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技术

合集下载

平欧大榛子栽培管理技术

平欧大榛子栽培管理技术

平欧大榛子栽培管理技术作者:王克辉韩宜民张国权战松岩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3期平欧大榛子是世界第一抗寒、高产、味香、皮薄的特种经济林木。

它是用欧洲榛子与我国东北原产野生榛子远缘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果型大、皮薄、仁大且饱满、高产稳产、生长速度快,在平原、山地都可栽植,综合抗寒、抗病优良的大果榛子。

1.平欧大榛子的优良特点1.1抗寒能力强,栽植范围广平欧大榛子能耐-30℃~-35℃低温,可在东北高寒山区栽培,不用防寒,露天越冬。

1.2成活率高、结果早、果型大、产量高、寿命长、栽植简单、不怕除草剂平欧大榛子根系特别发达,分布均衡,主根生侧根,侧根生须根,须根生毛根,所以栽植平欧大榛子栽植技术简单,成活率高。

栽植后第二年见果,以后随树龄增长,产量逐年上升,盛果期亩产280~300kg。

平欧大榛子的寿命长达50年。

平欧大榛子抗药性能强,园内打除草剂如克无踪、农达、灭绿等地上杀草型除草剂,只要喷不到榛子树叶上即可,而且不会产生任何药害。

到结果盛期,郁蔽成林时,基本不用除草,每人可以轻松管理50亩以上。

2.平欧大榛子栽培管理2.1建园选择背风向阳,腐殖土层较厚,保水性能强,雨后不积水的山地或平地。

规划建园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大园,可选留出机械作业道,便于运输与管理。

2.2栽植选好园地后,栽植时间春秋皆宜,但秋季栽植越冬管理必须到位,否则容易产生冻害现象,降低植株成活率,故生产上多采用春栽。

选用一年生大榛子苗,栽植株行距按2×3m,每亩可栽植大榛子苗木111株,栽植坑按宽、深各为30~40cm,施入用土拌好的适量腐熟有机肥,然后回填距地表10cm。

将选好的大榛子苗的须根剪去原长度的1/3,使须根见新茬。

栽植深度不宜超过10cm,栽苗踩实后浇水,水渗下后封埯。

2.3修剪栽植后即可定干,定干高度50~60cm,当年选留3~4个着生位置好、健壮的树枝做主枝,其余枝全部剪除,控制主枝间夹角为90°~ 120°。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加速推进,退耕还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措施。

退耕还林地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各地开展了一系列退耕还林地的开发利用工作。

而桦甸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县,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退耕还林地进行有效的利用。

在这一背景下,野生大叶芹成为了退耕还林地的主要套种作物之一,并且在该市推广种植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一、野生大叶芹介绍野生大叶芹,又称为药用大芹,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

其根、茎、叶均具有药用价值,是一种广泛用于中药材的植物之一。

野生大叶芹的耐寒性强,适应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因此适合在较为贫瘠的退耕还林地进行种植。

野生大叶芹的种植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可以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选地造林要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套种野生大叶芹。

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不宜选择盐碱地或水涝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的时候,还要考虑后期的管理和采摘方便性,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

2.土壤改良桦甸市的退耕还林地通常是一些贫瘠的土地,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

可以通过施展有机肥、磷钾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播种管理在进行野生大叶芹的播种前,要先进行土壤松土,破坏地表坚硬层,增强土壤透气性。

播种方法可以采取直播或育苗后移栽的方式,播种密度一般在每亩3-5万株左右。

播种后还要进行覆土或覆膜,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4.田间管理在野生大叶芹生长期间,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杂草清除、施肥、灌溉等,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在草害和虫害方面,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5.采摘加工野生大叶芹一般在生长季节的6-7月进行采摘,采摘后要进行初加工处理,包括清洗、晾晒等。

桦甸市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对野生大叶芹进行统一收购和初加工处理,提高农民收入。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境内拥有较为丰富的退耕还林资源。

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被人类耕种的土地,恢复为森林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退耕还林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实施。

在桦甸市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野生大叶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种植植物。

野生大叶芹是一种多年生的芳香植物,生长期较长,在桦甸市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野生大叶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

采用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的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种新的经济收入来源。

1.选地造林:选择退耕还林地中适宜种植野生大叶芹的地块,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

桦甸市土地资源较丰富,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因此适宜种植野生大叶芹的地块较为广泛。

