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文件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及其分区联赛简介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及其分区联赛一、简介经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NOI)(NOI in Provinces),是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学科竞赛活动,是计算机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的产物。
我国的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的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继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之后人类必须掌握的第三种通用智力工具。
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大趋势。
邓小平同志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度赞扬了在青少年中开展计算机普及活动的做法;发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伟大号召。
从此,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加入到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行列中来,使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掀起了一个高潮。
在邓小平同志发出号召以后,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兴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活动。
这个新的活动形式一出现,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王震同志在颁奖大会上发言,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又为青少年办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远见的好事"。
党和政府的支持、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更加激励了广大青少年投身于NOI活动之中,使这项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的地位和影响,成为我国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
2000年于北京举办的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江泽民主席致了贺信。
贺信中说:“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对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养成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与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接轨的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举办NOI 活动的宗旨就是在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科学,通过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了解计算机在现代化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培养并促其能力得以发展;通过竞赛发现人才,对有才华的青少年起到激励作用。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针,推动青少年在信息科学领域学习深造,提高信息科学水平,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本竞赛”)已经成立。
本竞赛监管机构为中央科委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第二条本竞赛宗旨是:鼓励青少年科学创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学知识水平,发掘、培养青少年信息学人才,营造浓厚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氛围。
第三条本竞赛面向全国6-18岁青少年,竞赛形式为现场操作和实验室讨论,竞赛内容包括:信息学基础知识测试、实验室讨论、挑战性活动等,考核涉及信息学各学科,如:信息安全、编程、计算机结构与组成、计算机科学研究导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网络管理、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移动网络等。
第四条中心负责组织本竞赛,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与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签定本竞赛参赛保障协议,并按照“竞赛节拍、基础扎实、挑战有力、评价合理、规范有序”的原则,规划、组织、管理本竞赛活动。
第二章竞赛资格第五条申请参加本竞赛须满足以下条件:(一)参赛选手年龄在6-18周岁之间。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申请参与本竞赛的学生家长应签署本竞赛承诺书。
第三章竞赛形式及赛事组织第六条本竞赛共设置四个级别:(一)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组(英文简称“KIcC”);(二)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级组(英文简称“KIcC-J”);(三)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级组(英文简称“KIcC-M”);(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组(英文简称“KIcC-S”)。
第七条本竞赛的组织形式为:(一)省级竞赛;(二)全国总决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参考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参考总则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负责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简称NOIP)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
普及的重点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核心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想象力与创造力;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问题和主观思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文精神:包括与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恒心和毅力,审美能力等。
二、命题程序和组织机构命题是考核和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计算机的普及的内容具有导向性作用。
命题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应用性和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不直接从大学专业教材中选题。
在 命题和审题工作中,坚持开放和规范的原则。
