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一、总体目标本科学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本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等基础知识。

2. 科学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和实验,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 科学方法与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要求1. 简明易懂: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2. 生动有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3. 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4. 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 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3.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实例和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师角色1. 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科学全册课程纲要

科学全册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总课时:设计日期:8.28学生学材其他教学资源背景分析一、教材基本特点分析1、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小学科学课程设置于3-6年级,三上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

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六个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分别以大树、树叶、蜗牛、蚂蚁、蝗虫、我的身体、我的手和水、各种液体、纸、米饭等为学习研究的对象。

不仅如此,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重视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言、版式及绘图上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

这种注意从小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2、以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三年级学生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虽然各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观察对象各异,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步骤、有计划发展。

课程目标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第二单元:五官兄弟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课程实施1、在初始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及其意义的体验学习过程2、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初步习得和运用的过程3、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4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描述的过程5、让学生经历更多观察方法与技能的实践积累过程6、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不断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程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大纲一、科学课程的目标和重点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科学课程的大纲,包括科学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1. 目标: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掌握科学方法,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内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习有关自然界、生物、物质及其属性、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从而认识到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科学实验与观察: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他们将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科学概念和理论。

(3) 科学方法与思维:学生需要学习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与验证等,在科学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培养科学技能,如操作实验仪器、收集和处理数据、绘制实验结果等,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5) 科学探究与创新: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进行开放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探究性学习:通过设计问题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景教学:利用场景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4.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实验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科学知识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身边科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1]

身边科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1]

阜康市天龙小学身边科学校本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身边科学2、主讲教师:向珍3、教学材料:改编4、课程类型 :科技思维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课时6、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生活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4、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6、学会合作交流。

周次课程内容安排一课堂常规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吹泡泡的学问四不倒翁的秘密五沉浮玩偶的秘密六用纸锅烧水七翻板游戏八香灰的特异功能九比一比,谁搭的桥最结实三、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规模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四、课程评价建议(一)评价原则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1、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2、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考察,涉及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大板块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

注重以质评为基础;考察认知层面与行动层面。

如:“认识概念等知识”与“观察、操作、情境测验”等表现。

3、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适时增加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在多次评价中不断转变与发展,注重评价实施的日常化,通俗化。

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4、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操作应用相结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模板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科学二、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2)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3)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四、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1)科学知识模块: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2)科学探究方法模块: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模块:包括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环境意识等。

2. 课程内容安排(1)一年级至三年级:以生活现象为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实验等基本科学探究能力;(2)四年级至六年级: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现象,培养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3. 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探究报告、作业、考试等。

222-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222-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近科学》课程结构:低年级——《巧巧手》;中年级——《创造与发明》;高年级——《创新与发现》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教学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课时数:每周一课时课程目标1、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3、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教案的整理,形成我校特色的科技活动课程;同时因地制宜,开设学校科技活动室和展览室,建立省级科技活动示范基地,进一步丰富社会资源。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课程内容:根据学校发展思路和学校《走近科学》校本课程关于“动手—发明—发现”的递进式特点,以及课程的设计,体现各类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发展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我校校本课程特设计为三阶段实施:年级主题内容一年级《巧巧手》立体橡皮泥、橡皮泥贴画、毛线制作、布贴画、纸贴画、树叶贴画、拓印、剪纸、折纸、动植物标本……二年级三年级《创造与发明》风筝、万花筒、蛋壳小兔灯、纸制小恐龙、自动饮水机、肥皂雕刻、墨水的成分、早餐营养、火焰中的秘密、白色污染、废干电池如何处理、空气浮力、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四年级五年级《创新与发现》家乡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畅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标志与生活……六年级课程实施建议:1、学玩结合。

课堂以学生动手制作为主,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无拘无束地活动在创造的天地里。

由于课余活动的本身带有玩的色彩,因此寓教于乐,学玩结合,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提升能力。

2、从疑切入。

好奇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动力。

小学生对待新生事物往往非常好奇,常常产生各种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来引导,从而激发他们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大纲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科学教学,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3.1 课程主题- 生物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技术与工程3.2 课程单元每个主题包含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知识点。

具体单元安排如下:生物世界-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物质世界-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利用与保护- 物质的运动与力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构成与演化- 地球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 宇宙的构成与演化技术与工程- 技术与工程的基本概念- 技术与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技术与工程的应用与影响- 技术与工程的创新与发展4.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研究情况。

6. 课程资源- 教材:采用国家教育部审定的小学科学教材;- 实验器材: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7. 课程实施建议-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为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大纲,供参考。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课程名称:《生命留影》课程开发者:杨金英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课程资源:新编(自编)学习时间:隔周一节课程目标: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一、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三、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四、制作叶子粘贴画。

五、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六、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七、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八、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书面测试。

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3.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5.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

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5.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