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西省晋城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西省晋城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西省晋城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酝酿(yùn)朔方(shuò)销声匿迹(nì)

B . 哺育(bǔ)停泊(pō)妇孺皆知(rú)

C . 蓦然(mò)恪守(gè)琼楼玉宇(qióng)

D . 淤泥(wū)和煦(xùn)千山万壑(hè)

2. (2分)(2012·哈尔滨)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 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3. (2分)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行回来后我详细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②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③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听了一年多。

A . 描述忍受断断续续

B . 描绘忍受陆陆续续

C . 描述承受断断续续

D . 描绘承受陆陆续续

4. (2分)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B .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 .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 . 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5. (2分) (2017七下·房山月考)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浑厚圆润

B . 潇洒飘逸

C . 端庄雄健

D . 纤细柔美

6. (6.0分) (2019九上·台州期中) 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2) ________,人迹板桥霜。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4) 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月思人,表达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6)在《长沙过贾谊宅》诗人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海南热带雨林景色美丽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7. (4分)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_______。

8. (8.0分) (2019九上·利辛月考) 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丁老师

您好!为了发扬拼博精神,展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九(1)班将于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在班内举

办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班会,特邀请您光临指导。

九(1)班班委会

2019年10月21日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替换为” ________ “。

③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2)结合下面几则名言,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贝多芬

(3)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一副残缺不全的对联,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此对联的上联应是()。

(a)________铸就辉煌(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A.苦乐同享三载B.三载苦乐同享C.三载同享苦乐D.同享三载苦乐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42分)

9. (5.0分)(2014·河北)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

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10. (1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 ,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 ,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

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罢:结束

B . 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但:但是

C . 绍圣中,谪居涪陵谪:被贬降职

D . 摹临累日,几废寝食几:几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 因借之以归请从吏夜归

C . 山谷曰:“何故?”故渔者歌曰

D .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渔人甚异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因借之以归能以径寸之木

B . 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 . 得草书于涪陵相与步于中庭

D . 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山谷心颇疑之:山谷心里很疑惑这句话。

B . 鲁直之字近于俗:鲁直的字接近于俗气。

C . 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

D . 恨穆父不及见也:憎恨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钱穆父看了黄庭坚写的草书,嫌黄庭坚的草书有些俗气。

B . 苏轼对黄庭坚草书的评价与钱穆父不是一样的。

C . 黄庭坚认为自己没有见过怀素的书法真迹,所以不肯为他人写草书了。

D . 黄庭坚把怀素《自叙》从石杨休家借走后,废寝忘食临摹,顿悟了写草书的方法。

11. (8.0分)(2012·抚顺)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九步之暖

①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②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

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③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孀居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④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⑤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⑥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

⑦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⑧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⑨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

⑩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

?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叶喘着长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

?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撤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

?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

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B . 文章对露露爸爸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他乐观的性格。

C . 文章④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一哲入院的原因及严重的病情。

D . 一哲的“九步”既温暖了露露,又温暖了众人。

(3)

选文⑤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一哲怎样的心情?

(4)

选文⑦段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比较下面的原句和改句,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

改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向外走去……

(6)

读了选文?段,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12. (14.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喜喜,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

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朵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

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 . 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C . 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 . 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4)

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写作 (共1题;共50分)

13. (50分) (2017九上·芜湖月考) 请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将题目工整地抄在规范位置;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6-5、

6-6、

6-7、

7-1、

8-1、

8-2、

8-3、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42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2-1、

12-2、

12-3、

12-4、

三、写作 (共1题;共50分)

13-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