2.土壤改良:野生大叶芹对土壤要求较高,以壤土为宜,需要具备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在退耕还林地种植野生大叶芹前,进行土壤改良,加入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种植方法:野生大叶芹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种植。

在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适合较大规模的种植,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分株繁殖适合小规模种植,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大叶芹的自然属性。

4.日常管理:野生大叶芹生长期较长,需要定期进行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

在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过程中,农民需要加强对野生大叶芹的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生长状态。

[榛子,栽培技术,平欧大]北方平欧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榛子,栽培技术,平欧大]北方平欧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北方平欧大果榛子栽培技术榛子是国际四大坚果之一。

由于它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以榛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种高级营养品。

特别适宜儿童、年老体弱及病后恢复的人群享用,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榛仁还可以榨油,油色清黄,味香,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能稀释胆固醇,常吃榛仁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并具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1 榛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 温度平欧杂种榛子适宜的温度是北纬32°―42°,适宜年平均气温7―15℃。

榛子的产量与年有效积温密切相关,积温高有利于坐果和果实发育,可提高产量。

榛树喜欢湿润的气候。

它要求休眠期的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

年降水量500―800mm可满足平欧杂种榛子生长发育的要求,因此年降水量500mm以下的地区栽培,需有灌水条件。

1.3 光照榛树是喜光植物,如果光照不足则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因此,榛园要求充足的光照,一般年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可满足榛树对光照的要求。

1.4 土壤平欧杂种榛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山坡、丘陵、荒地、轻盐碱地块均能种植。

作为栽培榛园,肥沃、湿润、腐殖质高的砂壤土,更适合榛树的生长和结实。

一般要求土层厚度为60cm以上。

平欧杂种榛树适宜土壤PH值5.5―8.0。

2 苗木繁殖苗木的繁殖分为种子苗、嫁接苗和自根苗几种。

种子苗品种变异明显。

嫁接苗没有良好的砧木,所以,生产上多采用自根苗繁殖。

3 榛园的建立与管理3.1 品种的选择及授粉树的配置3.1.1品种的选择:应选择果实个大,壳薄,出仁率高、品质佳、产量高、抗寒性强的品种。

在我省一般要求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或7.5℃以上的品种。

3.2 栽植3.2.1栽植的密度决定榛树栽植密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栽培种类、品种、栽培方式、采用的树形、地势、土壤、气候条件等。

如采用单干形密植,株行距2m×3m,每亩栽植111株,树龄大了以后,可以在行上间伐或移植,变成4m×3m。

平欧大果榛子培育技术

平欧大果榛子培育技术

平欧大果榛子培育技术摘要:平榛与欧榛的杂交成功,实现了优势互补,集果大、抗寒、高产、优质于一身。

不仅实施了生态补偿、水土保持,而且,发展了林地生产力,拉长了绿色产业链。

目前,世界上只有土耳其、意大利、美国生产,且品种齐全、管理先进。

我国还是刚刚起步,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带动林农和国有林场职工增收致富,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辽宁东部山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大果榛子产业做大做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扩大出口贸易,现将我们近八年来在抚顺市林科所技术指导下,培育大果榛子的技术阐述如下。

关键词:培育技术0 引言大果榛子,学名为平欧杂种榛,也称杂种榛子。

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梁维坚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经20年的选育研究成功的。

其来源是以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为母本,以欧洲榛子(Corylus avellana)为父本,远源杂交培育出来的种间杂种,在杂种一代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品系。

“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1999年鉴定5个新品种(2002年又推出10多个优良品系),有关专家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创新成果除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之外,是在国际上首次选育出抗寒、果大的榛子新品种,把榛子的栽培地域北延6个纬度(36°N→42°N)。

使中国的榛子生产由野生过渡到园艺化栽培。

1特征概述1.1榛子的效用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更有坚果之王的美称。

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

榛子用途很广,果仁含油量51.4%~77%,蛋白质17.32%~25.9%,碳水化合物4.9%~9.8%,维生素E含量高达36%,能有效的延缓衰老,防止血管硬化,并含有大量的贝塔—古甾醇,这类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疾病的作用。

榛仁即可生食、炒食也可制成榛粉、糖果、糕点等食品,其营养十分丰富。

榛叶、总苞和树皮中含有8.5%~14.5%的单宁,可提炼烤胶,叶内含粗蛋白15.9%,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用榛叶制作的代食品,维持了北方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命。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桦甸市大力推进了农田退耕还林工程,其中套种野生大叶芹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的技术及其意义。

