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_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_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3
3
太阳能光伏电池(简称光伏电池)用于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在能量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等综合性能方面,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优于非晶硅电池。多晶硅比单晶硅转换效率略低,但价格更便宜。另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太阳电池[5]。
微机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另外本系统受应用环境的要求,本身就要求实现免维护。所以无论从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都要对系统有保护作用。例如在本系统硬件设计中有蓄电池电压控制,因为直流充电的蓄电池,要求电压控制在10~12~16V之间,才能安全使用,不至于被烧坏。所以电压控制用来保证其既不过充又不过放;继电器工作要求是:在接受到指令后,要按指令要求来动作。而且一旦出错就要有报警显示。为了实现继电器正常工作,系统设有继电器动作检测,并对故障状态设有报警显示;为了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的正常,执行动作正确,系统对ADC0809的转换也设有转换结果正确与否的检测,并在ADC0809不正常工作时报警显示;整个系统是一个严密完整的智能化系统,使用起来方便。
毕业设计(论文)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摘要
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是对两种最为理想、无污染的绿色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已成为开发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是为了弥补传统电力的不足而设计的独立发电设备。它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与风力发电机配合而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并实现了免维护的功能。
2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图1系统框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组成设备有:

太阳能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太阳能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题目: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蓄电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4-1班指导教师:李子剑讲师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蓄电控制系统摘要本文首先对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国内外太阳能利用现状、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方式做出了简介,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对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和储能装置的类型、原理及特性进行分析,并对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充放电保护进行介绍。

其次,对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器应具备的功能进行分析,如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对太阳方位和高度的跟踪,对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以及防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等功能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控制器的种类、几种基本电路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并重点对单路串联型充放电控制器电路进行设计。

包括检测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等。

此外,本文还对蓄电池、光伏组件的容量及串并联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対我国光伏发展前景和机遇做出展望。

关键词:太阳能;蓄电;光伏;控制器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Reserve Power Control System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t firstly gives recommendation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with solar energy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operation mode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promotes the target and task of the subject.In this article,it analysed the solar energy battery.Pv modul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from their types.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It aslo recommended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lead-acid battery and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tection.Secondly,It analysed the controller from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basic functions.For instance,controlling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battery,tracking the solar direction and the maximum power of solar energy battery and analysing the over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the battery.Out of the basis above,it gav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on the types of controller and some basic circuit designed the charge and dischar ge controller which is in single channel series type. Including the detection control circuit, the driver circuit. In addition,it analysed the capacity of the battery and Pv module and the way of designing the series parallel.Finally it looked the future o f the prospect of photovoltaic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s:Solar ;Reserve Power;PV;controller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绪论 (1)1.1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1)1.2太阳能主要利用形式及光伏发电的优势 (2)1.3国内外太阳能应用的现状 (3)1.4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方式 (5)1.4.1 太阳能发电的工作原理 (5)1.4.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运行方式 (6)1.5本课题目的与任务 (7)1.6本章小结 (8)第二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基本原理 (9)2.1概述 (9)2.2太阳能电池 (11)2.2.1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11)2.2.2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11)2.2.3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 (12)2.2.4光伏阵列的构成 (15)2.2.5光伏阵列的特性 (16)2.3储能装置 (19)2.3.1独立光伏系统用的储能装置 (19)2.3.2蓄电池工作原理 (20)2.3.3.蓄电池的基本特性 (21)2.3.4铅酸蓄电池常用的充电方法 (21)2.3.5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及充放电保护 (22)2.3.6铅酸蓄电池放电控制策略 (22)2.3.7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 (23)2.4光伏系统的系统配置与计算 (24)2.5本章小结 (25)第三章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系统的蓄电控制系统的研究 (26)3.1控制器 (26)3.2控制器基本原理 (26)3.3控制器应具备的功能 (27)3.3.1对蓄电池充放电的控制 (27)3.3.2对太阳方位和高度的跟踪 (30)3.3.3对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32)3.4本章小结 (34)第四章蓄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35)4.1控制器的分类 (35)4.2控制系统的几种基本电路和工作原理 (37)4.3控制系统的选择 (42)4.4蓄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43)4.4.1检测控制电路的设计 (44)4.4.2驱动电路的设计 (45)4.5蓄电池及光伏组件的设计 (53)4.5.1设计的基本原理 (53)4.5.2 蓄电池设计方法 (54)4.5.3光伏组件方阵设计 (61)4.5.4蓄电池和光伏组件方阵设计的校核 (66)4.6本章小结 (67)第五章我国光伏未来展望、机遇和建议及战略对策 (69)5.1光伏未来展望 (69)5.2光伏发展的机遇和建议 (70)5.3我国光伏发展的战略对策 (71)5.4本章小结 (73)结束语 (74)参考文献 (75)致谢 (77)第一章绪论1.1 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共2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引言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

