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小论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五篇)生态环境是事关民生的重大课题。
让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让好山好水融入城市,这既是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对城镇化的深邃思考。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篇1800万年前,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人类这种生物。
千万年来,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再由原始部落到诸国间的“分天下”……最终,瓦特的蒸汽机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开始。
但地球的环境,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满目疮痍。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
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
这怎不叫人寒心呢?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
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
森林是水的保护神。
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
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
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那时,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人与自然哲学论文范文3篇

⼈与⾃然哲学论⽂范⽂3篇中国⽣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摘要:中国的⽣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从⾃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
⼈与⾃然的关系延伸进⼊伦理学研究领域,⽣态哲学就从环境伦理学发展起来。
在思考⾃然界的价值以及⼈类与⾃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时,引发了环境伦理中“⼈类中⼼主义”和“⾮⼈类中⼼主义”的争论。
⾃然价值、⾃然权利问题是环境伦理学的⼀个焦点。
⽣态⾃然观是从分析科学技术所产⽣的问题以及技术异化开始的,把⾃然观和价值观联系到⼀起是⽣态哲学的整体思想决定的。
中国的⽣态哲学研究哲学历史思维中的⽣态思想进程,⼜从哲学的内在逻辑中解读⽣态哲学的必然。
中国学者明确指出,⽣态哲学就是哲学本⾝,是今天的时代哲学,它要有⽣态本体论、⽣态认识论以及⽣态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后现代的思想、过程哲学、托马斯·柏励的“⽣态纪”思想都是中国学者所研究的。
关键词:⽣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然价值;过程哲学;⽣态纪中国的⽣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
环境伦理学概念⾸次出现在1980年《现代⽣态学中的⽅法论问题》译⽂中。
2 译者余谋昌作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创者之⼀,于1991年6⽉出版《⽣态哲学》⼀书,提出了⽣态哲学的理念,填补了我国⽣态哲学研究的空⽩。
⽣态哲学作为⼀种新的哲学转向,让⼈类重新思考如何看待⾃然、如何⾏动。
中国的⽣态哲学历经⼏⼗年的发展正在⾛向成熟。
它从⽣态伦理学的发展阶段展开,历经⾃然观⼊⼿的⾃然哲学研究以及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在⼈类思维的历史进程中的⽣态思想研究,直⾄今天⽣态哲学正在⾛向全⾯发展。
⼀、⽣态伦理发展阶段西⽅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结束后,⼀些学者很快从“”中⾛出来,此时,中国的⽣态哲学研究也开始从环境伦理学涉及。
在研究过程中它把握了西⽅环境伦理学理论及思想,阐释了⽣态伦理内涵,也形成了富有特⾊的研究基础,产⽣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形成了中国环境伦理学重要的认识内容。
中国的⽣态哲学与⾃然辩证法有着深刻的渊源,或者说中国的⽣态哲学就是从⾃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的,⼈与⾃然的关系、⾃然观就是它的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6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6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篇1摘要: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论证人与自然是本源与分支,共性与个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瓦尔登湖》;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
由于新旧社会因素的剧烈更迭,社会思潮对于时代潮流的强大感召力和向心力,导致整个社会的泛物质化倾向十分严重。
出于对简单真实生活理念的追求,梭罗前往瓦尔登湖独自生活了一段时间,在与外界封闭的环境下,进行了长久的超验主义精神实践,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反省,为当时物欲横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探索出了一种全新却又源于过去的导向,对于社会的成熟转型和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合理性产生了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梭罗在他的思考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揣摩和启示。
过去的工业社会,自然对于人而言,只是一个物质资料的索取对象。
人类通过他们的科学技术,大肆开发自然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满足一种扩张和征服的野蛮欲望。
人类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形式,把自我的利益中心论,直接凌驾在自然之上,让海洋、河流、山水、草木、鸟树等都沦为推动工业巨轮滚滚向前的免费奴隶。
即使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依然不满足,不断以更新的形式,更高的效率来开发自然资源,丝毫没有考虑过后果。
但是,后果是必然会来临的,这里梭罗在书中就有了很好的预见。
因为自然的忍耐和宽容,都只是暂时的,无休止的索求必然会以毁灭作为代价。
然而,在梭罗的书中,他刻画出来的一种生活状态,却是与当时那种大规模集成化的程序化生活截然不同的。