一、野生大叶芹简介野生大叶芹,又名大芹菜、阔叶芹,是一种生长在草地、林缘或田边的野生植物,属于伞形科植物。

野生大叶芹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草药保健功效的认识不断提高,野生大叶芹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桦甸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部分农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桦甸市政府积极推进农田退耕还林工程,并将野生大叶芹作为套种作物加以推广。

1. 地块选择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的地块选择是关键。

首先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积水和土壤结壤。

其次要选择离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块,便于管理和采摘。

2. 土壤改良在选择好地块后,需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通过耕地、施肥、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和通气性,为野生大叶芹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种植技术在土壤改良完成后,可以进行野生大叶芹的种植工作。

首先要选择优质、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适时、适量的施肥,密植、整枝、追肥等技术措施,全程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

4. 采摘加工野生大叶芹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植株长成后的5-6月份。

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初步加工,包括清洗、烘干、分级等工序,保证野生大叶芹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农荒土地的面积,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我国北方冷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长期依靠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桦甸市政府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农民增收。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桦甸市防风治沙和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叶芹是一种适宜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的野生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下面将介绍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大叶芹的技术。

种植大叶芹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地。

桦甸市地处寒温带,年均气温较低,大叶芹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较低,但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还要注意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种植大叶芹要选取合适的品种。

大叶芹是一种野生植物,品种多样,不同品种适应的环境条件不同。

在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大叶芹时,应选择抗寒性强、耐旱耐寒的品种,以确保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进行土地准备工作。

在种植大叶芹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整平,确保土壤松散,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保持。

还要进行土壤肥力的调查和改良,适时添加有机肥和矿质肥,提高土地的肥力,为大叶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然后是大叶芹的种植和管理。

一般在春季进行大叶芹的播种,可以选择直播或定植的方式。

直播时,将大叶芹种子均匀散布在耕好的土地上,然后覆土压实;定植时,将苗期的大叶芹移栽到准备好的土壤中,并进行浇水以促进生长。

在大叶芹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浇水和施肥,确保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还要及时采取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保护植株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在收割前要进行整枝和修剪,以促进植株的侧枝分叉和茎叶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最后是大叶芹的采收和加工。

大叶芹一般在生长期间采收,采摘时应注意避开风雨天气,将植株中的叶片和茎进行剪取。

采摘后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叶片和茎,然后进行晾晒和干燥处理。

平欧大榛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种植平欧大榛子较晚,发展缓慢,栽培面积极少,但是,在2015年后,在推行清收还林政策后,部分民营资本参与其中,各地种植示范基地,大大拉动行业发展的速度,种植平欧大榛子的农户逐渐解和接纳,极大地提升产业发展积极性。

然而一个行业的迅猛发展,需要一整套先进的技术来支持,但是,目前的状况却是科研落后,产量不足,现有技术模式无法引导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导致栽培管理的过程出现诸多的问题。

要想使平欧大榛树实现高产高效,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深入分析平欧大榛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一、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榛子栽培现状大果榛子是辽宁经济林业研究所以欧洲榛属植物为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大果榛属植物。

本品种具有结构紧凑、形态优美、适应性好、早熟、丰产、稳定、品质好、果实富含营养等特点,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该树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栽培管理容易、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良好。

通过对品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树种,并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基地,确定适宜于当地栽植的优良品种。

经过5年的栽培观察发现有四个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较好,开花坐果一般,早果、大果、适应性和抗寒性较好,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通过对杂交大果榛子树体生长结果习性研究,确定适宜该地区栽植的最佳密度及施肥方式,提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杂交大果榛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坚果储运方便,1次种植,常年获益,适宜在偏远山区种植和开发,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工程。

二、目前平欧大榛子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优质良种苗木紧缺几年来,因一些苗木经营者宣传过度,夸大平欧杂交种榛生产经济效益,在全省乃至全国掀起平欧杂交种榛栽培热,致使平欧杂交种榛苗木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高企,苗木产销中伪劣苗木较多。