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某些自然资源得到能,因而,把具有某种形式能量资源以及由它加工或转换得到的产品统称为能源。

前者叫自然能源或一次能源,如矿物燃料、植物燃料、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后者通常又把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称为新能源,其范围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又称为常规能源。

值得注意,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从广义的角度看都来自太阳能。

由大气、陆地、海洋、生物等所接受的太阳能都是各种自然资源的源泉。

矿物燃料是古生物长期沉积在地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源自远古的太阳能。

[9]水的蒸发和凝结,风、雨、冰、雪等自然现象的动力也是靠太阳,因而水能、风能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能。

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光化作用转化太阳辐射能取得的。

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海水的吸水作用产生潮汐能。

世界上最丰富的永久能源是太阳能。

地球截取的太阳能辐射能通量为ⅹ1014kW,比核能、地热和引力能储量总和还要大5000多倍。

其中约30%被反射回宇宙空间;47%转变为热,以长波辐射形式再次返回空间;约23%是水蒸发、凝结的动力,风和波浪的动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不到%。

地球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总量为1ⅹ1018kW·h。

这相当于5ⅹ1014桶原油,是探明原油储量的近千倍,是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余倍。

太阳的能量是如此巨大,正如通常所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太阳辐射能的通量密度较低,大气层外为1353W/m2.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会进一步衰减,还会受到天气、昼夜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太阳能对地球又呈现间歇性质,时高时低,时有时无。

太阳能须加有储热装置,这些都使太阳能利用系统的初期投资变得昂贵。

综上所述,太阳能利用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总能量很大,但太阳能通量密度较低;(2)是可再生的能源,但又具有间歇性;(3)无污染的清洁能源;(4)太阳能本身是免费的,有效利用它的初期投资较高;(5)太阳能热利用较容易实现热能能级的合理匹配,从而做到热尽使用。

毕业设计 太阳能发电系统

毕业设计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专业:自动化姓名:蔡余敏指导老师:刘明华摘要:太阳能是一种储量丰富、清洁、经济的新型能源,目前国内外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日益加深,由于其存在着间歇性和动态分布等弊端,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

该系统模拟太阳能电池板对光源进行方位检测和实时追踪等功能,利用AT89C51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模块,结合光源检测与转换模块,按键电路,液晶显示模块和驱动模块等组成了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并通过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和调试,实现光敏元件将采集的光强信号经放大后输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分析以驱动电机跟踪光源并显示电机运行状态的功能。

