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 - 中国媒体因奥运新闻禁令未能揭露三鹿事件
三鹿危机及其公关失败

三鹿在这次危机公关中彻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不能积极承担责 任。三鹿在第一时间就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甚至将责
任推给家长没有科学哺育危机发生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在 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 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 对抗,态度至关重要而三鹿的态度却恰恰相反
• 第二,没有与大众真诚沟 通。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个小时
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 染。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 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 关
• 第三,未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
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 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 面检验检查,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立即实施 下架。
目录
• 三鹿简介 • 三鹿三氯氰胺事件 • 三鹿危机公关失败的原因 • 三鹿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简介
三鹿是一家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 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 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 年全中国第一,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 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07年经
济日报报道其占有率18.26% 居全 国第一。
三鹿三氯氰胺事件
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 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 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 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截止9月 12日各地向卫生部报告泌尿系统结石 病患儿共432例。 自此,三鹿集团一蹶 不振,最终被三元集团• 三鹿的破产,或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一个道德缺失的企业领导者, 缔造不出一个百年企业;一个道德缺 失的行业群体,创造不出一个健康的 行业发展环境。
三鹿事件,遗忘的教训

这为“毒奶粉”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生存土壤,进而成为整个行业的 “潜规则”。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 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现状:取消免检
缺乏监督保障体系
新的抽检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能导致《食品安全法》的效果打折扣。
现状:监管死角仍存在
对于 2009 年以来新查出的三聚氰胺超标案件,官方通报称均使用了
2008 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这说明,一年前的清剿工作, 仍留下监管死角。据悉,金桥乳业的问题奶源是该公司 2008年10月存 放在库房中的“毒奶粉”。此外,08年的清剿行动中,一大批当时处于 生产与终端之间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问题产品从企业售 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直接导致 了三聚氰胺卷土重来。
2008年9月14日起,三聚氰胺纳入检测对象,成为乳制品必检项目。卫
生部部长陈竺建议,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采取先发制人策略,必须要 有一张有毒有害添加剂黑名单,把所有可能的列在上面。要时不时地抽 查,而不是出了事再查,要有控制源头的预防性。
现状:添加剂检测种类严重偏少
中国制定食品标准的一个原则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论是否有毒有害,只
要允许添加到食品中,就必须有检测标准;只要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 就不设立标准,也不进行日常检测。三鹿案发之前,三聚氰胺是一种非 食品用化学物质,绝不允许添加在食品中,也不对其进行检测。
这意味着,新出现的添加剂只有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才会被列入检
测标准。实际上,像“三聚氰胺”这样,在引发健康问题后才被重视的 案例还有致癌物质“苏丹红”。早在1996 年,中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 准中明令禁止使用苏丹红,然而因其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10年来也就 未流入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直至 2005 年多种食品中被查出“苏丹 红”,检测标准才将其列入。
三鹿事件始末

2008年3月据新浪报道从“三鹿内部邮件”(已经被新浪删除)取得过消息:“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2008年5月20日20点06分和5月21日14点19分,一名叫网友在著名论坛天涯社区发了2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的帖子,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在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经理找到该网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476.8元的三鹿新版儿童钙优、中老年钙优、女士钙优、青壮年钙优各一箱,而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2008年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有人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留言系统里反映由三鹿奶粉导致多起婴儿肾结石,但事后遭删除(此事于9月13日被媒体曝光)7月,徐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医生冯东川在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留言系统里反映今年婴儿双肾结石导致肾衰的病例出奇地增多,且大多饮用三鹿奶粉,并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组织流行病学专家协助,不过也是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2008年8月三鹿集团是中外合资公司,其最大海外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公司。
根据新西兰政府的说法,恒天然公司在8月份得知奶粉出现问题后,马上向中资方和地方政府官员要求召回三鹿集团生产的所有奶粉。
不过恒天然公司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未能奏效,中国地方官员置若罔闻,试图掩饰,不予正式召回。
恒天然只好向新西兰政府和总理海伦•克拉克报告。
9月5日新西兰政府得知消息后下令新西兰官员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国中央政府报告此次事件,中国政府才严正对待此事。
2008年8月据新浪报道“三鹿内部邮件”显示: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
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
2023年三鹿事件根子在于体制监管缺失方案模板

