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作者:邓南化)

合集下载

基于虚拟仪器的轴类零件弯曲变形在线测控系统

基于虚拟仪器的轴类零件弯曲变形在线测控系统

控制器是一组具有控制功能的单片机系统,它包括传感器采样模块、光栅采样模块及步进电动机控制模块。

传感器采样模块能实时对变形量进行采样测量,并动态显示在$&机上。

光栅采样模块能实时测量压头的位移量并能动态显示。

步进电动机控制模块发出的脉冲信号经隔离放大控制并驱动步进电动机,带动轴零件按系统要求旋转。

!虚拟测控的软件设计!+"系统的程序设计本系统应用高级语言编程,主要利用了$&机’()*)串口与单片机和$%&通信,通过程序实现系统自动运行。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主要有主程序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

其中,主程序模块是整个程序设计的主体部分,其功能是连接调用其他功能模块,实现系统软件的整体功能。

通信模块是$&机与各硬件联系的桥梁,其主要功能在于完成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系统软件结构见图)。

上位机软件采用,-.+/编写。

,-.+/具有可视化、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结构化事件驱动编程模式等特点,界面丰富,易于操作。

它提供的0(&122*)+134通信控件功能强大且有效简化了编程。

通信协议的确定关系到数据传送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效率。

考虑到上位机编程的复杂性,在通讯过程中,上位机处于主动状态,通过’()*)接口与下位机通讯。

!+!系统检测与初始化系统程序加载后,在检测工件之前,完成对系统硬件的初始化。

在操作过程中,对系统使用的硬件设备提供相应的状态信息。

,-本身不具备对567端口访问的低级功能,但它可以调用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88%函数。

利用88%函数,,-应用程序不仅能实现其自身不能实现的各种功能,而且由于88%函数是在应用程序运行中动态载入的,大大减少了程序代码的冗余,提高了运行效率。

因此,系统采用,9:;<=&>>.+/编制了对567端口访问的88%函数,并在程序中调用,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

在$&机的协调控制下,系统能实现无人监控操作,全自动地完成在线测量、比较找出最大形变量和自动矫直的功能。

基于应变片的动平衡机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

基于应变片的动平衡机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

基于应变片的动平衡机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王秋晓副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门类:工学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O一一年四月Design and Research of Dynamic Balancing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Strain Chip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ByCheng Xiaoxiao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Wang QiuxiaoMajor: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ChinaApril 2011摘要动平衡机测试系统是平衡机的主要部分,其设计直接决定着平衡机的测量精度。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生转子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危害,论述了转子不平衡的分类和各类不平衡的平衡方法。

并把此作为理论依据,以单自由度动平衡机为基础,以摆架为例,提出了摆架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转子振动的数学模型。

并推导出了转子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的计算表达式,并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改进了转子振动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振幅的计算方法。

针对动平衡机基本的测量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基于应变片的动平衡机振动系统的测量方法。

根据动平衡机的原理,证明了其测量方法原理的正确性。

通过惠斯登电桥电路,将检测到平衡机振动始不平衡量,系统微小的变形,并将其应变转化成电信号的电测系统。

实现精度较高的动不平衡量测量。

为了实现对转子的振动信号的精确提取和转换,本文研究并使用了惠斯登电桥电路,详细的设计了振动信号获取调理电路。

便携式线路路基变形监测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便携式线路路基变形监测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线路路基沉降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是邻近既有线施工高风险源。

高速铁路的普及大幅提升列车运行速度,也增加了铁路设备养护和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传统的路基沉降监测方法有沉降板测量法、横剖测量法、分层沉降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光纤传感器监测法、卫星空间遥测方法等。

[1]为了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使用安装方便兼顾性价比高的智能化线路路基监控设备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线路路基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1线路、路基监测现状分析在邻近营业线施工中,常用的监测检测方法有道尺全站仪监测法和GPS 观测法,如表1。

1.1常用测量方法不满足现场需求施工现场大多在城郊,阴雨天GPS 信号不良影响测量精度,GPS 观测法在实践应用中较少。

人工监测和单一项目的监测及其他GPS 监测存在人为主观因素误差大、监测不及时、危险人身安全及缺乏项目验证等不可否认的缺点。

[2]而道尺+全站仪法须设置好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建立防护体系,方能利用列车间隔上道实施人工测量,监测作业安全风险隐患极大。

1.2测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线路路基沉降监测作业,含线路几何尺寸测量、数据分析和病害处置。

常用测量装置依靠人员分析数据和制定病害处理方案。

在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员派遣工作时,必须指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实地观测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前去。

而在已经开展的路基沉降测量工作中,许多监测人员生搬硬套固有理论,或是根据自身认知随意变动观测数据和方法,[3]再加上人工全天24小时间隔检测线路,难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应急处置的合理性。