本系统性价比高,易于掌握,实用范围广,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太阳方位检测;实时跟踪;PROTEUS 仿真ABSTRACTSolar energy is a kind of new energy that is rich, clear and economic.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is growing 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Since it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intermittent and dynamic distribution, a kind of solar orientation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CM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is system simulates the functions of solar panels, such as detects the position of the light,real-time tracing and so on. AT89C51 is used to be the mainly control module. Combining with light detection module, transform module, key circuit, LCD Module and driver module, solar orientation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is composed. Proteus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debug. Amplifying light intensity signals that are collected by photosensitive sensors, then the signals are analyzed and handled by SCM to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driving motor to track the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the motor running state. This system has many characters, such as highly cost effective, grasp easily, suitable scope is broad and have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Key Words: Solar Orientation Detection; Real-time Tracking; Proteus Simulation摘要................................................................................................................................................. ... ABSTRACT.....................................................................................................................................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 -1.2 太阳能的开发及应用..................................................................................................... - 2 -1.3 光源追踪系统的研究现状............................................................................................. - 3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4 -2 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62.1 光源跟踪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 6 -2.2 系统的结构设计........................................................................................................... - 10 -2.3 控制方案的确定........................................................................................................... - 12 -3 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133.1 硬件系统结构图........................................................................................................... - 13 -3.2 元器件的选择............................................................................................................... - 14 -3.2.1 主控芯片的选择................................................................................................ - 14 - 3.2.2 传感器的选择.................................................................................................... - 15 - 3.2.3 电动机的选择.................................................................................................... - 16 - 3.2.4 驱动芯片的选择................................................................................................ - 17 - 3.2.5 显示元件的选择................................................................................................ - 17 - 3.3 各部分电路设计........................................................................................................... - 18 -3.3.1 电源模块设计.................................................................................................... - 18 - 3.3.2 主控系统设计.................................................................................................... - 18 - 3.3.3 信号检测与转换模块设计................................................................................ - 20 - 3.3.4 按键电路设计.................................................................................................... - 20 - 3.3.5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21 - 3.3.6 显示模块设计.................................................................................................... - 22 - 3.4 系统总体电路图设计................................................................................................... - 234 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254.1 控制程序结构及功能分析........................................................................................... - 25 -4.2 子程序块设计............................................................................................................... - 26 -4.2.1 模数转换子程序块设计.................................................................................... - 26 -4.2.2按键子程序块设计............................................................................................. - 27 -4.2.3 电机驱动子程序块设计.................................................................................... - 29 -5 太阳方位跟踪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 325.1 系统仿真方案............................................................................................................... - 32 -5.2 系统仿真与调试结果................................................................................................... - 33 -5.2.1 信号检测与转换的仿真.................................................................................... - 33 -5.2.2 跟随系统的仿真................................................................................................ - 34 -5.3 调试结果分析............................................................................................................... - 37 -5.3.1 调试结果............................................................................................................ - 37 -5.3.2 结果处理分析.................................................................................................... - 37 -6 总结与展望.............................................................................................................................. -396.1 总结............................................................................................................................... - 39 -6.2 展望............................................................................................................................... - 40 -参考文献...................................................................................................................................... -41致谢............................................................................................................................................ -42附录............................................................................................................................................ -44附录 1 总电路图................................................................................................................. - 44 -附录 2 源程序..................................................................................................................... - 45 –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着资源紧缺、能源匮乏等严重趋势,因此,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缓减能源危机是21世纪全人类共同亟待解决的课题。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Vsyst运用)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Vsyst运用)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Vsyst运用)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 北京市发电系统设计课程: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电气0703 姓名: 严小波指导教师: 夏扬完成日期: 2011年3月11日扬州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目录1光伏软件Meteonorm和PVsyst的介绍---------------------------------------------31.1 Meteonorm--------------------------------------------------------------------------31.2 PVsyst-------------------------------------------------------------------------------42中国北京市光照辐射气象资料-------------------------------------------------------113独立光伏系统设计----------------------------------------------------------------------133.1负载计算(功率1kw,2kw,3kw,4kw,5kw)-----------------------------133.2蓄电池容量设计(电压:24V,48V)----------------------------------------133.3太阳能电池板容量设计,倾角设计--------------------------------------------133.4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间隔计算及作图。