在NOI科学委员会主持下成立的NOIP命题委员会负责命题工作,命题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参加NOIP的省( 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下同。
每个省最多派一名委员),也可来自社会计算机界。
NOIP命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供NOIP的备选题目,并承担对所提供的题 目保密的责任。
1.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应具备如下资格: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或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两年(含)以上;有精力和时间从事该项工作;对此项工作有兴趣并愿意作为志愿者从事NOIP命题及其相关工作。
2.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的产生过程: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表格);中学教师需得到所在单位同意或省奥赛主管部门同意;科学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聘书(每一聘期为两年)。
3.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的职责:每年为NOIP提供备选题题目若干,在9月1日之前提交科学委员会;备选试题的保密期为2年,在该段时间内不得泄密或另作他用;搜集本省信息学奥赛的有关信息并向科学委员会通报;4. 题目一经提交,即表明同意授权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委员会全权处理,包括使用、修改和出版。
陕西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文件

陕西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文件陕计竞字[2010]001号关于参加《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区克分区联赛》的通知各市(区)教育局、科协及信息学竞赛领导小组: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区克竞赛及其分区联赛活动(简称NOIP),是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协领导、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竞赛,竞赛的目的是有效地激发广大青少年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学习技能,为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定于今年10~11月举行。
经省竞赛委员会研究决定,我省继续参加第十六届(NOIP2010)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和竞赛形式1、参赛对象:2010年的在校中学生,或中等专业、技工学校、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学生。
2、分组:竞赛按水平分为提高组和普及组(提高组相当于高中水平,普及组相当于初中水平),初中学生可报提高组,高中学生不得报普及组。
3、竞赛形式: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次进行。
初赛为笔试,复赛为上机编写程序,其程序设计语言为PASCAL 或C/C++。
初赛在各地(市)设点举行,复赛由省竞赛委员会统一安排。
二、竞赛时间和竞赛内容1、竞赛时间:全国统一于2010年10月16日举行初赛,2010年11月20日举行复赛。
2、竞赛内容:竞赛内容详见附件1—《分区联赛竞赛大纲》,全国统一命题。
三、竞赛组织办法1、全省竞赛统一由省竞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各地(市)教育局(教委)、教研室(教科所)或信息中心负责本地区竞赛的报名、组织初赛考试等工作。
2、报名以学校为单位,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
参加者必须是2010年在校的学生,名额没有限制,有能力的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节选)NOIP大纲一、总则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负责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整个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
普及的重点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核心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想象力与创造力;●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问题和主观思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文精神:包括与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恒心和毅力,审美能力等。
二、命题程序和组织机构命题是选拔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时对计算机的普及内容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命题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应用性和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不直接从大学专业教材中选题。
在命题和审题工作中,坚持开放和规范的原则。
在NOI科学委员会主持下成立的联赛命题委员会负责命题工作,命题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参加联赛的省(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下同。
每个省最多派一名委员),也可来自社会计算机界。
联赛命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供联赛的备选题目,并承担对所提供的题目保密的责任。
1. 联赛命题委员会委员应具备如下资格:●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或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两年(含)以上;●有精力和时间从事该项工作;●对此项工作有兴趣并愿意作为志愿者从事NOIP命题及其相关工作。
2. 联赛命题委员会委员的产生过程:●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表格);●中学教师需所在单位同意或省奥赛主管部门同意;●科学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聘书(每一聘期为两年)。
3. 联赛命题委员会委员的职责:●每年为NOIP提供备选题题目若干,在9月1日之前提交科学委员会;●备选试题的保密期为2年,在该段时间内不得泄密或另作他用;●搜集本省信息学奥赛的有关信息并向科学委员会通报;题目一经提交,即表明同意授权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委员会全权处理,包括使用、修改和出版。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条例汇总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条例第一章总则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NOI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普及。
本竞赛及其相关活动遵循开放性原则,任何有条件和有兴趣的学校和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
本活动不和现行的学校教学相冲突,也不列入教学计划,是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
参加者可为初高中学生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青少年。
