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报告内容及格式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规范讲义

规范不再重复规定,直接引用这两个标准。
三、重点说明
POS系统
规定IMU测角精度要求:侧滚角和俯仰角一般不
大于0.007°;航偏角不大于0.02°。在征求 意见稿中规定,侧滚角和俯仰角一般不大于
0.005°,根据生产单位反馈的意见,当侧滚 角和俯仰角不大于0.008°时,就能得到比较 理想的结果,综合考虑后,改为现在的指标。
数码相机 系统综合检校 机载激光雷达检校场及检校飞行方案 技术设计
5. 技术准备:仪器设备
激光扫描仪
• 根据作业区域的地形条件,以及成果对点云 数据密度及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激光扫 描仪,并确定回波次数、扫描角度、扫描频 率等相关参数; • 激光测距精度和扫描测角精度经过检校; • 系统零点位置经过检校。
网间距按2m计算。
4. 总则
点云密度
以1米格网间距为基准:点云密度为4,表示每半米1个点。
假设平均穿透率为50%,则一个格网内有一个点。依次类 推,0.5米格网DEM则应在1米格网DEM对点云密度的基础上 乘4,点云密度为16;2米格网DEM,则应除以4,点云密度
为1;5米格网DEM,4除以16,为0.25。。。
三、重点说明
系统综合检
系统综合检校主要是确定POS系统与激光 扫描仪、数码相机之间的位置和角度 关系。
三、重点说明
机载激光雷达检校场及检校飞行方案
检校场,是对机载激光雷达设备的整体进行检校,其中包 括激光扫描仪、POS系统、数码相机及其附属装备。 因为不同的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各厂家
数字航摄仪获取的数字影像,飞行质量和影 像质量应符合《GB/T XXXX数字航空摄 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机载LiDAR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表1中数字高程模型成果高程中误差取自CH/T 9008.2-2010《基础地理信
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规定的一级精度。点云数据高程中误差按数
字高程模型成果高程中误差的0.7倍计算后近似取为0.5的整倍数。0.7 倍的依据按以下推得:设数字高程模型成果高程中误差为M,其误差源
自点云数据高程中误差M1和内插中误差M2,由误差传播公式得
确。
四、内容1、范围来自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技术准备 6、飞行计划
7、飞行实施
8、数据预处理 9、数据质量检查 10、成果整理与上交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术语的数量和选择
• 一些通用的术语,例如POS、GPS、IMU等没有列于
• 具体定义有可能与其他地方有差异
网间距按2m计算。
4. 总则
点云密度
以1米格网间距为基准:点云密度为4,表示每半米1个点。 假设平均穿透率为50%,则一个格网内有一个点。依次类
推,0.5米格网DEM则应在1米格网DEM对点云密度的基础上
乘4,点云密度为16;2米格网DEM,则应除以4,点云密度
0.005°,根据生产单位反馈的意见,当侧滚
角和俯仰角不大于0.008°时,就能得到比较
理想的结果,综合考虑后,改为现在的指标。
三、重点说明
系统综合检
系统综合检校主要是确定POS系统与激光 扫描仪、数码相机之间的位置和角度 关系。
三、重点说明
机载激光雷达检校场及检校飞行方案
检校场,是对机载激光雷达设备的整体进行检校,其中包
样化、专业化、差异性大,且多数高于基础测绘生
产的精度要求,故本规范以基础测绘为标准适用对
雷达检验报告

雷达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2021-001
报告日期:2021年10月10日
被检雷达型号:XXX
检验机构:XXX检验机构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确保被检雷达设备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排除其存在的缺陷和故障。
二、检验过程
1. 检验人员按照国家雷达设备检查标准,对被检雷达设备进行了外观检查与功能测试,发现其外观完好无损,功能正常。
2. 检验人员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被检雷达设备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其检测范围和精度均达到了国家要求,并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结论
根据本次检验结果,我们认为被检雷达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不存在缺陷和故障,可以正常使用。
上述检验数据均属实可靠,本报告仅供参考,不做法律证据使用。
检验人员签名:XXX
检验机构盖章:XXX检验机构
以上就是本次雷达检验报告,请被检方和相关人员妥善保管。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机构联系。
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