为规范和引导广大林农科学栽植平欧杂交种榛,维护农民利益,确保造林质量和绿化成果。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在栽植的幼树带行间做畦种植野生大叶芹袁幼树栽植行 距 5 m袁株距 5 m袁幼树栽植密度约 420 株/hm2曰在行间靠幼 树栽植行两侧各留 2 m袁中间 1 m 间距内做畦袁畦宽 1 m袁畦 高 5~8 cm袁畦长根据地形而定遥此栽培模式能形成良好的自 然生态环境袁创造有利于大叶芹与幼树共同生长的生态环 境袁通过 2 年管理袁逐渐形成原生态的野生大叶芹生长环境遥 2 选地建园
当年播种的苗袁不能采收袁到第 2 年幼苗长到 20 cm 左 右高时采收遥采收方法可为刀割或剔拔曰及时上市销售遥 6 采后管理
采收结束后袁加强肥水管理袁促进野生大叶芹萌发新的 茎叶袁并保证植株生长健壮袁为秋后采种和下年优质高产奠 定基础遥同时袁清除畦面杂草袁开花期和果实灌浆期用杀虫 剂防治椿象遥8 月中下旬采集种子袁9 月中旬清除 1 次杂草遥 7 参考文献
固退耕还林成果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参考遥
关键词 野生大叶芹曰退耕还林地曰套种技术曰吉林桦甸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渊2020冤10-0058-01
开放科学渊资源服务冤标识码渊OSID冤
野生大叶芹为伞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袁常生长 于高山混杂的阔叶林下尧灌木丛中尧山坡草地尧山沟湿地袁植 株鲜嫩袁营养丰富袁食用价值高遥林下人工栽培野生大叶芹袁 管理方便袁效益高袁一次投资袁多年受益遥野生大叶芹鲜菜产 量可达 3~4 kg/m2袁最高可达 5 kg/m2遥前茬价格 5 元/kg袁后茬 3 元/kg袁平均经济效益在 7.5 万元/hm2 以上遥退耕还林地套 种野生大叶芹袁不仅对保护野生大叶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袁 而且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尧培育林下经济尧增加农户收入具 有重要作用遥在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能生产绿色食 品袁投资少尧见效快尧产量高尧效益好袁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的好项目遥现将其套种技术简介如下遥 1 套种模式

平欧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平欧大果榛子栽培一、概述1、历史及由来:平欧榛子是辽经所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

它是以欧洲榛为父本,东北野生平榛为母本进行杂出的优良品种。

杂交后,抗寒、壳簿、粒大、粒重,平均单果重2-4克。

纯美国大榛子不香。

树高可达5-8米,但人为控制在3-5米。

本地榛子:有平榛和毛榛两种。

毛榛,还叫胡榛。

树高可达5米。

平榛属灌木,高1-2米,最高可达2.9米。

每棵结果1-6粒,最多可达10-12粒。

开花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

果实成熟期在8月下旬(处暑后)到9月上旬(难见成熟果过7.15就摘)。

三年开始结果,到6年死去,然后,蘖生的小榛树继续生长。

本地榛有大小年现象。

2、榛子的用途:可以控制血脂,降低胆固醇,防止冠心病。

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榛子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

研究人员在美国研讨会上宣布,已发现榛子里面含有抗癌化学成分的紫衫酚,可使癌症患者延寿。

如果常年每人每天吃6克榛子,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就可以减少50%”。

3、生长习性:(1)选地:砂壤土,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坡地坡度在15度以下,不易水湿、洼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板结地块。

大面积栽培,有利于授粉和田间管理。

(2)气候与地理条件:通化县全年日照时间2514.2小时(2000即可)。

年降水量要求是500毫米,通化县是700-900毫米(879.7)。

在北方海拔750以下,南方海拔1000米以下正常生长。

0-7.2度下自然休眠700-1100小时。

南方不能正常生长。

快大海拔372.5毫米,通化县最高是石湖的东老土顶1589米。

(3)抗寒:平欧大榛子,能抗寒-35℃—-40℃的低温。

欧洲榛子只能抗寒-5℃左右。

美国大榛子,原产于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后引入到美国。

所以美国榛子和欧洲榛子性情一样,二者气候条件相似。

(4)开花习性及授粉榛树的雌花雄花先叶开放,并几乎同时开放,春季气温回升得快雄花开放进程也快,因此有时雄花早于雌花开放1—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技术作者:王瑞荣张文君丁绍文杨焕茹窦德强张德新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8期摘要:在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是解决山区农民退耕还林后耕地减少,短期经济收入下降,化解“林农”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间作方式、选择适栽品种、榛园的建立、栽植技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冻害和霜冻预防、坚果采收。

该项目为山区农民致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关建词:退耕还林;间作;平欧大榛子;栽培实用技术。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龙岗山脉北侧,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