1.3多级互控缺失线路路基安全控制,是所有工程参建单位的职责。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同一城市的每条线路之间相互独立,信号维护监测系统自成体系,线路之间信息封闭、监测信息分散、维护信息不能共享。

[4]由于常用的监测装置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导致监测和处置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现场技术员的专业水平,无法实现现场、监控中心、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的有效协同和互动,共同保障线路路基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基于应变片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应变片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97562.2(22)申请日 2017.11.09(71)申请人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二路6号(72)发明人 郝天之 于孟生 陈齐风 杨雨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代理人 林鹏(51)Int.Cl.G01N 33/38(2006.01)G01B 21/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应变片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应变片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方法,其采用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第一应变片的跨缝段设为凸起部,其不随裂缝宽度的变化而产生应变,而第二应变片的跨缝段随裂缝宽度的变化而产生应变。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测试时,通过到第一应变片与第二应变片的应变差值Δε21,带入公式Δf=l 2f ε2f =l 1Δε21即可得出裂缝宽度的变化量Δf,其中,l 2f 为第二应变片跨缝段的敏感栅长度,ε2f 为第二应变片跨缝段的应变量,l 1为第一应变片的敏感栅长度。

由上述公式可知,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裂缝宽度变化量可排除裂缝两侧的构件由于应力而产生的尺寸变化值,因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08020654 A 2018.05.11C N 108020654A1.一种基于应变片的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裂缝宽度变化量测试装置,包括应变片组合结构及应变测试仪,所述应变片组合结构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所述第一应变片与所述第二应变片均包括两段贴合段及一连接两段所述贴合段的跨缝段,所述第一应变片的两段贴合段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应变片的两段贴合段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应变片的跨缝段相对相应的贴合段凸设形成凸起部,以使得该第一应变片的跨缝段不会随裂缝宽度的变化而产生应变;贴片:将第一应变片的两贴合段及第二应变片的两贴合段均与待测量的构件黏贴,使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平行紧靠在一起且均沿垂直于裂缝走向的方向进行黏贴,第一应变片的两贴合段均延伸至裂缝,第二应变片的两贴合段均延伸至裂缝;第一应变片的跨缝段与第二应变片的跨缝段均横跨裂缝;将第一应变片的引线与第二应变片的引线均与所述应变测试仪连接;测试:通过应变测试仪得到第一应变片与第二应变片的应变差值Δε21,带入公式Δf=l2fε2f=l1Δε21得出裂缝的宽度变化量Δf,其中,l2f为第二应变片跨缝段的敏感栅长度,ε2f 为第二应变片跨缝段的应变量,l1为第一应变片的敏感栅长度。

一种应变片测量电路及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应变片测量电路及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应变片测量电路及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姜景捷,彭华,李振,马秀敏,彭立国
申请号:CN201510634657.8
申请日:20150929
公开号:CN105136357A
公开日:
201512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变片测量电路及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系统。

包括:电桥;所述电桥具有第一参考桥臂、第二参考桥臂、工作应变片桥臂、参考应变片桥臂、第一抗干扰电路单元和第二抗干扰电路单元;所述第一参考桥臂与所述第二参考桥臂相连接构成参考半桥,所述参考应变片桥臂还与所述工作应变片桥臂相连接构成工作半桥,所述第一参考桥臂与所述工作应变片桥臂通过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参考桥臂与所述参考应变片桥臂通过所述第二抗干扰电路单元相连接;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系统:包括应变传感器测量模块和空心包体应变计。

本发明具有提高应变片测量及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积极效果。

申请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11号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术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智能测控系统是一种利用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物体应变情况,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智能化测量和控制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原理、结构和实施步骤。

一、设计原理基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应变检测、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控制策略实施四个方面。

系统通过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物体的应变情况,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和控制算法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智能化测量和控制。

二、系统结构1. 应变传感器模块:负责检测物体的应变情况,将应变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2. 数据采集模块: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FPGA进行处理。

3. FPGA处理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接收并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实施控制算法。

4. 控制执行模块:根据FPGA处理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控制。

5. 通信模块**: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接口,可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三、系统功能1. 应变检测:实时监测物体的应变情况,获取准确的应变数据。

2. 数据采集:将应变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提高数据精度和稳定性。

3. 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滤波,提取有效信息,减小噪声干扰。

4. 控制策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

5. 远程监控:通过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实现对被测对象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四、实施步骤1. 传感器选型:选择适合的应变传感器,考虑测量范围、精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2. 传感器安装:将应变传感器安装在被测物体上,保证传感器与物体接触良好。

3. 数据采集设计:设计数据采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 FPGA程序设计:编写FPGA程序,包括数据处理算法和控制策略设计。