-----------------------------------------163.5逆变器选型--------------------------------------------------------------------------173.6控制器选型--------------------------------------------------------------------------173.7系统发电量预估--------------------------------------------------------------------182扬州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第一章光伏软件介绍一、MeteonormMeteonorm软件是一款分析各地的气象资料软件,包括当地的经度,维度,海拔高度,以及太阳辐射度等重要资料,要想设计当地的光伏发电系统,当地的气象资料必须准确,且完整,Meteonorm软件比较好的提供了各地的气象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也日益突出。

地球中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尽。

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其价格也会提高,这将会严重制约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再生能源是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一种重要资源,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讲更加重要。

其中太阳能资源在我国非常丰富,其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与市电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并回馈电网。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并网逆变器,在本文中对于单相并网逆变器硬件进行了建摸及设计。

给出了硬件主回路并对各部分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选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控制CPU,阐述了芯片特点及选择的原因。

并对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及软件实现进行了研究。

文中对于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技术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本设计的实现方法。

最后对安全并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1.目前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作了简单介绍,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建立了一个总体认识。

2.研究了光伏电池的基本发电原理和输出特性。

重点研究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和其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并网逆变器主要包括DC/DC及DC/AC两部分,文中分析了各部分设计重点,明确了选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控制CPU的原因及优点,同时给出了控制及软件实现方法。

4.光伏电池发电输出是非线性的,存在输出最大功率(CMPPT)跟踪问题。

本文阐述了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并结合本设计提出了改进方法。

使光伏电池工作于最大输出功率点上,获得高效功率输出。

5.在实际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及电网的电压是不断波动的,如何实现安全并网以及在运行中对各种故障的检测及报警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孤岛效应”进行了分析。

太阳能供电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综述

太阳能供电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综述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专业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军用单兵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电气三班曾雄摘要本文是釆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单兵作战装置电源的设计,主要针对光伏发电的MPPT技术和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阐述了军用单兵太阳能供电系统原理、构成以及相关算法。

整个系统釆用PIC16F877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光电转换元件为系统提供电源,它可以方便的织入帐篷和士兵的军服,从而有效的解决便携性问题。

太阳能电池板的MPPT采用输出功率比较法(电压扰动法)。

电压扰动法的原则是电压的变化始终向太阳能输出功率变大的方向改变。

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电路通过PIC16F877的CCP模块输出PWM波控制BUCK电路实现。

锂离子电池充电采用三阶段充电技术实现,三阶段充电过程符合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快速充电要求,乂符合蓄电池的充电要求。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由霍尔电压电流传感器检测并由单片机釆集得到。

系统输出电压通过LED数码管显示。

关键字:MPPT; PWM;单片机IIAbstractTlu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s the power of individual combat equipment anauilv f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PP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iation tecluiologv and lithium-ion batteiy chaigmg contiol teclmology. Elaborated Militaiy-man principle of the solar power system, the composition and algontlmi・The entire system uses a PIC16F877 microcontioiler as the core control. Tluii film solar panels to provide power for the system as 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component, it can be easily woven mto tents and uiufonns of soldier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portability. The solar panel MPPT output power of comparative law (voltage peimibation method). The principles of the voltage pertuibation method is the voltage change is always big change of dnection change to the solar output power. The lithium-ion batteiy charge contiol ciicuit by achieved of PIC16F877 CCP module output PWM wave control BUCK ckcuit. The lithium-ion batteiy charging used tluee-stage chaigmg technology、tluee-stage chaigmg process in line with fast charging of the solar power system, but also with the batteiy cliargmg lequuements・ The solar cell output voltage, cunent, and litluum-ion batteiy cliaiging voltage, cunent, Hall voltage and cunent sensors to detect by the nucfocontrollei- collection ・ The system output voltage via the LED digital display.Key words: MPPT: Litluum ion batteiy; PWM; Microcontrollei-目录第一章毓 (1)1.1毕业设计选题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3)1.3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 (3)(一)................................................... 主要内容 4 (二) .................................................. 技术指标4第二章系统的总体结构及方案设计 (5)2.1设计思想 (5)2.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3 /卜"VI-2.4控制电路方案设计 (6)第三章主电路设计 (7)3.1太阳能电池板MPPT控制 (8)3.1.1MPPT控制原理 (8)3.1.2MPPT控制数据釆集电路 (9)3.1.3MPPT控制电路及参数计算 (12)3.2 MOSFET吸收电路 (14)3.3蓄电池放电电路及参数计算 (14)3.4 USB电源输出电路 (15)3.5备用蓄电池充电电路 (17)3.6传感器电源电路 (17)第四章控制电路设计 (21)4.1PIC16F877 最小系统 (21)4.2MOSFET驱动电路 (22)4.3温度检测 (25)4.4数据存储电路 (26)4.5继电器驱动电路 (28)4.6 LED显示电路 (29)第五章软件设计 (30)5.1主程序设计 (30)5.2ADC模块程序设计 (31)5.3PWM模块程序设计 (33)5.4MPPT程序设计 (35)5.5锂离子电池充电程序设计 (35)5.6负载供电程序设计 (37)5.7显示程序设计 (38)III第六章总结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附录145 附录246 附录347 附录4 (46)I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毕业设计选题背景士兵是军队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部队战斗力输出的最基本的单元。