梭罗在那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意识实体中,不仅阐述了他对于真实和现实的辩证理解和理性剖析,也同时流露出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的恢复,以及在这种近似复古化的精神实践中,创造出适合于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模蓝图,并逐步地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议论文)高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议论文800字

高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议论文800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界就好比面包边缘的奶油,而人类社会是面包,社会单指科技,人文,绿化,竞争,商业,是虚的东西,自然界是实的东西。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议论文8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议论文800字1我常常思考。
到底是我们是自然的一局部,还是自然是我们的一局部其实这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而自然只是每人世界的一局部。
但是从自然的角度讲,人类只是自然的一局部,此外,还有冰川,海洋,陆地和各种动植物。
但是不管是我们在自然里,还是自然在我们的里面,我们都有义务去保护自然。
但是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与自然和平共处大自然为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定量制作了各种生物所需的东西。
如果超额使用的话,超出自然的能力范围。
自然也会罢工也会不给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所需的东西。
这样看来,与自然和平共处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清风明月与大好河山。
我们祖国的文人墨客,创作出千古绝唱的诗篇。
他的灵感也正来源于动人的环境。
因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能让诗人来体会自己的人生。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自然中的菊花,也给了黄巢足够的信心,面对战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也让郑板桥学习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使卢梅坡知道了世间万物,各有利弊。
而现在的人类是利用大自然为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以及化学元素再来破坏自然。
难道自然为人类提供完灵感他就没有用处了吗不是的。
只要人类肯探索自然。
向各种生物学习。
那么人类的科技成果一定会突飞猛进。
要是人类能与自然和平共处,有节制的使用大自然的资源。
那么我相信,科技成果与绿水青山,我们能够两者兼得。
现在我们的科技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屈指可数。
在探索自然的路上。
一定不要再次破坏自然。
自然不仅仅指的是地球,宇航员在登月时,宇宙飞船的船体在太空中留下的太空垃圾,对宇宙也是一种污染。
人与自然为话题的议论文

人与自然为话题的议论文人与自然为话题的议论文篇1自然是优雅的,优雅的如音符,自然是清纯的,清纯的如画……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离不开人类。
正是如此,自然越是美丽,越是清纯,就越容易破坏。
以前,自然是要多美就有多美。
此刻,无法想象了。
我们此刻用的纸张、一次性筷子···没有节制。
自然如此宽厚了,人类却不知好歹。
行道树吃进了风沙,可任然固执的为我们迎来新鲜空气,而我们,却固执的破坏着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大洞,深不见底,大家丢石头进去,听不见一点声音,一开始大家还有点害怕,之后渐渐地就不觉得怎样了。
一位青年提议能够把生活垃圾、废品等东西丢进去,这样,就减轻了人类的负担。
越来越多的人把不计其数的垃圾扔进去,大家都觉得很好。
最终,又有人往里面扔东西时,一个小孩发现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就是当时他们试探这个洞深度丢进去的那个东西。
我们把这个洞比作自然,那么自然忍受的了我们的破坏吗?不会,自然也会像这个洞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不断提高,可却行成了人类乱砍树木的习惯。
我们都明白,水是生命资源,没有了水,我们人类也活不了。
假如:我们应对着蔚蓝的大海,应对着洁白的云,应对者碧绿的西湖,是否会让你联想到,自然的美,是由我们人类创造的呢?不如,我们一齐来应对一下自然吧!与此刻的自然与以前的自然相比较,是此刻的美,还是以前的美,不用想,是以前的美,以前,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
大家一齐动动脑筋,世界上有多少动物灭绝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动物在面临灭绝?呵呵,这像数星星。
也许,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灭绝一只动物,今日灭绝一只动物,明天又灭绝一只,计不其数。
西湖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不久,西湖是我们人类毁灭的。
自然忍受不了时,会与人同归与尽。
人类活着,自然随伴,别再折磨自然了,自然像弱小的女子,禁不起人类的折磨。
一齐携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我的家园,你待它好,它也待你好。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高中议论文(精彩12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高中议论文(精彩12篇)人与自然作文篇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是征服?是利用?应该是和谐发展吧。
但是这种关系又很难维持。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破坏了自然。
看看现在的全球变暖,看看多少动物濒临灭绝,看看南极上空的臭氧洞。
这些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造成的。
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尘土飞扬,留下了那阵阵黑色的尾气。
工厂将自己生产留下的污水也悄悄地排放进一条清澈的小河中。
一排排树木被砍伐,绘成那一幅幅凄凉的无助的图画。
沙漠贪婪地吞噬着更多的绿地。
动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的家园被抢走,变成人类的领地,然后绝望地转身离去。
又是一条鲨鱼被捕杀,只是为了那满足人类对鱼翅的虚荣。
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温室气体和烟尘。
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杰作”。
面对大自然慷慨的赠与,我们却毫不留情将其蹂躏破坏。
人类本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而存活下来。
人类为了自己科技文明的发展,为了一己私欲,给自然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却还不满足。
