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收入是由持久收入决定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长期消
费倾向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 费函数决定收入
• 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 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 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
E I
0
H
Y
作业:
• 当自发性消费、消费边际倾向、投资发 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用 图说明。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 •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
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 • 即AE =c+i+g。
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
• (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 • 采用定量税T=T0时, • 在均衡点上,由y=c+i+g • c=a+β yD • yD=y-T0 • 得: • y=a+β (y-T0) +i+g • 即y = (a+i+g- β T0)/(1-β )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 APC=c/yD。(我国为70%)
• 2、边际消费倾向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 量中所占比例。
• MPC=Δc/Δy。
•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 则储蓄函数为

第三章简单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
4、储蓄倾向
❖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 1 > MPC > 0
4)MPC与APC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 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 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 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y,即y=c+s。 ❖ 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 总,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1) 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少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 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消费倾向
❖ 1)消费倾向(propensity):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假定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居民户 和企业部门,即是两部门经济。
2、假定投资是个外生变量,既在模型之外决定的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 3、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 给量;
或者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 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 Keynesian Law )
(2)边际消费倾向: 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表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之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MPC= c yd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上述公式可写成:MPC= lim c = dc y yd 0 d dyd
(3)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偏好、家庭财产 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与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 际收入水平)。
所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c)=c(yd) 1、几个重要的概念: (1)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表示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 (注:在两部门经济中,yd=y,也可说成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y=8000
第五节 乘数论
•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 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 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2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
y=c+i i=s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公式推导 → → → →
y ci c y i i0 y y i 0 i0 y 1
23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i 2 i1 i 2 i1 1 i y y 2 y 1 1 1 1 1 1 1 y 投资乘数:k i 1 1 MPC
28
(二)投资乘数的原理
时期 1 2 3 … 投资增量 100
举例:投资增量为¥100亿
5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或称消费倾 向:propensity to consume) 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影响因素: 价格水平、利率、偏好、收入、财富、预期等 c=c(y) y—本期可支配收入 c—消费量
6
(一)曲线
某家庭消费函数
单位:美元
c
A B C
消费 收入 9000 9110 10000 11000 10000 10850
c=c(y)
D E F G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45°
0 y0 y1 y
7
(二)分类 1 、 平 均 消 费 倾 向 ( APC : 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 consume) (递减)
y APC的取值范围: 0<APC APC

c=c(y)
2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PC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c dc 0

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T=T0-TR 所以均衡条件是:Y=C+I+G或I+G=S+T
3、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函数
条件:Y=C+I+G C=a+bYd, Yd=Y-T C=a+b(Y-T)=(a-bT)+bY
aI G bT Ye 1b
4、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储蓄函数
条件:I+G=S+T
由于C=a+bYd, Yd=Y-T 所以:S=-a+(1-b)(Y-T)
Y I G bT 0 bTR X M 0 1 b
3.6 国民收入变动 乘数理论
一、乘数(Multiplier model)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 (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 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 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认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
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的。
1、棘轮效应 C
2、示范效应
Cs2
CL=bY
C2
Cs1 Ct1 C1
Y
Yt1 Y1 Y2
二、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强
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
费开支,经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
YP Y (1 )Y1 YP为永久收入,为权数,Y和Y-1为
当前收入和过去的收入。
四、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1、利率 当利率提高时,人们会减少目前消费,增
加储蓄。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收入进而影响消
费。 3、收入分配 全国收入越平均,全国的平均消费倾向越
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平均消费倾向 就越小。
3、乘数的值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 态▪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
意愿支出=国民收入(总供给)
•三、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1、社会总的实际支出(事后实际发生的):
个人的实际消费、企业的实际投资、政府的实际购 买与国际部门的实际净出口
•2、社会总的意愿支出(事前计划的):
个人的意愿消费、企业的意愿投资、政府的意愿购 买和国际部门的意愿净出口
(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 =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 (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y=y’-y=1000-750=250)
•(三)节约悖论
❖节约是指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
▪节约悖论:节约对个人来 S,i
y>E,IU>0,非意愿存
A
货投资增加,企业削减 生产;
IU<0
IU>0
AE
y<E,IU<0,企业存货
降低到意愿存货水平
450
以下,企业扩大生产。0
y2 y0 y1
y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E=c+i ❖y=c+s
c+i=c+s
i=s
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
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这里的i=s,国民收入要达到均衡,事前必须 满足的条件。
❖几何图形表示的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
E
C+i IU=非意愿存货=
直线上任一点E=y
unintended inventory

宏观经济学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C
c=y c
公式中C表示消费是因变
量,y表示收入是自变量。 一般其它条件不变,C和y 之间按同方向变动。消费 函数也可用消费曲线的图 形表示(如左图)。
0
Y
➢消费函数也可用平均消费倾向(APC)与边际消 费倾向(MPC,公式中一般用c)来表示和说明。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即:APC=C/y。
产出Yo。
➢也可用国民收入恒等公式和储蓄函数公式来计 算均衡国民收入。
➢上述例子条件不变,即C=1000+0.8Y,I=600。 根据公式:I=S,S=-Co +sY 得:I=S=-Co+(1-c)Y, 代入条件:600=-1000+0.2Y 0.2Y=1600,Y=8000。
➢由此可见,用消费函数或用储蓄函数所得出的 均衡国民收入是完全相等的。因为储蓄函数是 从消费函数派生出来的。
⒉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几点假设
a.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经济社会的 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变)。
b.假定
或既定。
c.假定经济社会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即 各种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总供给可以随时满 足总需求而价格水平不变。
以上假定是与凯恩斯当时所处的“萧条经 济”的历史条件相符的。 d.为了分析简便,还假定折旧、公司未分配利 润为零。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全
部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
只考察商品市场均衡
时国民收入的决定பைடு நூலகம்或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到
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了解、掌握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了解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创新讲解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创新讲解

