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小课题总结
化学专业的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作为一名化学专业工作者,我有幸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投身于化学事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基础理论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深入学习了化学基础理论,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化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 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工作如下:(1)协助导师进行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包括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条件的优化等。
(2)负责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3)按照实验要求,准确配制试剂,控制实验条件。
(4)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3. 项目管理(1)参与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实施过程,了解项目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沟通,协调项目资源,提高项目执行力。
(3)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4. 学术交流(1)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2)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合作。
(3)担任学术期刊审稿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三、工作成果1. 研究成果(1)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SCI论文2篇。
(2)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2. 实验室建设(1)参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2)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3. 项目管理(1)参与两个横向项目,均按期完成,获得客户好评。
(2)协助导师申报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已立项。
四、工作体会1. 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化学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等重要。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
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学生学习能
3.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力分析
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
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 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二氧化碳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 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 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 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 1:制取 CO2 反应原理 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 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步骤 现象
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
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师: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生: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1.我们确立目标要源于课标,熟悉课程标准中提出
的各类要求,并且找出与本课题相契合的条目,确定具
体目标,当然还要关注预习及课后的积累和思考。正确
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只有方向对了教学才能
做到有的放矢。
课例研究综
2.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
述
学会了学习这类气体制备探究的方法。
广东省小课题结题报告

广东省小课题:《山区中学化学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编号:GDXKT0319负责人:温梦华单位:广东省英德市第二中学《山区中学化学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山区中学化学学困生转化摘要:通过对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化学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合理进行教学改进,在课堂教学方面积极探索成功案例,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设计,更好地掌控整个课堂,为我校提供一套值得推广的,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属于山区范围的普通完全中学,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由于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出来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特别是化学科。
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基础显得略差,而且性格比较内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高中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高中教育必须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奠基。
以人为本、助人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其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处在这一阶段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当前的班级授课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即所谓的学科方面的学困生。
对于化学学科的学困生,根据学科特点,导致学习困难的因素可能更多在于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上,即学习策略水平的差异上。
因此,开展化学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困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2、问题的提出我校的办学宗旨是“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多年来在社会与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教学上贯彻“以文化立校,以质量强校,以科技兴校,礼仪育校”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及学生扩招带来的影响,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清晰地暴露出来。
普遍学生的各科基础较差,无心上学的人较往年多了,学生在社会上接触的言论多了,特别是对学习无用的言论多了。
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

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11、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尽量多的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平时教学中将化学知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搞一些化学常识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化学虽然是理科,但它的学习与数学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
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
本来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在做练习时,不熟悉基础知识或对概念理解不清楚,只有到处翻书,耽误时间,到讲解练习时没有完成,对于老师的讲解又一知半解,就算当时理解了却也很容易忘记,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过。
到做作业时,由于效率不高没有时间了或懒于动脑,干脆抄袭了之,这种恶性循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测验时,只做选择题(有时是用抓阄的方法确定)、填空题,而推断题、计算题即使是较简单的也不敢做,就干脆不看,缺少成就感,对本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必须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能在当堂完成的当堂完成,课后还要及时检查巩固。
3、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考评的内容和方法已逐渐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要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并利用大量的时间通过亲自做大量的练习深化理解各知识点并能系统,以及了解一些考察知识点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4、多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利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学业任务繁重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5、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高中化学学科教研总结

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二、教研工作回顾1.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集体备课: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共开展了12次集体备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探讨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观摩课与公开课: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4次观摩课和2次公开课。
通过观摩和公开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探讨课题研究内容。
(4)教学反思:教师们积极参加教学反思活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 教研成果(1)教学成绩:本学期,化学学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0%。
(2)教师获奖: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化学教研组教师共获得市级奖项2项,县级奖项3项。
(3)论文发表:本学期,化学教研组教师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
三、教研工作总结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幸福感。
2. 优化教学方法(1)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演示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深化课题研究(1)明确研究目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为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
(2)加强团队合作: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推进课题研究。
4. 加强教学反思(1)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教师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化学课题结题个人总结范文

化学课题结题个人总结范文I have learned so much from completing my chemistry project.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experiments, analyzing data,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has been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have improved my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Completing this project has helped me grow as a student and as a person.我在完成化学课题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令人满足。
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这个项目帮助我在学术上和个人上都有所成长。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project was apply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experiments. I was able to see firsthand how the concepts we learned in class are put into action in a lab setting. This hands-on experience was invaluable in helping me grasp difficult concepts and solidify my understanding of key principles in chemistry.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实验中。
化学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

化学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化学教研工作总结1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工作指导意见,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化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各项教研工作,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认真履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认真组织教研工作,较好的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化学组可称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教研组。
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本学期坚持间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课例展示、课例研讨、业务学习等)或一次备课组活动,两个活动交替进行,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责任到人。
利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钻研新教材、新课标,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共同成长。
2、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化学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教学模式、韩城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策略”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习题讲评”研究》、《河北省__年高考化学科命题说明》、《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等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业务素质有所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指导教学工作,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佟雪莲老师的教学论文《探究水的组成》等在省级期刊发表。
3、组织好组内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本期按学校要求开设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评课活动。
本学期化学组开设公开课2次,专题讲座1次,课例研讨2次,王晓伟老师的课例展示《推断题专题练习》和佟雪莲老师的课例展示《二模试卷讲评》受到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充分肯定,佟雪莲老师的《探究试题备考策略初探》通过教研组的研究商讨,在全区化学中考复习会上展示并讨论交流。
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初中化学主题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初中化学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通过系列研讨、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方式,全面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化学素养。
现将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目标1. 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2. 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构建高效、和谐的化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文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明确化学教学目标。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化学教师的示范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4. 课题研究:组织教师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5.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6. 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2. 学生化学素养得到提高:学生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次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化学成绩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
4. 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经验与启示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2. 注重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目标,细化环节
--初中化学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的几点认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本学期围绕教师进修学校“抓基础、重课堂、强校本、提素养”的工作主题,确立化学学科的校本研修主题《“过
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化学基础知识教
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现就备课、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
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在能力、品质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质。
一堂课,一方面有主
要的一两项目的。
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
同时,要全面考虑发
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
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
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照本宣
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
学经验驾驭教材。
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
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
学习。
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
课堂教学要突
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要形成
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注重本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
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
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
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
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
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
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
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
学生刚刚开始学习
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
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
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
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
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
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
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
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
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
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
念和理论。
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
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
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
要注
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
比如,学习过氧气的
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
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
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
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
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
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
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
的主体。
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
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