面对现在这样伤痕累累的。
大自然,我们该清醒了。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其实有很多小事可以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
首先,我们可以多种树。
树是人类的朋友。
树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供一个工厂的人一天的呼吸。
树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能够绿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
树还能吸收噪音,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环境中。
其次,我们还应该减少开车出行。
汽车会排放许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我们的空气。
所以如果去的地方不远,那么步行或者是骑自行车前往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这不仅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还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制。
另外,夏天空调仅可能调到26度以上。
将空调器的温度调控到27度可比20度时节省电能约30%。
另外空调温度太低对人体健康也不益,有可能会引起所谓的“空调病”,如关节炎、肩周炎、感冒等。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三篇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三篇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篇一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日新月异,我们生活的方式也逐渐改变着。
电视代替了观察,搭乘代替了行走,劳动代替了消遣。
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蜕变的,那就是原始的大自然的力量。
可人类为了眼前的益利,常常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看到一丛小草悄然出生,心中总会掠过一丝淡淡的喜悦吧?听到一片树叶悄然落下的声音,会不会有一缕伤感?那一个个充满活力、渴望光明的小生命啊,已被白色垃圾给淹没。
大自然总在时间中酝酿,然而,大自然却在流泪啊……曾经的这里,充满着田园气息。
那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儿,散发着幽幽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稻谷成熟了,金黄金黄的,一片又一片,一丛又一丛,一簇又一簇。
我想:大自然多像一位画家啊,画出如此淡雅多姿的画来。
湛蓝湛蓝的天空宁静而又深邃,淙淙流水声奏出了清凉,奏出了只有大自然才能拥有的伟大,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如今呢?取而代之的是工厂。
美丽的花儿被人类无情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为什么?为什么呀?人类永无止境的贪欲啊!天空中呛人的烟哪,小鸟的天地啊。
工厂的污水呀,排入小溪,小鱼儿的家园啊。
我们这些无知的人类,没有权利去剥夺这一切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生存的资格啊!人类一定被乌云蒙蔽了双眼……自然为人类付出了许许多多,不知足的人类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去珍惜。
保护自然吧,别再让小鸟没有天地,别再让美丽的花失去生命,别再让小鱼儿飘泊不定。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篇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滴水成川,积土成山,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唤醒“绿色之心”实施“绿色计划”.开展“绿色行动”让我们用双手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篇三人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大自然的得意杰作之一,但是人类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空气、水、动植物、石油、矿藏这些自然馈赠的资源,人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自然,殊不知,生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三篇

【导语】⼈类是⼤⾃然创造的奇迹,⼈类在⼤⾃然的庇护下成长。
为⼤家提供《⼈与⾃然的⾼中议论⽂三篇》,欢迎阅读。
⼈与⾃然的⾼中议论⽂篇⼀ 我们⽣活的⼤千世界,⽇新⽉异,我们⽣活的⽅式也逐渐改变着。
电视代替了观察,搭乘代替了⾏⾛,劳动代替了消遣。
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蜕变的,那就是原始的⼤⾃然的⼒量。
可⼈类为了眼前的益利,常常破坏了⼤⾃然的⽣态平衡。
看到⼀丛⼩草悄然出⽣,⼼中总会掠过⼀丝淡淡的喜悦吧?听到⼀⽚树叶悄然落下的声⾳,会不会有⼀缕伤感?那⼀个个充满活⼒、渴望光明的⼩⽣命啊,已被⽩⾊垃圾给淹没。
⼤⾃然总在时间中酝酿,然⽽,⼤⾃然却在流泪啊…… 曾经的这⾥,充满着⽥园⽓息。
那⼀朵朵不知名的⼩花⼉,散发着幽幽的⾹味,让⼈⼼旷神怡……秋天,稻⾕成熟了,⾦黄⾦黄的,⼀⽚⼜⼀⽚,⼀丛⼜⼀丛,⼀簇⼜⼀簇。
我想:⼤⾃然多像⼀位画家啊,画出如此淡雅多姿的画来。
湛蓝湛蓝的天空宁静⽽⼜深邃,淙淙流⽔声奏出了清凉,奏出了只有⼤⾃然才能拥有的伟⼤,⼀切都是那么和谐…… ⽽如今呢?取⽽代之的是⼯⼚。
美丽的花⼉被⼈类⽆情的剥夺了⽣存的权利,为什么?为什么呀?⼈类永⽆⽌境的贪欲啊!天空中呛⼈的烟哪,⼩鸟的天地啊。
⼯⼚的污⽔呀,排⼊⼩溪,⼩鱼⼉的家园啊。
我们这些⽆知的⼈类,没有权利去剥夺这⼀切啊,⼤⾃然中的⼀切⽣物,都有⽣存的资格啊!⼈类⼀定被乌云蒙蔽了双眼…… ⾃然为⼈类付出了许许多多,不知⾜的⼈类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去珍惜。
保护⾃然吧,别再让⼩鸟没有天地,别再让美丽的花失去⽣命,别再让⼩鱼⼉飘泊不定。