媒体监督
Media
supervision
03
探讨体制监管缺失的原因
Exploring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体制监管不到位
1.三鹿事件:体制监管缺失的警示
三鹿事件是一起由体制监管缺失导致的严重食品安全事故。据统计,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共对32家奶制品和奶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25家被吊销了营业执照,6家被撤销了资格。此外,还有11名相关责任 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1.增强监管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监管过程的公开透 明,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监管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管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监管人员的失职失 责进行严肃追究,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Thanks!
2023/9/4
分享人-Niki
2008年的三鹿事件震惊全球,数百名婴儿因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而患上“肾结石”,三鹿集团也因此破产。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严重问题,并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关注。据报道,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的三 聚氰胺,导致婴儿肾脏受损。
2.三鹿事件:源于体制监管缺失
深入分析三鹿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体制监管的缺失。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数据,2008 年6月,三鹿集团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而在此之前,该集团已经连续多年在国家质量抽查中合格。这一数据显 示,三鹿集团的问题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存在的体制监管缺失所导致的。
体制监管缺失的对策
三鹿事件
Sanlu
Incident
社会监督机制
Soci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三鹿事件获奖分析(新)

首鸣·重音·巧声——对第19届中国新闻奖6篇同题获奖作品的解读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中,有6件题材相同的新闻作品同时获奖,它们是:获得一等奖的《‚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兵团日报》)、《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东方早报》)和《祸起‚三鹿奶粉‛》(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获得二等奖的《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浙江日报》)、《‚三鹿奶粉事件‛震动中国系列报道》(新华社)以及获得三等奖的《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兰州晨报》)。
‚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度影响力大、关注度高且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
有关于它的报道有6篇入围中国新闻奖说明:一篇新闻作品要想获得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普遍而公认的社会认可以及新闻记者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主题必须极其重大,大到跟国家和百姓利益息息相关;采写必须极具特点,特到给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影响必须极其深远,远到在一定范围内广为所知。
然而,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汗牛充栋,为何这6篇作品独独脱颖而出?同是中国新闻奖,等次也并不一样,这其中有何细微差别?回答这些问题,不妨分析解读这6篇获奖稿件。
首鸣:优秀记者必须善于打出“第一枪”“每一个雁阵,都有一只特殊的大雁,大雁飞行时,它在最后面压阵,大雁休息时,它在旁边警卫,一旦洞察危险信号,它在第一时间高声预警,唤醒同伴,这只大雁叫雁奴。
”记者是国家和人民的‚雁奴‛。
普利策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洞察‚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迅速打出预警‚第一枪‛,是判断新闻作品是否优秀、记者是否出众的重要标准。
在‚三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以前,已有媒体接到‚奶粉导致结石‛的投诉电话,遗憾的是,一些媒体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预警,错失了发出‚第一声‛预警的机会,也延迟了全国儿童远离问题奶粉的时间。
3鹿集团破产的原因,3鹿毒奶粉事件回顾完整篇.doc

三鹿集团破产的原因,三鹿毒奶粉事件回顾三鹿集团破产的原因,三鹿毒奶粉事件回顾(二)更新:2018-10-29 13:32:23对三鹿集团是这样,对具有158年历史的全球投资银行和证券业的大亨美国雷曼兄弟也是这样,雷曼兄弟凭着小聪明,违背职业道德,通过复杂的有毒债券获取了高额利润,蹂躏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商场法则,最终走上了破产之路,雷曼兄弟的破产不幸成为国际金融海啸爆发的发端。
企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要履行社会责任,保证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企业对股东、客户和社会的承诺。
纵观古今中外的基业长青企业都是坚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道德底线,弘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职业文化的企业,而那些昙花一现的短寿企业都能从诚信、忠诚、责任上找到败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我商界也有许多基业长青的企业,他们基业长青的基因是什么?走近他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北京同仁堂[-3.17% 资金研报]是中国传统医药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历经300多年而不衰,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优秀代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托起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的基座则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店训。
这条店训是在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同仁堂初期创业者乐凤鸣先生所立,后来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他们在制药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不得偷懒耍滑;在配料过程中,真材实料,诚实无欺,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和配比规定,不得搀杂使假。
这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和医药道德的集中体现,构成了同仁堂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
海尔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最成功的家电企业之一,海尔的产品不仅深入到我国广大的农村,而且将工厂建到了美国、德国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支撑海尔大厦的基础则是诚信。
1984年,张瑞敏受命担任了一家亏损冰箱厂的厂长,这家企业人心涣散、制度形同虚设,违纪行为随处可见。
三鹿品牌危机公关

