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老总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1、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我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
朱德的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也令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2、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当中关系特殊、命运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
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就把井冈山作为明灯,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斗了三十余年。
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两人并肩战斗,相互配合。
毛泽东还曾赠诗给彭德怀,发自肺腑地赞许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成为彭德怀一生最生动的写照。
[7]3、林彪:“这个娃娃堪当大任”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
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后来,毛泽东时时提携、指点对林彪,使林彪成为年纪轻轻的军事指挥员。
4、刘伯承:“一条龙下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家的智慧、军事家的韬略和学者风范的杰出领导人。
刘伯承一生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9处负伤,失去右眼,屡建奇功。
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老总

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老总在人民解放军各个方面军中,八位高级将领常常被部下或同事们尊称为“某老总”或“某总”,并一直沿用至建国之后,成为比他们的职务更令后人景仰的称号。
朱德,被尊称为“朱老总”,为红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
贺龙,被尊称为“贺老总”,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徐向前,被尊称为“徐总”或“徐老总”,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彭德怀,被尊称为“彭总”或“彭老总”,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被尊称为“林总”,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被尊称为“陈总”或“陈老总”,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聂荣臻被尊称为“聂老总”,为华北军区司令员。
粟裕,被尊称为“粟总”,为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在方面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例外,未被称为“刘总”。
原因是刘伯承本人出于谦逊,不允许部下称“刘总”,大家也就习惯于称他为“刘司令员”了。
建国后的许多文献中,他与罗荣桓被称为“罗帅”、叶剑英被称为“叶帅”一样,常常被尊称为“刘帅”。
粟裕与林彪因为统帅部队时属“少壮派”,很少有人称之为“粟老总”及“林老总”。
譬如,粟裕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后,调到军事科学院当副院长。
1958年9月,叶剑英在欢迎粟裕的常委会议上,既不叫粟裕同志,也不叫粟副院长,而是叫粟裕为粟总,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一称呼。
张震上将曾经回忆说:“我到(总参)作战部时,在总参工作的首长只有聂荣臻和粟裕两位。
我还是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的习惯,分别称他们为聂总、粟总。
”1984年2月,原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将军得悉粟裕逝世后,又叹又忿地说:“粟总是被浪费的人才!”文革中,江青处处飞扬跋扈,对许多元帅颐指气使,大为不敬是家常便饭,但对解放战争时期常给毛泽东和自己带来惊喜的粟裕,一点也不敢小视,常常以“粟总”称呼他当然也有称呼“粟老总”的例外,原华东野战军13纵司令员周志坚在其《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中回忆说:“我心头很沉重,回到纵队指挥所,参谋报告说,粟裕同志要和我说话。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文档 (4)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十大元帅朱德(1866---1976)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
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任八路军总指挥。
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1906---1971)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
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同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阴谋败露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机坠身亡,一九七三年开除党籍,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
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人。
任红三军军长,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任红二十二军军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军长,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外交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
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
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中国十大将军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一、大将之首--粟裕(1907-1984)粟裕作为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战术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为新四军抗日反顽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在军事上的成绩,全军首屈一指,很是令人佩服,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林彪。
中国十大将军排名,他列为大将之首,很多人都是很信服的,他做出的贡献,也是令大家非常敬佩,但在中国十大元帅中并没有他的身影!二、大将徐海东(1900-1970)徐海东是湖北省黄陂县人,黄陂县也就是现在武汉市黄陂区。
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被毛主席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为抗战做出过大贡献。
徐海东为人公正,与世无争,他的为人处世是得到很多人认可的。
所以,他在中国十大将军排名中排第二,也是无可厚非的。
三、黄克诚(1902-1986)黄克诚是湖南省永兴县人,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
他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有着卓越的军事战略才能,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大贡献。
黄克诚一生刚正,令人佩服。
年近八十的时候,他双目失明,仍然大力拨乱反正,是一名令人佩服的人民英雄。
四、陈赓(1903-1961)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24年,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就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
他是一位有才能、有谋略、性格诙谐的军事家。
他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优秀作战能力,毛主席说他能当军长。
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也有着很不错的战绩。
五、谭政(1907-1988)谭政原名谭世铭。
湖南省湘乡县人。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
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盘点:中国近代十大军事家排行!