三、其他消费理论
✎ 4、小结:宏观消费理论的发展
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凯恩斯的思想,由 于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总支出的增长很可能小于总收入的增长,这 就意味着总供给将受到总需求的约束。因此,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实际上 是整个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在微观基础上进一步对消费理论进行 完善的工作动摇了凯恩斯宏观消费理论,拉开了宏观消费理论在当前范 式下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Y=C+I+G C=a+b(Y-T) T=T0 +tY I=I0, G=G0
Y
1 1 b(1 t)
(a
I0
G0
bT0 )
kT kI kG
b
kT
1 b(1 t)
0
kT
Y T0
(Y )T'
传导路径:T Yd C AD Y
五、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
Y=C+I+G C=a+b(Y-T) 乘数推导4:自发进口乘数(四部门) T=T0 ,I=I0, G=G0 X=X0,M=M0+mY
1 Y 1 b(1 t) m (a I0 G0 X 0 M 0 bT0 )
kX0
Y X 0
(Y
)' X0
1
kX0
1 b(1 t) m
五、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
乘数理论总结:
K=
1 1-E
➢ E—边际支出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t—边际税率; m—边际进口倾向。
• 两部门经济:E=b • 三部门经济:E=b(1-t) • 四部门经济:E=b(1-t)-m
课堂练习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其中Yd为个人 可支配收入),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 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100
y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6
(b)支出决定收入
图3-5
均衡产出条件的延伸:投资等于储蓄



在均衡产出的条件下,必有投资等于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E=y (支出等于收入) ∵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 资) 而y=c+s ; (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 储蓄) ∴E=y 即推出 i=s。


2
3
10000
11000
10000
10850
0.89
0.85
1.00
0.99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规律(消费函数为 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 收入增加而呈现递 减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5 6 7
13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75
0.64 0.59 0.53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消 费者的绝对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 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用c 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10000 10000 11000 10850 12000 11600 13000 12240
0.89 0.85
0.75 0.64 0.59
1.00 0.99
0.97 0.94 0.92
6 7
19
14000 12830 15000 13360
1170 1640
0.41 0.47
0.08 0.11
0.53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c APC y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故 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消 费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收入时,则平均 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

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份 人均消费 量(CPP) 1978 184 1979 207 1980 236 1981 262 1982 284 1983 311 1984 354 1985 437 1986 485 1987 550
如果
s s=-a+(1-β) y
0
y
图3-2 线性储蓄曲线
18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β)。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收入 1 2 3 4 5 9000 消费 911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0.11 0.15 0.25 0.36 MPS APS -0.01 0 0.01 0.03 0.06 MPC APC 1.01





5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1、均衡产出概念引入: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 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 等时的产出水平。 用公式表示则为: y=c+i 两点说明: ⑴本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说的总需求是实际 想要有的总需求,而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 总需求是指实际发生的总需求。 ⑵y=c+i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 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 2、均衡产出图示
7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 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用公式表示则为: y=c+i 。 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简单 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
8
从《蜜蜂的寓言》看“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 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 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 兴旺发达起来。某一天,因为换了新蜂王,这 群蜜蜂改变了生活习惯,放弃了奢侈的消费, 开始崇尚节俭,这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逐渐 衰落,最后在外敌的入侵中不堪一击而被摧毁。 此蜜蜂的故事说的正是“节俭的逻辑”,也就 是在经济学上的“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 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 这个悖论呢?
0.89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
(三)
c,s c=c(y) A
d 450 y0 -d s=s(y) y
3-3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20


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 则与此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 < MPS。表 现在图形上就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 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3、MPC+MPS≡1;APC+APS≡1
(二)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假设:



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在一个只有家户部门与厂商部门的两部 门经济也就是经济关系最简单的经济社会中,家户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消费与储蓄,厂商部门的经济行为是投资与生产,厂商的投 资是不随利率与产量变动的自主投资。 2.二是假定折旧与公司未分配利润都为零,从而使得GDP、 NDP、NI、PI在数量上都相等。 3.三是利息率水平和投资水平既定。
45度线
c=c(y)
A
B C D E F G
450
Y
14




⑷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 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 用下列方程表示: c = + y。为自发消费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为边际消 费倾向,y表示收入引致的 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⑸ c = + y的经济含义就是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 费之和。 ⑹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 APC>MPC这一点就更容易 看清。 c y
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其他消费理论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如 何核算,并引出了一个结论:国民收入决 定于总需求。本章就这一问题进行展开讨 论,并为学习后面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 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 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 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 入、乘数理论






基本假设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 凯恩斯学说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1、现有的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的增 长问题; 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总需求可以无限扩 大; 3、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对国民收入 的影响。 分析思路 凯恩斯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先分析均衡条 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尔后再分析非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 入决定。 在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 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以后再延伸 到多个部门;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 变量(C),假定其它变量(I)为既定。以后再延伸到多 个变量。

s ds 当y 0时, MPS lim y 0 y dy ⑵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 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s APS y
17
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 s=y-c=y-(α+βy)=-α+(1-β)y ∵c=α+βy;s=y-c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 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 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 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y cs y c s APC APS 1 y y y 即 : APC APS 1 y c s y c s MPC MPS 1 y y y 即 : MPC MPS 1
21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APC y y y
APC>MPC
45度线 C
c
= + y
15
O
Y


(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1、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 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 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公式是: s=s(y)。 划出下图:
0.97
0.94 0.92 0.89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y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 ⑴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 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 的边际消费倾向; ⑵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 C 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 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 均消费倾向; ⑶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 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 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 O 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 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 边际消费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