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裸考者阅读申论材料三锦囊.doc

合集下载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完整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完整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副省级)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

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

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

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

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

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

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

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

二是公平感缺失。

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

三是安全感缺失。

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

四是幸福感缺失。

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

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

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

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

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

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

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

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

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

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

二是公平感缺失。

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

三是安全感缺失。

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

四是幸福感缺失。

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

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

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

裸考者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三锦囊

裸考者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三锦囊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裸考者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三锦囊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内容是完全陌生的,面对连篇累牍的材料总是无从下手,心慌慌不可量。

考生们要想尽快了解材料内容,把握其中心和主旨,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一一道来。

(一)迅速查找要点申论材料阅读量大,但时间有限,考生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材料,会占用大量作答时间,客观上这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并且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

那么,重点怎么抓呢?中公教育专家教您几招:1.关键句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示例】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

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中公分析】这段材料主要讲述了L县为了发展农村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是……”、“二是……”两句概括性语句既显示出了材料清晰的层次性,又为考生阅读材料指出了重点。

2.关键词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应该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

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

(15分)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

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从题干分析,作答范围在“给定资料3”。

作答任务在于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这里,关键之处在于“分类”。

以什么标准分,怎么分,是本题的关键点。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给定资料3”,内容很庞杂,是F市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大事记。

通读材料,要找到分类的钥匙。

这把钥匙就是机关单位的工作流程:一是事前策划部署,明确目标,建立运作机制;二事中的控制、协调、推进;三事后的宣传、总结。

有了这个宏观架构,在去理材料,看看分类标准。

给定资料3第一段,总体宏观上来谈,关键点在于明确目标“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工作”。

二、三段,在讲策划部署,符合上面讲的第一阶段的建立机制。

四、五段,在讲启动各种会议,布置进度,强化落实,符合上面讲的第二阶段,事中的控制、协调、推进,核心在促进。

六、七、八段,讲的是建立心理健康的三级网络。

在讲具体的推进过程中的组织过程。

九段,讲的是咨询、治疗的具体实施。

十段,讲的是讲的是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

十一、十二、十三,从精神科专家、大学生,到知心姐姐,讲的是各层次心理健康专业队伍建设。

十四、十五,和第九段一样,讲宣传教育。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根据以上提取出的内容,可以总结出这些事情的分类。

即心理健康支持机制、心理健康促进会议机制、心理健康三级网络机制、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机制、心理健康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机制。

有了这些标准,在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描述部分,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尽量概括全面。

如:在心理健康支持机制方面,要注意从由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策划部署来谈;在心理健康促进会议机制,由相关会议布置进度,配合和落实来谈。

同时注意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F市着力构建心理健康“六大机制”,持续推进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含参考答案及解析】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

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省部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省部级)

【试卷名】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真题标准化解析【试卷总分】100【答卷时限】180【考查话题】社会类(幸福感、社会心态)【总体分析】先从主题来看,2014年国考省部级考察的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群普遍存在的各种心态问题,并探讨了这些心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思路,与我们考生平时认知材料的基本思路接近,但因为考察的是心态方面的问题,如果考生的积累不够,平时对生活疏于体悟,难度还是很大的。

再从材料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共6个材料,7300多字;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试卷材料共7600字,6个材料。

这两年材料个数相同,字数也差不多。

最后从题型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概括题,10分,150字,中规中矩的题目;第二题分析题,10分,200字;第三题写发言稿,属于公文类题目,20分,500字;这里面的重点是作为领导的发言,一定要体现出高度的概括性,也就是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提练;第四题写短评,20分,500字,这是个比较新颖的题目,从本质上考察的是考生对跟风的看法,是社会现象的分析题,比较难;第五题作文40分。

共五道题目,要求作答3350——3450字。

2013年国考省部级五道题目,共要求写2000——2300。

今年比去年要求多写二三百字。

而这也是今年国考多了半个小时,全程三个小时的要求。

【【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级(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题号 1 2 3 4 5 总分核分人一、注意事项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臵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

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

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话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

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想‚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述清楚‛。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分析四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分析四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分析四法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火热报名中,笔试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2014年国考申论时间延长到180分钟,这一变化使许多考生内心张皇不安。