桦甸市在开展生态保护项目中,起动了退耕还林工程。

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后山区农民耕地减少,经济收入暂时下降的矛盾,在不影响幼树成活和生长的前提下,允许山区农民在幼树带行间种植适宜山区发展的林药间作、林果间作、林草间作的经济植物。

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是山区农民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一次栽植成功可多年受益,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好项目。

但是,要想获得较好的长期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平欧大榛子栽培技术水平。

现将退耕还林地间作平欧大榛子栽培实用技术简介如下,希望有助于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1.间作方式幼树栽植行距离400厘米,在行间靠幼树栽植行两侧各留170厘米,中间60厘米间距内种植1行榛苗,株距250厘米。

每亩栽植榛苗67株。

2.选择适栽品种吉林省气候寒冷,品种选择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有,辽榛3号、达维、辽榛7号、平欧21号、辽榛10号、辽榛8号。

3.主要栽培技术3.1环境条件3.1.1气候。

年平均气温3.2-15%,绝对低温-35℃以上,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地区需有灌溉条件。

3.1.2土壤。

PH5.5-8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好。

3.1.3地势。

15°以下任何坡向均可栽培,最好为土层深厚的缓坡地及排水良好的平地。

3.2选址建园3.2.1园址选择。

选择坡度15°以下缓坡地或平地,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

陡坡、低洼粘重或贫瘠沙地不宜建园。

3.2.2搭配传粉。

榛树为异花授粉植物,品种间授粉可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新建榛园可采用定植优良品种、品系3-5个,不同品种交替栽培,以利授粉。

3.2.3定植技术。

榛树栽植穴宜秋季准备完毕,定植穴直径50厘米,深40-50厘米。

每株施有机肥10-20千克,地面以下20厘米回填表土。

栽树时,修剪根系,剪留长度12-15厘米,栽植深度以根颈与地面平齐为准,栽后灌足水,水渗下后用细碎土封穴。

有条件可进行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地温和保墒,提高成活率。

欲作单干树形,定干高度40-50厘米。

欲作丛状树形,定干高度20-30厘米。

定植当年保持土壤足够水分,使其发育良好,芽萌发时防止金龟子、象鼻虫等啃食嫩芽,前期用套袋方法防治效果很好,待新梢长到10厘米左右要及时摘袋以防嫩叶烤焦。

3.3榛园的管理3.3.1整形修剪主要树形有两种,一是单干形,二是丛状形。

3.3.1.1单干形。

该树形有一个主干,干高30-50厘米,在主干上分布3-4个主枝,主枝均匀分布在主干不同方向,主枝上留侧枝,侧枝上生长副侧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干自然开心形树冠,树高3-4m。

整形步骤如下:第一年,春季栽植后立即定干,定干高度40-50厘米,定植2年生苗木时,应剪掉距地面30厘米以下的所有枝,并对1年生枝进行中度短截。

第二年,在主干以上选留不同方位的主枝3-4个,对每个主枝进行轻短截,约剪去枝长的1/3,剪口留饱满外芽。

第三年,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并进行轻短截。

对主枝延长枝也进行轻短截,并使其向斜上方生长。

内膛枝不修剪。

第四年,继续轻短截各级枝的延长枝,扩大树冠。

3.3.1.2丛状形。

通常保留均匀向四周伸展的3-4个基生枝作主枝,主枝上有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结果母枝和结果枝。

