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陕西省理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其它相关类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集成和实践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知识目标(1)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
(3)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电工、电子材料、元器件的选用能力(3)电气图的读图、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能力(4)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5)简单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能力(三)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用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和理解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应用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一、知识要求1、掌握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把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把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3、了解沟通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4、了解变压器的用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把握电压、电流及
5、把握继电接触器掌握系统的基本掌握电路分析。
阻抗变换。
6、把握继电接触器掌握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掌握
一、学习要求 1、把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互相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把握基本规律运算与组合规律运算。 4、把握规律运算的化简。 5、把握常见基础规律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规律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1 数制与编码 11.2 基本规律运算 11.3 规律代数及化简 11.4 集成规律门电路 11.5 组合规律电路分析与设计
位差的概念。 2、把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把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
电容的向量模型。 3、把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娴熟计算沟通电路。 5、把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把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
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程技术工作奠定肯定的理论基础。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电路的状态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二、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学习,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本课程的内容概述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涵盖电子工艺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以应对现代电子行业的需求。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并具备电力工程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等;2. 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和操作技能;3. 具备电路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 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故障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 电工基础知识1.1 电路概述1.2 常用电子元器件1.3 电源供电技术1.4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 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2.1 二极管与晶体管2.2 集成电路2.3 模拟与数字电路2.4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 电路设计与调试3.1 电路设计基础3.2 电路布线与焊接3.3 电路调试与测量4. 电工电子技术故障分析与解决 4.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4.2 故障维修技术5. 实践操作5.1 电路实验5.2 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实际操作电路和元器件,并解决实际问题;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工程项目,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4. 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16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就是高等本科院校非电类有关专业必修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并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赢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介绍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自学时程课程及专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电机与继电―接触器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部分。
1、电路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物理性质。
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认知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的耦合转换。
理解克希荷夫定律。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了解电工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认知电路的暂态和稳态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掌控直流或无源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及相量表示方法。
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介绍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掌控军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掌控功率因数提升的方法。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了解中线的作用,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电机与品轩―接触器掌控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
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电磁关系。
介绍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额定值的意义、外特性及绕组的同极性端的。
掌控其电压、电流、电阻转换功能。
介绍三接法的转换。
了解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和经济运行,了解名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掌握起动和反转的方法。
了解调速方法及其发展。
了解线绕式异步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
介绍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功能。
掌控品轩―接触器掌控的自锁、变压以及行程和时间掌控的原则,介绍负载、短路和失压维护的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必备的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结合电工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1)掌握电路的组成、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定律对电路进行分析。
(2)掌握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力及其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理解电磁继电器、霍尔效应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及自感现象的应用;了解互感、涡流现象,了解同名端的概念。
(3)掌握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和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用矢量法分析计算简单交流电路的方法,掌握三相电源与负载的连接方法及简单计算,熟悉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4)熟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熟悉单相整流、滤波和三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导通和关断的条件以及可控整流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
(5)熟悉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基本电路;熟悉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反馈和振荡的概念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熟悉射极输出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振荡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熟悉OTL功率放大器的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
(6)掌握硅稳压管稳压的工作原理,熟悉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三端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7)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数字集成电路概况、分类及应用常识,了解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的使用,掌握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布置与应用表示该要求是针对汽车电工模块而言;非汽车电工模块对数字脉冲电路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学时: 88 学分: 4.5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一、课程教学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电路(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4)了解三相功率的相互关系。
8、半导体元件(1)了解三极管的测量方法。
(2)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和基本特性。
9、基本放大电路(1)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作用、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放大器三种基本组态的性能差异,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入输出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授课学时:32课程学分:2一、课程性质、任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内容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大学专科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的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
这门课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
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电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4.一般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安全用电知识;5.半导体器件基础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6.电工电子实验技能和方法所需理论基础技能目标1.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2.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3.能理论分析判断电路及电子元件的简单故障;4.具有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绘制特性曲线,完整地写出规范实验报告的能力素质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业认证《中级电工》、《高级电工》接轨。
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版本信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主编:李中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ISBN 7-5084-1608-2 教材使用评价本教材内容精练,基本概念清楚;系统性强,使学生建立完整有序的概念;知识结构合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理念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力图反映新技术、新动向,以适应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5 电路的状态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
2.3 支路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
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5、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3.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3.3 交流电路基本元件与基本定律
3.4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3.5 R、L、C电路
3.6 功率与功率因数
3.7 谐振电路
3.8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二、教学内容
4.1 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4.2 磁路定律
4.3 交流铁心线圈与电磁铁
4.4 变压器
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控制(10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调速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5、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
6、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方法。
7、了解控制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
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5.3 单相异步电动机
5.4 常用控制电动机
5.5 低压电器
5.6 基本控制电路
5.7 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第六章安全用电(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3、了解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及触电方式。
二、教学内容
6.1 接地及接地装置
6.2 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
第七章半导体器件(4学时)
学习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类型和特性,理解PN结的形式,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特性。
4、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7.1 半导体二极管
7.2 半导体三极管
7.3 场效应管
第八章交流放大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
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会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4、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5、了解射级输出器电路特点。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的计算。
7、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8.1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8.2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分析
8.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8.4 多级放大电路
8.5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8.6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及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9.1 差动放大电路
9.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9.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9.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9.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十章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用途。
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
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器。
4、了解常用三端稳压器及开关稳压电源。
二、教学内容
10.1 整流电路
10.2 滤波电路
10.3 直流稳压电源
10.4 开关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逻辑代数基础与组合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组合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运算的化简。
5、掌握常见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1 数制与编码
11.2 基本逻辑运算
11.3 逻辑代数及化简
11.4 集成逻辑门电路
11.5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11.6 编码器
11.7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第十二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功能及应用。
3、学会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寄存器、计数器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2.1 双稳态触发器
12.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2.3寄存器
12.4计数器
第十三章 555集成定时器(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3.1 555集成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第十四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数-模转换器(D/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2、了解模-数转换器(A/D)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二、教学内容
14.1 数-模(D/A)转换器
14.2 模-数(A/D)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