10KW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10KW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10KW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10KW太阳能家庭并网发电系统设计班级:09光伏班专业: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学号:00姓名:xx指导老师:xxx日期:2011年10月3日摘要:光伏组件结构设计原则是首先用类似普通光伏组件的边框(形状较简单,但又能与外加边框相配合的结构)进行热压封装,然后在组件边框之外再附加边框,这种附加边框结构,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 外加边框与已封装的组件边框能相互配合和可靠连接。

2. 保证各组件连接处若有雨水渗漏,都能顺畅地沿组件附加边框下淌,不会渗漏到组件下面。

3. 能方便可靠地固定于建筑屋面。

4. 便于电缆连接和走线。

5. 组件边框可靠接地。

6. 组件背面能通风。

7. 组件结构具有左侧、中间、右侧三种形式,便于相互组合、任意扩展。

8. 组件上下两块,采用搭接方式,便于组件表面雨水下淌,搭接处有粘带胶接,防止雨水在上下交接处下渗。

关键词:太阳能、并网发电,逆变器、转换效率、效益、政策1绪论1.1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展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膨胀,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全球将再一次面临能源危机,同时,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能源、环境与发展己成为当今世界殛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全球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今后的20-30年里,全球的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专家预测,在下50年里,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构成中会占到50%。

自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电池的空间应用到如今的太阳能光伏集成建筑,世界光伏工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由于太阳能资源分布相对广泛、蕴藏丰富,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清洁、安全、寿命长以及维护量小等诸多优点,光伏发电被认为将是21世纪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能源。

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先后发起的大规模国家光伏发展计划和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刺激和推动下,光伏工业近几年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1引言从“蒸汽机”到“电动机”的一系列动力技术发明,人们逐渐认识到,能源技术的革新带动人类社会日益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至今所采用的化石燃料能源带给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同时,却因能源需求消耗的大幅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形成了巨大的能源缺口,同时给环境造成巨大灾难。

目前,油气资源的供不应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电力供应不容乐观,天然气用量迅速增长……最新的资料表明太阳光的充分利用,是最清洁,环保,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的利用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³1012tce,2/3国土面积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超过0.6MJ/m2。

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

目前,太阳能利用主要有两个途径,即光热和光伏。

光伏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在太阳能利用上是主流,前景好。

太阳能原理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即一些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时,载流子数量会剧增,导电能力随之增强,这就是半导体的光敏特性。

在晶体中电子的数目总是与核电荷数相一致,所以P(N)型硅对外部来说是电中性的。

若将P(N)型硅放在阳光下照射,仅是被加热,外部看不出变化。

但内部通过光的能量,电子从化学键中被释放,由此产生电子-空穴对,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在μS范围内)电子又被捕获,即电子和空穴“复合”。