树高3-4m,树体呈丛状自然开心形。

整形步骤如下:第一年,如定植1年生苗,往往基生枝达不到3个,应重剪苗干,仅留20厘米左右,促发基生枝。

第二年再选3-4个主枝。

如采用2年生苗定植的,按不同方向选3-4个健壮枝作主枝,对主枝进行中度短截,约剪留枝长的1/2。

其余基生枝一律从基部剪除。

第二年,对已选留的3-4个主枝进行轻短截。

再选留2-3个侧枝也进行轻短截。

第三年,继续轻短截已选留的主侧枝的延长枝,形成开心形树冠。

内膛枝一般不修剪,注意及时除去萌蘖枝。

第四年,继续短截各级主侧枝的延长枝使之树冠继续扩大,此时树冠已基本成形。

3.3.2其它修剪技术3.3.2.1榛树修剪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两个时期。

北方冬剪多在春季发芽前进行。

3.3.2.2幼树修剪应以扩大树冠为主,调整开张角度。

对主侧枝延长枝进行轻短截,剪去1/3。

对过长的延长枝要中度短截,以防止下部出现“光杆”现象。

内膛小枝不剪。

3.3.2.3盛果期树,主侧枝延长枝短截其长度的1/3-1/2。

促发新枝。

内膛小枝中除弱枝、病虫枝、下垂枝剪除外.其余小枝仍不修剪,培养成结果母枝。

为了增加花芽量,提高产量.对中庸枝、短枝不修剪,只短截主侧枝延长枝。

反之,为了减少结果,促进强壮枝生长,恢复树势.应重剪发育枝。

3.3.2.4在主枝确定后.每年需除萌蘖枝2-3次。

在冬季修剪时,为了防止枝条失水抽干,较大剪口需涂抹石蜡或铅油。

3.3.3深松除草及肥水管理3.3.3.1深松除草。

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深翻扩穴,深40厘米、宽50厘米,隔年1次;5-6年生以下幼龄榛园清耕或行间生草、行内覆盖;成龄园春秋两季各清耕除草1次。

3.3.3.2营养供应。

榛子对氮、钾肥需求量很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少,用高氮、高钾型优质复合肥,一般要求N含量在15-20%,P205的含量在5-8%,K20含量为18-24%,采用行间两侧条状沟施方式进行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宽20-30厘米,化肥均匀撒在沟底,覆土踩实。

施肥量为2年生每株施100克,3年生每株施200克,4年生每株施300克,5年生每株施400克,6年及6年生以上每株施500克,施肥时间在5月上中旬,每年一次。

3.3.3.3给水排水榛子抗旱能力很强,一般栽植成活后不用浇水,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浇水。

大果榛子不耐涝,土壤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提前挖好排水沟,保证过量雨水能及时排出。

3.4病虫害防治3.4.1病害防治。

榛子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和褐苞病。

白粉病一般在6月上旬发生,使用三唑酮乳油800倍液防治。

褐苞病在7月份整月都有发生,可用苯醚·咪酰胺1000倍液进行防治。

3.4.2虫害防治。

榛子主要虫害有蚜虫、卷叶蛾、榛实象甲等,不同地区的虫害差别较大。

蚜虫是各地普遍发生的榛树害虫,易导致煤污病发生,应及时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其它害虫的防治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

4.冻害和霜冻预防4.1冻害预防冻害是指榛树在休眠期因受低温引起的伤害。

冻害与品种、树龄、生长势、当年枝条发育成熟度及越冬锻炼情况及地理位置、土壤地势及当年的气象因子等密切相关。

预防冻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选择抗寒品种是防冻最根本而有效的措施和重要途径;二是加强年周期的综合管理技术,对提高其抗寒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春季加强N元素和水分的供应,春季前期旺盛生长,使枝条生长健壮;后期应及时控制N元素和水分,增施P、K元素和夏季修剪,促使新稍及时停止生长,使之充分成熟、积累养分,接受锻炼,及时进入休眠期,提高抗寒力,特别是幼树尤为重要;三是加强树体越冬保护,榛树定植后每年要在土壤结冻前对树干基部培土,高度为25-30cm。

另外,设风障、包草、涂白等均有一定效果。

4.2霜冻预防。

榛树生长季节由于急剧降温,水凝结成霜而使树体幼嫩部分组织受冻称之霜冻。

预防霜冻的主要措施,一是建榛园园地选择时,避开容易经常出现霜冻的地区,选雌花开花晚的品种定植;二是延迟萌芽和开花时间,可以减轻霜冻危害程度。

方法有春季喷水、灌水多次可降低土温,延迟开花,花前灌水2-3次,可延迟开花2-3天,连续定时喷水可延迟7-8天开花;或春季对枝干涂白,可减少对太阳热能的吸收,可延迟开花3-5天,或用7-10%的石灰液喷洒树冠,花期也可延期3-5天。

三是熏烟法,在春季开花期,关注天气变化,如有晚霜,要及时准备,在榛园内熏烟。

用易燃的干草、秸秆等,与潮湿的落叶、草根、木屑等分层交互堆起,外面再覆盖一层土,中间插上木棒,以利于点火和出烟,发烟堆不高于1m。

发烟堆要分布于榛园四周和内部。

根据气象预报,在有霜冻的夜晚,当温度降至5°时即可点火发烟。

四是加强榛园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可提高抗霜能力。

5.适时采收坚果榛树坚果成熟的标志是果苞和果顶的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而且果苞基部出现一圈黄褐色,俗称“黄绕”。

此时果苞内的坚果用手一触即可脱苞,即为适宜的采收期。

同一榛园内的果实采收期一般可持续7-1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