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12册练习二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练习2课件

练习2
语文与生活
你认识下面的农具吗?这些农具在有些地区已经 很少见了。先读一读,然后再跟相应的图连线。 mù l í 木犁 bà 耙 lóu 耧 liá dāo n 镰刀 chú tou 锄头Fra bibliotek语文与生活
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 它们的用途。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2000多年前的西 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 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 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耙:碎土、平地的工具。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 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 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 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写好毛笔字
写好钢笔字
口语交际
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 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申奥成功、 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舟”五 号升天等等。了解一下,最近报纸、 电视、街头巷尾的人们又在关注什么 样的话题呢,我们也来围绕这个话题 聊聊。
诵读与欣赏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诵读与欣赏
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由江宁乘舟 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 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 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 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 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课件

特的见解。
二、方法指导 (1)首先要确定好讨论的话题。了解一下最近报纸、电视、
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关注什么话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话
题, 弄明白话题的基本内涵。 (2)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热点话题充分表达自
我感受,再讲给同学听一听。注意要围绕话题来谈。
(3)要把话题内容讲述清楚,事件介绍尽量完整,同时注意 语言简洁、易懂。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能采取什么行动制止或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呢?
学生甲: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 学生乙:我们可以写宣传语,发起宣传, 也可以向 有关部门提建议,对破坏环境的人采取惩罚措施,教育 他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 变得凄凉悲痛, 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
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代表作有《声声慢》
《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 格,对后世影响较大。
原文: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②为鬼雄③。
至今思项羽④, 不肯过江东⑤。
语文与生活
1.木mù犁lí 耙bà 耧lóu 镰lián 刀dāo 锄chú 头tou
2.参考答案: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
(如牛等)牵引。
耙:碎土、平地的农具。它的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 弄碎弄平。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
耧:播种用的农具,前面由牲畜牵引,后面向上的横木扶手
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dǒu),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 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jiǎnɡ zi)。 镰刀:由刀片(形状像弯钩)和木把构成, 有的刀片上带小 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的农具,上有竹或木柄, 下装平刃铁器。
最新苏教版语文《练习2》PPT

词 语 理 解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
葡萄
3
请选择上面一种植物,说说它是如何
传播种子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蒲公英是借助风力来传播种子的。 秋天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在一阵秋 风中,一个个小伞兵随风飘荡,降落 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第二年春天, 这里就会长出葱绿的蒲公英。
读读背背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译 文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 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 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
代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
不到的啊!
赏 析
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诗的首 句写极目远眺之景, 描绘出黄河的蜿蜒雄壮。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意境萧条悲怆。先 写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 句忽而一转,引人羌笛之声。羌笛所奏是《折杨柳》 的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读后结合上下文想想:“漂流”与“漂浮” 的意思有什么区别?“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漂流”指的是顺水流动,“漂浮”指的是 浮在水面上。 “重新安家”的意思是椰果在新的地方生根 发芽长出椰子树。
你知道下面几种植物是靠什么 来传播种子的吗?想一想,再连线。
2
练 习
2
蒲公英
风
苏教版语文12册第二单元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咽喉”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课后记
本文条理清楚,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学生能在通读课文之后疏通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但对这一部分历史学生了解不多,虽然补充了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的相关资料,但是感受不是很深刻。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搜集相关资料,以加深印象和感受。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五、指导分段朗读。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主要写了(什么时间),(谁)
(怎么样的)半截蜡烛被点燃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的故事。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长城路小学语文学科备课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5.卢沟桥烽火6.半截蜡烛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习作1练习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围绕主题“爱国”这个大主题来组织,由5.卢沟桥烽火6.半截蜡烛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组成。虽然表达的主题相同,但是写作方法却各有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较好地理解与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材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
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学习这一组文章,不能把情感目标狭隘的定位在激发仇恨日军、日本的心理上,“落后意味着挨打”“今天的平和生活是幸福的”“世界和平我的责任”……应该让这些正面的情感充盈学生的心灵。
第5课《卢沟桥烽火》与文本对话:卢沟桥位于北京的西南郊,著名的“卢沟晓月”就在这里。
这样一处优美的景点为何和烽火连在一起了呢?这就是本课需要告诉大家的。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和战争有关。
而“烽火”在古代就有报警的作用,把它作为单元的首篇,是否也有向读者报告“战争”马上就要来了的用意呢。
这篇课文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但是又不能简单地上成品德教育课。
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语言文字,理清文章脉络,分析重点词句,掌握文章主旨,才能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
此文在表达的顺序上有明显的特点——依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我们的学习也可以依此进行。
“九一八”,是第一处出现的时间,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者开始了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
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夺占了整个东北地区。
感兴趣的朋友可在这里稍做拓展。
此时中国的军队在干什么呢?在打内战。
先是1930年的军阀中原大战,紧接着是蒋介石的“剿共”。
俗语云:家和万事兴。
家里都打成一锅粥了,也难怪别人欺负你了。
本文的第一节是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历史情况分析。
有几个关键词一定要把握好。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练习4课件