事件背景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事情的起因6月2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收到第一例婴儿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病例。
至9月8日,该院两个多月来共收治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
目前,甘肃省共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
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日前也接诊了20名因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
事件发展过程一、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三鹿稳坐泰山,一副事不关己的某样。
由于报道中有关该奶粉的品牌名称等信息都被隐去,网友还发动对该奶粉展开人肉搜索,号召找出该涉嫌致病奶粉的品牌名称,以免更多无辜婴儿受害。
二、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
三鹿事件背后的反思

三鹿事件背后的反思前日,因服饮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制品而浮现了国内多起结石宝宝的三鹿风波一案一时在广阔民众之间纷纷扰扰,甚嚣尘上,至今事态的进展行将尘埃降定。
从媒体纰漏奶质咨询题,到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免职,再到相关应对措施和法规拟定出台,在对此次事件中受牵涉的众多低龄受害者深表遗憾的并且,别免要对企业家道德厉声责备。
痛定思痛之后,留给国人更多的是对于道德约束和法制监管的反思。
三鹿奶粉事件回忆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公布产品召回声明。
9月12日,新华时评:新华时评:大品牌更需要严格监督,卫生部公布喝奶粉导致肾结石的婴幼儿诊疗方案,并且工商总局紧急通知三项措施加强奶粉市场监管。
9月13日,国新办就三鹿婴幼儿奶粉安全事故召开新闻公布会。
9月14日,质检总局派出工作组检查三鹿奶粉应急处置工作;农业部将对50个奶业重点县展开鲜奶质量安全专项监测;调查组发布别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致多名儿童患结石病。
9月16日,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被解职,三鹿集团向患儿及家属致公开信道歉,河北省加派四个工作组进驻三鹿集团。
9月17日,河北省委决定免去冀纯堂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等职,石家庄副市长因三鹿事件被免职,三鹿董事长被罢免。
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时期性检查结果发布。
9月18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人民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工商总局紧急通知责令含三聚氰胺液态奶马上下架退市。
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通知。
9月20日,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中国处理“咨询题奶粉”的工作发展,并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合作交换意见。
9月21日,700家乳制品公司写下质量答应书发函国家质检总局。
9月23日,316家乳企在京联合作质量诚信宣言。
(以上材料引援自互联,部分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三聚氰胺,什么原因这种化学物质会产生于奶制品中,它的毒性机理又是怎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 - 中国媒体因奥运新闻禁令未能揭露三鹿事件
发表日期21/09/2008 更新日期21/09/2008 14:59 TU 深圳质检局工作人员九月十九日把检查所得的毒奶粉倒在地上
路透社三鹿牌毒奶粉事件公开爆发后,海内外就有相当多的舆论怀疑当局不至于迟至九月份才发现了毒奶粉。
为什么当局对这一事件拖而不报、迟迟不报呢?原来的确是因为北京开奥运会,毒奶粉事件才未能及时揭露。
本台特约记者曹国星就此发来了报道:七月底,中国媒体就得到了三鹿牛奶可能导致婴儿肾结石的线索,遗憾的是,因为奥运期间,中国官方中宣部发布了禁止报道任何食品安全有关的负面新闻的禁令。
这项调查被迫中止。
这是近日,中国最受欢迎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编辑在一篇发表在网站上的编辑手记中透露的。
由于新闻封锁,中国失去了提前两个月揭露真相,减少损失的可能。