2. NOI及其系列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
3. NOI系列活动包括: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信息学奥赛)。
以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组织参加的全国性比赛,比赛集中在同一地点在同一时间内举行。
每队4名选手。
每一位参赛选手必须是经选拔产生的。
未组织选拔的省,没有资格参加NOI。
2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简称NOIP或联赛。
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
复赛为程序设计。
参加初赛者须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
各省都应参加联赛,参加联赛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
3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NOI冬令营,简称冬令营。
在每年的冬季假期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4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中国队选拔赛(IOI选拔赛,简称选拔赛。
为参加当年举行的IOI而进行的选拔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织指南

answers | |---…… | |---HL-55 | |---cashier | | |---cashier.c | |--- dune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 织指南
法律法规
01 赛事简介
03 答卷目录
目录
02 提交要求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简称NOIP)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以省为赛 区单位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竞赛,是NOI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事简介
竞赛组别 竞赛分两个组别,普及组和提高组,分别进行两轮:初赛和复赛。 参赛对象 凡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和同等年龄段中等专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均可以报名参加。 大纲与命题 联赛大纲由CCF NOI科学委员会制订并颁布。命题采取开放形式,任何一个有兴趣者均可提供候选赛题。最 终竞赛题目由CCF NOI科学委员会确定。 组织形式 由CCF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分标准、统一竞赛时间、统一评测。 竞赛形式和时间 1)初赛:笔试,主要测试选手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每年10月份的第三个周六下午2:30-4:30在各赛 区进行。
答卷目录
答卷目录格 式
选手目录格 式
答卷目录下包含一系列选手目录,选手目录以选手ID命名,用于存放选手的答卷文件。
例如:某位选手的ID是HL-55,则答卷目录下应该包含一个子目录HL-55,HL-55目录下存放该选手的答卷文 件。选手目录名称必须与选手ID完全一致,英文大小写也必须相同。
选手目录下,对应每道题目有一个与该题同名的目录。该选手提交的源程序文件、答案文件存放在对应的题 目目录下。
全国青少年信息技术联赛(noip)组织指南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织指南第一条NOIP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以省为赛区单位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竞赛,是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为规范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简称NOIP),制定本指南。
竞赛形式和时间第三条竞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各分初赛和复赛两轮进行。
第四条初赛为笔试,主要测试选手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每年10月份的第三个周六下午2:30-4:30在各赛区进行。
第五条复赛为上机编程,主要测试选手算法设计编程能力,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周六在各赛区进行:提高组于上午8:30-11:30进行,普及组于下午1:30-4:30进行。
参赛对象及报名第六条凡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和同等年龄段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生均可以报名参加。
第七条参赛选手到NOI网站报名,由所在学校老师确认后统一提交学会。
第八条初赛报名截止时间为当年9月20日。
第九条复赛各赛区根据初赛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参加复赛的选手,不参加初赛的选手不具有参加复赛的资格。
参加复赛的人数不高于参加初赛人数的20%。
特派员应于初赛后10天内,按普及组和提高组(分语言)统计出参加复赛的选手和人数以及复赛试卷申请数量,用电子邮件或网络方式上报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第十条主办单位(简称CCF)负责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分标准、统一竞赛时间、统一评测。
第十一条NOIP竞赛时间、报名方式、收费标准需由CCF于赛前3个月发布,试卷邮寄方式需由CCF于赛前1个月确定。
初赛纸质试卷需由CCF于赛前10日寄至各赛区管委会保密员保管并确认收到;复赛电子版加密试卷需由CCF于赛前12小时邮件形式发至各省特派员,密码于赛前半小时以短信及邮件形式告知各省特派员。
第十二条CCF于复赛前15日组织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确定各省一等奖获奖名额。
第十三条CCF需于初、复赛前10日聘任NOIP巡视员,并制作巡视员指南、胸卡及聘书,CCF将给予每位巡视员200元补助,可邮寄本人也可作为下年度会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文件
陕计竞字[2007]第004号
关于2007年《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
奥林匹克分区联赛》陕西赛区奖励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科协、信息学竞赛领导小组:
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陕西赛区有西安、咸阳、宝鸡、榆林、商洛、渭南和延安等七个市(区)数百所学校的同学报名参加。
2007年10月20日分别在各地市进行了初赛,11月17日进行了复赛。
根据竞赛规则,选手的复赛程序经全国组委会进行测试、中国计算机学会审核,评选出各省赛区的一等奖。
一等奖决定之后,省竞赛委员会根据选手的初、复赛成绩和地市、学校对竞赛的组织情况,研究决定对273名同学分别授予提高组(高中组)和普及组(初中组)的一、二、三等奖,16名教师授予优秀辅导员奖,并设立13个优秀团体奖,19个先进组织奖,8名联络员授予先进组织者奖。
获奖名单如下:
一、提高(高中)组(173名):
一等奖(21名)
二、普及(初中)组(100人):
三等奖(50名)
六、先进组织者奖(8名):
陕西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
2007年12月14日
主题词:陕西赛区获奖通知
抄报:省教育厅省科协省计算机学会
抄送: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各领导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
各地(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