盘点:中国近代十大军事家排行!蒙秀历史虽说成王败寇,但是在中国近代也出现了很多影响当时大环境的军事家,下面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中国近代十大军事家排行。
1.朱德: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元帅。
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朱德为中共军事领域阅历极丰之内行人物,在政治、经济领域亦有卓越见识。
代表性军事著作为《论解放区战场》。
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元帅不仅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
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朱德同志对于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就富有远见卓识,并为此作了不懈努力。
2.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元帅。
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将帅中,战功居首,无出其右者。
斯大林赞曰:“彭德怀是当代天才军事家。
”毛泽东所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一诗,实为对彭德怀形神兼备的写照。
或许会有人说,这就是把十大元帅排名搬上来了嘛,其实不然。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历史上不变的定律。
历史事实证明,元帅们确实有资格排在这个排行榜的前列。
3.林彪: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毕业于黄埔四期,后在毛泽东麾下逐级晋升至军团长、野战军司令员,与彭德怀同为毛泽东最器重之将领。
年仅23岁的林彪接替升为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朱德,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四军军长。
从此,他几乎紧随着朱德的脚印,开始亦步亦趋的升迁之路。
4.刘伯承:四川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早年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乃人民解放军一流儒将,苏联军事理论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
作战重谋略,讲技巧,善用伏击战术和运动战术,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等伏击战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为其代表之作。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
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
毛概 粟裕

开国大典上的粟裕
青年时期的粟裕
战场上的粟裕
五大战争奇迹
1.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2.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3.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4.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5.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
解放战争创奇迹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 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 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 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 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 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 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 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谢谢观赏!
新中国第一大将军
——粟裕
十大大将
人 物 介 绍
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 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 义,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 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 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 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负责战役指 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 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 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受到不公正批判, 直至1994年才被完全平反。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_十大元帅都有谁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_十大元帅都有谁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那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是怎样的,十大元帅都有谁?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中国十大元帅排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十大元帅排名1、朱德元帅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2、彭德怀元帅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
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3、林彪元帅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高。
4、刘伯承元帅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资历,在军中人望甚高,5、贺龙元帅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6、陈毅元帅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高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曾任新四军军长。
7、罗荣桓元帅众所周知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同时是十元帅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
9、聂荣臻元帅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10、叶剑英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十大元帅简介一,朱德老总乃讲武堂出身,蔡锷大将军的嫡传子弟,体轻时还当过体育老师,其体力与敏捷度当不在话下。
旧军阀部队的一个特点是领导人枪法往往得压得住台面,老总这方面肯定也不会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xx
在人民解放军各个方面军中,八位高级将领常常被部下或同事们尊称为“某老总”或“某总”,并一直沿用至建国之后,成为比他们的职务更令后人景仰的称号。
朱德,被尊称为“朱老总”,为红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
贺龙,被尊称为“贺老总”,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徐向前,被尊称为“徐总”或“徐老总”,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彭德怀,被尊称为“彭总”或“彭老总”,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被尊称为“林总”,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被尊称为“陈总”或“陈老总”,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聂荣臻被尊称为“聂老总”,为华北军区司令员。
粟裕,被尊称为“粟总”,为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在方面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例外,未被称为“刘总”。
原因是刘伯承本人出于谦逊,不允许部下称“刘总”,大家也就习惯于称他为“刘司令员”了。
建国后的许多文献中,他与罗荣桓被称为“罗帅”、叶剑英被称为“叶帅”一样,常常被尊称为“刘帅”。
粟裕与林彪因为统帅部队时属“少壮派”,很少有人称之为“粟老总”及“林老总”。
譬如,粟裕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后,调到军事科学院当副院长。
1958年9月,叶剑英在欢迎粟裕的常委会议上,既不叫粟裕同志,也不叫粟副院长,而是叫粟裕为粟总,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一称呼。
张震上将曾经回忆说:
“我到(总参)作战部时,在总参工作的首长只有聂荣臻和粟裕两位。
我还是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的习惯,分别称他们为聂总、粟总。
”
1984年2月,原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将军得悉粟裕逝世后,又叹又忿地说:
“粟总是被浪费的人才!”文革中,江青处处飞扬跋扈,对许多元帅颐指气使,大为不敬是家常便饭,但对解放战争时期常给毛泽东和自己带来惊喜的粟裕,一点也不敢小视,常常以“粟总”称呼他当然也有称呼“粟老总”的例外,原华东野战军13纵司令员周志坚在其《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中回忆说:
“我心头很沉重,回到纵队指挥所,参谋报告说,粟裕同志要和我说话。
我接过话筒,里面传来粟裕同志的声音:
‘攻击刚开始,你们部队伤亡就这么大,进展也很慢,下去整顿一下再打。
’粟老总严厉地批评了我们。
我拿着话筒,一句话也没有说。
首长的批评是对的,我从心里接受。
”显然,“某老总”或“某总”是对战争年代方面军级以上的统帅人物的称呼,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在方面军中的地位,授予他们元帅军衔是在情理之中的,只是粟裕因为又一次谦让,失去了元帅这一军衔而已。
也正因为此,仅为大将衔的粟裕,在和平年代渐渐被淡忘了“粟总”的称呼。
加上1958年挨整,平反又最晚,囿于宣传力度与级别的缘故,与其他七位“老总”逐渐拉开了距离,成为方面军统帅人物里的畸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