早在七月底的时候,南方周末的记者禾风就接到了消息,三鹿的毒奶粉所致的结石婴儿大量出现,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有二十余名。
当这位记者向湖北湖南江西一些医院了解情况时,医生们已高度怀疑三鹿有问题,他们提醒每一个
来就医院就症的孩子家属不要用三鹿。
但由于新闻禁令,这篇报道在奥运会结束前无法刊出,南方周末的这位编辑说,"我万分心焦,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事灾难,有很深的罪恶感与挫败感。
他说,他只得尽已所能,对周围所能知道的有婴幼孩子的朋友与熟人打招呼,叫他们别给孩子用三鹿奶粉。
这项调查在奥运结束后才重新开始,《南方周末》记者禾风先后跑了湖北、湖南、广东数地,接触了数十名家长,给全国的多个省份多家医院打电话,最后终于基本确证,三鹿奶粉与婴儿结石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追问不休的家长,他们要为孩子的受害讨一个说法,有多个正义感的医生,为记者提供一手的证据。
但在9月13日,由于不明原因,这个稿还是被撤了下来。
当夜,由于之前东方早报和甘肃媒体的报道,三鹿公司终于承认了问题奶粉,并公开召回。
第二天,南方周末编辑部把这篇《结石婴儿的艰难追凶路》此稿放到了南方周末网与南方都市报上。
南方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六七月份的时候,所有送检给地方与国家质监总局的问题奶粉,最后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
已经有多名医生向上汇报了结石婴儿的爆发之势,但药监局没有作相关调查,卫生部疾控中心没有作流行病学预警与调查。
而三鹿公司,借用着强大的经济力量,一次次地掩盖真相,封锁传媒。
之前,湖北的多家报纸已被三鹿通过权力关系封口。
奥运刚结束,三鹿事件再也无法掩盖。
但据了解,中宣部已经发文,要求三鹿事件,各地报纸必须统一使用新华社稿件,其中也包括《南方周末》。
港台日查出三聚氰胺
毒奶粉事件引发的恐慌向外扩展,香港万宁连锁商店决定停售六款黑龙江产雀巢奶粉。
鉴于香港有传媒委托检测中心,验出产自黑龙江的雀巢金装助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后,万宁连锁商店,决定全线停售6款来自同一产地的雀巢奶粉。
此外,台湾金车有限公司的八种,使用大陆奶精制造的产品也验出三聚氰胺。
台湾卫生署立即要求停售,并即日起禁止大陆奶精产品流入。
昨天日本丸大食品公司宣佈,回收原料中含有中国进口奶制品的五种加工食品。
丸大食品公司表示,这5种食品都使用了中国伊利集团生产的牛奶。
这是日本首次回收与三聚氰
胺有关的食品。
此外,日本长野县的糕饼公司“丸生本店”昨
天传出两名员工品尝中国生产的红豆沙之后,出现不适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
汶莱政府说,汶莱已暂停进口和销售所有中国牛奶与乳製品,以保护民众不致受到工业化学的毒害。
汶莱採取这项行动之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在中国传出毒奶粉丑闻之后,宣布了类似措施。
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昨天发表公告指出,目前在欧盟境内,还没有发现源自中国的牛奶。
公告指出,欧盟已在2002年决定禁止中国产的牛奶进入欧盟市场。
这份公告还指出,
从谨慎原则出发,法国的竞争、消费、打假总署已在法国
市场检查是否有中国的婴儿奶制品非法流入法国。
家长如惊弓之鸟到医院检查的儿童有增无减
毒奶粉风波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如同惊弓之鸟,纷纷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中国重庆、合肥、深圳、广州等地的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几乎不堪重负。
光是十九日一天,前往广州市儿童医院筛检的婴儿就高达两千多人,到深圳市儿童医院看诊的婴儿也超过一千例。
在安徽合肥一些医院等待检查的儿童们
路透社
据香港『文汇报』报导,由于患病婴儿众多,广州市儿童医院半天就烧坏三台超音波检查仪器,深圳医院奶粉门诊开出的超音波检查预约单也已排到十一月上旬。
在广州儿童医院,还不到上午九时,就聚集大批带著宝宝来做肾结石筛检的家长。
上午七时到九时,工作人员已经发号码牌到九百多号;截至十时,号码牌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号。
为应付暴增的婴幼儿和家长,深圳市儿童医院已要求医护人员取消休假,把病房的医生都抽调到门诊,全天有二十多名医生在“奶粉门诊”应诊。
医院也考虑优化检查流程,让婴幼儿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完成检查。
据报道,即使激增的就诊人数让医护人员不堪重负,但被家长带来前来就诊的儿童每天有增无减。
有些家长带孩子在一家医院检查后还不放心又跑到其他医院检查。
目前这种情况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