⼈与⾃然的⾼中议论⽂篇⼆ ⼈类只有⼀个地球,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与⾃然的关系是⼈类始终⾯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与⾃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整个⽣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与⾃然和谐与共的新⽂明.为保障⼈与⾃然的和谐,保护⽣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量.建⽴适应⽣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们坚定的内⼼信念,形成强⼤的社会舆论压⼒. ⽣态环境道德是⼈类在处理与⾃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化的发展⽅向存的⾃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的家园.和谐与共的⼈与⾃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态环境道德要求⼈们热爱⾃然、保护⽣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先做到: 珍爱⽣灵.平等对待⾃然界中的其它⽣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个地球,资源有限,⽣活在地球上的⼈却不断增长.节约粮⾷、节约⽤⽔、节约纸张,使⽤可再⽣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便没有⼈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多数⽣命.多植⼀棵树、多种⼀⽚草、多养⼀盆花、多增加⼀些绿⾊,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产⽣活⾏为,会带来很⼤污染.不乱扔垃圾、不⽤或少⽤难降解和难再⽣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们⽣活在同⼀⽚⼟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地期盼着绿⾊、河流期盼着绿⾊、,⽔鸟期盼着绿⾊、花⼉期盼着绿⾊.滴⽔成川,积⼟成⼭,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唤醒“绿⾊之⼼”实施“绿⾊计划”.开展“绿⾊⾏动”让我们⽤双⼿撑起⼀⽚蔚蓝的天空!⼈与⾃然的⾼中议论⽂篇三 ⼈是⾃然界⾷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然的得意杰作之⼀,但是⼈类⾃以为是地球的主⼈,空⽓、⽔、动植物、⽯油、矿藏这些⾃然馈赠的资源,⼈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然,殊不知,⽣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谁的主人―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童文杰 090605 [摘要]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总是处在很绝对的对立之中。
或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该绝对地主宰和奴役自然;或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奴隶。
[关键词]主人辩证统一和谐
一:人是大自然的主人
有人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由人类占主导地位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是万物存在的价值尺度,自然存在是人类的奴隶和工具。
培根提出 ,“世界的创造是为了人 ,而不是人为了这个世界”,科学努力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恢复亚当和夏娃曾在伊甸园失去的支配自然存在物的权力。
达尔文虽然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 ,人起源于类人猿 ,但他仍然意味深长地论述了人类的优越性。
“在他现在所生存的最粗犷的环境中,人是地球上所曾出现过的最具优势的动物。
他的分布范围比任何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生命形式都要宽广得多 ,而其他生命形式在他面前都俯首称臣。
”康德更是认为,人类拥有自我观念 ,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他无限地超出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其他存在物之上;人凭借先验理性完全能够为自然立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们依靠自己的科技不停地改造自然,不停地从自然中夺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在自然中留下人类的印记,证明自然是属于人类的。
二: 大自然是人的主人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世界是一个活的自我运动的有机体 ,它不仅充满灵魂 ,而且还拥有理性。
它在为自身立法的同时也为人间事务立法。
居住在自然世界中的所有被造物 ,其灵魂和理智是这个充满活力有机体的特定部分。
一种植物或动物如同它们在物质上分有自然世界躯体的物理机能那样 ,在心理上也依它们自身的等级也分有自然世界的灵魂 ,以及在理智上分有自然世界的心灵。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三: 人类与自然界辩证的统一体
人类是依赖于自然界存在而存在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便不能生存,然而如果没有了人类,虽然自然界依旧存在可是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由此得出: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人由自
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四: 结语
人不是自然的主人,同样,自然也不是人的主人。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相处是必然选择。
人与自然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和谐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一致关系,另一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一致关系。
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关系,即在人类的自我观念中包含自然界的本质规定性,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
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存在物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界协同发展,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营造出一个美丽、完整、稳定的现实自然环境。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性意义上的和谐,它存在于人的本质之中;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现实性的和谐,它表现在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界的现实活动之中。
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关系是;内在和谐是外在和谐的根据,外在和谐是内在和谐的表现。
人只有首先达成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才能创造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
参考文献: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何慧琳邓鹏《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本质的统一》(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