖着桔红色的火尾,徐徐离开发射台,飞向静止轨道。

使我国的通信领域进入太空。

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可跟踪人造卫星的高增益天线系统、微波大功率发射系统、低噪音接收系统和电源系统等组成。

现在,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昼夜不停地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通信服务。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2号”实验通信卫星,发射8天后,在地面控制下,定位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标志着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

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和使卫星达到静止轨道的国家,并结束了中国长期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

中国宇航学会于1980年第31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被该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并获得了投票权(该组织允许同一国家有多个组织参加,但每个国家只有一个组织拥有投票权),并参加了此后历届IAF大会。

第47届IAF大会于1996年10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

长征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人太空的预定轨道上。

事实表明,长征系列运箭火箭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运载火箭之一。

通信卫星是为通信目的而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

它是运用设在太空中的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过反射或发射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具备了返回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

1992年1月,载人航天“921工程”正式上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捆绑式长征2F(CZ-2F)运载火箭,作为发射载人“神舟”号飞船的运载器,首次采用了包括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在内的55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1号于1999年11月20日首飞成功,一天后顺利回收。

该飞船采用多舱组成(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飞船内空间较大,航天员既可以非常舒服地在舱内工作,进行各种科学试验活动。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进行了一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四次无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千军万马会集发射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神舟五号”的壮美腾飞。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英姿。

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6时51分,凯旋而归的英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全国人民致敬。

中国航天事业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建成了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航天高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于世界列强,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是中国双星与欧洲航天局星簇卫星(Cluster)相配合,对地球空间进行全方位探测,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2003年12月30日、2004年7月25日分别完成两颗星的发射,卫星相继进入运行阶段。

标志着中国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了实质性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17日重返地球。

此次多人载乘飞行达325万公里、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增加火箭安全机构、安装了摄像头、启动图像传输设备、全程直播载人发射、並使用新雷达和启用副着陆场。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防与科技现代化的标志。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彞族自治州境内。

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中国低纬度(北纬28度)航天器发射场,在此发射人造卫星可利用地球自转所带来的离心力,节省火箭的推力,是中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航天科技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世纪中,中国航天面临新的挑战,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将再攀航天科技高峰,续写中国航天发展的新篇章。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的首个探月使者“嫦娥一号”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

1999年以来,神舟飞船共进行了六次飞行,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跨越。

而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从此,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2008年9月25日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 火箭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于28日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对接成功,对中国来说,是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2016十大成就一、新一代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将亮相。

长征五号火箭:中国新一代最大型号的运载火箭,起飞重量86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轨道运载能力14吨,它使用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因而也被亲切地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2016年9月将首飞,首飞成功中国将继美、俄之后跻身世界主流火箭阵营。

有了这个型号的火箭,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质的飞跃,中国将拥有更强的构建国际空间站、探测宇宙的能力。

长征七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是一款中型运载火箭,未来将担负中国航天的主要运输任务。

它采用“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预计将于2016年前后送天舟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

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我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二、天宫二号空间站将升空。

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又一款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

这一切,都是为构建中国的国际空间做准备!预计天宫二号将在2016年3季度发射升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