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
1. 技术指标概述,报告会对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指标进行概述,包括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测距精度、角分辨率、扫描速度、工作
波长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2. 性能测试数据,报告会详细列出激光雷达在不同条件下的性
能测试数据,如在不同距离下的测距误差、在不同角度下的角分辨率、在不同速度下的扫描效率等数据,以便对激光雷达的性能进行
客观评估。
3. 功能评估,报告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包
括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方
面的功能评估。
4. 安全性评估,报告还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激光辐射安全性评估,以及设备本身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评估。
5. 结论与建议,最后,报告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行
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激光雷达设备的
性能和功能。
总的来说,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各项性能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用户提供客观、准确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和应用最适合的激光雷达设备。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的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检验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精度、分辨率等检验指标的定义、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质量检验指导,保障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推动该技术在各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
一、概述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凭借其高效、高精度、高分辨率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在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成果。
然而,高质量的数据是实现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因此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检验技术规程,能够有效地评估数据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数据完整性检验(一)检验指标定义数据完整性检验主要是检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是否存在缺失、遗漏或不完整的情况。
包括激光点云数据的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大面积的空洞区域;回波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缺失的回波信息等。
(二)检验方法1. 数据可视化检查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密度均匀性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缺失或不连续区域。
检查回波数据的完整性,查看是否有缺失的回波信息。
2. 统计分析对激光点云数据的密度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区域的点云密度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判断数据密度的均匀性。
对于回波数据,可以统计回波强度的分布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的回波缺失区域。
3. 数据量统计统计激光点云数据的总点数、回波点数等数据量指标,与预期的数据量进行对比,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三)技术要求1. 数据可视化检查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视觉判断能力,能够准确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雷达情况报告模板高清

雷达情况报告模板一、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雷达情况报告的模板,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的要求。
二、报告结构雷达情况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引言部分介绍报告的目的和范围,阐明报告所关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以及列举本次报告所依据的数据和信息来源。
2. 雷达系统性能分析雷达系统性能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功率指标包括雷达发射器输出功率、天线增益等。
(2)距离分辨率距离分辨率是指雷达设备能够分辨出两个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包括峰值脉冲功率、脉冲宽度、调频率等参数。
(3)方位分辨率方位分辨率是指雷达设备能够分辨出两个物体在方位上的最小角度。
包括天线的旋转角度、天线的有效孔径等。
(4)探测概率探测概率是指雷达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检测到目标的概率。
(5)虚警概率虚警概率是指雷达系统在没有目标情况下,误判到目标的概率。
3. 雷达数据分析雷达数据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目标反射信号分析目标反射信号的主要参数是目标电离层散射截面和目标相对于雷达设备的位置及速度。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雷达系统在探测和跟踪目标方面的性能。
(2)天气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分析天气对雷达反射信号影响很大,下雨、下雪、大风等天气都会对雷达信号产生干扰。
因此,对于不同天气下的雷达性能表现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3)目标运动轨迹分析目标运动轨迹是指目标相对于雷达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变化情况,可以用来评估雷达系统在目标跟踪方面的性能。
4. 结论结论部分旨在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改进雷达系统的性能。
三、报告格式报告应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要求:•采用三级标题,标题与正文之间需留一行间隔;•正文中遵循中文排版规则,段落间空一行;•采用列表、加粗、斜体等排版方式,使报告读起来更加生动有序;•代码和数据段需使用代码块等特殊排版方式,确保代码和数据能够被完整呈现。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雷达情况报告的模板,包括报告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的要求。
机载LiDAR点云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研究