1 / 20当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区域里会形 成一个特殊的薄 层,界面的 P 型一侧 带负电,N 型一侧带正电。

这是由于 P 型半导体多空穴,N 型半导体多自由电子,出现了浓度差。

N 区的电子会扩 散到 P 区,P 区的空穴会扩散到 N 区,一旦扩散就形成了一 个由 N 指向P 的 “内 电场”, 从而阻止扩散 进行。

达到 平衡后,就形 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 薄层形成电势差,这就是 P -N 结。

至 今为 止,大多 数太阳能电池厂家都是 通过扩散工艺, 在 P 型硅片上形成 N 型区 ,在两个 区交界就形成了一个 P -N 结(即 N+ /P )。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大面积平面 P -N 结) 如果光线照射在太阳能电池上并且光在界面层被吸收,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能够在 P 型硅和 N 型硅中将电子从共价键中激发,以 致产生电子-空 穴对。

界面层附近的电子和空穴在复合晶片受光过程中,空穴(电子)往 P(N)区移之 前,将 通过空 间电荷 的电 场作用 被 相互分离。

电子 向带正 电的 N 区和空 穴向带负电的 P 区运动。

通过界面层 晶片受光后,空穴(电子)从 P(N)区正(负)电极流出 产生 一个向外 的可测试的电 压。

通过光 照在界面层 产生的电 子- 空穴对越多, 电流越大 。

界面层吸收 的光能越多 ,界面层即 电池面积 越大,在太阳 能电池中形成的 电流也 越大。

此即为光生伏特效应。

光伏系统光伏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

一般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

白天,在光照条件下,太阳电池组件产生一定的电动势,通过组件的串并联形成太阳能电池方阵,使得方阵电压达到系统输 入电压的要求。

再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将由光能转换而来的电 能贮存起来。

晚上,蓄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输入电,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2 / 20的电荷分离,将在 P 区和 N 区之间输送到配电柜,由配电柜的切换作用进行供电。

蓄电池组的放电情况由控制器进 行控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光伏电站系统还应有限荷保护和防雷装置,以 保护系统设备的过负载运行及免遭雷击,维护系统设备的安全使用。

太阳能→电 能→化学能→电能→光能。

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而言,其包括太阳能 电池 方阵 ,蓄电池组,充放电控 制器,逆变器, 交流 配电 柜、自动太阳能跟踪系 统、 自动太阳能 组件除尘系统等 设备。

其各部分作用如下: 太阳能电池方阵 在有 光照(无 论是太阳光 ,还是其它 发光体产 生的光照)情况下,电 池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 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 “光生伏特效应 ”。

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 势, 将光能转 换成电能,是 能量转换的 器件。

太阳能 电池一般为硅电池, 分为单晶硅太阳 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

蓄电池组 其作 用是贮存 太阳能电 池方阵受光照 时发出的 电能并可 随时向负载供 电。

太阳能电 池发电对所用 蓄电池组的 基本要求是 :a.自放 电率低;b.使 用寿 命长;c. 深放电能力强 ;d.充电效 率高;e. 少维护或免 维护;f.工作 温度 范围宽; g.价格低廉 。

目前我国与 太阳能发电 系统配套 使用的蓄电池 主要是铅酸蓄电 池和镉 镍蓄电池。

配套 20 0Ah 以上的铅酸蓄电池,一般选 用固定式或工业 密封式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每只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为 2VDC ; 配套 200Ah 以下的铅酸蓄电池,一般选用小型密封免维护 铅酸蓄电池,每 只蓄电池的额定 电压 为 1 2VDC 。

充放电控制器 是能 自动防止 蓄电池过 充电和过放电 的设备。

由 于蓄电池的循环充放 电次 数及放电 深度是决定蓄 电池使用寿 命的重要因 素,因此 能控制蓄电池 组过充电或过放 电的充放电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逆变器 是将 直流电转 换成交流 电的设备。