自动电子笔盒,它和普通笔盒 一样粗细,可它却有独特的功能。 当你需要文具时,你只要对着笔盒 的顶端小孔说出它的名称,这件文 具就会蹦到你的手中。文具用完, 只要你对着小孔说“收”,文具就 会消失了。如果你碰到了难题,你 只要用里面的自动电子笔扫描一遍 就可以听到详细的解说思路了。
写好毛笔字
写好钢笔字:先观察每个字的笔 画和结构,再进行描红。
口语交际
漫话奇思妙想
面对未来,我们一定有许多大胆的猜测和 奇妙的幻想。把你的奇思妙想说出来,让大家 一起分享。
变色雨伞,为什么要叫做变色雨伞呢? 因为伞的颜色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天, 雨伞的颜色会变成绿色,让你觉得春天的勃 勃生机;夏天,雨伞的颜色会变成蓝色,让 你觉得自己仿佛在海边吹着海风;秋天雨伞 的颜色会变成金黄色,让人们有一种丰收的 喜庆;冬天,雨伞的颜色变成红色,让你觉 得心里暖洋洋的。它可以自动开关伞,只要 你喊一声:“开”,雨伞就会应声而开了,如 果你要关伞,你就喊一声“关”,雨伞就会 “啪”的一声关上了。
徐(xú):慢慢的。拂(fú):轻轻擦过。
(3)儿时,我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住在一个 隅(yú):角落 小小的院落里。 (4)我鲜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Biblioteka 鲜(xiǎn):少。语文与生活
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 理解的字或词。
诵读与感悟
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 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 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 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
练习4
语文与生活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蚕姑娘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月亮湾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4 快乐的节日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6 谁的本领大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8页 0109页 0236页 0359页 0375页 0406页 0462页 0534页 0598页 0620页 0676页 0713页 0895页 0955页
识字 课文 2 蚕姑娘 4 快乐的节日 6 谁的本领大 8 狐假虎威 10 沉香救母(一) 12 木兰从军 13 学棋 15 晚上的“太阳” 17 歌唱二小放牛郎 19 台湾的蝴蝶谷 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页 23 会走路的树 练习
识字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练习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课文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 古诗两首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练习4课件

诵读与感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洞,怎能捉 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腐烂发 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 西部易被侵蚀。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 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疾恶如仇:也做嫉恶如仇,仇恨坏人坏事像仇恨敌 人一样。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药虽然苦口, 但对治病有利;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然不愉快,但 对行动有益。
(3)儿时,我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住在一个 隅(yú):角落 小小的院落里。 (4)我鲜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
鲜(xiǎn):少。
语文与生活
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 理解的字或词。
诵读与感悟
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 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 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 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觉得该取哪个解释呢?又是根据什 么来确定的呢?
语文与生活
读书时,遇到有的字不认识,不理解,有时光查 字典不行,还要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你能用 这个办法来弄懂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吗? 款款(kuǎn):缓,慢 (1)点水蜻蜓款款飞。 (2)清风徐来,柳枝拂水。
徐(xú):慢慢的。拂(fú):轻轻擦过。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
练习4
语文与生活
有一次,查大敬在书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 就是‘鉴往知来’。”他不知道“鉴”字 在这儿当什么讲,就去查字典。可字典上 “鉴”字竟有五种解释:①古代的镜子。 ②照,映照。③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的事。 ④观察,审视。⑤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 表示请对方看信。究竟取哪一个解释呢? 他不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女词
人
。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
的人生观:
作者思念项羽的原因是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说诗句的意思:
• 夏季的某一天写成的绝句
•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 •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
逃回江东。
【成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词语解释】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
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 功利,
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
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 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 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前几句或者后 几句吗?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
练习二
读一读有关农具的词语
mù lí
•木 犁
liándāo
•镰 刀
bà lóu
耙耧
chú tou
锄头
• 木犁: •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的工具,犁铧、犁
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 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 耙: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2.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两遍了 。 • 耧: • 播种用的农具,前边牵引,后边人扶 ,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车。~犁。~播(用耧播种。亦称“耩地 ”)。
• 镰刀:
• 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 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 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 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 用工具。
• 锄头:
•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 阔板锄、开山锄等。
读读诗句,说说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各种各样的农具:
注释
•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②亦:也。 •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
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
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 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 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 【字词解释】人杰:出类拔萃的 人物。
• 【成语性质】褒义词
•
课堂练习:填空
•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宋 )代的 ( 李清照 ),这首诗起调高亢,一开始就 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生当作人
• 杰,死亦为鬼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 • 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希望回复故土的思
•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田园四时杂兴》(宋)范成大。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李绅
• 春四种海一无粒闲粟田,,秋农收夫万犹颗饿子死。。—《悯农》李绅
各种各样的农具:
各种各样的农具:
各种各样的农具: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
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
人,婉约词派代表。
• 李清照虽然是一介弱女子但却有满 腔的报国情怀。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 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难逃。李清照夫 妇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 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 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弃城逃跑了,李清 照深为丈夫的叛逃行为感到可耻。1128 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乌江,站 在当年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 清照不禁浮想联翩,随口吟就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