骆生亮(山西亚太数字遥感新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机载LiDAR系统是实现地面三维坐标和影像数据同步、快速、高精度获取,并快速实现地物三维、实时再现的一种国际领先的测绘高新技术,而机载LiDAR原始点云数据质量检查是后期制图的基础。
本文详细介绍了原始激光点云数据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机载LiDAR;原始激光点云;质量检查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19(2019)04-0023-05机载LiDAR点云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研究0.引言机载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它集成了GPS、IMU、激光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光谱成像设备。
其中激光扫描仪利用返回的脉冲可获取探测目标高分辨率的距离、坡度、粗糙度和反射率等信息,而被动光电成像技术可获取探测目标的数字成像信息,经过地面的信息处理而生成逐个地面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最后经过综合处理而得到沿一定条带的地面区域三维定位与成像结果。
激光雷达技术发展迅速,作为精确、快速地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工具已得到广泛认同。
相对于其他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是遥感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
本文就激光LiDAR原始点云数据质量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方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探讨。
1.原始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机载激光LiDAR飞行受天气、空域等因素影响作业难度大,做好飞行作业计划,规划好飞行线路、时间非常关键。
飞行计划需要在数据检查结果基础上制定,如何在飞行任务结束后,第一时间对海量激光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确认需要补飞或重飞区域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介绍原始点云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1.1点云覆盖激光数据的覆盖要求为:航向起始和结束应超出半幅图范围,旁向应超出半幅图范围,超出部分不小于500米,且不大于2000米。
测区所有激光点云数据在Terra软件中抽稀读取,将激光点云覆盖范围和测区边线进行比对,确认激光点云完整覆盖测区范围。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实用文档
16
4. 总则
总则内容和范围的选择
• 通用的原则性的内容没有列于,例如坐标基准。
实用文档
17
4. 总则
点云密度
点云密度按不大于1/2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计算的理论依shannon 采样定理,即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g(x)中存在的最高频率中每周期 取有两个样本时,则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g(x)。点云内 插数字高程模型,其实质为重采样,应符合香农采样定理。为使用方便, 表1中5m的数字高程模型格网间距按4m计算,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格 网间距按2m计算。
实用文档
18
4. 总则
点云密度 以1米格网间距为基准:点云密度为4,表示每半米1个点。 假设平均穿透率为50%,则一个格网内有一个点。依次类 推,0.5米格网DEM则应在1米格网DEM对点云密度的基础上 乘4,点云密度为16;2米格网DEM,则应除以4,点云密度 为1;5米格网DEM,4除以16,为0.25。。。
论依据是shannon采样定理,即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 g(x)中存在的最高频率中每周期取有两个样本时,则 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g(x)。点云内插数 字高程模型,其实质为重采样,应符合香农采样定理。 为使用方便,表1中5m的数字高程模型格网间距按4m计 算,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格网间距按2m计算。
CH/T XXXXX—XXXX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培训会
标准编写组
目录
一、一般说明 二、编制原则 三、重点说明 四、内容
一、编制过程一般说明
2009年3月提出标准制定计划、批准立项; 2009年5月成立标准编制课题组; 2010年3月完成讨论稿; 2010年7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发函征求意见; 2010年9月汇总返回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完成送审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T XXXXX—XXXX
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检验报告内容及格式
B.1 检验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a) 检验工作概况:简述检验任务来源、检验人员组成及所使用工具情况。
b) 受检成果概况:简述受检成果获取方式、摄区划分情况、摄区地形特征、成果总
量、报验成果数量和提交资料情况等。
c) 抽样情况:描述抽样依据、抽样方案,列出检验资料清单。
d)检验内容及方法:对照检验标准说明检验质量元素项以及对应所采用的方式。
当
未进行某项质量元素项检验时,在此予以说明。
e)质量问题及处理:罗列检验过程中发现的A、B、C、D类质量问题和发现的普遍
性或系统性质量问题。
当质量问题较多时,D类质量问题可不罗列。
f)成果质量统计:按照不同质量元素统计各类错漏类别及数量。
g)建议:根据需要使用,当无任何建议时,可不保留。
当存在A类质量问题时,说
明需补飞的航线、范围等,并制作相应的附图。
h)附件:摄区检验情况图、摄区航线相片结合图、成果移交清单。
成果移交清单见
表1、表2。
B.2 检验报告格式
图C.1 ~ 图C.5给出了检验报告部分页面的格式,摄区完成情况图见图C.6,分区航线、点云分块结合图见图C.7。
CH/T XXXXX—XXXX
图 C.1封一格式
15
CH/T XXXXX—XXXX
图 C.2 封二格式
16
CH/T XXXXX—XXXX
17
CH/T XXXXX—XXXX
18
19
CH/T XXXXX—XXXX
图例:
以前完成区域
本次完成区域
未完成区域
禁飞区区域
摄区名称:摄区代号:平均点云密度(点/m2):设备型号及编号:
摄区面积(k m2):以前完成面积(k m2):本次检验面积(km2):未完成面积(km2):
禁飞区面积(k m2):获取时间:获取单位:
图 C.6 XX 摄区完成情况图格式
20
CH/T XXXXX—XXXX
图例:
摄区范围线
5万图幅线
飞行航线
构架航线
K51E005009 5万图幅号
01分区分区号
03航线号
G01 构架航线号
003点云分块号
摄区名称:摄区代号:分区号:设备型号及编号:
绝对航高(m):获取时间:获取单位:
图 C.7 XX分区航线、点云分块结合图格式
21
CH/T XXXXX—XXXX
22
XX摄区XX分区航线、像片结合图
摄区名称:摄区代号:分区号:地面分辨率(m):设备型号及编号:
绝对航高(m):获取时间:获取单位:
图 C.8 XX分区航线、像片结合图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