由于 太阳能电 池和蓄电池是直流电3 / 20源,而负载是交流负载时,逆变器是必不可少的。

逆变器按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运行逆变器和并网逆变器。

独立运行逆变器用于独立运行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为独立负载供电。

并网逆变器用于并网运行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

逆变器按输出波型可分为方波逆变器和正弦波逆变器。

方波逆变器电路简单,造价低,但谐波分量大,一般用于几百瓦以下和对谐波要求不高的系统。

正弦波逆变器成本高,但可以适用于各种负载。

逆变器保护功能: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反保护、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

交流配电柜其在电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备用逆变器的切换功能,保证系统的正常供电,同时还有对线路电能的计量。

太阳能跟踪系统太阳能跟踪系统是能够保持太阳能电池板随时正对太阳,使太阳光的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的动力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光伏系统的应用根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形式、应用规模和负载的类型,对光伏供电系统进行比较细致的划分。

还可以将光伏系统细分为如下六种类型: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Sma ll DC);简单直流系统(Si mple DC);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Large DC);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并网系统(Utility Grid Connect);混合供电系统(Hybrid);并网混合系统。

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只有直流负载而且负载功率比较小,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其主要用途是一般的家庭户用系统,各种民用的直流产品以及相关的娱乐设备。

在我国西部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了这种类型的光伏系统,负载为直流灯,主要用来解决无电地区的家庭照明问题。

简单直流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的负载为直流负载而且对负载的使用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负载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所以系统中无蓄电池,也无需控制4 / 20器,系统结构简单,直接使用光伏组件给负载供电,省去了能量在蓄电池中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以及控制器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其常用于PV水泵系统、一些白天临时设备用电和一些旅游设施中。

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与上述两种光伏系统相比,这种光伏系统仍然是适用于直流电源系统,但是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通常负载功率较大,为了保证可以可靠地给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相应的系统规模也较大,需要配备较大的光伏组件阵列以及较大的蓄电池组,其常见的应用形式有通信、遥测、监测设备电、农村的集中供电、航标灯塔、路灯等。

交流、直流供电系统与上述的三种太阳能光伏系统不同的是,这种光伏系统能够同时为直流和交流负载提供电力,在系统结构上比上述三种系统多了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交流负载的需求。

通常这种系统的负载耗电量也比较大,从而系统的规模也较大。

在一些同时具有交流和直流负载的通讯基站和其它一些含有交、直流负载的光伏电站中得到应用。

并网系统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光伏阵列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市电网络,并网系统中PV方阵所产生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

在阴雨天或夜晚,光伏阵列没有产生电能或者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就由电网供电。

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PV方阵所发的电力从而减小了能量的损耗,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但是系统中需要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力满足电网电力对电压,频率等指标的要求。

因为逆变器效率的问题,还是会有部分的能量损失。

这种系统通常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

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

而且并网PV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混合供电系统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除了使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之外,还使用风5 / 20力发电系统,同时还使用了油机作为备用电源。

使用混合供电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综合利用各种发电技术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

比方说,上述的几种独立光伏系统的优点是维护少,缺点是能量的输出依赖于天气,不稳定。

综合使用柴油发电机和光伏阵列,风力发电的混合供电系统和单一能源的独立系统相比就可以提供不依赖于天气的能源。

并网混合供电系统随着太阳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可以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风力发电,市电和备用油机的并网混合供电系统。

这种系统通常是控制器和逆变器集成一体化,使用电脑芯片全面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并还可以使用蓄电池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例如AES的SMD逆变器系统。

该系统可以为本地负载提供合格的电源,并可以作为一个在线的UPS(不间断电源)工作,还可以向电网供电或者从电网获得电力。

系统的工作方式通常的是将市电和太阳能电源并行工作,对于本地负载而言,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足够负载使用,它将直接使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供给负载的需求;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超过即时负载的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能返回到电网;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不够用,则将自动启用市电,使用市电供给本地负载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