5. 硬件连接:按照设计需求,连接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FPGA 处理模块和控制执行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六、
软件框图
软件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采集
数据超标? 否 继续工作 用户控制? 停止工作 停止
是 报警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电气测量系统设计
七、
特点
系统是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系统采用的处理器为市面常用的单片机,成本低,易于开发与批量生产; 可以对设备变形进行多点测量,也可以对多个设备时行测量; 系统对测量信号进行必要的放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与准确性; 有 LCD 显示模块和键盘控制模块,有良好的用户交互,方便工程人员和非 工程人员使用; 对设备变形严重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报警,使系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单片所使用的 IO 资源少,易于扩展与二次开发。
重时做出相应的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 (4) 人员可以键盘对系统控制,如停止检测,开始采集,关闭报警功能等。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电气测量系统设计
系统的单片机接口图如下所示:
式中:ε1,ε2,ε3,ε4 分别代表电阻片 R1,R2,R3,R4 感受的应变值。上 式表明,电压变化量ΔUDB 与四个桥臂电阻片对应的应变值ε1,ε2,ε3,ε4 成 线性关系。应当注意,式中的ε是代数值,其符号由变形方向决定。通常拉应变 为正,压应变为负,可以看出,相邻两臂的ε(例如,ε1,ε2 或ε3,ε4)符 号一致时,根据式(1)应变相互抵消。如符号相反,则两应变绝对值相加。两 相对桥臂的ε (例如ε1 和ε3) 符号一致时, 其绝对值相加, 否则二者相互抵消。 显然,不同符号的应变按照不同的顺序组桥,会产生不同的测量效果。因此,灵 活地运用(2)式正确地布片和组桥,可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并减少误差。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电气测量系统设计
当对系统有高精度要求时,可以采查表方法获取不同输入对应的输出值。这 方法省去了计算的过程, 能通过检索直接得到结果。但有一重要问题是会消耗计 算机大量的存储空间。精度要求越高,所需要的存储空间越大。 当对系统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函数表达式 y f ( x) 来确定输入与输出 的关系。则可以通过输入值,便可求得输出值。这个方法有计算时间上的时序消 耗,且表达式越复杂,时序消耗越多。优点是基本不消耗存储空间,节约硬件资 源。 应变片的总电阻相对变化率公式为:
四、
测量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全桥对电阻的变化进行测量。电路如下图所示。
B R1 A R4 D E R3 R2 C UDB
其中,电桥中四个桥臂都是参与机械变形的电阻片。这时电桥输出电压计算 公式如下:
U DB
E R1 R 2 R3 R 4 4 R2 R3 R4 R1
二、
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安装
根据设备对变形的敏感性的高低安装传感器,一般原则是对变形敏感性高的 区域需一个或多个安装传感器, 而对变形敏感性低的区域只安装一个或不安装传 感器。根据设备的不同,传感器的结构也不一样,一般情况采用表贴式即可,特 殊情况根据需要而定。
传感器
设备
载物台
三、
输入输出(变换)关系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在精度要求低的情况下是确定的,而关系式却因精度要求 不同而不同。对于精度有较高要求的系统,任何器件都不能近似线性,输入与输 出的关系式不能用线性函数表示;而对于没有高精度要求的系统,而输入与输出 有确定表达式的,则可使用相应的表达式。
R K x x K y y R
K x 为应变片的主轴向录敏度系数; K y 为应变片的横向录敏度系数, K x 和 K y 是
在单向应变场中测得的,即 K x 表示 y 0 时, 敏感栅的 R / R 与 x 之比,K y 表 示 x 0 时, 敏感栅的 R / R 与 y 之比。而它们的比值 H x / y 称为横向效应 系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1)
当四枚电阻片的灵敏系数 K 相等时, (1)式可以写成 EK U DB ( 1 2 3 4 ) 4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电阻变化不大, 电压信号比较弱, 应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如下:
五、
计算机(或单片机)及其接口设计
本系统采用市面上常用的单片机,集成了 AD 模块。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 (2) (3) 可以通过多路 AD 对多个设备的变形进行多点检测; 电源模块、时钟模块和复位模块为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系统使用 LCD 液晶做显示模块,能显示设备的变形情况,当变形情况严
电气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姓 学 班
名: 号: 级:
邓南化
20091589
06120901 自动化学院
所在学院:
电气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应变片的设备变形检测系统
一、 系统的测量原理 本系统采用应变式传感器对设备的机械变形进行检测。应变式传感器是由弹 性元件、变换元件(应变片) ,以及一些附件(补偿元件、保护罩等)组成的装 置。 应变式传感器的变换元件多采用电阻丝式变换元件,能够将被测机械构件的 应变直接转换为电阻变化。一般都做成片状,通常又称为电阻应变片,或电阻应 变计,简称应变片。 在测量构件的应变时, 直接将应变片粘贴在构件上, 当构件受力产生变形时, 应变片和构件一起变形,即可从其输出端的电阻变化换算出构件的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