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以多年国考研究经验分析,认为2014年国考极有可能增大材料阅读量。

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材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更强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编写组专家总结了申论材料分析的四法,帮助考生攻克申论难关。

第一法:循序渐进。

对于申论,考生应当有明确的概念,即答案都隐藏在材料中,考生切不可对材料“轻视”。

阅读过程中,可采用两遍法:第一遍阅读题干,了解考查内容,寻找材料主题,通读全文,作出与问题相关的批注;第二遍针对问题,仔细阅读,锁定范围,提炼要点。

第二法:详略得当。

给定材料有虚实之分,阅读材料时应该有详有略,对于铺垫性、背景性、案例性、描述性、数据性、数据性的材料应当根据其特点采取略读方式,而对于观点性、论述性、分析性、对比性材料应当精读,从而达到虚实结合,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法:聚合发散。

对材料的思维分析方法主要有:聚合型和发散型两种。

聚合型一般通过阅读材料,发现分散分信息,再同质信息进行整合。

发散型是一种辐散型思维分析、求异思维分析。

根据已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答案。

第四法:思维转化。

通过将已有的信息进行深度剖析,不要浮于表面。

简单来说就是从现象到本质。

这种方式主要适合综合分析类题目。

在申论新形势下,考生切莫慌张,利用好方法,加强动笔训练,成“公”其实并不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裸考者阅读申论材料三锦囊
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内容是完全陌生的,面对连篇累牍的材料总是无从下手,心慌慌不可量。

考生们要想尽快了解材料内容,把握其中心和主旨,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一一道来。

(一)迅速查找要点
申论材料阅读量大,但时间有限,考生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材料,会占用大量作答时间,客观上这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并且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

那么,重点怎么抓呢?中公教育专家教您几招:
1.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示例】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

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分析】这段材料主要讲述了L县为了发展农村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是……”、“二是……”两句概括性语句既显示出了材料清晰的层次性,又为考生阅读材料指出了重点。

2.关键词
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应该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

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

(1)多义词
这里的多义词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具有的特定意义,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会发
生变化。

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等。

【示例】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
【分析】上述材料的“死海”不是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的死海,而是指鱼虾绝迹,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海域。

(2)代词
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多,也非常灵活,指代的内容很广,例如: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或动物、人、事物,以及其它复杂的概念等。

【示例】1973年和1978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两次石油危机,日元急剧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过去曾以经济实惠驰名世界市场的日本产品,一下子变成了商品世界中的贵族。

日本企业如何面对高成本的挑战呢?稻盛和夫说,当时定单减了一半,公司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办法就是跟员工一起共同克服这个难关……
【分析】这则材料中提到了“他的办法就是跟员工一起共同克服这个难关”,“这个难关”中的“这个”是指什么呢?考生在阅读时应该着重分析一下,通过分析可知“这个”是指日本产品成本和出口价格大幅提高,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理解材料内容有重要作用。

(3)重点词
对于重点词语,考生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从语段和材料内容出发进行分析。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

【示例】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
【中公分析】这段材料“更重要的原因”之后,便明确指出黄河没有出现改道、决口和淤积泥沙的原因是黄河输沙量小。

(二)边读边做标记
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考生对关键的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些记号,例如:画圈、画线。

对于内容比较明晰的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做标识。

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节省时间。

【示例】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

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

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

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

“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

”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分析】阅读这段材料后,考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要点,如被迫转学、费用太高、没有城市户籍、附近没有学校、歧视、拿不到毕业证等,这些都是材料中包含的重要信息,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将其标识出来,以便查阅和作答之用。

(三)合并同类要点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考生已经提取了大量要点。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查找要点,就需要利用数学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给要点划分类别。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的比较、分析,将阐述同一问题的要点归在一起,同时理清材料的层次,以便考生查找内容。

比如,在某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给定资料中,材料1、2都是对市政公用事业的问题的分析和叙述,而材料3~7则是关于水资源价格改革的问题。

在作答要求中也出现了针对这两个不同问题的试题。

在阅读时将材料进行分类,就能够使考生在作答中更好地锁定答案范围,快速提炼要点。

另外,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材料内容与主题的一致性。

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庞杂,但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

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主题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